不論是什麼樣的肉類,在放大鏡的下面都可以看到很多的細菌和寄生蟲,這一點和植物完全不同,那是為什麼呢?因為植物的細胞有一層很硬的細胞壁,所以細菌攻不進去,也就很難被破壞。而動物的細胞完全沒有細胞壁,所以任何的細菌都可以很快地攻進去,而細菌會借著肉本身的養分很快地漫延開來。另外,植物的循環系統非常簡單,所以植物被切斷的時候,它並不是馬上死去,它們的新陳代謝還可以維持幾天甚至幾個星期。



        所以,當你把一朵還沒有開的花插在花瓶裡面,你依然可以看到它會開出很漂亮的花朵,這個表示它並沒有死,所以它並不會產生細菌和毒素出來。至於那些動物,它們的循環系統非常復雜,動物一旦被殺死之後,它們的循環系統全部壞掉,細菌立刻開始生長,肉開始爛去,屍毒也開始產生。你可以將一塊肉和一顆菜放在空氣中三天來觀察它們的變化,三天之後,那塊肉已經流濃出來,裡面都是蟲,而且很臭;而那顆菜只不過是外皮稍微干了一點,裡面依然很清而且很香,可見植物確實比肉類衛生。至於寄生蟲的問題,水牛的頸部裡面幾乎都寄生著旋毛蟲;黃鳝的淋巴腺裡面寄生的是結核菌;豬肉、牛肉裡面都有不少的絛蟲。


        根據美國醫師協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平均每六個美國人就有一個人有旋毛蟲,而人的絛蟲病從牛肉裡面吃來的居然占百分之九十。還有一種霍亂菌叫做「豬虎列拉」,一聽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從豬的身上來的。這些寄生蟲都只有肉類裡面才有,而且要煮很久才會死,而現在的人呢,他一去西餐廳裡面,每一個人都在比賽,誰敢吃三分熟的牛排,誰敢吃一分熟的牛排;吃的滿牙都是血,他們覺得這樣比較時髦、比較先進,而那些寄生蟲根本就還沒有死,全部都吃下去,這是何苦呢?


        再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動物的疾病問題;我們有很多的牲畜在飼養的過程中都是用化學飼料以及施打太多的化學藥劑,因此,幾乎所有的牲畜在進入市場之前,就已經「身負重病」,有的甚至罹患癌症。當這些牲畜被宰殺之後,那些帶著疾病的細胞大部份都沒有被發現而賣給家庭主婦,煮成桌上的佳肴。至於那些被發現的雞肉或內髒,雖然它們會被割下來,但是多半又轉手賣給了商人,來換取利潤。有的被作成飼料,供應牲畜來使用,間接的還是給人們吃掉了。有的則是打成肉碎,混在肉裡面作成熱狗或是包子。有的被加工成罐頭或是肉干,連死了好幾天的豬,都還有人拿去作貢丸,總之很少是被丟掉的。


        以前我在街上看到很多人在賣鹽酥雞、烤肉攤、鹵味攤,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雞爪、雞脖子、雞翅膀、那麼多的內髒但是那些雞的身子到那裡去了呢?一直到有一天,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父親在桃園經營養雞場,他告訴我真相之後,我才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他們這種養雞場養了數萬只的雞,每一天都會有一些病死的雞,這些雞在死亡之後,身體會發紫,唯一不會變色的地方就是雞爪,如果您早一點發現,翅膀也是不太會變顏色;至於脖子的話,只要把皮給剝掉,任誰也不會看的出來。另外,有一些已經患病而長不大的雞,它們會被活活的摔死,這樣才不會浪費飼料,它們的肉以及內髒都可以賣,因此,每一天都會有一些不知情的小販來批購這些便宜的屍體來回去賣、回去作生意,我不敢說每一個攤販都是這樣,但是確實有一部份是這樣獲得他們的原材料的。


肉食,假相面前我們把健康拱手相送。


        所以一個人若是吃了這種含有各種毒素、各種細菌以及各種癌細胞的肉類的話,實在是一種極不衛生而且會有嚴重後果的飲食方式。就以美國這種肉食最多的國家來說,現在他們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是死於心髒病、高血壓以及血管方面的疾病;每十個婦人當中就有一個得乳癌;每二十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得糖尿病;而每六個人當中有一個人身上有絛蟲;而肥胖症及骨骼疏松症就像傳染病一樣到處都是。同樣是肉食數一數二的國家,像是蘇格蘭,他們腸癌的罹患率是世界之最,並且我們由各種數據證實,肉類吃得愈少的國家,這些疾病的罹患率就愈低,可見肉食實在是非常不符合衛生的一種飲食方法。


        並且這些肉在漸漸腐敗的過程當中,舉凡跟它接觸過的任何東西都會被污染,所以英國公共衛生局在一家屠宰場爆發一次中毒事件之後,他們就警告家庭主婦:「在處理任何生肉的時候,要把它當成跟牛糞一樣不衛生來處理。」這句話真是說得一點都不錯,為什麼?因為全世界不論是任何國家,只要是有團體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的時候,沒有例外的,全部都是吃了腐敗或是感染的肉類所引起的,從來沒有一件是因為吃素所引起的。我們吃東西的目的不外了是為了要養生,既然這些肉類這麼不衛生又有這麼多的壞處,為什麼我們要將這些生蟲、腥臭、有毒的屍體往嘴巴送,為日後的癌症布置新房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我們供佛像,因為我們對佛恭敬,對佛恭敬立刻就要想到:我對一切眾生恭敬,對一切萬物恭敬。



2 佛為什麼對一切眾生那樣的恭敬?佛沒有看相,佛不著相,佛見的是性,見一切眾生本性都是佛,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恭敬的。只有迷惑顛倒的人,他不恭敬;真正覺悟的人,沒有不敬人、敬事、敬物的,決定恭敬。



3 你看《釋迦方志》、《釋迦譜》,經典上講的釋迦牟尼佛傳記,佛陀在世對任何一個人沒有不恭敬的,不但對普通人恭敬,對外道他都恭敬。恭敬的理由,就是從自性上看。



4 佛的心是平等心,沒有怨親。平等心是圓滿的真心,我們心不平等,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都不平等,所以是凡夫。幾時我們的心平等了,那就成佛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布施才迅速積累福德和資糧

布施的目的

一者,布施能使受施者身心得到利益,布施體現了菩薩道的大慈大悲精神;二者,菩薩藉布施能夠和眾生結下善緣,以善巧方便將有情置於佛法之中,種下來世學佛的因緣,三者,可以積累福德資糧,四者藉破除個人的吝啬與貪心,解脫行者對於“我”“我所”的執著,稱為檀(布施)波羅蜜。布施的功德很大,對於修學菩提道的菩薩來說也最首要,所謂“卑吝者難成大器”,故布施位於六度之首。

一,如何修布施

菩薩如何布施?有人以為只要不吝啬自己的財物,將錢財多布施給他人就可以了。佛教如法的布施不只這麼簡單,菩薩在決定布施以前,有一些事項是必需要注意的;否則,布施與受施者不僅不能得到布施的利益,反受其害,如《優婆塞戒經》卷二,“自他莊嚴品第十一”中,佛對善生菩薩說:

“善男子!……(菩薩修習布施等)有三因緣(三個要求):一者物淨、二者心淨、三者福田淨。雲何物淨?非偷盜物,非聖遮物,非眾共物,非三寶物,非施一人回與多人,非施多人回與一人;不惱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淨。雲何心淨?施時不為生死善果、名稱勝他、得色力財、不斷家法、眷屬多饒,唯為莊嚴菩提故施,為欲調伏眾生故施,是名心淨。雲何福田淨?受施之人遠離八邪,名福田淨。”

這段經文得意思是說,布施對布施者(施主)、接受布施的對象(福田)、所施的物,這三方面都有種種的要求:一者,施主在布施時心要清淨(心淨);二者,施主所布施的物也要是清淨的(物淨);三者,接受布施者,也應該是清淨的福田,而不是染污、不淨的毒田(福田淨)。略解釋如下:

(一)心淨

心淨,是指菩薩在布施的時候心要清淨,《優婆塞戒經》說:

“雲何心淨?施時不為生死善果、名稱勝他、得色力財、不斷家法、眷屬多饒,唯為莊嚴菩提故施,為欲調伏眾生故施,”

這就是說,菩薩布施的目的不是為了增益“生死善果”,不是為了獲得來世的人天福報,不是為了來世身體健康生活富足,不是為了來世得到美滿的家庭眷屬,不是為了獲得世間樂善好施的名聲,也不是為了要超勝他人;而是因為菩薩憐憫眾生,要和眾生廣結善緣,而是為了要利樂、調伏眾生,藉著布施的因緣而將眾生引入佛法之中,而是要將布施所得的福德回向給今生來世親證三乘菩提,亦如是教導眾生親證菩提,以這樣的心態布施才能稱得上清靜布施。比如,雖然布施給窮人財物,但是卻不能以善巧方便,為接受布施的人種一點善根,或者不能將其引入佛法中來,就不是清靜布施。再如,若布施是為了得到今生來世的回報,則布施等同於世間市井之人投資作生意,是將布施庸俗化了。

當然,心不清靜的布施,今生來世也能得到利益,但是只能得到世間法中的福報,不能得到佛教修行上的功德。

(二)物淨

物淨,是指菩薩所用來布施的物應是清靜的,《優婆塞戒經》說:

“雲何物淨?非偷盜物,非聖遮物,非眾共物,非三寶物,非施一人回與多人,非施多人回與一人;不惱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淨。”

這就是說,菩薩用來布施的物,不能是以下幾種物:

一者,所布施的物不是用偷盜、搶劫、逼迫、欺騙等違犯法律違背道德的方式獲取來的,須是以合法合乎道德的方式獲取的財物,如現在的一些貪官污吏,喜歡用貪污受賄的錢物布施,以求佛菩薩保佑,如果佛菩薩真的有靈,則會早日讓其東窗事發,以便減輕罪業。

二者,所施之物不是聖所遮物,以布施食物為例,不能用牛排、豬排等肉類,或者是含有蔥蒜等五辛的食物,來供養三寶。也不能拿煙酒等對人身心有害的物來做布施。

三者,不能用多人共有的物拿來布施,必須是自己所有的物,如家庭財物屬於家庭成員共有的,不是個人所有,在沒有征得其他成員同意的情況下,就把眾共物取來布施,就犯了私自盜用公物的過失了,這樣的布施就是物不淨。

四者,所布施財物必須非三寶之物私自拿三寶所有的物作布施,也就是俗語所說的“借花獻佛”。出家的僧人,或者住在寺院的男女居士,若是想要布施眾生時,不可以取用三寶的財物去布施。如有乞丐前來乞食,法師居士不能在沒有征得常住法師同意的情況下,就將寺院的食物布施給乞丐,這成了侵呑三寶物而布施了,來世果報很嚴重的。此時最好將自己的食物布施給乞丐,如果要將寺院廚房裡的食物布施給乞丐,要征得常住主事者同意以後才可以,或者先將食物布施給乞丐,然後自己事後再掏錢補贖也可以。

五者,不能“施一人回與多人,非施多人回與一人”。菩薩出口成願,不能將原來承諾布施給某甲的物,改變主意再布施給某乙,也不能將許諾布施給多人的物擅自改為布施一人,同樣也不能將許諾布施一人的物擅自改為布施多人。

六者,所供養的財物不可以是通過騷擾、勒索、逼迫他人而得到的財物,必須是合理合法得到的物才是清靜的,才可以用來布施。

用清靜的物布施,才能得到布施的利益,否則連布施的物尚且不是清靜,如何能以清靜心來作布施,又如何能得到布施的利益?

(三)福田淨

福田淨,是指菩薩所要布施的對象(福田),也是清靜的。《優婆塞戒經》說:

“雲何福田淨?受施之人遠離八邪,名福田淨。”

所謂的八邪,就是違反八正道。

八正道是指:一者正見,二者正思惟,三者正語,四者正業,五者正命,六者正精進,七者正念,八者正定。因此,八邪就是指:一者邪見,二者邪思維,三者邪語,四者邪業,五者邪命,六者邪方便,七者邪念、八者邪定。略解釋如下:

一者邪見,俠義的說是指撥無因果,廣義的說對佛法存有的各種不正確的見解,都可以稱之為邪見。在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就是正見,因為只有掌握正確的知見,用正知正見指導實修,才能有效果,如果以邪知邪見來指導實修,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如果堅持以為自己的邪見是正確的(見取見),往往就會誹謗和邪見截然相反的佛法正見,那就犯下了誹謗佛法的大錯了!

二者邪思維,就是不按照佛教所說的正理如實地思維,而是在邪見的基礎上,所作的錯誤的思維。

三者邪語,也就是說違背世尊的教導,說一些妄語、绮語、惡口、兩舌等。

四者邪業,就是指專干一些殺生、偷盜、(邪yin)等惡行。

五者邪命,就是指從事一些不正當的職業活命,如《優婆塞戒經》所說的從事“販賣畜生、刀劍、毒藥、煙酒、羅網,賣淫,屠戶”等職業,從事這些職業的人都是世尊所說的邪命自活一類。

六者邪精進,就是在沒有佛法的正知正見的指導下,而努力地盲修瞎練。如印度教的苦行者,他們的確很精進地修行,只不過是在邪見的指導下,修行沒有什麼效果罷了!

七者邪念,即是對自己的邪見、邪精進等念念不忘,如FLG功分子一直憶持lhz的教誨,念念不忘。

八者邪定,就是在邪見的作用下,離開佛教的智慧,單純地修習禅定,或者將禅定當作是佛教的終極目標而修習者,如以定為禅。

存有八邪的人,就不是清靜的福田!

佛子作布施種福田,以求累積福德資糧,有一種情況一定要避免,那就是一定不能種毒田!

世尊親口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數,還有一些天魔投生到人間,長大出家為僧,利用僧寶的身份來破壞佛教,此即是佛說之“獅子身中蟲,還食獅子肉 ”!這一些邪師、尤其是“獅子身中蟲”,往往表現出博學,人品好,能說會寫,著作等身等,甚至是采用暗示、明說、指使弟子說自己是“佛菩薩”轉世再來,讓人以為他們是佛教的“高僧”“大德”……總之,他們自有手段,能讓人以為他們真的很有佛法證量,然後說一些相似佛法來誤導初學佛子,或者干脆將外道法一一地套上佛教名詞來假冒佛法,全面取代佛法!

此一類邪師,獅子身中的蟲,即是最毒最毒的田,布施給他們,即是幫助他們破壞佛法。布施給存有八邪的人,雖然所種的是染污的福田,來世尚有不清靜的福報。如果明知是毒田仍然布施的,則不僅沒有回報,而且獲得的是地獄重罪。且和邪師結下因緣,則未來世惡報完畢以後,若因緣會聚,又會身不由己地走到一起,同流合污,又會犯下破壞佛法的惡業!

二,布施須要注意的其他事項

菩薩在布施的時候,除了注意心淨、物淨、福田淨以外,還須注意:

(一)三輪體空。

布施行的形成,是由施者、受者、施物三者和合而成的,施者、受者、施物稱為三輪。菩薩在布施的時候,觀察“施者、受者、施物”三者故是無常變異的法,都沒有常不壞的體性,“施者、受者、施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異,一秒鐘以前的和一秒鐘以後的“施者、受者、施物”,都已經不是同一個,不存在恆常不變的“施者、受者、施物”,故“施者、受者、施物”是空,如是觀察,即是“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即是《
金剛經》所說之“不住相布施”。波羅蜜,意思是到解脫生死的彼岸,單純的布施只能得到福報,不能讓人到涅槃彼岸,故布施如不觀察三輪體空,沒有波羅蜜的效果,如果布施時能觀察三輪體空,無人我施者受者,則具解脫的功德,故名布施波羅蜜。因此菩薩在布施的時候,觀察三輪體空,即是布施波羅蜜,即是清靜布施,即能遠離遠離人我相,遠離對於吝啬以及對布施的果報的執著,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所說的

“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

我等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

菩薩對布施心無所著——不存任何執著,是上品布施,如《大智度論》卷四所說:“如以財寶布施,是名下布施;以身(體)布施是名中布施;種種施中心不著,是為上布施。”

布施的本質是三輪體空,但是三輪體空和布施者來世能得到大利益是不相矛盾的,今世的“我”——“五蘊”所作的布施,由來世的“我”——五蘊承受布施的果報,五蘊非我,不是真有“我”在布施受報的意思。布施之無作者、受者,卻又因果不失、不錯亂,實是因為有阿賴耶識集藏一切善惡業的業種不會壞失的緣故,故《優婆塞戒經》說“種種資生布施於他,施已命終,是人福德,隨所施物,任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隨形”。

(二)《優婆塞戒經》卷五之“雜品之余”所說之“三事、四惡、五法、八事”。

布施時須注意的“三事”是:一者布施前許諾的財物多,可到了布施的時候卻給少;二者布施者選擇一切品質不良的財物布施給人;三者布施以後,心生悔恨,乃至所要已經布施出去的財物。布施者如果違反樂這三條,布施很難得到勝妙的果報,或許因此而導致來世果報來臨時候發生糾紛,不可不慎。

布施時遠離的四惡是:

一者破戒,為了布施而破戒,或者是通過破戒的形式來達到布施的目的,如自己沒有財物,便將偷盜來的財物布施;二者疑網,懷疑佛說的布施的道理;三者邪見,也就是布施的人沒有正知正見,比如有的人害怕接受布施的人拿自己的財物干壞事,將來自己來承擔他做壞事的果報,因而不敢布施,如果布施之人在布施的時候,明知接受布施的人要用布施的財物干壞事仍然布施的,那當然要承擔果報,如果施主是清靜的布施,布施僅僅是為了消除受施者身心的痛苦,布施幫助他做壞事,那麼施主仍然會達到善果,不會得到惡果;四者悭吝,就是捨不得錢財布施。

布施時須注意的五法是:

一者布施時不刻意地選擇受施德對象有德之人還是無德之人,不論冤家親人,都以平等心來作布施;二者布施時不說人事的善惡,以免造成誤會,讓受施者以為布施者別有所求;三者布施時不擇尊貴貧賤,一視同仁;四者布施時不輕慢受施者;五者布施時言語柔和,不粗聲粗氣羞辱受施者,讓他以為自己所受的是“嗟來之食 ”。

布施時須避免的“八事”是:

一者布施以後,刻意地查點受施者的過失;二者,布施時,根據個人的喜好,區別貴賤怨親,不能以平等心布施;三者布施以後,不能做到三輪體空,執著布施的功德,念念不忘;四者布施以後,喜歡對人宣揚自己布施的功德;五者為了給受施者一個驚喜,故意說不會布施,後來有布施了;六者布施以後,依仗自己是布施者的身份,輕慢侮辱謾罵受施者,七者明明講好是布施,布施以後卻要受施者加倍奉還所施財物;八者布施以後,又對布施的功德心生懷疑的。如果,違反“八事”之一而作布施的話,則不能得親近佛菩薩善知識等人,也不能報得上果。

(三)布施應“手自授與”。

布施應“手自授與”,這就是說,布施者所作的布施,應該親自動手,不假他人,除非實在無法親手完成。“手自授與”的布施,還有一層深意,那就是如果自已親自完成,不通過第三者進行,那麼未來世所得福報就不會被別人掌控;若是委托別人幫助布施,則未來世所得的福報也會同樣須假他人之手,自己才能獲得。因為在因地布施的時候是經由他人完成的,所以來世應得之福報,也須同樣假他人之手才能擁有。因此,布施應身體力行,親自完成,而且親自完成也是六度之精進行,如果親自布施,則布施的時候,既有精進也有波羅蜜。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貌也是一種福報。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捨,尊貴來自謙恭一樣,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人到中年以後,就顯現出現世性格影響所致的面相了。


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性情柔和的人面相柔和美麗。性格格外粗暴的人,總是一臉的凶相;許多品行不太好的中老年婦女,往往一臉的刻薄相,這就是所謂的薄命相、克夫相。實際上不是生就的相貌,而是長期的心與行為的修煉在臉上的投影,這些相貌也在預示著其未來的命運。相術也就是一種經驗積累,相由心生,由臉觀心,由心知未來


那麼幼年與少年、青年時期相貌的成因是什麼?漂亮程度是前一生帶來的習氣所致。人的前半生是活在前世的影響之下,下半生更多地活在前半生的影響之下。所以說,人到中年以後,要對自己的臉負責任。


慈悲心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比較有愛心的人,往往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過人的光華,讓人越看越順眼,越來越喜歡與其接觸。而過於自私、狡猾、計較的人是很不耐看的,甚至丑陋。即使僥幸生得姣好的容貌,也會在臉上逐漸顯現出一些不招人喜歡的地方,比如面無和氣,僅是“第一眼順眼”,稍多接觸就毫無吸引力了。


請相信相貌是能逐步改變,尤其是美好的相貌是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吸引力,讓見者不知不覺心生傾慕。很多時候,美麗與否是從看到的人心裡生出來的,“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若要相貌美,先要心靈美!


1.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2.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4.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5.發願要發好願,說話要說好話。


6.說一句好話如口吐蓮花,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


7.對人要寬心,說話要細心。


8.“心美”看什麼都順眼。


9.多一次原諒別人,就多造一次福;把心量放大,福就大。


10.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前,解脫於未來。


11.能消除煩惱就是“慧”,能付出愛心就是“福”。


12.甘願做,歡喜受。


14.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丟掉煩惱的垃圾,培養清淨的智慧。


15.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


16.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17.屋寬不如心寬。


18.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


19.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20、犯錯生出忏悔心,才能清淨無煩惱。


21.子女要讓父母安心才有福。


22.對父母感恩的孩子最有福。


23.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24.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a、孝順,b、行善。


25.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


26.知緣惜緣再造善緣。


27.為人處事要小心,但不要小心眼。


28.貧與貪只差一點而已,凡夫愚癡愈貪是愈貧啊!


29.發脾氣是無能的表現,不生氣就能消業障。


30.要看好人,自己要先做個好人。


31.擁有負擔,不計較就自在。


32.不去想它,也就沒事了。(能放下煩惱,才能快樂)


33.沒有公德,就沒有功德。


34.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35.逆境可遇不可求,要珍惜感恩,因為它才是成長的資糧。


36.有人緣則有福,結好人緣就是最大的修行。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易牙疼,而且口腔容易潰瘍。


3.愛說絕話的人往往斷絕自己的路,災難多,沒有機會。


4.愛說大話的人往往自己沒什麼能力。


5.愛承諾別人,自己又辦不到,這種人容易遭到人家對你的欺騙。有的人沒能耐,但又好心,老喜歡承諾,自己又辦不到;你要是承諾別人,自己又辦不到,你將遭到別人騙你。


6.愛發牢騷的人,這一生命特別地苦。有的人這一生就愛怨天尤人,愛發牢騷,不是怨這個,就是怨那個,不是煩這個,就是煩那個,“哎呀,我的命苦哇,我怎麼這麼倒霉呀。”最後怨啥來啥,怨啥一定會來啥。


7.喜歡表白自己的人,一生不得好報,越表白越不得好報。


8.喜歡爭辯的人,自己將成為是非人物,沒有好的命運。越喜歡爭辯的人,越得不到人家的認可,而且讓人家反而議論你,拿你不當回事,甚至誣陷你,背後給你編點瞎話,因為人以不爭辯才為真解脫。在教學裡,在給人治病的時候,我也遇到很多各種各樣來爭辯的人,我也常常以不爭辯為真解脫。以前我愛爭辯,總要希望辯個理,總希望對方明白、覺悟,但是對方不明白,最後我說要以不爭辯為真解脫。真正修行高、德行高的人,不會和常人在一起爭辯的,他只是點到為止,他不願意跟你爭辯的,不願意跟你攪來攪去,告訴你怎麼信仰對,什麼是真理?他不會跟你講太多的,只是點到為止。愛爭辯的人,這一生往往是命運不好,容易得不到人家對你的承認和認可。


9.愛笑話別人的人,最終不如人。有的人笑話人家磕巴,自己磕巴了;有的人笑話人家瘸子,自己瘸了。有一段時間我就參,突然參到我五歲多的時候,我笑話鄰居家的一個瘸子,還學人家,結果我一參到這,我的腿突然“嗖”的一下子,一股涼氣下去了,當時覺得特別的輕松。原來笑話人真是不如人啊!笑話人等於招人家毛病,就等於把人家的毛病笑話到你身上來了。


10.喜歡誇耀自己家人的人,最終會發生丟人、慚愧、丟人現眼的事來平衡你。有些母親喜歡誇孩子,有些婦女喜歡誇丈夫,誇完了讓你抬不起頭來。“我家孩子可懂事了,”今後就用不懂事來平衡你:“我家孩子可靜了,”最後靜的大門不出,給你靜傻眼了,最終變成讓你羞愧之事;我家孩子可活潑了,”結果天天不回家,活潑吧,到哪都活潑去。


11.愛說極端話的人,這一生容易大起大落。


12.愛說狠話的人容易招來橫禍。


13.喜歡議論事非的人,一生只能當小市民,一定是讓人看不起的命。


14.語言上老想證明自己的人,這一生將讓人誤解。老想證明“我是好心,我是對你好,”“你看我是這個意思?”你證明吧,這一生讓人誤解。


15.喜歡說的人—般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獲,最終只能得一個能說會道的美名,實際收獲啥也沒有。


16.喜歡說謊的人一般得不到人的重用和信任,記憶力還容易減退。


17.說話不留余地的人遇著災難、困難,將無法化解。


18.喜歡讓人誇的人,自己事業上往往很難得志。


19.喜歡溜須拍馬的人,最終讓人出賣。


20.誹謗或惡意中傷等妄語的受等流果:說妄語的果報,會常常被別人欺騙,被別人毀謗。有時候,有些人實在沒有犯罪,但卻受到毀謗和誣告,這些都是前生妄語的業力所帶來的惡果。


21.離間語的因果:常常兩舌的人,所受的果報就是眷屬不和,親友互相爭斗怨恨,四周的人無法和諧相處。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復記憶,事實上,十月胎獄之苦,且不必說,即出生之際,一個六磅八磅重的嬰兒,通過狹窄的生門,這痛苦已非言語所可形容。脫離母體之後,為外界灼熱或寒冷的空氣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來提去,這對嬰兒細嫩的肌膚而言,其痛苦較皮鞭抽體尤有過之。嬰兒出生後呱呱大哭,實是肉體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


唐人詩雲:“公道人間惟白發,貴人頭上不會饒。”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韓愈祭十二郎文雲:“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十歲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後,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於衰老對於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發,老態龍鐘,固然使人感慨,但誰又能逃出這個老的公例?


三、病苦


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髒病,也許有人說,科學進步,新藥日出,只要有錢,何愁治不好病?其實不然,特效藥固然層出不窮,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見,如小兒麻痺症,癌症,在近年來日漸增多。進一步說,即是藥物能治愈身體上的疾患,但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石所能奏效的?


本來四大假合之身,難免有寒熱失調的時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時間還好受,倘長年纏綿病榻,日與藥物為伍,這種痛苦,豈可言喻?


四、死苦


一部鋼鐵鑄成的機器,其壽命也不過由數年到數十年,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漢武求長生之藥,只留下千古笑柄。蓋宇宙萬象,生住異滅,周而復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法爾如是,安有例外?佛經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報終仍當墮落,不出六道輪回。


既然如此,則死之於人,也就不足為異了!無奈“壯志未酬身先死”,每一個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壯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時死前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離,呼吸困難,心裡有千言萬語,一句也說不出來。這時嬌姿稚子,環繞榻前,生死離別,淒慘無比,尤以將死未死之際,這一生所作所為,善善惡惡,一一自腦海映過。對於那些善的,無愧於心的,會感到欣慰寧靜,但對那些惡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將會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這時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獄相見,神識受業力牽引,墮入惡道,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之痛苦,尚有甚於此者乎?


五、愛別離苦


語雲:“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六、怨憎會苦


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沖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七、求不得苦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自己的志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吧做侍應生。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八、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總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國王打獵經過,帶著隨從來見他,他沒有起身,國王當時就很不高興。國王打獵返回時,發了惡願:“我再去,如果他還是那樣,我就砍掉他的頭。”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國王。這時,大地一瞬間裂開,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國王非常害怕,馬上向尊者頂禮,並求忏悔。當時地縫閉合,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


尊者說,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但因為您忏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後來,事情都應驗了。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沒有福德的人,可能命都保不住。


這裡只是尊者,而佛受不起的供養,父母也能受——



2


佛是出世間最大的福田。父母也是世間最大的福田。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年遇到饑餓災荒,許多人都餓死了,到處都是白骨,比丘們都很難乞到食物。當時世尊等比丘們都出去乞食後,獨自一人到城中乞食,但是從早上一直到中午,挨家挨戶乞食,都沒有乞到食物,世尊只有空缽而返。第二天再去,但第二天仍然沒有乞到食物,第三天同樣乞食同樣沒有得到。


這天忽然有一位比丘,在路上見到世尊,看到世尊的面色異常,好像很饑餓的樣子,就對世尊說:“世尊,今天乞到食物了嗎?”世尊對比丘說:“我三天以來,乞食沒有乞到一匙,我今天饑餓虛弱,沒有力氣和你說話。”比丘聽佛這麼說,悲傷流淚不能控制,想到:“世尊是無上福田,眾生覆護之處,我自己的三衣就賣掉,再買取一缽飯,侍奉給世尊,現在正是時候。”


比丘如此想完,就賣衣買了一缽飯,趕緊給世尊拿去,世尊對比丘說:“比丘啊,現在恰逢災荒,人們都餓死了,你在什麼地方得到這一缽白白的大米飯的?”比丘就一五一十的給佛說了整個情況,世尊又說:“比丘啊,出家人的三衣,即是三世諸佛的幢相啊,這衣服的因緣,極尊、極重、極恩啊,你今天用這三衣換得一缽飯給我,我完全領受了你的好心,但是我消受不起這缽飯啊。”


比丘又對佛說:“世尊您是三界的福田,聖中之極,都說不能消受,那除了佛之外,誰還能消受呢?”世尊說:“比丘啊,你有父母嗎?”比丘答說:“有。”世尊說:“你拿這缽飯供養你的父母去吧。”比丘說:“世尊您都不能夠消受,我的父母又豈能消受呢?”世尊說道:“你的父母能消受。為什麼呢?父母生育了你的身體,對你有非常大而重的恩,因為這樣所以能夠消受。”


世尊又問:“比丘,你的父母信佛嗎?”比丘答言:“我的父母對佛都不信。”世尊說:“你的父母他們今天會對佛有信心的,見到你供養他們飯,會大生歡喜,因為這樣而大發信心,然後你就教授他們三皈依,就可以吃這缽飯了。”這位比丘按照佛的教誨,愍仰而去。以此義故,大須孝養父母。


又佛母摩耶生佛,經七日已即死,生忉利天。佛後成道,至四月十五日,即向忉利天,一夏為母說法,為報十月懷胎之恩。佛尚自孝養父母,何況凡夫而不孝養。


故知父母恩深極重也。


所以,孝敬父母增福最快。若是倒過來,支使父母為自己做事,哪怕只倒一小杯水,也是極損福報的。


積福之人,不要薄父母,厚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這是把本該父母的福,花在自己和孩子上,可想而知。


如果非要支使父母為自己做家務,請務必畢恭畢敬感恩,知道自己受不起,百般孝順。否則福報每天削。讓尊者走六步福報削到丟王位,每天享受兩尊大佛跑路為自己端水上飯洗衣,福報削多大?


很多孩子在家裡就是個小皇帝,習慣性地招呼父母給自己倒水,父母給自己端飯菜,父母給自己拿東西……這真是顛倒,父母的溺愛實在是害了孩子啊。


來源:《觀經四貼疏》善導大師著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沒有彩排,每個細節都是現場直播;大愛之心做事,感恩之心做人;珍惜今天的擁有,明天才會富有;人生是一個舞台,沒有精彩的彩排,言行一致是成功的開始。


人生要有沉澱,要有定力,一個人定力不夠會浮躁,人生要策劃,要洗滌心靈,灑掃心靈,時間讓我們沉澱,空間讓我們成長。人生不可能拉長,但可以拓寬;向別人學習的人是聰明的,向自己學習的人是快樂的,既不向別人學習,也不向自己學習的人是愚蠢的;心平則氣和,氣和則人順,人順則事成;快樂的人不是他得到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


無論我是否同意的觀點,我都將尊重你,給予你說出它的權利,並且以你的觀點去理解它。不論是狂風暴雨,還是晴萬裡,對我都不重要,因為我有自己的晴雨表,我不會因為陽光明媚就情緒高漲,天空陰沉就心情黟淡。


福祿都是自己損掉的——損耗福祿的日常行為:


1)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可以,但不可以買活物殺死做菜,活活煮死1命,削祿20善。即使蟲蟻也不能傷,教育子女小時候不玩殺蟲蟻鳥雀,他的福份就不會折損,壽命就不會短缺。殺生做到極限,就是殺人。沒人承認自己殺過人,請問墮胎是不是殺人。


殺生的壞處是:短命,工作差,多病,怨氣重,貧窮,丑陋.有過墮胎史的人,無論男或女,厄運不斷。


2)發脾氣


發脾氣罵人的聲音,就像狼叫一樣。


印光大師告誡:女孩子不發脾氣,兒女必不夭死,脾氣大的女人,生子必多死,或多病。因為一生氣,乳即變成毒汁。發大脾氣,喂兒立刻即死。稍小點,半天一天方死。發小脾氣雖不死,亦必定生病,這是一定不變的事理。


發脾氣是一切如來都救不了的。佛經上說“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徵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


發脾氣叫做火燒功德林,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燒盡。對普通人嗔恨發氣一次,毀滅一百大劫積累的福德,對父母長輩大德君子發怒,毀滅一千大劫積累的福德。


抵觸頂撞父母,嗔恨發氣,是福薄命淺的最明顯特征,世界上最沒有福氣的,就是這兩種行為。


3)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說先賢大德壞話


抵觸頂撞父母是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無論求什麼,必定求不到,萬求也枉然,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工作,姻緣,辦事不順,馬上反省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工作不順,感情痛苦,辦事阻礙大,馬上軟語好物孝順父母,父母若歡喜,一切天人鬼神都會來護持你。


不抵觸父母的人,工作順利,良緣佳偶。從小不抵觸父母師長的人,從小不抵觸頂撞父母,就算出身在最貧窮最晦戾的家庭,都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用錢財供養父母的人,將來必定會富有,孝順父母但不用錢財物品供養父母,做大官也會缺乏財富。


搜集宣說先輩大德乃至聖賢壞話,一句削祿一百善,敗盡一家族血脈的福祿。


4)怨天尤人,搬弄是非,宣揚別人過惡,嫉妒諷刺挖苦他人,髒話罵人,幸災樂禍


這些損傷天地的德氣和和氣,財氣全被毀滅,如果沒有父祖的資財庇蔭,貧窮是一定的,辦事不順。


怨天尤人一次,削祿三善,印光大師親說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必有後福及子孫興盛。


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天,養天,才能得天獨厚。


說是非,是破壞天地的德氣,引起鬼神怨憎,諸事不遂。


嫉妒諷刺挖苦人,挖苦別人什麼,自己將來就怎樣,佛經上有個女人挖苦窮人,她五百生轉世貧窮。髒話罵人,比這更糟糕。


若在網絡上或者公眾場合批評或者宣揚別人過惡,一人聽到看到削一祿,百人就削百祿。凡事要針對行為,針對具體的事件,不要針對人來說。


幸災樂禍,是害心。別人倒霉了,竊喜,尤其是怨敵有難了,活該啊的什麼的,呵呵。不要高興的太早,我樂什麼,我過幾天也會有同樣的災禍,因果永遠不會錯亂。


5.炫耀自己


炫耀自己,在什麼地方自滿,會招來人天鬼神嫉妒破壞,所以炫耀什麼,將來就在什麼地方失落。


6.說人壞話,搬弄是非


說人壞話,這就已經傷了天地間的和氣,而招鬼神的降禍.而且,將一些杯弓蛇影,恍惚無憑的謠言加以誇張、添醋,講得如同目睹一般,使被說的人氣憤得忍耐不下,致抑郁難言。他這口怨毒之氣歷劫難消,豈會沒有索報之日?只恐來日刀山劍樹有自己的一份。


天地既生發滋潤萬物的藥草,也生發毒害萬物的毒草;


天地養育善人君子,也養育小人惡棍;


日月從來不是只照耀善人,不照耀惡人的;


海水從來不是只收納清流,拒絕污流的;


不管我有多少過錯缺點,天地日月從來不曾要求我絲毫,所以我不可以要求他人,不可以排擠傷害自己認為的小人,惡人。所謂厚德載物,容不下惡,就不能載物,物就是生活好,工作好,學習好,姻緣好,人緣好,身體好,一切好。


論語說:泰山不辭土壤,河海不擇細流。


聯合國秘書長解釋這段話說:為人要善於接受所有的人,對於不同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要兼收並蓄,才能成就自己。


再說細致一點,我認為某人是小人惡人,那只是我的認為,其實,在老天眼裡,不一定,沒准我才是真正的惡人,人的業障越深,看外面世界裡的壞事壞人,就越多,呵呵。當我們提升到一定的境界了,看一切都會清淨無垢。


7.邪淫,萬惡淫為首


邪淫對福祿的傷害不可言喻。不要以為大家都這樣,大家都看A片,大家都養二奶,女孩子穿的越來越招人,沒什麼,現在很多人都提倡性自由性解放,田裡的牛更自由,學啊。不僅年輕的現在忙,連中老人也忙,還搞什麼換夫妻運動。千萬別上當,到時後悔都來不及。大家都蜂擁著去地獄,我也緊跟著在後面追著跑?天下第一傻!!!好好的人不做,非要當動物,傻呆傻呆!


損福行為:


1.【大慎】爸媽責備發怒,子女生嗔恨是一過,抵觸頂撞是十過。


2.工作不竭忠盡力,一事為一過


3.【大慎】不尊敬先賢和長輩,一日為一過


4.【大慎】墮胎的過太大,無可計量


5.【大慎】心裡計劃怎樣傷害人,有這個念頭就一過,如果真的去實施害到了人,就記十過.


6.【大慎】殺生,一命一過,大命十過


7.【大慎】把活的物命丟鍋裡煮等等殘忍方式做菜,害一命二十過


8.籠子關小動物,一天一過


9.【大慎】看見別人憂愁,不解釋是一過,反而覺得暢快,是二過,說話讓別人更憂愁是五過


10.不要罵斥基督、玉皇大帝、月老、財神、元始天尊等,這些也是諸天正神,一次一過


11.不100%確定就說某經是假經,一次十過


12.念經的時候生氣是10過,罵人是20過,打人是30過


13.知道別人的善行,隱藏不說,一次一過;


14.【大慎】知道別人的惡行,宣揚一次是一過.


14.【大慎】刻意搜集先賢的短淺不好的地方,立新說法,一言十過.


15.【慎】出損德之言,一言為十過。如“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類


16.遇到賢德的人,不向他學習是五過;遇到賢德的朋友不交,是二過.反而說話诋毀和欺負是十過.


17.【大慎】罵平輩或者不認識的網絡陌生人,是四過;罵聖賢是一百過;罵君子是十過;


18.給人取外號,五過


19.吃蔥蒜後誦經一卷是一過.


20.【大慎】遇到不順的事情,怨天尤人一次為三過,不可以怪罪天,不可以怪罪他人.


增長福德的行為:


1.【大贊】隱藏他人的惡行,一次為一善.見到傳播人惡的,勸而止之為五善


2.【大贊】對父母尊敬不頂撞,一日一善;


3.尊敬上司和長輩,一日一善


4.【贊】工作努力,一日一善


5.【大贊】放生,一命一善.小命十命一善,大命十善.


6.把死掉的小動物埋葬,一命為五善


7.【贊】安慰一次有煩惱憂愁的人一善


8.米飯喂一下小鳥,螞蟻,魚,小蟲子等,兩次一善.


注意不要喂螞蟻糖,濃度太高會讓螞蟻脫水而死


9.見偽經勸人不要學者為一善


10.為君王、父母、親友、知識、法界眾生誦經一卷為二善,佛號千聲為二善,禮忏百拜為二善,為自己就只有一善.


11.【大贊】發帖子講大乘佛經,5個人浏覽就是1善.大家常發這樣的帖子,每天都有積善.


12.借人財物,如期而還,不過期限為一善


13.【大贊】把各位聖賢大德如佛陀孔子老子教人向善的話語,發出來給大家看,一次十善


14.見善必行,一事為一善。知過必改,一事為一善


15.【贊】向上司說別人的優點,向別人推薦其他有能力的人,推薦一個人才為十善


16.【大贊】看到別人罵賢人,善人,勸他不要這樣做為五善


17.【大贊】別人罵你,你不罵人,一次一善,別人傷害你,你不傷害人,一次一善.


18.【贊】自己承擔過錯,或者功勞推給別人,一次2善.


19.宣揚他人的善行,一次為一善;


20.看見路邊的乞丐,布施錢財或食物,一次為一善;


21.坐車讓座,一次為一善;


22.買東西不討價還價,一次為一善;


23.坐出租車,把該找的零錢留給司機,一次為一善;


24.進出時,給你後面的人,拉住門,記一善;


25.開車時,給別人讓路,記一善.不用擔心,你天天這樣做,你會發現,你以後開車,會暢通無阻;


26.順手把外面地上的垃圾撿起來,記一善;


27.看見路邊曬太陽的老人,笑一笑,主動打招呼,聊天,問寒問暖,記一善.


其實,若是有心,可做的好事無窮無盡,無窮無盡。。。而且最好的是,做了好事不用讓人知道,不用擔心,老天看得清清楚楚,早就記在本本上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寧捨身命,不謗正法;寧捨身命,不謗聖賢。寧捨身命,不近惡友;寧捨身命,不犯淨戒。──《大寶積經》 


  在這個世間上,什麼東西最寶貴?有人說:“錢財最寶貴!”事實卻不盡然。何以見得呢?一個人平常都是“要錢、要錢”,如果有一天,他身懷钜款掉到水裡去,他還是會喊:“救命!救命!”他不會說:“救我的錢!救我的錢!”所以落水的時候,還是性命重要。等他上了岸以後,才會說:“我的錢呢?”可見得“身命”比金錢重要。


  其實,比身命更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像古代的聖賢俠士“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仁義對他們來說,比自己的性命還寶貴。多少的志士豪傑,為了理想、為了主義、為了自己的信念,寧可以捨棄性命,也要完成自己的志願,這些理想、信念就比自己的性命重要了。


  在《大寶積經》裡,提到四件事,是佛弟子寧可捨棄性命也不能做的。是那四件事呢?


  “寧捨身命,不謗正法”,正當的宗教、正當的真理、正當的佛法,因緣、因果、業力、空性、般若等都是正法。你可以不懂什麼是正法,但不能批評毀謗,例如:“我不相信因果”、“我不相信因緣”,這樣的言語是不可以妄說的。


  “寧捨身命,不謗聖賢”,毀謗聖賢,罪過很大。因此寧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可以毀謗世間的好人好事。


  “寧捨身命,不近惡友”,寧可犧牲生命,也不親近惡人,自己的道德人格就不會有缺損。如果為了保命而去親附惡人,幫他做壞事,因果業報是不堪設想的。


  “寧捨身命,不犯淨戒”,一個人受了戒,如: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人的生命,讓他人的生命獲得保障;不偷盜,讓他人的財產獲得保障;不邪淫,不侵犯他人的身體名節;不毀謗、不妄語,不讓他人的名譽受到損毀;不吸毒,不傷害自己的身體,進而不傷害自己的家人、朋友。這些都可以做到,就是“不犯淨戒”了。


  人的生命活得再長久,都有期限;只有積集福慧資糧,才能使我們今生得到法樂自在,也能在未來的生命裡,所求如意,處處與善人聚會。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頓美餐之後,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卻會出現局部的疼、痛、脹,或是泛酸、燒心、嗳氣等症狀。可千萬別小看這些吃飯時出現的感覺,通過這些蛛絲馬跡,沒准還能幫你更早地辨別出一些隱藏頗深的疾病。


1.飯後飽脹或終日飽脹、嗳氣但不泛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考慮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2.進食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飯後出現泛酸、燒心、嗳氣、胸骨後痛,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


4.飯後上腹痛,或有惡心、嘔吐、積食感。症狀持續多年,常在秋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後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5.常常於飯後2小時胃痛,或半夜痛醒,進食後可以緩解,常有泛酸現象。可能有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症。


6.飯後腹部脹痛,常有惡心、嘔吐,偶爾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7.吃東西不當或受了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


8.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並未見消瘦,則患慢性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飲酒,或一進餐即會腹瀉,有的在腹瀉時或腹瀉前伴有腹痛、腸鳴,腹瀉後腹痛感會減輕,則可能是腸道功能紊亂。


10.吃了油膩食物後有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右側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膽囊炎或膽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膩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