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覺世 (6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問:植物和動物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可以吃植物,不可以吃動物?

宣化上人回答: 首先動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都有生命;其次動物和植物有一定的區別:

1. 動物有靈性和血氣。植物有靈性, 沒有血氣。

2. 動物被殺死的時候, 它非常怨恨和痛苦, 因為它的靈性眷戀肉身不肯走, 植物則不是如此, 它的靈性會立刻離開。

3. 從佛教的角度,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 動物參與六道輪回,植物則不會


不過佛教也要求弟子不可以砍伐草木, 草都不可以踏, 花都不可以折,   因為草木是鬼神精靈的住所, 砍了草木, 他們就只好另外尋找住所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在「人間衛視」,接受知名主播李晶玉訪問,分享飲食的習慣與觀念。相信以下的自由心靈對話,會激起蟄伏於您心中的那份智慧靈性。  

李:請問大師,您吃素幾年了?

 大師:我自己從出生下來到現在都是素食者。我從小生長在亂世裡,家鄉經濟非常落後,在糧食極為短缺的當時,我吃過麥渣餬粥,我以地瓜當飯,每天三頓,吃得都怕了起來。十二歲出家後,寺裡仍是以稀飯代替干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或一些素菜。

  有些豆腐渣我們拿到鍋裡去炒炒,如果沒有柴火,就放在外面曬曬,連麻雀也來吃,甚至留下大小便,所以吃到裡面常常有蟲蛆,不過總好歹也有點鹹味。很多年都是這樣過去的,也沒生多大的病。我在想,大概是我們每天吃飯前都要念供養咒,有佛祖的加持保佑吧。   

  李:現在素食似乎已經慢慢變成一種流行文化,其涵蓋范圍除了中華文化圈,也延伸到歐美國家。能不能請大師談一下素食文化。

大師:現在舉世流行素食文化,很多人藉助素食來保健、美容。根據醫學研究,素食有益身體健康,而且可以培養耐力,養成溫和的性格。一些吃素食的老和尚,他們每天早起到晚,整天莫不精神奕奕,究竟原因何在?素食最主要的是長養慈悲心,從心靈的淨化來減少瞋怒,達到內心的安然、祥和。

對於西方素食文化,據我所知,在美國有一個市區只准賣素的不准賣葷的,他們也不是佛教信徒,全然是基於健康的立場而推廣吃素。

佛教雖然是最早倡導素食,但是最初佛陀時代並非素食,因為當時是靠「沿途托缽」的方式乞食,信徒給甚麼就吃甚麼。

中國佛教之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

 儒家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佛教經典中提到,要不斷大悲種,慈悲而不殺害動物生命。

 另外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才對。其實植物的生命是「生機」,生長的機能的意思,跟生命不同。生命是「有心」,你看豬,馬、牛、羊要被宰殺的時候,會產生恐懼;而植物是「無心」,雖有生死的反應,但沒有苦樂的感覺。所以殺生的界定,在於是否「有心」與「無心」。

 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

 吃素令人慈悲幸福

 

李:吃素,除了幫助身體健康外,還有甚麼好處?

 

大師:你看現在目前一些人吃葷吃肉,吃出很多的花樣來,甚麼活魚三十吃、海鮮十吃等等變態的吃法,就會讓人養成變態的心。   

有時父母帶小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都會弄些小螃蟹小魚給孩子玩,有的會把魚倒掉起來,有的將螃蟹殼剝開,一直虐待到死。這會讓孩子從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貴,將來長大以後對人也會不尊重,甚至殺人之類的惡行都會引發出來。佛教並不鼓勵人一定要吃素,但卻主張不要殺生,可以買現成的來吃,但自己不要去殺生。父母教導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其尊重生命的可貴,愛惜小生命、小動物的習慣。所以我是覺得,今天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孩子尊重生命,讓兒童愛惜生命,對未來的社會風氣才會改善。   

李:在一篇雜志的研究報告甚至指出:如果世界上每個人吃素的話,世界就不會再鬧饑荒了。大師您的看法如何?

大師:我吃素幾十年來,深刻覺得吃素的人比吃葷的好。吃素的人會慢慢減輕殺業,現今台灣的殺業好重,我都覺得很憂心。現在的社會,猴腦蛇膽生吃活燒,如此殺生造業,社會風氣怎麼會善良美好呢?   

李:對於不同的宗教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飲食文化。比如說回教徒不吃豬肉、印度教不吃牛肉等等,對於素食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在此請教大師的看法。

大師:素食與宗教之間,本來就很難統一。不過我覺得,基本上各宗教要能做到尊重生命、愛惜生命進而保護生命。   

李:有很多人本來學佛很精進,也吃素,最後聽說密宗可以吃肉,於是就學密去了。問他為甚麼去學密宗,他說學密宗很好,可以吃肉,可以即身成佛!

大師:以前青藏高原不能種植蔬菜,對外交通封閉,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以肉類為食。不過現在台灣素食文化普遍發達,應該可以改為吃素。不要借口說修密宗,就可以吃肉。我覺得那是不當的。

   吃素首重心清淨

李:如果不是真的很習慣吃素,是不是有循序漸進的一種方法,像是有些人就吃肉邊菜或是吃三淨肉之類的,這兩種飲食方式能不能請大師講解?

大師:你講得很對。為了以漸進的方法來吃素,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日,或六齋日吃素,或平日只吃肉邊菜、三淨肉也可以。

  肉邊菜: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師頓悟之後,為了避開四處爭奪衣缽的人,在獵人隊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逢到獵人們把打來的野獸升火煮食的時候,惠能大師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樹葉、野菜回來,放在鍋裡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說:「我只吃肉邊菜!」因此,惠能大師才是真正懂得吃素的意義,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所謂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在形式上吃甚麼,不能吃甚麼,素食的意義是不斷大悲種,因此,學佛不只是吃素而已。

  三淨肉:沒有見到殺生、沒有聽到被殺聲音、不是特地為我而殺,這就叫做「三淨肉」。

李:我有些朋友,開始吃素之後,只要聞到肉味的時候,他們的頭就會覺得發臭發昏,怎麼會這樣子?

    大師:因為他不習慣了。例如,我有一次到日本,信徒煮一碗面給我吃,一吃,哎呀!腥味難聞,怎麼會有如此腥味?不過由於是信徒特別辛苦招待的宴客,於是我就閉住氣把面硬是吞進肚子。後來我才知道,日本人有個習慣,會把小魚熬成的醬油和在面裡調味。我這樣有罪過嗎?我相信我不是吃葷,我還是吃素。

  有些人吃素,一定講究所使用的鍋盤都沒煮過肉類,這是不對的想法,吃素不是作怪。我覺得心中清淨才是最重要。所以我們吃素的人,千萬不要造成別人的麻煩與負擔。

 

李:許多加工素食食品都做成像雞鴨魚等樣子,對於這樣的吃素方式,大師有沒有甚麼意見?

大師:對於一些人把素菜制作成葷菜的樣子,我也曾一度覺非常反感,總認為吃素是為了長養慈悲心,如果以吃葷的心理來吃素,並不究竟,所以我每次看到餐桌上有素雞、素鴨、素鳗、素肉、素火腿、素烏魚子等,都一概拒吃,但有一天,我看到信徒愛吃不已的樣子,突然想到:初入佛門的人一時之間無法革除宿習,所以有這種需要,只要我自己心裡面沒有雞鴨魚肉就好了,何必要厭惡呢?

所以這樣的呈現方式可以不用管他,不過有些素菜過分把菜做成像葷的味道,這個就沒有必要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麼行業都能賺錢,因為福報在的緣故。沒有福報,錢也守不住。而且錢只能這輩子用,那福報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

在佛陀時代,波斯匿王有個公主,名叫善光,長的很莊嚴漂亮,眾人愛敬。王就很傲慢的說,你能得到大眾歡喜,是我的原因。善光公主說,是我的福德因緣,不是因為父王的原因。波斯匿王問了她三次,三次都這麼回答。王就很生氣,把她嫁給一個貧窮的人。說:看是因為你的自力,還是我父王的原因。嫁給窮人後,夫妻兩人努力的做事,不久有發財了,兩人就變得很富貴。波斯匿王很驚訝。就問佛,佛說,善光公主在過去迦葉佛時,很喜歡用飲食來供養修道人。他丈夫阻止她,她說,我已經發心,不要讓我退心。她丈夫就同意了。因為善光公主過去供佛的因緣,這輩子很富有,而丈夫因為阻止他的因緣,就變得貧窮,但後來丈夫同意了,遇到了善光公主,才得到了富貴。

人有福報,自然會感召到富貴家庭。而且嫁給窮人,都會把窮人給旺成富人。這就是福報的重要性。錢別人會搶走,但福報不會被搶走。

很多人做什麼都賺錢。以前改革開放初期,那些人賺到錢的,都是本來有自己福報,再加上開放的因緣,就賺到錢了。如果自己沒有福報,怎麼努力,賺來的錢,也是小錢。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有的人做什麼都只能養活自己。這就是福報問題。

一個人的成就,靠的是智慧加福報。單有智慧,很會讀書,沒有福報,走到社會上賺錢就很困難。讀書要會讀,但賺錢和讀書,是兩碼事。做生意,做企業,靠的是福報,智慧是第二個。古代的范蠡,他每次去經商,發財了,把財布施給窮人,又白手起家,又發財了。連續三次都是如此。中國人把范蠡供奉為財神,是有道理的。這就是他有福報,做什麼都能賺錢。

人的福報都是自己培的,哪怕親人都是無法代替的。孩子有他的福報業力,父母無法代替。那父母能做的,是多讓孩子培養福德。古人講的,留錢給子孫,子孫如果能發達,不需要留。子孫不能發達,留了錢也會敗壞。所以不如留下陰德給子孫。

現在人喜歡存錢,其實正確講法,大家要去存福報。那福報存在哪裡,存在三寶是最好的,多多布施給三寶,給修行人,給貧苦的人,給最需要的地方。把錢財布施出去。那我們提出供米,建寺活動,都是布施財富,而得到福報。不要小看錢,錢也能救命。因為錢是個人努力培福的結果,布施出去,少的是有形的財富,多的是無形的福報。無形的福報,可以帶給下輩子,直到成佛。

這個世界上,佛在世間人看來是貧窮的,衣服是糞掃衣,吃飯托缽,住在樹下。佛沒有任何財富,但佛擁有三千大千世界的福報,佛的一毫毛的福報,都能讓天下所有修行人吃飽飯。那開悟的祖師也是如此。好比星雲大師,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但他要在全球建道場,大家都支持,一個個道場就建起來,佛光遍照五大洲。這就是用錢的最高境界了。有了福報,一切財富都能為你所用。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老禅師心中清楚,參加這次閉關的四十名法師今天已經到了最後一關—破生死關;生死觀亦稱情欲關,情欲不斷,生死難了。但願這些法師今天能不出意外,順利過關。就在守關老禅師擔憂默禱中,門外傳來了陣陣爭吵聲,是禅堂外護關的師父與一名女子在爭吵,老禅師輕輕打開房門想勸阻爭吵,可就在這時,那名女子猛地推開了房門,突然一步闖進了禅堂,守關法師再想攔時已經遲了,隨著門響四十位閉關的法師幾乎同時睜開了眼睛,他們被眼前的這位女子驚呆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是那樣的秀美、端莊、俏麗、輕盈,她的目光掃遍了每一位端坐的禅師,並報以淡雅溫柔的一笑,那攝人神魂的一瞥,那動人心魄的一笑,足以讓每一個見到她的人終生難忘。守關的老禅師恭敬地合掌相問: “請問女施主進我禅堂,不知有何貴干?”

  “阿彌陀佛!得知眾位法師在此閉關,我特來供養每位法師僧鞋一雙,請老禅師慈悲,滿我心願。” “既然如此,請施主將僧鞋留下,待出關之後老納替施主分發便是。”少女輕輕一搖頭,含笑答道:“我發願將每雙僧鞋親自為法師們穿上,請禅師慈悲,這樣既滿了我的心願,也滿了諸位法師的難言之願。”
  此時禅堂中四十位法師一聽少女要親自為自己穿上僧鞋,無不怦然心動,個個面露欣喜之色。老禅師無奈地歎息一聲,合掌應道:“既是如此,施主請便。”少女輕移蓮步,依次為每一位法師躬身穿鞋,那姣美的笑臉,那柔軟的雙手,那阿娜的身姿,那沁人的幽香,使每個法師無不暗暗自慨:“能與此女相伴一日,死也足矣!”

  當少女為最後一位法師穿好僧鞋,准備離開禅堂時,才發現禅堂的門已經被鎖死了,少女來到老禅師面前問道: “師父將小女子鎖在禅堂內,不知有何打算?我怎麼出去啊?”老禅師面沉似水,冷冷說道: “你今天還打算出去嗎?” “是啊,僧鞋已經發完了,我也該回家了。”

  “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你今天攪擾了我禅堂內四十位法師的道心,你還打算活著走出禅堂嗎?” 少女驚慌地問道:“我是來布施僧鞋的,法師們見色動心,難道是我的錯嗎?快把門打開放我出去。” “放你出去很簡單,但你得把一樣東西留下。” “請問法師你想要把我的什麼東西留下?” “你的命!” 老法師斬釘截鐵地說,少女淚眼流情楚楚動人地跪倒在老禅師面前委屈地問道: “為什麼要我的命?” “因為你今天種了一個惡因,在你面前只有兩條路:一,你將四十世輪回女身,分別嫁給這四十位因你而動心的法師,他們也將輪回在六道,不論他們投生在那一道中,你都得隨業而嫁。第二,就是你今天死在這裡,斷了這四十世輪回之因。”

  少女驚恐地睜大了美麗的雙眼,任由委屈的淚水流下面頰, “我再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是的!兩條路由你自己選。”老禅師堅決地回答道。少女緩緩地對老禅師說道:“麻煩您給我找一條絲絛,我寧可把命留下,也不願再輪回四十世女身。”

  聽到少女的話,禅堂裡的四十位法師全部驚呆了,看到剛才還是妩媚動人的少女如今卻是神色凝重地手持絲絛,慢慢地走向門前去結束自己美麗而寶貴生命,無不為之惋惜。

  少女自盡了,就吊死在禅堂門前的橫梁上,那曾經是春情勃動的生命,如今已火滅煙飛,那曾經艷如花蕊的臉龐,如今已蒼白冷漠,但仍不失她的美麗。

  三天以後,少女的屍身開始散發出腐臭,蒼白美麗的面頰也變了顏色,可老禅師就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每天護守著禅堂內這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推移,少女的屍身一天天也在發生著變化,原本婀娜苗條的身軀,現在已經腐爛的臃腫不堪,那曾經令人心動的面孔如今變成淡綠色,不斷滲出的腐液,散發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閉關的師父們已經無法忍受了,想要請老禅師打開門窗換換空氣,並把這具女屍移出去,可老禅師仍然像無事人一樣,繼續無言地守候在禅堂內。

  第七天,四十位閉關的師父們,面對著這具奇臭無比又令人恐怖的女屍再也忍無可忍的時侯,女屍身上的一塊腐肉脫落了,裙子和褲子也同時脫落了,這時大家才看清,腐肉脫落的地方露出了駭人的白骨,上面爬滿了蠕動的腐蛆。大家再也控制不住了,幾乎是同時作嘔起來。老禅師緩緩地從蒲團上起來,面對大家冷冷地說道: “大家想要出禅堂嗎?” “對!”四十個人同聲回答。 “那好,誰能回答上我的問題,就可以出去了,想回答的請舉手。”四十個師父同時舉手,老禅師回手一指身邊的女屍問道: “她是誰?” 四十個閉關的師父全愣住了,啞口無言。老禅師站在女屍面前大聲問道:“告訴我,她是誰?是那個令你們神魂顛倒想入非非的少女嗎?” “不是!”回答整齊! “現在你還打算和她厮守終生嗎?” “不!”異口同聲! “這個世界上還有讓你們值得動心的女人嗎?” “沒有了!”斬釘截鐵! 老禅師大手一揮:“好,出關!”

  女屍身上蒙著一塊黃布,被四十個出關的師父們抬出來了,師父們沒有散去,因為他們心中還有一個結:“她是誰?”老禅師神情莊重地帶領著大家向停放在地上的女屍頂禮三拜後,對大家說:“你們不是想要知道她究竟是誰嗎?我走以後,你們自己看吧。”說完老禅師轉身走回了自己的寮房。

  當大家緊張地掀起蓋在女屍身上的黃布時,全部驚呆了,這哪裡是他們抬出來的腐爛女屍啊?原來是寺院裡的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大家恭敬地把觀音菩薩聖像安頓好後,才想起應該問問老禅師是怎麼知道的?大家發瘋般地跑到老禅師的寮房時,才發現老禅師已經圓寂坐化了。這就是禅,它給我們留下的是啟示,而不是遺憾。讓我們破除世間的一切假象,用一個平靜自在的心情,走完我們寶貴的一生,珍惜我們的一生,奉獻我們的一生。

  -----(“禅”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內不動心(內心絲毫不受外界影響是定)。)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筆記

——聖嚴法師語錄

                 

聖嚴法師(俗名張志德1930——2009)圓寂時,余在廣東中山過年。從鳳凰網得知,聖嚴乃佛界大師也,該網所發之語錄,我一一抄錄之。今天重讀,感念良多,轉發於此,以飨佛法之同修與同好。

 

※ 心安就有平安

※ 讓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多看多聽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 話到嘴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 少批評多贊美,是避免口業的好方法。

※ 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

※ 現在所有得的,是過去所造的;未來所得的,是現在所做的。

※ 感恩能人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 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

※ 踏實的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話。

※ 一個笑容,一句好話,都是廣結善緣的大布施。

※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用心祈福。

※ 用奉獻代替爭取,用惜福代替享福。

※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則: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 喜愛的就想占有,討厭的就想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

※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 四感:感化,感動,感恩,感謝。

※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 多想兩分鐘,你可以不必自殺,還有許多的活路可走。

※ 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 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

※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聖嚴法師最後偈)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確切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給他人。

  所謂回向,就是從自己的方面,回轉朝向他人的方面,這是屬於心力的感應,這在上面一節中已經大略說過。這是由於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而達於所要回向的對方;這像天空的太陽光通過反射物(如鏡或金屬體)的折射,便可使戶外的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黑暗處,室內的黑暗處,雖未直接曝曬到太陽,卻已接受了回向而來的太陽光。

  同時,雖把功德回向給他人,自己的功德仍然絲毫不損,這在佛經中有一個比喻:一盞燈,可以點燃許多燈,這盞燈雖然點了許多盞燈,卻不會因了點燃其他的燈而就減弱了自身的燈光。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每做一樁功德,都會發願回向給一切的眾生,這也正是慈悲心的自然流露。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什幺最重要?健康最重要!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健康,即使擁有財富、愛情、名位、權利等,於己又有何意義!  

  根據資料顯示,人類死亡的原因,依序是:第一、疾病:例如愛滋病、肺結核、肝癌、心髒病等,於今都是名列世人死亡的十大疾病之一。

  第二、戰爭:自有人類以來,大小戰爭不斷;一旦戰爭爆發,不但炮火無情,敵人的無情蹂躏,諸如南京大屠殺、揚州洗城、嘉定三屠等,可知戰爭之殘酷,更是死傷無數。  

  第三、意外:盡管現代科技發達,每年死於交通、地震、風災、水災、空難的人數,有增無減。  

  第四、死刑:世界各國的罪犯,一年當中槍斃的何止萬千的生命!即以中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歷代的文字獄、思想犯,更是死傷不知凡幾?

  第五、其它:諸如自殺、油盡燈枯而終者,皆在此列。  

  人生,一旦沒有了生命,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談;健康的重要,由此可見。  

  如何才能獲得健康呢?依照各家的說法,例如醫學界認為:第一要運動(每天至少一萬步);第二飲食要清淡而少量;第三要動腦思惟。  

  在佛教也有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療法。在心理健康方面,要保持:淨心、寬心、慈心;在身體健康方面,要:禮拜、行香、作務。其實,真正的健康,意義有三:

      第一、要能有益於社會的公益。

      第二、要能有益於自己身心的修養。

      第三、要能對後世有貢獻、影響。  

  現代的醫學界,不但利用基因來療病,維護身體健康;甚至發展出基因復制牛、復制羊的現代新科技。對於基因帶給社會未來的發展,究竟利與弊,自有其因緣果報;我們身體的健康與不健康,也都在因緣果報之中。所以,吾人生存在世間上,要懂得生命是受著因緣果報的影響;我們的健康,乃至未來的幸與不幸,也都有因緣果報的關系。  

  總之,健康乃人人所求,人人所希望;但是吾人應該了解,健康不是神明所賜給,也不是金錢所能買得。能否擁有健康,完全要看自己對因緣果報的認識和實踐而已!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需留三分:


知人不必言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口德於己;
責人不必苛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肚量於己;
才能不必傲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內涵於己;
鋒芒不必露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收斂於己;
有功不必邀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謙讓於己;
得理不必搶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寬容於己;
得寵不必恃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後路於己;
氣勢不必倚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厚道於己;
富貴不必享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福擇於己;
凡事不必做盡,留三分余地於人,留些余德於己。

 

生活貴在三寶:


大自然三寶:陽光、空氣、水。
說話的三寶:請、謝謝、對不起。
處世的三寶:謙虛、禮貌、贊歎。
修養的三寶:安靜、慈祥、沉穩。
家庭的三寶:歡喜、幽默、體貼。
齊家的三寶:和氣、和樂、和平。
飲食的三寶:均衡、節制、感恩。
健康的三寶:步行、少欲、氣和。
睡眠的三寶:要放下、不妄想、吉祥臥。
旅行的三寶:增廣見聞、安全歡喜、簡樸節用。
理財的三寶:確立預算、開源節流、勤儉正當。
學問的三寶:活用、廣博、實在。
治學的三寶:勤讀、勤寫、勤思。
學習的三寶:傾聽、接受、思維。
交友的三寶:誠信、正直、貢獻。
人心的三寶:真實、善良、寬容。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講,生命的主宰決定於我們的心,既然決定於我們的心,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心沈澱得像清水一樣,讓它干干淨淨的,讓心裡充滿清淨的力量,淨化世間,只要有一個人做得到,一個人的功德力就可以大得不可思議。曾經有一個信徒說他家鬧鬼,有人告訴他,我請某某老和尚來,只是說而已,鬼就走了,只聽見老和尚的名字而已,立刻得到超度,老和尚不用親自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有這麼大的威德力,這種威德力從哪裡來?從恭敬眾生來,從忍辱來,從慈悲來。

所以各位同學從今天開始不要再造惡業,不要卷入世間的紛爭,有些人不罵人好像不能過日子,不知不覺中損了好多福報。不但不要罵人,還要懂得贊歎,隨喜,知道某人發生事情,看到社會又有紛爭,趕快念佛回向,希望社會安詳,希望族群的裂痕平復。一旦有人問你是哪一邊的?你告訴他:我站在每一邊,一邊父親,一邊母親,你叫我站哪一邊呢?

說到這裡,師父教大家怎麼用好心,增長福德,佛教稱之為隨喜功德,不必花錢,只要懂得用心。你只要每次看見有人做好事就為他高興,每做一件好事就回向眾生,要養成習慣,不要只回向家人,家裡五個人,你的功德只有一點點;若是你做一件好事,懂得回向法界一切眾生,那不得了,眾生有多少,你的功德就有多少。

每天照鏡子,看臉上有沒有發光?如果沒有發光,表示心中有怨恨,有不滿,身體自然也跟著不舒服,所以一定要清淨自心,對一切眾生自然有愛。我們現在刻意練習,叫長養慈悲,要慢慢培養,每一頓飯之前,很自然的上供下施,以後每一頓飯都有無量功德。不僅如此,每說一句話,每想一件事,都必須與慈悲智慧相應。要知道眾生心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一念三千啊,一個念頭遍及三千大千世界,像一顆石頭丟到水裡,泛起的水波無有邊際一樣。你要是心好,什麼都變美了,甚至空氣都是香的。

想要增長福德,不能老是擔心自己,有人整天為自己擔心,擔心會老,擔心沒錢,擔心自己的眼睛太小,擔心牙齒長得不正,為自己的一切堅固執著。各位,世間的一切本來就不圓滿,連佛陀也說,就算我已經成佛,但我的肉體也會老、病、死。所以各位要懂得放下,很多人一輩子執著自己的身體,很難超度的,死了之後還守著墳墓,每天看著自己的相片。怎麼跟她講呢?她已經執著八十年了,早也照鏡子,晚也照鏡子,明明阿彌陀佛來接她了,她不要。所以我現在如果看見母親抱著小孩,一方面替她高興,一方面也為她擔心,小孩慢慢拉拔到二十歲,這下子,心裡更是放不下了,女人家不容易修行就在這裡。

曾經有人問我:海濤法師,你現在事情那麼多,要是有一天被撞死在路邊,事情交代得完嗎?我說:不用交代,因為生命不是死了就沒了,我還會再來,一切隨緣,現在我在自己的本位上盡力就好,沒什麼放不下的,因為心無罣礙,生命的力量便能擴大,智慧便能提升。人人都有這個能力,大家一起努力!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達,豐厚的物質生活為現代人類帶來某些層面的福址,但盡管時代再進步,科技再發達,卻始終無法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

人生的兩個重大問題,一是生,二是死。生的時候就要面臨老病的人生大問題,這是目前醫學界及社會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與突破的課題。乃至宗教界如天主教、基督教等,他們的教義對此一直提不出究竟的解決之道。甚至就以佛教而言,如果仍用戒律來探討人生,也有諸多的不合時宜,也是難以應付新時代所滋生的種種問題。

不過,所幸佛法的義理是歷久彌新,是亘古今而不變的,對當代的問題,如身心疾病乃至生死問題,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還是能夠提出合理的解答與解決辦法。因為佛陀本來就是大醫王,是人類的救主;佛法本來就是阿伽陀藥,是治療心病的藥方;出家人本來就是醫師,是眾生的守護者。所以佛法僧三寶一直被比喻為醫王、醫藥、醫生,透過佛教來治療現代人的身心疾病,才是根本有效的藥方。

六月十九日晚間,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人間佛教讀書會」的學員之請,舉行一場「人間佛教座談會」,針對「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為現代人的身心之病把脈,並且提供了許多治病的法寶。以下就是當天座談會的如實記錄:

自己做自己的醫生

一、人吃五谷雜糧維生,色身難免會生病。請問大師,以佛教的觀點來看,除了醫藥以外,如何治療身體上的疾病?

答:古德說:「修行人應帶三分病,才知道要發道心。」基本上,會信仰佛教的人,大都各有其因緣。例如:有的人因為生活遭逢困難、挫折,想要找個依靠,因此信仰佛教;有的人在極度失意、悲傷、沮喪時,因為一句佛法,心頭曙光乍現,從此虔心向道;有的人對人生的問題感到迷惑不解,想從信仰上尋求答案,因而學佛;有的則是因疾病而感受人生無常、體會人生是苦,因此契入佛法。所以,色身有病並非絕對不好,病也是入道的因緣,有病才知道要發道心,有病才知道凡事要及時成辦;疾病固然給人的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但也有其積極的人生意義。

說到生病,其實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孰能無病?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誰能免除?因此關於如何治療疾病,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要懂得預防,與病保持距離,萬一生病了,也要能「與病為友」。尤其對生命的意義要有一些了悟,能對生死無所掛懷,才能坦然面對疾病,而不是心生排斥、恐懼、憂愁,如此心的動念,只會加重身體的病情。

談到身體上的疾病,可以說種類繁多,例如光是眼耳鼻舌身就有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皮膚科,以及心髒科與肝脾肺胃等內科。此外還有婦產科、小兒科、精神科、神經科、泌尿科、家醫科、腦科、內分泌科、新陳代謝科、腫瘤血液科、骨科、整型外科、復健科、免疫過敏風濕科,甚至具有傳染性的各種急性、慢性病等。

在《佛說最上意陀羅尼經》也提到:「所謂瘿病、風病、痰吐之病、眼目病、頭痛病、腹痛病,乃至痔瘘病......或患瘡癬,或患疥癞諸惡疾病,遍閻浮提,令諸眾生受極苦惱。」

身體有病,當然需要聽從正派醫護人員的指導,采用適當的醫療方法,例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甚至民俗治療、音樂治療等。也有的病,只要多休息,時間就是最好的治療劑。像感冒這種小病,很多醫生都說感冒是治不好的,因為感冒的種類有一百種之多,哪裡能夠對症下藥?所以醫方只是一種安慰,如果自己懂得,感冒了,多休息、多喝水、少出門,這就是治療。

有時我們身體上根本沒有病,但因自己疑心「我有病」而成了疑心病,我本身也有過類似的情形。在我二十歲左右,有一位老師說:「人常因疑心而成病,例如肺病。」我聽了這句話以後,心裡一直掛念著,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都籠罩在肺病的陰影下。當然,我自己也懂得調理、排遣,心裡也在想:「我身體這麼好,怎麼可能會有肺病呢?」不過多少還是受到那句話的影響。

後來到了台灣,住在中坜。有一天,有個人告訴我,蕃茄可以治肺病。當時番茄價錢並不很貴,於是買了一大籮筐的番茄,吃過以後,我心裡想,這麼多的番茄應該可以把肺病治好了吧!從此我就再也沒有想過肺病這個問題。

所以,身體上的疾病有時候是自己疑心制造出來的,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身體上的疾病,有時只要靠自己堅強的信念、樂觀的心情、適當的運動、飲食的調和,自然不藥而愈。

此外,身體的疾病「預防重於治療」,能夠增強自己的免疫力,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根據研究,人體上大約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免疫系統就如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捍衛人體的健康,他能保護身體免於病毒的侵襲,還能清除代謝後的廢物,並且修補受損的器官、組織。

免疫力,淺顯一點說,就是一種抗體,能抵抗外物的侵入。在一般正常人的體內,均有許多好菌,可以抗殺不好的病菌,這就是抗體。例如有的人著了涼,很容易感冒;但是有足夠抗體的人,小小風寒對他引不起作用。甚至有一些傳染病,如肺病、肝病、瘧疾等,如果缺乏抗體,就容易受到感染;假如自體能產生抵抗病菌的抗體,則不會輕易被傳染。

一般醫院裡,醫生都會使用各種藥物來增加人體的免疫力,甚至還會指導你種種的保健方法。例如充足的睡眠、每天運動三十分鐘、按摩身體、開懷大笑、放松心情、攝取各種維生素等,都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會議更明確指出,有宗教信仰的教友,身體普遍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得健康。因此,生病重要的是觀念治療、心理治療;觀念正確、心理健康,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因素。

說到疾病,病與苦總是分不開的。有的人你問他:「生病怕不怕?」「不怕!」「死怕不怕?」「死也不怕!」其實死如同搬家,死如同換衣,死如同新陳代謝,死如同油盡燈干,死如同睡覺,死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佛教徒相信生命是不死的,生命只是輪回,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換,生了要死,死了要生,死並沒有什麼可怕,可怕的是痛,痛很難受,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嚴重的事。

不過,「有病方知身是苦」,「英雄只怕病來磨」,英雄只要一有病,就會變成狗熊,健康的時候不知道健康的寶貴,等有病了,就覺得苦。但是有時害了病,如果把病治療好,反而增加免疫力。所以,經過病的挫折,對於健康還是有幫助的。

生病最忌病急亂投醫,有的人一聽到自己有病,就驚慌失措,到處亂找偏方。在台灣,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有病了,個個都是醫生:「喔!你應該吃什麼藥!」「哎呀,這個病應該怎麼樣治療才對!」七嘴八舌,有的人自己沒有主張,聽這個人的話,就去看這個醫生;信那個人所說,就去看那個醫生。也有的人生病諱疾忌醫,不好意思看醫生、害怕看醫生。

其實也不要把生病看得很可怕,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同道去看一個罹患肺病的人,有人說肺病會傳染,但是有一位護理人員告訴我們,接觸一點傳染源,才能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完全與病菌隔離,自己就沒有免疫力了!像前不久的SARS流行,就讓大家驚慌失措。其實,病就像「魔」,你 越是怕它,它就更加凶狠,更加厲害。

因此,面對各種疾病,希望大家要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有病,我們不必驚慌,有病當然要找醫生治療,但最重要的是自我治療,自己做自己的醫師。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難;自己的毅力堅定,就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能夠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那麼疾病於我又何懼之有!

--------------------------------------------------------------------------------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二、剛才大師解釋說,人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之外,心理上也會有貪、瞋、計較的心病,現在想請問大師,不知道有沒有心理谘商的方法,可以解決、去除我們的心病?

答:《大般若經》說:「身病有四,謂風、熱、痰及諸雜病;心病亦四,謂貪、瞋、癡及慢等病。」說實在的,身體的病好治療,心病才麻煩。不過,身體是我們的,我們要認識他;心也是我們的,我們也要認識自己的心。能夠認識自己的身心,無論身病也好、心病也好,自然比較容易治療。

前面講「心病還須心藥醫」,心理的病要用心理的藥治療。我們心理的疾病諸如焦慮、恐慌、緊張、憂郁、嫉妒、迷失、妄想、幻覺、思想偏激、顛倒錯亂、懈怠、懶惰、孤僻等。

疾病也像魔鬼一樣,在我們身體裡有很多的魔子魔孫,平時盤據在心裡,隨時伺機擾亂我們。依佛教講,八萬四千煩惱就是八萬四千種的病,而統領這些心理毛病的第一兵團就是「貪欲」,第二兵團是「瞋恚」,第三兵團是「愚癡」,第四兵團是「我慢」,第五兵團是「疑忌」,第六兵團是「邪見」。貪、瞋、癡、慢、疑、邪見,在唯識百法裡屬於六大根本煩惱。

其實,我們心裡的煩惱魔軍很多,但是真正說起來,全部的統帥只有一個,就是我們自己,叫做「我執」。我的執著統理了貪、瞋、癡、慢、疑等魔軍。平常當我們心理健全、觀念正確、思想正當,心中充滿著慈悲智慧的時候,當然就能「降伏其心」,如《華嚴經》說:「駕一智箭,破眾魔軍;揮一慧刀,斬群疑網。」不過只要我們一不小心,疏於防范,就像《佛遺教經》說,心如盜賊、惡馬、狂象,只要稍一縱容,心中的盜賊、匪徒就會起來造反。

追究這許多魔兵造反的原因,都是由於知見不正確,都是因為無明。例如:你疑心猜忌,它就有機可趁;你做人傲慢、偏激、執著、自私、相信謠言、喜歡聽是非、沒有主見、不能自我肯定,就會被人牽著鼻子走,當然這些魔王、魔軍就會起來造反了。

如何治療我們的心病?佛教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貪瞋癡「三毒」是戕害我們身心最大的敵人,我把它們做了一個比喻:

心裡的貪病好比是身體的胃病,害胃病是因貪吃飲食太多的緣故。

心理的瞋病好比是身體的肺病,肺病能爛壞人體內部,和瞋心能壞事一樣。

心理的癡病好比是身體的精神病,精神病是自己理智不能作主,言行失常,癡病正是做錯事的一個根源。

貪瞋癡三者,分開來說,人都有自私的心理,一切都為自己著想,看到好的東西就希望歸為己有,甚至只要自己好,別人的死活存亡都跟自己無關,因此「貪心」之病自然生起。如果我們能像蠟燭一樣,犧牲自己,照亮別人;能像朝露一樣,雖然瞬間滅亡,還是用微弱的力量去滋潤萬物生長;能像太陽的光熱一樣,無私無我的照拂大地。能夠如此歡喜的「捨」己為人,把幸福、快樂布施給人,自然就能治愈貪心之病了。

人生的另一個心病就是「瞋」。人患瞋病,是因為修養不夠,只要不愛的逆境當前,瞋心一起,朋友可以變成仇人,夫妻也會變為冤家。一念瞋心起,一切變得可憎可恨,恨不得一拳粉碎世界。但是如《法句經》說:「以爭止爭,終不能止;唯有能忍,方能止爭。」瞋心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此時懂得「忍」,懂得世間一切都是自他平等一如,無你我之別,無好壞之分,有此忍的修養,瞋病就不容易生起了。

人生的第三個重大心病,就是「癡」。人患癡病,是因為迷而不覺;由於愚癡無明,所以加重貪瞋的毛病。甚至人的煩惱,人的生死輪回,都淵源於「癡」。癡會增長邪見,邪見會造作一切罪業,會招致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報。如果有一點覺悟的心,知道自己有一個大智覺海,就不會讓愚癡的黑風無端掀起驚濤駭浪了。

所以,對治貪瞋癡之病,要「以捨治貪」、「以忍治瞋」、「以覺治癡」。另外,對治心病還有五個重要的法寶,就是「五停心觀」。《新華嚴經論》說:「善治諸病者,世間四大不和病,以湯藥治;如煩惱病,以五停心觀、十波羅蜜治。」五停心觀是對治心中煩惱魔障的五種觀想法門。分別是:

(一)以不淨觀對治貪欲眾生以穢為淨,看到花美就貪愛,看到俊男美女就心動,因此產生種種的執著、煩惱。不淨觀就是教我們觀想自他身體都是骯髒、不淨的,比方,你覺得花可愛,你要想到花長在泥土裡,上面有很多病蟲,有很多細菌,這樣你對花就不會執著了;你覺得那個人長得好漂亮、好美麗,但是如果了解這副臭皮囊是由因緣和合,只是一具帶肉的骷髅,是不清淨的,能如此觀想,自然貪愛、染污的心就能去除了。

(二)以慈悲觀對治瞋恚有的人經常無端發怒生氣,惱亂他人;有的人看到別人行善,他不歡喜,看到他人行惡,他生瞋恨;有的人說,這個人我不喜歡,這個地方我不喜歡,這個時候我不喜歡;有的人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別人所說都是錯的,因此常與人诤論,於是生起瞋恚。

慈悲觀又稱慈心觀、慈愍觀,可以對治瞋恨心。佛教以慈悲為懷,這是一句人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禅。慈悲的定義就是拔眾生苦,給眾生快樂。一切佛法如果離開慈悲,是為魔法。慈悲就是佛性,慈悲就是智慧。慈悲是心存正念的服務濟人,慈悲是無我無私的利益眾生。慈悲是淨化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布施奉獻。假如你有慈悲心,何必執著於自己喜歡不喜歡呢?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人間有了慈悲,生命就會充滿無限的意義。中國有句話說:「仁者無敵。」套用佛教的話說,就是慈悲沒有對手,慈悲可以克服一切的艱難。慈悲是身體力行的道德,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贊美與鼓勵,有時以金剛之力來降魔,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三)以因緣觀對治愚癡有一種人,認為我與萬事萬物都是實有的,或認為是實無的,這是執著邊見的愚癡;有一種人,認為人死了什麼都沒有,這是執著斷滅的愚癡;有一種人,認為人死了還是會投胎做人,這是執著人生恆常的愚癡;有一種人,認為修行是要極端地吃苦,不吃不睡,這是執著苦行的愚癡;有一種人,認為修行是要積極的縱樂,這是執著樂行的愚癡。

愚癡可以因緣觀來破除,愚癡是由於不明白真理。什麼是真理,就是因緣。佛教的三世十二因緣,說明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是相續之理;世間任何東西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是靠著很多的因緣,例如一間房屋,是由鋼筋、水泥、木材、工人、建築師等等的條件和合而成;一粒米,是由種子、土壤、陽光、水份、農夫的灌溉耕種等等因緣而成。由此因緣觀想,宇宙大眾都是我的因緣,都在成就我,都是幫助我的好因好緣,因此我們應該心存感恩,要待大家好,如此懂得因緣法,就會知道眾緣和合的奧妙,就能化愚癡為智慧了。

(四)以念佛觀對治業障有一些人因為過去世身口意的造業,招感很多的業報,因此一生諸多不順。例如:想要賺錢,卻被人倒閉;想要行善,卻被人毀謗;出外常遭受意外,做人做事乃至修行,常給人怨怪等。用念佛觀可以對治業障,念佛觀是教我們念佛觀想佛的法身空寂無為,用來對治境界逼迫的業障;觀想佛的報身功德巍巍,用來對治我人經常心生惡念的業障;觀想佛的相好光明的應身,用來對治我人容易昏沉暗睡的業障。

(五)以數息觀對治散亂我們的心念,一會兒停在美國大女兒身上,一會兒到了上海大兒子家裡;一會兒住在天堂,一會兒墮入地獄;甚至時而心生善念,時而心萌惡念,可謂妄想紛飛。以數息觀可以對治散亂心。數息觀又叫「安那般那念」,是以數算自己的出入息,讓散亂的心能定住在一境。

此外,佛教的「禅淨雙修」,禅定能統一自己,不讓心念散亂,不讓魔軍得逞;念佛能淨化心靈,念佛念得專心一致,也能降伏妄想、雜念的病魔,不致擾亂我們。

佛教還有很多法門,像拜佛,拜佛必定要發願,有願就有力量抵抗魔軍;佛教講發心,發慈悲心、慚愧心、菩提心,發心的力量奇大無比。再如提得起、放得下,以及般若、智慧、明理等,都是無上的妙藥,都可以治療我們的心病。

現在社會上的心理 咨詢,可以說都遠不及佛教的這許多妙法。尤其心病最主要就是從「我」而來,《般若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把「我」空了,就可以去除心中的顛倒妄想。

不過,一般說「我執」容易去除,但還有「法執」,佛法所謂的「修行」,就是和八萬四千煩惱魔軍戰斗,稍有不慎就被煩惱打倒了。因此,身心的疾病,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力量,就如剛才講的智慧、慈悲、明理等等。一個練武的人,要有十八般武藝,學佛的人也要能統理一些正規軍,也就是佛法的六度、四攝、八正道等等,有配備你才能打倒魔軍,心理才會健康。

總之,要治心病,非靠自己努力不可。就像醫生開藥方給病人,但不能勉強病人吃藥,若病人不吃藥,病永遠也不會好。同樣的,佛法雖然能醫治心病,如果你不依佛法的指示去做,你的病永遠也不能痊愈。學佛,就是學習佛法,依佛陀的教示去實踐,不只要完全相信,重要的是要確實去實行,否則就如「說食數寶」,自己不能受用,佛法再好,又有何用!

--------------------------------------------------------------------------------

用理智克制情緒

三、遇到情緒不穩、心情起伏不定,動不動就容易生氣、沖動,克制不了自己情緒的人,請問大師,要如何幫助他改善這種情況呢?

答:情緒不穩,仿佛只有三條腿的桌子;缺了一只腳,支撐力量不夠,基礎不好,當然就不穩了。

人也是一樣,做人的心智不健全,情緒不穩,就會感到世間一切都不公平,因而對人生產生諸多不滿,或是心生沮喪、憤恨,乃至嫉妒別人等。從這許多不滿、不平、不正的心理,就會造成情緒不正常,於是暴力、乖張、不講理,言行就會有偏差。

情緒不穩,大部分都是自我不能控制,對外境不善處理。常聽一些人說:「我沒有辦法,我要發脾氣!」「我控制不了,我要打人!」因為控制不了,因此常常生起貪心、瞋心,於是情緒失控,自然是非不分,事理不明了,這都是由於自己的心智不成熟、心智不健全,自己喜怒無常、是非不分、善惡顛倒,因此任性乖僻。歷代暴虐無道的帝王將領,大致說來都是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緒,結果導致國破家亡、身敗名裂。

情緒失控的人,自己沒有辦法,當然要找別人幫忙!找誰來幫忙呢?拜佛,佛祖會幫忙你!念佛!佛陀會加持你。你要打人,你要發脾氣,你就念佛,可能一句佛號就能熄下瞋心,自然就不會打人了。

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平時就要多讀書,多讀書就會明理;做人明理,對人尊重,則「敬人者人恆敬之」,這是自然的道理。或者抄經、禅坐、繪畫、梵呗,乃至自我反省、知道慚愧、懂得苦惱、經常感動等,自然心地柔和,而不會情緒起伏不定。反之,經常怨天尤人,一直怪人,當然就會情緒失控,就會生起無明煩惱了。

《弘明集》雲:「若與煩惱諸結俱者,名為無明。」學佛的人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經常與無明相應,這是很難為情的事,所謂「自我之不治」,又如何去治理別人呢?所以我們要檢視自己本身究竟有一些什麼毛病?是生理的?是心理的?是思想上的?是見解上的?還是情緒上的毛病?你總要有一套方法來對治它,如果一直要靠別人幫忙,能有好因好緣,能遇到善知識指導你,當然最好,可是這樣的好因緣哪裡可能一直都跟隨著我們呢?所以,自己要做自己的善知識,自己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俗語說:「解鈴還須系鈴人。」情緒是自己的,還是要靠自己解決。自己覺得很懶惰,就要勤勞;自己覺得萎靡不振,就要打起精神。要用感恩、知足、慚愧、反省、樂觀、明理、感動、發心來對治。甚至平時就要養成不怪人,而要責怪自己的念頭,要懂得「改心、換性、回頭、轉身」。人生重要的,就是要懂得一轉,轉迷為悟、轉弱為強、轉暗為明、轉癡為智;懂得轉化,人生就會有不一樣的境界。

總之,做人做事不要有情緒,情緒乃無明業風。《觀音義疏》說:「業風吹壞五戒十善船舫,墮三途鬼國及愛見境中。」故要「以戒定慈悲,救惡業風」。否則當無明業風一起,大海就會波濤洶湧,人間就會暗淡無光,人性就會雲遮日蔽,真理就會歪曲不正,所謂情緒之為害,實在不為不大呀!

--------------------------------------------------------------------------------

用正念降伏煩惱

四、請問大師:人有了煩惱的時候怎麼辦?例如有的人為了一句話、一個人或是一件事而苦惱,甚至因為沒有錢、沒有人緣而煩惱。當煩惱來了,應該怎麼辦呢

答:一般人,聽到別人講一句自己不歡喜聽的話,他就煩惱;看到別人做一件自己不高興的事,他就生氣。其實這就是上當了。別人的一句話,我就生氣;別人的一個動作,我就吃不下飯;別人的一個眼神,我就睡不著覺。如此輕易就讓別人影響、左右,自己太沒有定力,太沒有力量了。

現在人大都犯了沒有力量的毛病,太禁不起別人的一句話。如果好的東西,它要能禁得起。像台灣的木材進口到美國,美國不要,因為在美國的干燥氣候下,木頭很快就會裂開,所以不合格,就會被人拒絕。

佛光山當初建西來寺的時候,所用的琉璃瓦也都要經過測驗,能受得了幾千度高熱的壓力,才能采用。我認為煩惱也是一種壓力,我們在煩惱之前,如果完全禁不起,就太可憐了,永遠得不到平安,得不到安身之處。

《俱捨論記》雲:「煩惱障重,以煩惱能引業障,業障復能引異熟障,如是皆以煩惱為本。」煩惱來了,你要面對他、化解他,如果你躲到房間裡,還是會煩惱。煩惱是躲不了的,只有你去除他,把他趕出身心之外,才能得勝。

煩惱就叫「無明」;不明白道理,就會產生無明煩惱。煩惱來了,就像壞人來了,我所結交的良朋善友都會離開;煩惱來了,就像台風過境,山崩地裂,讓我的心情不能平靜。

煩惱從哪裡來?有時是受外境引發而來,例如聽不慣別人的話、看不慣別人的作風;另有一種是來自內心的煩惱,例如疑惑、嫉妒、心量狹小等。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都是自己找來的煩惱。

有的人說話,說錯了,被人家怪,當然要煩惱;有的人自己做錯了事,自然要給人家怪,他也不開心。不過如果能夠轉念一想,這是在「學習」,也就不會煩惱了。

我們常常因人煩惱、因事煩惱、因語言煩惱。我們自己要有力量轉化煩惱,要轉煩惱為菩提。人會有煩惱,大部分都是愚癡、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就是愚暗。

煩惱來了,要靠自己化解,別人的勸說、鼓勵,都是一時的,煩惱的病因不去除,就不會有好結果。

如何對治煩惱?以下提供幾點看法:

(一)和人相處,不要比較、不要計較。煩惱大部份都是從比較、計較而來的,我不比較、不計較,自然就少煩惱。

(二)煩惱來了,人家比我好,我祝福他。過去我曾講過,你起大樓,我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關系,我可以在你的屋檐下躲個雨,對我還是有利益;你買電視機,我沒有,也不要緊,你坐著看,我可以在後面站著看一下;你建大廟,我只是個小廟,沒有關系!我以後掛單,總可以到你那裡吃一餐飯吧!世間有很多事你要想得開、看得開,不要嫉妒,自然就不會有煩惱。

(三)凡事不強求、不執著,不一定要求別人非要做到怎麼樣,也不要事事要求別人依著自己的方法去做。人本來就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自由,如果別人不合自己之意就生氣,煩惱就會趁著你心智脆弱、愚昧、無明的時候入侵。

(四)平時自己要有很多正當的興趣、正當的工作、正當的習慣,這些都可以抵擋萬千的邪魔外道。更重要的是,要發心工作,把自己忙起來,自然沒有時間煩惱。平時多結交善知識,不跟煩惱人來往,因為借酒澆愁愁更愁,跟煩惱人來往,只有跟著一起煩惱。

(五)要常常自我反省:「我不行、我不好。」《成佛之道》說:「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回入於大乘。」如果只想到自己很好,經常自己原諒自己,總認為:「我就是這樣的看法、我本來就是這樣嘛!」如此就不能改進自己,煩惱就無法去除了。

(六)待人親切,奉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就能少煩惱。因為你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別人就會贊美你、尊敬你,當然就沒有煩惱了。

此外,有了煩惱必定是自己的錯誤,要勇敢面對,要認錯改錯;就像有病的人,要承認自己有病,不肯承認有病,別人怎麼替你治療呢?宗教的用途就是解除我們的無明、減少我們的煩惱,但是佛法縱然再多、再好,如果我們一點也沒有學到,就像一個人沒有練功,即使有再好的刀、槍、劍、戟,自己也不能運用,如此不但不能降伏敵人,反而被對方給制伏了。因此,要用正心、正念做人處事,有了正心就能降伏一切煩惱魔障。尤其「佛法無量義,一以淨為本」,要懂得自我淨化,有了清淨的心,煩惱自然無由生起了。

--------------------------------------------------------------------------------

用智慧化解生老病死

五、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有所「怕」,例如怕死、怕黑、怕鬼、怕人、怕生、怕痛、怕病、怕老等,請問大師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害怕的心理?

答:人因為對未知的事物不了解,就會產生害怕的心理;就如我們害怕黑暗,因為黑暗我們看不到!如果凡事了然於心,自然就不會害怕了。我們平常總會對不熟悉的環境產生害怕,一有風吹草動,就覺得有鬼。過去在我小的時候,每次自己一個人走路,常常覺得後面好象跟著一個鬼,這時我就想走快一點,一走快,覺得鬼走得更快!我的家又那麼遠,這個鬼一直跟在我的後面,怎麼辦呢?那時自己還很小,也還沒有出家,就停下來回頭看,沒有鬼嘛!於是,那個時候我就懂得訓練自己,我知道根本沒有鬼!我何必怕呢?

我想,人會害怕的原因,就是不明真相,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一旦被蛇咬了,連繩子的影子都怕。

有些人膽小、怯弱,叫他上台講演,他說:「我不敢!」要他去會客,又說:「我不敢!」無論做什麼事都推說:「我不敢!」為什麼不敢,就是因為怯弱!這是一種毛病。我們一定要勇敢面對一切事,因為「要得會,人前累」!

現在台北有一種訓練,叫做:「丟丑訓練」。丑媳婦總要見公婆,就是要禁得起在人前丟臉,才會堅強。例如買個電器類的東西,要知道好壞,要禁得起關關弄弄。

人為什麼會怕?比如:怕失去愛情、怕失去金錢、怕失去權勢、怕失去地位、怕失去榮耀。已經擁有的,害怕失去。也有很多人怕老鼠,可是老鼠是怕人的啊!你怎麼怕老鼠呢?真是顛倒!怕蟑螂,蟑螂應該是看到人就要趕快躲起來的,你怎麼怕蟑螂?這是莫名其妙的怕!

人也怕災難,怕台風、怕地震、怕土石流等等自然界的災害;怕被搶、怕壞人、怕土匪,但是怕也沒用啊!躲避也不是辦法。知道台風要來,就要加強門窗的防護;土石流來了,就躲到安全的地方。甚至地震來了,你也要有地震的常識啊!

基本上,木板的房子不容易倒,它會隨著搖擺,它有彈性。住在高樓, 越高搖得越厲害,即使逃跑,也來不及!所以不必慌張。你要有防備地震的方法,比如躲在桌子下面或柱子旁邊,還是有空間能夠給我們安全。人若是一味的慌張失措,反而不能躲避災難。

其實,外來的災難再大,都有防范的措施,人最怕的是「迷信」,迷信很可怕。過去有個電影明星叫林雁,她在美國買了一棟很漂亮的房子,雖然她也皈依過三寶,不過她迷信風水,就找來一個地理師,地理師告訴她,房子裡面有三個鬼!她是單身女性,一個人獨自住在一棟房子裡,每天到了晚上,想到自己是跟三個鬼住在一起,害怕之余干脆將房子賣了。後來又換了一棟,她想這一次再請地理師看一下,應該沒有問題了。地理師又說,這裡面陰氣很重!心裡更加害怕,不能安心,最後只有用槍自我了斷生命。

實際上鬼有鬼的去處,我也不是說沒有地理風水,所謂:「人有人理,天有天理,情有情理,道有道理,地有地理。」但是地理不是從方位上來看的,例如同一條街上,門面朝東的商店,幾家賺錢,幾家失敗,你說哪裡有方向?其實做生意賺不賺錢,是要看產品的好壞,要看經營者的管理,要做市場調查,而不是看地理風水,所以凡事都有他的因果!

迷信很可怕,我們對治恐懼,就是要有智慧、要有常識。我們認識台風,就不會害怕台風;我們認識地震,就不會害怕地震;我們認識鬼有鬼的世界,畜生有畜生的世界,等於在佛光山,男眾有男眾的世界,女眾有女眾的世界,大家各有各的世界,不相妨礙。

其實,鬼是不會隨便侵犯人的,人不要自己找麻煩,不要鬼迷心竅!不要惹鬼上門!本來沒有的事情,因為自己迷信,自己找個鬼來。像台灣有人養小鬼,到最後往往會惹出很多的麻煩來,因此不要迷信,要有智慧。

有一個優婆先那比丘尼被毒蛇所咬,雖然毒性發作,眼看著就要氣絕,但她一點也不害怕,一點也不掛念,她說:「我是觀空的,毒蛇能咬我的身體,它能咬空嗎?」能與虛空同體,就不怕了,不怕反而可以躲避很多災難。

一個人有慈悲,慈悲就沒有敵人,慈悲的人到處行得通;有智慧,能明白一切,就不會害怕;勇敢、自信、正念,懂得轉移注意力,就不會害怕。有時候我們走夜路,要依靠燈;一個人膽小,可以多找幾個人作伴。對外境的害怕容易解決,不過怕,還是從心理的怯弱、無知而來,要自我訓練。

從小我就常常自我訓練膽量。對日抗戰時,我曾在死人堆裡面睡過覺;在槍林彈雨裡來去的經驗,我也有過。像我初來台灣,住在台北善導寺的功德堂,因為最下層沒有人供骨灰,我就弄個空間睡覺。記得那是1951年,有一次花蓮大地震,天搖地動,善導寺的骨灰龛都被震得斜了過來,我就跟骨灰說:「你們可不要掉下來,打到我啊!」當時我完全沒有想到別的事情,也不覺得害怕,因為我心有專注,我的注意力就是骨灰龛不要打到我。

過去我曾看過很多狐鬼的書,狐鬼很善良,都是報恩的,你對他好,他就會加倍保護你。有時我也在想,假如我有一個鬼朋友,那也很好,當然我希望佛菩薩來,不過鬼來也不要緊,有這個心理預備,真的遇見鬼了,因為心理有准備,自然不覺得害怕。

我覺得鬼並不可怕,倒是人比鬼更可怕的。在《二十五史》的《晉書》裡有個故事說,南陽有一個人叫宋定伯,有一天夜晚趕路時,在荒野中不巧遇見了鬼,他壯起膽子問道:

「喂!你是誰呀?怎麼走路一蹦一跳的?」

「我是鬼啊!咦!你又是誰呀?」

宋定伯一聽,糟糕!今天怎麼活見鬼了,如果坦白告訴對方自己是人,會不會遭遇不測?一個轉念,騙他一下:

「我也是鬼呀!」

「喔!你也是鬼呀!那你要到哪裡去呢?」

「我要到京城去呀!」

鬼一聽非常高興,就對宋定伯說:

「好極了!我也剛巧要到京城去,咱們正好結伴同行。」

宋定伯無奈,只好硬起頭皮和鬼一前一後地走著。一人一鬼走著走著,走了一段路之後,都覺得有一點疲倦了,鬼提議說:

「路途遙遠,這樣子走法實在太辛苦了,不如我們輪流相背著走,既可趕路,又可休息,你看好不好?」

「好呀!」

「那我先來背你。」鬼說完,就把宋定伯往身上一背。

「哎呀!怎麼這樣重啊!」

宋定伯聽鬼一問,趕忙撒個謊說:

「因為我是個剛死的鬼,所以比較重嘛!」

鬼信以為真,一人一鬼繼續走著,走到了一條江水濤濤的河邊,鬼指著河說:

「現在我們只好游泳過去啦!」

說完縱身一躍,「呼」地一聲,好象雲霧飛揚一般,輕飄飄無聲無息地就游到了對岸,轉身看到宋定伯在水中費力地劃動雙臂,發出「澎通!澎通!」的巨響,慢慢地游過來。鬼著急地趕到岸邊,氣急敗壞地說:

「喂!你怎麼游得這麼響呀?給人聽到會嚇壞他們的。奇怪!你的聲音為什麼會這麼大?」

宋定伯看到鬼在疑心,趕快搬出人的技倆說:

「我剛死,還沒有學會游泳啊!」

上岸之後,兩個又起程趕路,宋定伯心中暗想:今天真霉運,碰見了鬼,總要想個法子擺脫他才好,於是裝出一臉謙虛求教的誠懇樣子,說:

「喂!老兄,我剛剛才死不久,對於我們鬼的情形都不大明了,你是經驗多,請告訴我,我們鬼道的眾生最害怕什麼?」

「我們鬼最害怕人類的唾沫,萬一有人對我們吐痰,我們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鬼很誠意地回答他。

這時天際漸漸現出魚肚白,天色快要破曉了,一夜的疲累,眼看著也快到京城了。宋定伯趁著鬼沒有注意的時候,突然趁其不備,往鬼的身上吐了一口濃濃的痰沫,只見鬼痛苦地扭著身子在地上翻滾打轉,轉著轉著,鬼不見了,變成了一頭馴服的小山羊。宋定伯於是把這頭羊牽入城裡,賣了一千錢。

鬼其實並不可怕,有時候人比鬼更可怕,不過膽小怕鬼的人,還是很多。如果真的害怕,心生智慧,自然就不怕了,不然就要靠外力的幫忙。但是人還是要靠自己,平時多結緣,有了善因善緣,即使半夜遇到鬼了,也會有好人來幫忙的。

--------------------------------------------------------------------------------

用觀照力去除壞習慣

六、人大都有很多不良的習氣,像酗酒、賭博、好財、貪色、惡言相向、喜歡談論是非八卦等,請問大師,有了惡習要如何去除?

答:平常我們講「煩惱易斷,習氣難改」;也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指的就是說人的習氣不容易更改。

在佛法來講,重的錯失是煩惱,輕的過失叫習氣。其實,人難免有煩惱、有習氣,甚至「羅漢斷三界結盡,而習氣未除」(《大般涅槃經集解》)。所以即使證悟的大阿羅漢,有的也喜歡照鏡子。因為他過去做過幾百世的女人,習慣了,因此即使出家了,還是習慣要照鏡子,這就是過去的習慣使然!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聞歌起舞」,這是習氣;憍梵波提尊者經常習慣呶嘴,就像牛吃草時一樣,因為憍梵波提過去世做牛,牛就是要反刍,所以時間久了就成為習慣,這也是習氣!

有的人講演,習慣低頭不看人,這是習氣;有的人看人眼光凶狠,讓人覺得好可怕,這是習氣;有的人好吃什麼東西、好買什麼東西,這都是習氣。

在禅門裡每個修道者,擁有的東西越少越好,所謂:「衣單兩斤半,隨身十八物。」一個人東西越少,欲望就越少;東西越多,所帶給我們的困擾、煩惱也就越多。

然而,現代人的東西太多了;擁有、貪多是壞習慣。不過這也難怪,有人說「大過不犯,小過不斷」,小過就是習氣。乃至大菩薩,雖然已經到達等覺位,為何不成佛?因為他「留惑潤生」,他要留一分無明,留一點習氣,好讓眾生親近他。為了救度眾生,菩薩願意放棄個人的成就,所以成佛必須把所有煩惱都斷除。

至於如何才能對治惡習?首先要靠自我觀照,要看自己的心,看自己的毛病。然而,一般人的眼睛都是用來看別人,常常指谪別人這個不對、那個不好。其實《大乘要語》說:「習氣不離心」,所以我們應該要看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毛病!

當然,有的人酗酒、吸毒,要靠醫藥的幫忙,但也要自己肯得下決心斷除。其他如賭博、惡口等,也要靠自己有心革除。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有人說我可以找好朋友來規勸、教誡;自己找好朋友來做管理員,要知道,靠別人來規勸我、幫助我還是有限的,自省自覺才是革除惡習的重要方法。

有一個總經理喜歡罵人,員工當然不高興,他也知道,發脾氣會讓員工離心離德,自己也是真的有心想改,但就是改不了。終於他下定決心,用一個牌子寫「戒瞋恚」當座右銘,提醒自己不要發脾氣,一副決心要改的樣子。有一天,他聽到公司的同事在談論:「我們總經理就是這個脾氣不好!」他一聽,火冒三丈,當下拿起「戒瞋恚」的牌子往那人身上丟去,說:「我早就改脾氣了,你為何還要說我的脾氣不好。」

人往往不知道自己,這是最大的惡習。人常常要求別人十分,要求自己零分,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日久自然成為習慣,這就是習氣。

如何改習氣呢?我想除了勇敢認錯、決心改過,還要有大智慧、大忍力。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佛光菜根譚》說:「消得一分習氣,便得一分光明;除得十分煩惱,便得少分菩提。」我們有了無生法忍的智慧,自然能消除業障、去除惡習。就如明鏡蒙塵,要經常拂拭;銅鐵生銹,要勤加上油。又如衣服髒了,要用清潔劑洗滌;地毯髒了,就用吸塵器除污。

革除惡習如果只想依賴別人的幫忙,這是改不了的;一定要靠自己的恆心、毅力,要時時自我砥砺,就等於「真金要靠洪爐煉,白玉還須妙手磨」,只要自己肯下決心,不斷的自我鞭策,久而久之,習氣就能慢慢消除。

--------------------------------------------------------------------------------

用慈悲包容人生的缺憾

七、家中有智障兒、精神病患、植物人或失憶症的病人,家人應該如何坦然面對,共度難關?

答:現在社會的科技文明十分進步,但人間的苦難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反而社會越進步,苦難越多,例如智障、殘障、植物人、精神病、失憶症、玻璃人等等。如果家中有這樣一個殘障的人,帶給全家人的負擔、罣礙、不方便,真是無以復加!

但是,世間很多事,是福是禍也不一定,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據我所知,有的家庭因為有殘障兒而因禍得福的人也很多。例如,瑞士華人聯合會會長何振威先生,一家十幾口能從越南移民到瑞士,是由於家中有一名智障的小孩,因此獲得優先移民瑞士的資格。瑞士對殘障人士很保護,每個月政府提供三千美元的資助,因此全家十幾口得以過活。我到瑞士去的時候,他說這個小孩真是家裡的寶貝,是全家人的救命恩人。像這類的故事很多。

另外,也有父母生養健康的兒女,千辛萬苦送他們到外國去留學,讀了碩士、博士後,就在外國不肯回來,父母乏人照顧,所幸家裡還有一個殘障的兒子,於是靠著他的因緣獲得政府補助,得以讓父母養老,後來這對父母說:「我有一個殘障的兒子,這是我的福氣。」

所以,有殘障的家人,到底是福是禍,不可以一概而論。尤其,有的人因為家有植物人或智障兒,更容易激發菩薩愛人的慈悲心。像香港的楊女士,他生養了一個殘障兒,讓她看到人生的苦,因此選擇行菩薩道,發心布施,利益眾生。

對於世間上的好與不好、幸與不幸,都不是絕對的,重要的是如《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甚至《大方等大集經》說,菩薩也有百八因緣著痛。所以對於家裡有殘障的親人,更應該發揮愛心,不可以嫌棄,這都是因緣;能用佛法的角度來看待,知道這一切都是給我們有機會來行慈悲,讓我們有機會接受考驗,就會歡喜接受、勇敢面對。

有一次我在台北佛光緣美術館,遇到兩位沒有手,卻非常有名的畫家兄弟楊正華、楊正隆,希望我跟他們照相。像這種「殘而不廢」的人很多,只要家人用愛心去愛他們,通常都會有非常優秀的表現。

我在南華大學主持畢業典禮時,有位生來就沒有手的小男生李志強,與正常人一樣讀書,現在已經獲得碩士學位,而且是個電腦軟體程式設計的專家,他靠一只腳,自己洗衣服、吃飯,都不需要別人幫忙,甚至穿針引線、打電腦的速度,都比一般正常人要快。

我也看過大陸上一些殘障的人士,他們殘而不廢,殘而更加堅強。另外,台灣現在有很多殘障人士,也經常在媒體中發言,都得到很高的尊重和成就。所以,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教育、愛心呵護之下,殘障人士只要努力,還是能有所作為。

「月亮不一定要圓滿,殘缺也是一種美麗;人生不一定要擁有,享有也是一種福氣。殘缺生命,也能彩繪成美麗的詩偈。」我們要歌頌殘缺之美,要承認殘缺的另一番成就。甚至世間的得與失,本來就不是絕對的,例如瞎子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他的耳朵往往特別聰敏;啞巴不會講話,但是頭腦特別清楚。人類的潛能,雖然要靠五體四肢來幫助發揮,但是如果有了殘缺,卻能「人殘心不殘」,心智健全,這樣的人生還是能發揮一番作為的!

--------------------------------------------------------------------------------

用守法避免傳染

八、如果染上了傳染性疾病,如SARS、愛滋病、性病、肝病、肺痨、瘧疾、皮膚病、天花,甚至小小感冒等,要如何護理,以避免傳染他人?

答:不幸染患傳染病,最重要的就是發揮公德心與守法的精神。台灣前不久的SARS防疫戰,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民缺乏守法的精神。例如防治傳染病的第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實施隔離,但是有人不肯接受隔離,帶著病菌到處傳播,這就是台灣失敗的地方。

大家不守法、不遵守隔離政策,有病不肯隔離,於人於己都是有害無益;養成守法守禮的精神,這是自愛,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像戴口罩,不是只有防備自己,也是尊重別人,這是一種禮貌。再如使用公共的東西,自己有了傳染病,就不能跟別人共用,這是一種公共的道德,也是守法的精神,這種觀念要建立。

在目前的傳染病當中,愛滋病最令人聞之色變。根據統計,台灣去年就有二千多人死於愛滋病,這次SARS的傳染也死了八十幾人。傳染病有時候是接觸傳染,有時候是空氣傳染,有時候是透過血液、唾液傳染。不過這一次SARS的傳染,對台灣也帶來了正面的教育功能,例如大家勤於洗手,懂得保持環境的清潔,也懂得自愛與尊重別人。

尤其SARS防疫期間,在實施隔離的政策下,不少人在家讀書,無形中帶動社會讀書風氣。例如佛光山的人間佛教讀書會,一下子便增加了許多的讀書會,提供大家讀書、增長智慧的機會,增加人民的知識、內涵。

談到社會的傳染病,其實哪個時刻、哪個地方沒有呢?在歷史上,包括希臘、羅馬帝國的衰微,都跟傳染病有關;中國的明朝所以亡國,也不是兵力的問題,雖說明朝跟其他朝代一樣,到了末年因為奸臣弄權,導致政治腐敗,更重要的是後來傳染病肆虐,人民死於傳染病者不計其數,致使無人打仗,一個國家就這樣滅亡了。所以傳染病的肆虐,實在很可怕。

其實,我們的社會,除了病菌的傳染、毒素的傳染之外,思想的傳染、知見的傳染、謠言的傳染,更是可怕。染上傳染病,應該遵守公共的道德、遵守社會的法律,不去危害別人,可是我們的社會有一種怪現象。有很多人生了重病,他心有不甘,故意用各種方法將病傳染給別人。他認為一個人死了太寂寞,要多幾個人陪他一起走,像這種不正常的心理,就是沒有道德心。

根據《撰集百緣經》說,佛陀在過去世時,因「修行慈悲,和合湯藥,用施眾生,以是之故,得無病報。」所以,我們欲得社會健全、個人無病,除了遵守公共的法律、公共的秩序外,尤其要宣導、重視公共的道德;培養守法、守紀、守德的觀念,尤其要發揮慈悲愛人之心,這是我們不容忽視的課題。

--------------------------------------------------------------------------------

用悲願消除業障

九、佛教常說「業障病」,因業障而生病,要怎麼樣才能消除業障呢?

答:經雲:「業不重不生娑婆。」人到世間上來,除非是菩薩乘願而來,否則一般凡夫莫不是隨業而來,所以業不重就不會來世間做人了!

現我們每一個人生來就與業障連結,業是我們生命流轉、循環的一種連帶關系,從業障的人生所引發的病,當然就是「業障病」了。

佛教所以稱「業障病」,就是無以名之的病;同樣的,經常產生無明煩惱的人,就是業障人。另外,原本不該發生的事,卻偏偏發生了,是為業障事;看起來不應該死,卻還是死了,令人不能理解,都是業障。

有的人久病不愈,為什麼?就是業障。兩個人一起生活,一個人很健康,一個人總是生病,到底是什麼原因?就是業障!前不久有一個人從幾十尺的樓上跳下來,壓死一個路人;跳樓的人沒死,路人卻死了,這就是業障!

過去在多次的飛機失事中,有的人本來應該坐這架失事飛機,因為路上塞車,趕不上班機;有的人因為受朋友邀約,臨時改變主意,因而躲過一劫。但是也有人本來不該坐這架失事飛機的,卻臨時有了座位,因此趕上而做了替死鬼,這都是業障。甚至有的人沒事在家裡坐著,卻有大卡車闖進來撞死他,這都是業障!

業有共業與別業,共業又有「共中共」與「共中不共」的業。有的人本來得了不治之症,應該是要死的,可是不久卻病愈了;也有的人只是患了小小的傷風、感冒,因為治療不當而死亡,佛經稱為「橫死」,這也是業障。

其實,除了業障病以外,還有很多的業障。例如:窮是業障,沒有人緣,也是業障;生命沒有歡喜、人生缺少助緣,這都是業障。有的人本來輝煌騰達,可是有朝一日,業障現前,一切都昙花一現。

業,就是行為的造作。《大寶積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雖然今日的境遇與過去世的因緣有關,但如果今生忏悔、行善、修福,也可以消業。例如佛經記載「沙彌救蟻」的故事,小沙彌的壽命本來應該早早夭折,但因為他救了螞蟻,有了護生的功德,不但壽盡未死,而且得享高壽。像這一類護生而延壽的事例,佛經與現實生活裡,時有所聞。

另外,《大乘起信論裂網疏》說:「忏悔能滅業障,勸請能滅魔障,隨喜滅嫉妒障,回向能滅著二邊障,發願能滅多退忘障。」所以,業障還是可以經由忏悔而消除。

消業就等於衣服髒了,要用肥皂粉洗刷;身體髒了,也要用沐浴乳洗滌,甚至每天要用牙膏刷牙、漱口。同樣的,你要消業,也要有工具,要有武器!也就是要發願、行善、積德、培福、結緣,才能消業!如果不知忏悔、行善,只是祈求業障消除,就如《阿含經》的譬喻說,把一塊石頭放在水裡,它自然會沉到水裡去,不會因為祈求神明,希望石頭浮出水面就真的能夠浮起!把油倒進水裡,油必然會浮在水面上,即使你向神明祈求,希望油不要浮起來,油也不會沉到水裡去,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這就是因果。

所謂「有光明就能去除黑暗,有佛法就能求得平安」,所以在這一次SARS事件中,佛光山封山一個月,我們不光是祈福消災,我們更願代眾生忏悔,為大家祈願;就等於一面除草,一面播種,能從積極面去行善培福,一旦善的業緣成熟,自然就能業障消除,福慧增長了。

--------------------------------------------------------------------------------

用自我肯定活出自己的道路

十、天生有了殘缺,乃至身材矮胖、長相丑陋,甚至聰明才智、學經資歷、家世背景等條件,處處不如人。這種人應該如何從自我的觀念中獲得心力的成長?

答:人無十全十美,有很多年輕男女常因太矮或太胖而自卑。其實太矮、太胖也不是不好,天塌下來有高個子去頂。矮一點的人做衣服,布料可以少一點,甚至丑一點也無所謂,出家人丑僧俊道,有很多人也為美麗而悲哀,美麗不見得就絕對的好。「自古紅顏多薄命」,因為美麗而被人潑硫酸,甚至被殺害、被強暴,都是因為長得太美了。妙賢比丘尼也曾因美麗而苦惱,所以人長得矮一點、胖一點、丑一點,才安全啊!

一 有時學經歷不如人,這也不是不好,我常有個感覺,有人要高學歷,高到最後「高處不勝寒」,讀到博士學位,最後沒有人緣,把前途都給讀完了。

台灣有一段時期,很多人求職不以大學文憑,而拿出高中、初中的學歷,因為高學歷反而找不到工作,高中、初中畢業的人,反而容易找到工作。因為大學畢業的人都要求坐辦公桌,要求高薪資,天底下哪裡有那麼多好工作等著你呢?所以一個人只要肯從基層做起,不要求高的待遇,反而增加自己的優勢。

一個人就算自己殘缺不全,就算條件不如人,雖然外在的資源不夠,但是你能接受事實,並且發揮逆向思考,發揮自己潛在的專長,例如我的才智不如你,但是我比你慈悲、比你發心、比你親切、比你有人緣,我可以改變現狀,創造新的機緣。甚至我人丑,你們都不跟我講話,也沒有關系,我可以有很多的時間讀書,藉此充實內涵。

殘缺也是美!在《人間福報》的「迷悟之間」我曾發表一篇「缺陷美」,提到愛迪生耳朵聾了,他反而能發明電燈,帶給人類光明;海倫凱勒是一個十不全的女士,她卻能成為世界的偉人。

花蓮原住民蔡耀星,雖然雙臂殘廢,卻連續勇奪三屆的游泳冠軍,人稱「無臂蛙王」;罹患類風濕症的劉俠女士,雖然手腳不靈活,卻長年寫作不斷,成為著名的作家。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我想,殘缺有短處的人,雖然人有缺陷,但只要心理健全,在智慧的前面,大家是平等的;在發心功德的前面,大家也是平等的;在修行的道路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見到世間上多少的差別,如果我們都能以平等心來繼續奮斗,用智慧來贏得人緣,用信心來自我肯定,相信必能活出自我,活出希望,活出自己的未來。

--------------------------------------------------------------------------------

用智慧點亮心燈

十一、有的人遠光短淺、心胸狹隘,在心理上看不到更大、更好、更美,看不見歡喜、彩色、光明。對於這種心理的愚暗,如何點亮心靈的燈光?

答:國際佛光會每年都會舉辦「禅淨密萬人點燈法會」,不過那是點的有形的燈,人重要的是要點亮自己心靈的燈光。一個人、一本書、一所學校、一個道場,都可以成為照亮心靈的明燈!

《觀心論》說:「燈者,覺正心覺也;以智慧明了,喻之為燈。是故一切求解脫者,常以身為燈台,心為燈盞,信為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

一個人能點亮自己心靈的燈光,不但可以看到世間的萬象,還可以和他們建立關系;心靈的燈光亮了,不但可以看清人我的關系,還可以建立自他之間更好的因緣。

心靈的燈光是什麼?智慧的燈、慈悲的燈、善美的燈、明理的燈、道德的燈、慚愧的燈。你要點亮哪一種燈呢?

一個人有學問,他就像一盞明燈,學子就會向他集中而來;一個人有道德,他就是一盞聖賢的明燈,求道者自然會慕名而來;一個人有能力,又肯助人,他就像一盞明燈,日久自然會近悅遠來;一個有慈悲心的人,他就是一盞明燈,很多人都會心無罣礙的向他投靠。

一個人,既然可以像明燈一樣,我們自問:我可以做家庭中的明燈嗎?我可以成為社區裡的明燈嗎?我可以點亮社會上的明燈嗎?我可以是照亮全人類的明燈嗎?

燈,代表光明;燈,給人安全之感。燈是黑暗的?星, 越是陰暗的地方,越需要燈光的照明。航海者,因為燈塔的指引,得以知道方向;飛機夜間飛航,也要靠燈光的指引,才能安全降落。佛前的一盞明燈,給予迷暗的眾生增加了無比的力量。

高山叢林,為什麼鳥獸聚集?高山叢林就像是鳥獸的明燈,可以做為他們的依靠;江河海洋,魚蝦總要找一個無污染的水域為家,因為無污染的水域就是魚蝦的明燈,它可以獲得安全的庇護。

燈,不要別人替我們點,要我們自己去點!我們自己的心靈就是手電筒,我儲蓄能源,隨時都可以點亮心燈。

所以,《觀心論》說:「智慧明達,喻燈火常然,如是真如正覺燈明,破一切無明癡暗。能以此法轉相開悟,即是一燈然百千燈。」

燈,給了我們光明,光明的可貴,讓我們看得到前途。但是,人往往因為內心沒有光明,因此無明煩惱;因為無明煩惱,因此而障蔽了智慧之光,所以人生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沒有歡喜、沒有色彩,這都是身心的毛病。

講到身心的毛病,十分之一、二是靠外緣,靠別人幫忙,十分之七、八,則要靠自己自立自強。《地藏經》說:我們誦經的功德,亡者只能得到七分之一,七分之六是誦經的人所得,所以一切還是要靠自己比較重要,要別人來幫忙,已經是差人一等了。因此,唯有我們自己點亮心靈的燈光,才能照亮前途,才能活出希望。

--------------------------------------------------------------------------------

待人好以和諧人際

十二、自私執著是人的劣根性,有的人因自私自利,凡事只想自己不管他人,甚至固執己見、貪瞋、愚癡、嫉妒、傲慢、無慚、無愧等習氣,常常導致人際關系不協調,應該如何改善?

答:人生的煩惱有千萬種,身體上有老病死的煩惱,心理上有貪瞋癡的煩惱,其中最難處理的根本煩惱就是「我執」。我執就是八萬四千煩惱的統帥;因為執「我」,所以我疑、我嫉、我見,煩惱不已。

人 《大方廣三戒經》雲:「以執著故,為意所害。謂可意法、不可意法;若為所害,則為所欺。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及與人天諸所害者,皆由著故,為其所害。」

有些人落水要命,上岸要錢,這是因為執著自己的生命比金錢重要;有些人在名利之前罔顧仁義,這是因為他邪見執著名利比仁義重要。

不好的習慣,不容易改進,因為執著;不當的言行,不容易糾正,也是因為執著。在生活中一些認知上的執著、思想上的執著、觀念上的執著,如果是有事有理者還好,有時候執著一些非法的言論思想、執著一些非法的邪知邪見,則叫人難以相處包容了。

一般人都要求別人要做菩薩、要對人慈悲、要寬宏大量。但自己卻不願付出,自己自私、執著、無明,缺陷很多。

其實世間上無論什麼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即使你是釋迦牟尼佛,也要苦行六年之後,才能在菩提樹下開悟;如果你是耶稣,也要被釘上十字架,代眾生受苦難,才能贏得尊敬。你要做菩薩,就說觀世音吧!也要救苦救難,而不是等著別人來救你;你要做地藏王菩薩,也要發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所以要想有所收成,就必須播種。

現代很多年輕人,年輕氣盛,常常自我執著、自私自利,不懂得待人處事的道理,走到任何地方,常常不服氣主管領導,常跟同事抗爭,因此人際關系不和諧。

怎麼樣才能和諧人際關系?我今年七十七歲,最近悟到一句話,就是「待人好」。這是今年四月我到日本本棲寺時,有一位徒眾問我怎麼樣跟大家相處,怎麼樣立身處世?我說:「要待人好!」只要你待人好,人家就會待你好,這是不變的真理;你想要人家怎麼待你,你就先要如此待人。現在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要人家待我們好,但是我待別人不好不要緊,這就是不明因果。

待人好就是待自己好,甚至比待自己好更為重要。待人好不是虛偽做作,也不是臨時起意,待人好的性格,要在平時養成。

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你希望別人待你好嗎?那你就應該以希望別人待你好之心,一轉而為待人好,如此自然就會無往不利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盡量不做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事,這樣經過不斷地積累,就能夠改變人生的際遇。我們無法改變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一切善因善緣,使惡的結果推遲,使好的結果提前。
  
  禅是一種生活藝術,是覺者的生活體驗,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內涵。
  
  每天臉上有笑容,自然少一些煩惱、多一份安祥。
  
  我們念佛、參禅,其目的就是要把守六根門頭,使眼不貪美色、耳不貪莢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意不貪染一切六塵緣影之法。
  
  要調心,少欲知足是法寶,一切隨緣是妙方。少欲知足,心就安泰;一切隨緣,心就自在。心能安泰自在,自然心平氣和。
  
  學禅的人,為了感恩一切眾生,首先自己要過一種淡泊的生活、清淨的生活、簡單的生活。
  
  家庭是道場,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為貴,忍辱包容是妙方;身體是寺院,心靈是佛像,兩耳鐘鼓齊鳴,呼吸梵音嘹亮。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養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財物來,只要有這種心態,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空”是不執著,是把一切法緣生緣滅的道理圓滿無缺地理解清楚。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簡單地說可以有一個標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講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僅是社會對個體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個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內在需要,是自覺自願的,而非外在強制的。
  
  慈悲是智慧的具體展現,它源於對一切生命互為依存這一事實的認識。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時甚至要捨己利人。
  
  和諧是內在的要求,必須從內心的和諧做起,必須從生命的和諧做起,必須從善待天地萬物做起,必須從人的內心淨化、向善向上做起。
  
  世間一切事業的成就,出世間一切功德的成就,人生一切宏偉目標的實現,都要靠信心。有信心,就有力量。
  
  安心不可向外馳求,不可脫離當下。迷失也好,覺悟也好,煩惱也好,清涼也好,道不遠人,都在當下。
  
  人文精神、人文關懷所要達到的目的、所要表達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生命。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有生命才有一切。
  
  在修行的路上,只問耕耘,莫問收獲。一直走下去,總有一天歸家穩坐。
  
  人人臉上有笑容,這個集體就非常祥和,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彼此包容、彼此諒解、彼此尊重。在一個集體當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關重要。
  
  我們怎麼來感恩呢?就是要盡己所能來奉獻自己的一切。
  
  開悟是生命的轉換、生命的覺醒,從有限的生命邁向無限的生命,從迷妄的生命進入覺醒的生命。
  
  修行實際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為我們要進入那個無限的生命,沒有一種拼搏精神是萬萬辦不到的。
  
  我們要在結緣中成就自他。因為人生在世,唯一能夠積極主動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結緣。
  
  修行,一要有信心,二要明理,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信心,光憑理解,可能會落入邪見;沒有理解,光有信心,可能會變成迷信,增長無明。
  
  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見五蘊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生命實實在在能夠把握和感受的只有當下這一念,錯過了這一瞬間,那就叫做“時不再來”。
  
  雖然每個人的成就與自己的主觀努力分不開,但是說到底,還是應該把每—個成就看作是一切因緣和合而成的結果。
  
  “真實不虛”四字,既是我們修學佛法的金科玉律,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做人要真實不虛,做事也要真實不虛;對待自己要真實不虛,對待他人也要真實不虛。
  
  追求也好,拋棄也好,都是在求。只要有求就有苦,知足才能常樂。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聽說這樣一件事情,某淨宗道場來了一位法師,這位法師是不請自來,還是受道場之邀而來,我不得而知。道場住持慈悲,禮敬法師,恭請法師升座講法,給大眾作開示。幾堂課開示下來,眾心大動,多年讀誦《無量壽經》,修學淨土念佛法門的同修(其中包括一些修行多年的老修)改換門庭,轉而修禅修密去了。出現這樣的事情,實在可悲,令人痛心不已。可憐那些老修們,多年的修行功夫前功盡棄了,實在可惜呀。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說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大家都不陌生,是師父上人在講經過程中多次提到的,我在這裡重復一遍。

 

  第一件事:師父上人說,當年在台中,他跟隨李炳南老師學教,老師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有一件事讓他不解。什麼事呢?就是經常有出家或是在家的高僧大德來拜訪李老師,李師對這些高僧大德是熱情接待,禮敬有加,贊歎供養。師父上人不解的是,李老師從來不請這些高僧大德升座講法和給信眾作開示。這是為什麼?李老師看出了師父上人心中的疑惑,單獨和師父上人談話,告訴師父上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師父上人恍然大悟,對李老師更加欽佩了。

 

  第二件事:大約是七十年代,師父上人到香港某寺院拜訪寺院住持,師父上人和這位住持是多年的老朋友。老朋友相見分外親切,住持法師請師父上人升座講法,給大眾作開示。師父上人升座講法了,也給信眾作了開示。師父上人都講了些什麼?我概括一下,師父上人講了四個方面內容:一是贊歎道場;二是贊歎禅宗;三是贊歎法師;四是贊歎信眾。這是什麼?這叫懂規矩,因為這個寺院是禅宗道場。如果你到了禅宗道場,滔滔不絕地大談特談淨土,那叫不懂規矩。

 

  第三件事:大家都知道,師父上人有三位老師: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師。師父上人曾經說過,他的這三位老師,互相沒有見過面,但三位老師不約而同地告訴師父上人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告訴師父上人不要碰禅和密,告訴師父上人不是學禅學密的根基。師父上人遵師教誨,選擇了淨土法門。

 

我上面之所以重復了這三件事情,就是要告訴大家:

 

一、我們不要做動道人心的人和事。

 

  有這樣兩句話,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這兩句話修道人都知道,盡管知道,可恰恰有人不動千江水,偏動道人心,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做這樣損人不利已的事情多麼愚癡。世尊之所以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眾生根據自己的根性選擇修學的法門,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是凡夫,不知道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性,不能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信口開河。我的女兒和女婿都是修禅的,我從來沒有干涉和干擾過他們。我的女兒每年都去江西某寺院坐禅四十九天,我都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鼓勵,記得女兒第一年去坐禅,第三個星期給我打電話,說堅持不住了,想提前回家,我鼓勵她做事要有始有終,一定要把四十九天堅持下來。果然她堅持下來了。第二年再去坐禅,四十九天很輕松坐下來了,她告訴我,她這四十九天連一支香都沒拉下過,我鼓勵她繼續努力,她很開心。切記切記,我們萬萬不可做動道人心的人和事。

 

二、我們的道心不要被人所動。

 

  修道之人切記不要做牆頭草。牆頭草隨風倒,東風來了往西倒,北風來了往南倒,風力稍大點,連根拔掉了。這樣的修行人,是不會有成就的。

 

  就我們修學淨土法門的同修來說,可以說我們是最幸福的人了。人身難得,我們得了;佛法難聞,我們聞了,而且聞到了無比殊勝的一生成就的念佛法門;我們有夏蓮居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我們有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集注;我們有淨空老法師這樣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一位聖僧作為我們修學淨土的導師;我們有海賢老和尚這樣的佛門榜樣,這樣的法門到哪裡去找,這樣的機緣到哪裡去遇?為什麼我們的道心那麼脆弱,那麼地不堪一擊,十幾年、幾十年的修行,幾堂課就被拉跑了。真的是可憐憫者。

 

三、我們的道心為什麼能夠被人所動?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根不深。師父上人非常重視扎根問題,苦口婆心地告誡我們要扎好根,對於師父上人的勸誡,有多少人聽進去了?有多少人聽明白了?又有多少人照做了?如果能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落到實處,我們就有根了,我們有聖賢的根,有佛菩薩的根,我們學習經典,學習聖賢教育就得其用了,能夠與我們的自性相應,幫助我們解決生死問題,太難得了,這是真正的大事。可是有人輕視這三個根,說這是善法,不是佛法,有的人對此不屑一顧,就是這種錯誤的理念和認識,導致我們的根不深,一遇風吹草動,就被連根拔掉了。

 

  二是理不明。對於淨土法門的修學理念沒有完全明了,還是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有的是隨大流,聽誰說都有理,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所以一刮風,就隨風跑了。

 

  三是信不堅。這個信不堅主要是對自己信不堅,不相信自己的根性,不相信自己選擇的法門,不相信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不相信一句佛號的不可思議的無與倫比的殊勝。游移不定。

 

  四是願不切。真正發願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的修道人,他的道心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撼動的。有的人覺得得人身也不錯,這一生福報不小,挺富有的,來生再得人身,比這生還富有,貪戀人身;有的人覺得天道也不錯,天人福報大、壽命長,能去天道享天福也很滿足;有的人覺得極樂世界去也行、不去也行,這一生去不了,來生再去也可以。這些就是願不切的具體表現。他們沒想想,你想來生得人身,問題是你能不能得到?要知道,得人身比成佛都難啊。有人覺得天道不錯,你能不能去得上?即便去得上,也脫離不了六道輪回,它是不究竟,不圓滿的。有的人想這一生去不了極樂世界,還有來生呢。你想過沒有,來生你在哪一道?你能遇到佛法嗎?

 

  信堅願切的修道人,他的道心是無比堅定的。我認識的一個老修行,他六十年代就開始學佛,一直堅守著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五十多年過去了,還在堅守著。這些年來,《無量壽經》他已經給信眾講過十幾遍了。這樣的老修行,他的道心誰人能動?他今生能不成就嗎?說到這裡,我們可不可以這樣說,動道人心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呀!你的道心如如不動,誰又能奈你何?

 

四、念佛成佛,這是第一重要的。

 

大家仔細想一想,二O一四年,師父上人無論是講《大經科注》,還是《大經科注》學習班,今年師父上人講課的重點是什麼?重點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如果你理明白了,信也堅了,願也切了,對西方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沒有一絲一毫懷疑了,你經教都可以放下了,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行了。聽明白了沒有?今年年初,師父上人又為我們推薦、介紹海賢老和尚的光碟,給予老和尚極高評價,號召淨宗學人向來佛三聖學習,這不就是師父上人作為淨土宗的導師在導引淨宗學人怎樣念佛成佛嗎?

 

大家再仔細想一想,我們的世尊是怎樣成佛的?師父上人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我們淨土宗的十三位祖師是念佛成佛的;慧遠大師的東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人是念佛成佛的;密宗的金剛上師黃念祖老居士是念佛成佛的;海賢、海慶兩位老和尚是念佛成佛的;劉素青、郭永發兩位老菩薩也是念佛成佛的。古代的、現代的、我們身邊的,念佛成佛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些實例,難道還不足以使我們信願彌堅嗎?

 

  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對象是什麼?對象就是有疑問的,特別是對念佛法門有疑惑的。你的信心不堅定,你的願心不墾切,怎麼辦?聽經。佛細心地給你講,你聽清楚了,聽明白了,相信了,一點懷疑都沒有了,還要不要聽經?不要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夠了。海賢、海慶兩位老和尚已經給我們作出了榜樣,我們照這個樣子做就成就了。

 

  前幾天,有位同修對我說,某某人在講經說法,這個人說法有個特點,他告訴信眾,只要念《無量壽經》就行,不用念阿彌陀佛。這位同修問我,這個弘法人說的對不對?我想不用我說對不對,大家聽了,自會有正確答案的。念佛成佛,這是第一重要的,不管別人怎麼說,你一定要把握住這一點。

 

  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切記!切記!!

 

  法門無高下,門門皆妙法,都是世尊傳,千萬別謗法。

 

  法本無法無有一法,說修說證都是魔話,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這一句才是真話。     

    

         慚愧弟子 劉素雲 頂禮!

    二O一四年七月十三日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十二問

    人,必須時刻躬身自省,才能夠修德進業。以下十二個問題,都是吾人應該反省的問題,不知你是否問過自己?

    一、我出生在人間,曾否做過有益於人間的事呢?

    二、我對於父母師長的恩德,有盡心盡力地報答嗎?

    三、我享受世間各種好因好緣,回饋了多少呢?

    四、對於師長、親人、朋友、社會,我有虧欠他們嗎?

    五、世間給我衣食住行育樂的因緣,我是否也給他們因緣呢?

    六、我明白我自己來是如何來?去是如何去的嗎?

    七、我可曾算過自己的內心世界,每天在天堂、地獄間來回多少次?

    八、我能夠說出自己每天如何在貪瞋愚癡疑嫉的生活中打轉嗎?

    九、「吾日三省吾身」,我第一、第二、第三省是什麼呢?

    十、我在世間生活,如何才能歡喜自在呢?

    十一、我應該如何消除煩惱,去除無明?找到真心本性呢?

    十二、我如何安排今生今世的好因好緣呢?

  以上人生十二問,包括我與他人的問題,我與社會、國家的問題。

  吾人每天都在想自己的利益,很少關心他人的福利。由於將自己建立在國家社會之上,所以弊病就多了。但看許多人遇到一點挫折,不肯先檢討自己,就先怨天尤人,甚至怪命運捉弄,不知此乃因自己的思想、行為、居心不正,所以經常生活在憂悲苦惱之中。

  六祖大師雲:「命好心不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周利盤陀伽生性愚昧,因忏悔前愆,努力修持,終於成就道果;提婆達多貴為王子,因自私自利,破僧害佛,最後自食惡果。

  觀古知今,無論科技多麼先進,吾人必須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背後議論別人。

請相信沒有一定不會洩漏你所謂的“秘密”和“心事”的人。

2.事兒多。

當別人正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對他指手畫腳,打斷別人的思路和步伐,指責別人怎麼做都不對。

3.搶話。

說不上得罪,但一定特別不招人待見。尤其是開始滔滔不絕,並且什麼話題都能扯到自己身上。

4.說話太直。

玩笑開太過。說白了就是太自私,從來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別人這麼對你,你受得了麼?

5.矬子面前不說矮話。

有的時候,真的是人艱不能拆的。

6.言多必失。

尤其是你面對“林子裡什麼鳥都有”的情況,因為得罪人也不見得真的都是你的錯,低調一些的話風險系數小一些。

7.批評別人喜歡的東西。

比如:偶像是個垃圾,孩子真是不會長,寵物狗沒規矩髒兮兮的……

8.很多時候都是說話不得當。

冒犯了別人的隱私,傷害了他人自尊、優越感……

9.不拘小節。

這個在為人處事的方面大多數情況下還真不是啥優點,不要太拿自己不當外人啊……

10.錯把人身攻擊當調侃,錯把口無遮攔當幽默。

11.不給別人面子和不給別人表現的機會。

12.在什麼問題上都要講道理,過分喜歡辯論。

13.輕佻地說話和驕傲的語氣。

14.不回別人信息。

15.不分場合地潑別人冷水。

16.永遠否定他人的觀點。你說什麼他都會說:不是,不是這樣的,不是什麼什麼。

17.以一個自以為很好的標准要求對方,想去改變對方。

18.想幫助別人做什麼,但不看對方需求。

19.在追求目標時,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20.情緒化行事。

21.沉浸於邏輯分析忽視對方情感需求。

22.缺乏安全感,總是懷疑別人。

23.自我,不知不覺讓別人感到被工具化。

24.認為沖突和直接的方式最合理,無形中傷害了別人。

25.麻木不仁地固執,卻以為自己很平和。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確相信佛教的三世因果(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三世是指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

所謂三世,是指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可長可短、可近可遠,長的以無量數的阿僧祇劫計算──過去阿僧祇劫、現在阿僧祇劫、未來阿僧祇劫;比如說:眾生發心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其次以大劫計算,例如說:過去劫、現在劫、未來劫;再次,以生命的生死計算,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最少以秒乃至於比瞬間還要短的剎那計算,前剎那、現剎那、未來剎那。

一切眾生,如果不出生死,就在無窮的三世之中,無盡的時間裡邊,一直循環延續下去。如果僅僅把前生、現生、未來生看成三世因果,那是看得太狹隘了。

鬼神和神通可以幫助 但力量有限

人既知有現生之中的三世因果,必能推想到有無盡的三世因果;不過問題在於今生的三世因果,是憑記憶力──所謂經驗而能相信、接受的,對於隔生或生前與死後的因果關系及事實,因為已出乎用腦細胞記憶的范圍,所以,難以接受和相信。因此要求訴於鬼神和神通的幫助,等到親見了過去和未來的生命現象,才能真正地笃信不疑。

神通和神鬼的力量是有的,但極其有限。縱然能夠使人知道過去世或未來世,也是極其短近的時間范圍,不可能使人知道無窮無盡的過去和未來。既然如此,那依舊不能使你相信最初是什麼?最後是什麼?是有?還是沒有?懷疑三世因果的問號依然存在。

聖嚴法師:如何使人正確相信佛教的三世因果

佛能了知三世

要清楚地了解、掌握當下

佛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不是用神通和神鬼的力量來告訴你過去和未來,而是要你知道兩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現在的今生就是未來的過去;現在的未來,就是未來的現在;現在的過去,就是過去的現在。

因此,只要你清楚地了解、掌握現在這一刻,那就已經包括了三世因果的現象。否則追求、追問、探知過去和未來,除了增加現在的困擾和浪費現在的時間之外,別無益處,既對於現在無補,對未來也無益。

現在有好運,一定在過去曾有好的業因,現在有惡運,一定是由於過去所造成的惡業;未來的好運,一定是從過去的善業加上現在的努力,未來的惡運,一定是過去的惡業加上現在的懈怠和造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但基於個人現在的善惡與勤惰,惡運可以改變,好運也會消失。

有些人因為不能見到過去和未來,所以不能相信過去和未來的存在。其實,如果沒有見到的就不能相信或不能接受的話,那即使在現生之中,也有許多不能相信和不能接受的事了。

例如:民族的歷史、宗族的族譜、家族的家譜,所記載先民和祖先的事跡,有誰親眼見到的?曾經見過曾祖父或高曾祖父的人,就很少了,但總不能因此否定祖先的存在吧?所以,肉體生命的遺傳,是來自列祖、列宗,亦能傳之於子孫萬代,這就是肉體的三世因果。

物質的肉體之外,必有靈魂、精神或佛教所說的神識的遷流

而今生之前,必然有無始的源頭和未來的去向,物質的肉體之外,必有靈魂、精神或佛教所說的神識的遷流。然而,以唯物論的立場,人死如燈滅,除物質外,沒有精神。這樣的論調對於人類而言,容易養成不須為自身行為負責任的態度,甚至演變成殘殺、斗爭,為達個人或某個集團的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去犧牲他人的利益,或犧牲其他集團以及其他族類的生命和財產。

所以,為了對於個人的未來有所寄托,並指出方向和努力的前程,相信有神識的三世因果,是最安全的。而全體人類若都能接受神識的三世因果,便可完成互敬、互助、互諒、彼此共存共榮,而不相互傷害的生存環境。否則的話,造如是因,必得如是果,善惡不分,利害互見,便會造成將來世界的動亂與不安。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失眠的救星

B婦人是長老教會的信徒,也是筆者的親戚,在一間診所當護士,有工作疲勞症,患有多年的失眠症。每天夜晚要依靠安眠藥才能入眠。去年初發生一次小車禍之後,肩胛骨持續酸痛,雖經中西醫的治療,都不見有良好的效果,到了後來,每天必須服用消炎、止痛、安眠三種藥物,也不見得能夠入眠,精神甚為痛苦。

筆者對宗教一向不願勉強,直到有一天她又到很遠的地方求診,卻得不到效果之後,筆者才告訴她說:「不然你念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句佛號試試看。」想不到她很樂意就接受了。
當天晚上她便開始默念藥師如來的聖號,不知不覺中便睡著了,隔天早上起來,才發覺自己整夜都睡得很好,也不曾半夜醒來,身心都非常舒暢,藥師佛號真的發揮了神奇的效果,如此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全身筋骨的酸痛都痊愈了,也停止了一切藥物的使用,至今已有半年的時間,身體都非常健康。

有一次她為某些生活上的煩惱事,來求教筆者的意見,我向她說:「你可以自己解決,只要將念誦藥師佛號的功德回向,祈求事情的平安,自然就會解決煩惱的事情,這就是古代心靈科學的神秘力量。」從此以後她就默默地運用藥師佛號的靈感力,結果大部份生活上的困擾事都在無形中消失了。

某次朋友在介紹喝尿的療效時,她就說:「這麼辛苦干麼?念藥師佛號就可以治病了。」又某次筆者聽到她向別人介紹藥師佛號時,竟念成了:「藥師琉璃光如×」像這樣子的小錯誤,也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感應,大概是虔誠及信心的力量吧!

 

南摩藥師琉璃光如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障礙重重,最大的障礙就是遇不到一位真正的善知識,是什麼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福德不夠,可以說沒有福報。

 

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自備的條件是福德、因緣、善根這三者,福德是最關鍵的,然後是因緣和善根。你能夠學佛,說明因緣有、善根有,但如果福德不夠,你就很難遇到善知識,如果你遇到善知識也不會珍惜,錯過很多學佛修行的機會。有些人會想,這個社會裡,科學發大,經濟條件那麼好,東南西北想去哪裡都可以,但遇上善知識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比如,曾經有一位漢人為了學佛從海內到海外,從海外到西藏,花了三十多萬人民幣,尋找一位善知識,但沒有遇上真正的善知識,他說,這是世上沒有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實際上,不是這個世界沒有善知識,是你不具備弟子相,也可以說你自己沒有福德。善知識不是有金錢就能找到及遇上的。有些人遇不到善知識,那是他的因緣不夠,福德也不夠,就是沒有福報,占巴南喀大師曾經告訴弟子們:“不是善知識不要你,而是你自己沒有福德。”

 

弟子具備弟子的相也是福德,你沒有福德就不能當一個好的弟子,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的善知識如果現前了,你也不認識,你認識了也不會珍惜,或許珍惜也反而會害你,因為你對善知識也會起懷疑、起誹謗、起邪見,起性欲,還在善知識那裡挑三剔四。那麼挑來挑去,自己以愚癡的眼光去挑別人,甚至挑善知識,所以這樣一來,善知識不能現前,在你的眼中再也不會有善知識,這是福報不夠的人。

 

還有些人遇上真正的善知識,那位善知識也是前世有因緣的善知識,從善知識那裡也接受到了正法,可是身邊及周圍的人說些是非的話,或者橫豎都不對,或說你的上師是邪師,教法是邪教等的因索下對上師引起邪念,對教法產生疑心,最後離開善知識,也是沒有福德的人,比如,過去在象雄地方有位信徒叫作幸薩乃丘,她跟隨幸饒彌沃佛祖,請求正法,用心修行時,遇到世上最惡毒的恰爾巴,恰爾巴說,你的師父是騙人,他傳的法是邪法,他的道是邪道,不讓吃肉喝酒殺生偷盜愛欲都不正常人的思維等說很多左右不是的話,幸薩乃丘就動心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跟隨恰爾巴,生了兩個男兒,做了不少壞事,這是說明她自己沒有福德。這種情況現在也很多。

 

如果你具備了弟子相,善知識不遠千裡都會來求你及找你,給你傳教正法,他不會強迫你學他的法門,但是你心甘情願的跟隨他,學習他,供養他,支持他,接近他,這些都說明你福德有,因緣有,善根有。而且你跟有緣的善知識時,心裡法喜充滿,樂善好施。現實社會裡很多自做聰明的人,對善知識這個那個的要求很多,比如,有些弟子要求善知識對自己好,對他人及仇人不能好,還要求接觸知識分子,不能接近窮困潦倒的人等的要求,有些居士嚴格約束善知識的行為,規定善知識的傳法,通告她們才能接觸上師等,好像把善知識綁架一樣,但我們要知道不是你能夠度善知識,而是善知識能夠度你。“迷時師度,悟時自度”。

 

佛經裡講得很清楚,佛度眾生時,應用不同的身份來度你的,傳教法門也不同,應該以哪一種身可以度你的,佛菩薩就會現哪一種身來度你。現在家居士身、善男善女身、比丘比丘尼身,甚至是以當官身、國王大臣身能度你的,佛菩薩都可以現這些身來度你。比如,曾經幸饒鄧變魚而度九位遇難者,木赤贊布以藏王的身份來度人等,我們大家想想,佛菩薩到底有沒有來度你呀,為什麼不能來度你啊?他現什麼身都度不了你了,沒辦法了。就像過去的奪崴奪得和安米確布一樣,奪崴奪得跟隨世尊三年,內心沒有生起信心,世尊也無法度他,最後墮落到地獄。安米確布聽不進世尊的法語,最後變成惡人,人們叫她魔王。

 

佛菩薩不同的身份來度我們的,佛菩薩如果現一個大富長者居士身能度你,他們就現居士身來度你了,就像占巴南喀大師,居士及瑜伽大師的身份來度我們;佛菩薩要現一個要飯的人能度你,他們就現要飯的人來度你,就像過去的忠巴塞沃一樣;佛菩薩要現一個很有福報的善知識、出家比丘或者比丘尼身來能度得了你的,他馬上就會現這個身來度你。但是他現所有的身都無法度你的時候,他不能度你,就像奪崴奪得遇見世尊,世尊也無法度他,我們有時候就像奪崴奪得一樣頑固,愚癡,迷惑,因此,我們要生慚愧心啊,遇不到善知識,一定要生慚愧心,還要祈禱。

 

學佛的基礎,一定要培養善根,培養悟性;修行的基礎,一定要培養福德、培養定力。福德不夠的人,第一他就根本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的正法,遇不上好的機會;第二呢,遇到了也會擦肩而過。因為某一個小小的誤會,以自己淺狹的知見,會去評判善知識,那麼這個結果就非常可怕,所以即便遇到了也會錯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現在很多人遇到好的善知識後,聽別人胡說八道,就遠離善知識,從此再也遇不上,曾經有位弟子跟隨自己有緣的善知識,跟隨他學佛修行,馬上開悟時,遇上其他人對自己的善知識說三說四之後,他就離開了自己的善知識,跟隨別的上師,修了一輩子也沒有開悟,來世也沒有開悟,這些都是沒有具備福德之兆。我們學佛,修行,開悟,證悟,持戒,禅定,修慧這些方面,就是包括了培養福德。如果你沒有福德,受不了戒,受戒也沒有用,最後會破戒的。出家也一樣,沒有福報的人,出不了家,出家也沒有用,還會還俗的。

 

相信大家在生活當中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大家都喜歡他,他的所作所為別人都會尊重他,這就是他的福德。而有的人呢?到哪裡都覺得很吵,不夠安靜,事情多,又嫌供養的人少,這種人到什麼地方都不會受歡迎。他只會挑剔,他的身上長滿了像刺猬一樣的刺,只會去刺傷別人,這樣的人就是沒有福德的。

 

還有很多人在生活當中,或家庭裡面,你用修行的借口去刺傷親朋好友和家裡的人,這是罪過,家人和他人的眼裡你是個神經不正常的人,這也是你沒有福報的。為什麼沒有福德呢?第一,你沒有道德,你不會尊重別人,你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顧別人的感受,所以你會刺傷他們的心,你為什麼會刺傷他們呢?學佛在心裡,但你念佛一定要擺一個香案坐在那裡,別人覺得擺香案很討厭,你就偏偏要擺;家裡條件很差,家人睡覺的地方都不夠,你偏偏就要家裡建佛堂,看你們能怎麼樣,你這不把家庭搞亂了嗎,這就是沒有福德的人。這樣的人是沒有善知識的,你到了善知識那裡,善知識叫你這樣,你偏偏要那樣;上師教你修忏悔,你偏要說我沒有做過惡,為什麼要修忏悔?善知識教你修上師相應法,你偏要修財神,善知識叫你上天,你偏要落地,善知識讓你去往東,你偏要往西,這種人世尊降臨人間度他也度不了。

 

還有些人,善知識說什麼話,覺得針對自己,說自己的壞話,心裡總是不樂;善知識寫什麼文章,都針對自己,所以不願意接受;善知識傳什麼法,覺得跟我沒有關系,不願意聽課;善知識的法不如我自己的感悟,因此不願意修煉;善知識各方面不如我,心裡產生傲氣;善知識說什麼都聽不進去;有些人覺得上師人很好,但不願意接受他的法門,利用善知識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都是沒有福德的人。

 

有些人遇見什麼樣的人都拜他為師,傳什麼樣的法都接受,今天學道教,明天學佛教,後天學天主教,再過今天就學基督教等,光聽別人,自己沒有主見,也沒有立場,更沒有原則,不去觀察善知識合格不合格,他傳教的法是否適合自己,天天東跑西奔,忙忙碌碌,不知自己在干什麼,學什麼法,修什麼,每天轉進宗派的名字裡誹謗,排斥,侮辱別的教派,做一個佛教的警察,天天找別人的毛病,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神經兮兮,這些也是沒有福報的人。

 

我們必需要培養福德,那麼,怎麼樣才能培養福德呢?培養福德最簡單的一個標准:你到哪裡,那裡人都歡迎你。你去哪裡,重他輕自,把別人放在第一,自己放在第二,做什麼活自己多做一點,讓他人多休息,這樣大家就歡喜了,你就培養了這種愛護大家的心了;分利益的時候,最好的東西分給別人,差的給自己,大家歡喜你了,沒人跟你爭了,無爭第一;要念經的時候,自己要專注一點,穩定一點,讓人感覺跟你一起有個安全感,讓大家能夠安心。修行的時候,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理解別人的感受,這樣才能培養你的福德。

 

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你的發心多快,你的成就就有多快。佛經裡講得很清楚,我們的心即是一切的根本,你的發心是什麼樣,你的福德就是什麼樣。我們時時處處都要關注別人,尊重別人,這樣才能增加福報,才能有功德,才能成就。如果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為自己著想,這種人今世來世都很難成就,這一生不要說度別人,連自己都度不了。想度也度不了任何一個眾生!因為他沒有注意他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能夠幫助身邊的一個人,你都能夠度這些人,你的心量就有那麼大。如果你的心量大,你的慈悲就會大,你的慈悲愛心能爆發智慧的光明,你有了大智慧,事業也就會大,同時你的福德也大。

 

如果你心中升起利益天下眾生的時候,你會關注天下所有眾生的尋求,最終你能做出有益於眾生的事情。如果你心中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也是世上最可怕的人,別人連你身上的一根毛,一分錢都不敢要,你給也沒人要,別人要了也起不了作用,這些都是沒有福德的道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者按:經常聽人提問,究竟殺生是指什麼?動物不可以殺,因為那是生命,和人一樣都有感覺。但植物同樣是生命,為什麼可以“殺”?據說現代科技已經證明植物也有類似人類或動物的感知能力,植物也會“恐懼”也會“害怕”。既然如此,那麼蔬菜水果應該也有“感知”能力?我們吃水果吃蔬菜是否也叫殺生?享受蔬菜水果之前,用刀切割,用水煮熟,它們如果也有感覺,此等行為是否也叫殺生?這些問題相信在不少人心中都曾有過,需要高明人士解答。

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原則上說,不殺生戒的重心在不殺人,所以殺人是重罪,殺其他動物是輕罪。眾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類能夠造惡業(或稱為黑業),而墮為鬼道或下地獄;也能修善業(或稱為白業),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於成佛;其他眾生,除極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惡為何事,只有隨業受報的自然行為,而沒有心意的造作在內。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並能弘道,因此戒殺是以不殺人為根本。

殺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知是人;二、預謀而有殺念;三、殺死。否則,叫做傷害或過失,不成殺人罪。至於人,是不論年齡、貴賤,不論成形或未成形、有知或無知,凡被肯定是人者,皆不可殺。

目前為止,醫療界呼吁人體器官的捐贈和移贈,比如眼角膜、腎髒以及其他髒器的捐贈,是將沒有使用能力的人體局部令其復活,這是值得鼓勵的事。如果在生前捐贈,當然已經獲得捐贈人的同意,縱然在死後移植,也必須預先取得死亡者生前的首肯,否則亡者對於遺體尚有一分貪戀和執著,便會引起他的瞋恨及怨怒,甚至影響他的轉生善道或往生淨土的去向。

自然死亡的人,通常於十二小時之內神識未離,尚有部分知覺。從醫學上判斷已經死亡的人,從佛學的觀點看未必就已真正死亡;但如果立下遺言捐贈器官,為了挽救另一人或數人的生命,這是捨身救人的菩薩行,因此若生前確立有遺願,移植人體器官當不成問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維持環境衛生的原因,必須處理蟑螂、蒼蠅、螞蟻、蚊子乃至於老鼠等問題,這在佛世已有成例。當比丘們的浴室、浴池由於多日未用滿生小蟲,負責清理的比丘不知如何處理,佛說:“除盡污水,清潔浴室。”比丘說:“會傷蟲!”佛說:“不為傷蟲,是為清理浴室。”於是比丘釋然。這個例子是說為了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衛生,予以清理打掃,目的不為殺傷蟲類,因此不算殺死。當然,不得用藥物噴射殺蟲,只能以打掃、清理、消毒的方式來防治或退治蟲蟻的進入和繁殖。如果環境經常保持整齊、清潔和消毒完善的狀態,縱然有蟲蟻也不會太多。

如果在耕種時,難免會傷及蟲蟻,但為了我們自身的活命;不用說耕種,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勞務,也會無意殺死蟲蟻。所以,只有經常多念阿彌陀佛,願愚癡而無知的眾生於死亡之後轉生善道或超生淨土,不算犯殺生戒。當然,能夠小心防止,減少殺傷蟲蟻的機會,是慈悲的表現。如果明知殺生而心無悔意,便是沒有慈悲心。

至於毒蛇、猛獸以及毒蟲之類,是他們過去世的業力使然,他們傷人不出於預謀,雖有惡行,沒有惡心,所以並不算造殺業,應受到人類的同情和保護。以今天人類的社會而言,不僅可以防治受其傷害,也可以劃出特定的空間范圍令其生存,或做到限制他們的繁殖,不令其成為人類的災害。此所謂宜用防治法,不宜用殲滅法,不僅培養了人類的仁慈心,也對大自然的生態盡了維護的責任。

一般初學佛的人,對眾生的定義不明,而且現在更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植物也有感情,若說不殺生,應該既不殺動物也不殺植物。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所謂眾生,可分作三級,高級的為人類,具有三個條件:一、有活的細胞;二、有神經的反應;三、有思想及記憶。低級的為植物,只有活的細胞,沒有神經和記憶,雖有生死的反應,沒有苦樂的感覺,更沒有思想及記憶,所以叫做無情。中級的是動物,只有少數如狗、猴子、馬、象等高等動物有若干的記憶力,但沒有思想力。至於下等動物,除了神經的本能反應,沒有記憶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經,就有痛苦,就會怕死。所以蟲蟻都會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險,植物則不然。因此,殺生的界定,就是能夠知生怕死的動物而不及於植物。

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是因低級的鬼神依草附木,以草木為庇護,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鎮,故不去破壞其居處,並非為了草木不可殺的理由。

微生物如細菌,從生物學上看它是介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生物,既沒有神經,更沒有記憶和思想,不屬於有情眾生,可以說是活動的植物,所以殺菌不是殺生。

關於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細菌之外尚有比較高等的生物,他們雖也沒有神經,但已可以算在動物之列,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需要通過濾水囊的過濾,把比較大的微小眾生濾出,比較小的就不管了。這是基於慈悲的觀點,不忍目見生物而不救度。如果肉眼不能見,或雖見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無情眾生,那就理會不到了。

佛教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我們自己怕受傷害、畏懼死亡,眾生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界一定是和諧、和平、互助、互敬、互愛、融洽無間,將沒有一人會受到故意的傷害。

雖然佛經中說,殺生有果報,殺人償命,吃它半斤還它八兩,這是說明了因果不爽的事實。但是我們不必把不殺生的著眼點擺在害怕受報的觀點上,果報是有的,但也並非絕對不可以改變的;養成慈悲心,才是不殺生的重點,也是佛菩薩化世的精神。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般人的思想觀念裡,大都不喜歡無常,總覺得人生無常,令人恐懼;人情無常,令人悲傷;世界無常,成住壞空;一切無常,虛假如幻。所以一談到無常,往往認為是消極的、悲觀的、沒有意義的。但從另一層面來看,無常實際上是蘊含著積極奮發的思想。所以,對於無常的價值,我們應該有如下的幾點看法:

一、帶來希望的人生:無常的定義是好的會變壞,壞的會變好,所以它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它讓我們懂得珍惜美好的,改善不好的。譬如現在我貧窮,沒有關系,貧窮是無常的,我可以努力,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一旦我有錢了,我也知道要好好惜福,因為我知道無常,如果不好好愛惜,千萬金錢也會隨流水而去。在情感上,你愛我,我會珍惜,你對我不好,沒關系,我來改善不好的前因,未來我們就有希望結成善緣。

二、具有自由的精神:無常的另一個定義是,凡事都不是命定的。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可以從改變處世的方法等種種改變上,來扭轉原有的命運,這種改變,是我能你能,大家都能的。因為無常是人人平等的,無論你是國王大臣,還是販夫走卒,無常一樣跟你在一起。所以大家都可好可壞,可壞可好,這是很平等的。

三、否定神權的控制:人活著,最苦惱的就是對自己的未來茫然無知,因此很容易被神權控制,很容易把自己的未來交給神權去主宰。但是如果明白無常的道理,就會肯定自己的未來,就能脫離神權思想的控制,而做自己因緣的主人。

四、破除定命的論調:如前所說,凡事都不是命定,命運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只要我們心好,只要我們不侵犯別人,而又能廣結善緣,無常亦能使乖舛的命運轉好。

所以無常的價值就是:

一、帶來希望的人生。

二、具有自由的精神。

三、否定神權的控制。

四、破除定命的論調。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社會上,有一個很好的現象,就是每年都有幾十萬人,在全國各地寺院受戒,受五戒、菩薩戒。為什麼這麼多人要去受佛教的戒律呢?這是現代提倡法治社會的必然現象,因為在法治的社會中,大家都要守法,一個佛教的信徒就要受戒。受戒有什麼好處呢?我有六點看法:

一、戒如良師:戒,就像我們的老師一樣,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它指示我們方向。

二、戒如軌道:可以規范我們的行為。例如,佛法可以規范我們的進退,可以引導我們的行事。

三、戒如城池:可以防護外人的侵犯。一個守戒的人,平常不亂殺生,不亂偷盜,也不亂淫,不亂說,不亂吃,不作一切非法的事情,所謂“平常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心不驚”,所以戒如城池。

四、戒如水囊:可以解除人生旅途上的干涸。戒告訴我們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讓我們不生起貪欲心、瞋恨心,不會為非作歹,如同得到甘露灌頂,時時清涼自在。

五、戒如明燈:可以照亮前程的黑暗。我們一受戒,戒條明明白白告誡我們:不可以侵犯人,不可以罵人,不可以打人,不可以作壞事,等於人生前程的一盞明燈,讓我們看清楚前途何去何從,不至於走岔了路,不至於摸黑傾跌。

六、戒如璎珞:可以莊嚴我們的法身。每個人都希望穿著高雅,都希望有美麗的妝扮;戒就是璎珞,就好像穿在我們身上的美麗的衣服,可以莊嚴我們的相貌。一個受戒的人,就有道德人格來莊嚴自己。

受戒的處,就有六種:

一、戒如良師。

二、戒如軌道。

三、戒如城池。

四、戒如水囊。

五、戒如明燈。

六、戒如璎珞。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