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是不得已的選擇

《自立晚報》羅碧報導


宗教界人士認為,台灣地區離婚率逐年上升,怨偶日益增多,主要是男女當事人婚前未作好心理准備,婚後又缺乏溝通而導致摩擦、沖突等足以破壞美滿婚姻事件發生;站在宗教立場,他們都主張「勸合不勸離」,如果實在是無法生活在一起,離婚才是最後,也是最不得已的選擇。


北投農禅寺住持聖嚴法師昨天表示,從佛教徒的立場,非常不希望有離婚的事情發生,因為離婚對男女雙方都是非常痛苦的經驗,對孩子也是非常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所以不贊成離婚,而主張「勸合不勸離」。但是夫妻中如有一方一心向外發展,忽視配偶的存在,兩人同床異夢,那彼此都非常痛苦;若硬是用宗教恐嚇或其他方法勉強他們不離婚,這也是殘忍的事,他並不贊成。


然而作決定前,必須作長遠的打算,雙方應先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作理性疏導、懇談,了解問題所在,或者可尋求協談機構、團體協助,試著體諒對方,共同為家庭和諧而努力,再心平氣和相處一段時間,看雙方關系是否有轉變。


聖嚴法師認為,現代都市人離婚率高,與接觸面廣、社交活動多及心靈無法調適、缺乏溝通等因素有關,只要夫妻盡力去做,是可以挽救婚姻的。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自由時報》生活新聞版刊出)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悲法師助語轉:人的一生最後悔什麼

有一家雜志曾對全國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這樣一次問卷調查:你最後悔什麼?列出了10項人們生活中容易後悔的事情,供被調查者進行選擇。 在相關人員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

第一名: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春的大好時光總是流逝得那麼快。而在青春歲月裡,又常常碰到那麼多的誘惑甚至陷阱,當你猛然醒悟時,也許華發早生,才發現自己竟然一事無成。

多數人都遵循著一種從眾的生活態度,別人學習他也學習,別人工作他也工作,別人娛樂他也娛樂,自然的,別人得到什麼,他也不可能得到更多。要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需要付出別人不願意付出的代價,尤其是在你年輕的時候。所以,趁著你還有時間、有精力、有體力去努力的時候,趕快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吧,然後開始百折不撓地按照這個計劃去一步步推進,你終究會獲得成功。

第二名:70%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三個大學生被同時分配到某機關工作,一年後,其中一個由於不甘心整天看主管的臉色過日子而跳槽到另一家企業去了,另外兩位沒有動心,依舊安穩地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又一年後,另外一個學生決定辭職下海,剩下那個依然沒有動心,看著自己的兩個同學在工廠和商海裡拼搏,他甚至得意於自己的安穩生活。

若干年後,三人相聚,到企業去的那位同學早巳經成為一家工廠的廠長,下海的那位成了千萬富翁,而留在機關的那位卻依舊在領導的呵斥聲中消磨著自己所剩無幾的“大好時光”。

許多人在選擇職業時考慮的第一因素就是穩定的收入和安穩舒適的生活,而不太願意去面對那些具有挑戰性的機會。沒有了壓力,自然就缺乏了動力,沒有了動力,也就埋沒了潛力。

第三名: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希望的延續,許多人為了孩子可以傾盡所有,並忍受一切傷痛和委屈。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能只是父母單方面的良好願望,對於兒女而言,他們也許只是想做一個簡單快樂的凡夫俗子。於是,許多父母采取了強制、監督甚至棍棒等方式來逼迫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線路發展。可到最後,多數父母卻不得不在面對現實時感到失望,只有極少數所謂的“成功者”例外,但他們卻也在感歎孩子這些年過得太苦,絲毫沒有享受到童年、少年應有的快樂與陽光。

第四名: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感情方面的事情,永遠是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後才知道珍貴。人類永遠發明不出的兩種藥品,一是忘情水,二是後悔藥。年輕的時候不去珍惜、體諒和理解,待到年老時,後悔已經來不及。

第五名:49%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過時,許多人在60歲前用身體去換取一切,在60歲以後又用一切去換取身體的健康。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要,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縱有千萬家產又如何?

★心靈動靜:體力動久了,歸靜益氣血,是有形動靜;腦力動久了,歸靜養精神,是無形動靜。有形動靜易知;無形動靜難明。寧靜思考,為靜中動;空寂無念,為靜中靜,二者是,心靈深處的動靜。明白,有形無形動靜,掌握,心靈深處的動靜。空寂無念,靜中之靜,是提升心智,成功事業,健康長壽的奧妙。

★心地道場:羨慕年輕,是因年輕,做錯了事,有時間改,步入老年,許多事情,無法改變。所以,年輕應該透徹地,了解自己的心。努力地學習、加倍地精進,讓心地光明無量包容,慈悲智慧常樂清靜,全力地覺醒,圓滿著般若智慧。人生是專門為心,設立地修練道場。

★人生世界:這個世界,最可憐的是,在小我中生活,沒發現,大我世界的美妙;在大我中生活,沒發現,無我世界的精彩。視角不同,人生意義與價值不同,一層境界,一層天。這美妙精彩,廣大無邊,充滿眾生的世界!當人老去,明了,我識,妄想,分別,執著,智慧之漏,心量渺小,鼠目寸光,井底之蛙,看小了世界,做小了事業,渺小了人生!此時才想放下我,願人生能有再來時!人我相觀天!錯!錯!錯!六道輪回中!迷未覺!可憐阿!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在今生度,還在何時度此身!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生很寂寞,每天醒來就急著檢查手機,看是否有朋友回電。不幸的是,他每天都在手機沒有來電的寂寞中,開始了一天的空虛生活。不管他到哪裡,他都緊抱著手機,因為,失去手機,他等於失去了和寂寞對抗的唯一武器,也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氣。他有空就檢查來電紀錄,或者打電話找朋友聊天,出來吃飯唱歌看電影。然而,每次聚會結束,他的空虛就像高利貸坑人一樣,用復利的方式,又增加了好幾倍。有一次,他竟然連續一個禮拜,都找不到朋友聚會。盡管他翻遍了通訊簿,打了許多電話或傳了簡訊,仍沒有人響應。在寒冷的嚴冬中,他不知要去哪裡。


或許大家都認為,人人最怕的是死這件事,然而,對於活在寂寞或苦惱中的人來說,無止盡的折磨,或沒有希望的下一刻,才是最讓人恐懼的。


有人說,比起死亡,現代人更怕孤單和寂寞。說白話一點,很多人都不敢面對獨處時的自己,更害怕去面對自己內心世界的種種坑洞和創傷。


對他們來說,逃離這種苦楚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把自己的生活,用朋友、情人或各種活動來填滿,或是找一種強烈的快感,最好讓自己忘了直面內心這回事。


孤單寂寞的源頭,是頭腦的一個驅力,逼著你要去找某人或做某事,來證明你的存在,來證明你不是孤單,或證明你的生命是有意義的。


當你的同學都有了情人,當你的同事都去參加派對,當你的朋友都結婚生子,當你的鄰居也都搞外遇……


如果你仍習慣性地,把生命當成可怕的“多余時間”,想盡辦法,不停地用派對、聚會或網絡游戲或藥物打發,你的病程將永遠無法逆轉。勇敢面對你的無聊和寂寞吧!因為,讓你從苦海中解脫的秘密,就在它們之中。


都市的煩亂,工作、生活都如同快餐一樣,我們沒時間細細品味,只能囫囵吞棗一樣,接受命運的安排。我們在燈紅酒綠中尋找安慰,因為我們害怕孤獨。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儒家文化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當中,儒家文化非常強調孝。


我們看《孝經》,孔子有一天跟曾子在一起的時候,曾子侍立,孔子就問曾子:你知不知道,孝為至德要道?“孝”是至德,是無以復加的德,是精要之道。先王以道治國,整個上下民眾和睦,國泰民安!這個孝是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以叫“百行孝為先”。古聖先王,堯舜之道,無非孝悌而已。“孝”是子女對父母的道德心理和規范,“悌”是兄弟之間的恭敬。


再看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雖然他的終極關懷是出世間法,然而佛陀卻是這樣地關顧世間,教導我們念佛行人要從“孝養父母”開始。經典告訴我們,你能夠孝養、恭敬父母就等於供養一生補處菩薩。高堂有兩尊佛,你孝養父母就是在種福田,而且是無上的福田。


佛陀在孝的問題上也是以身作則的,他的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之後就去世了,生到了忉利天。佛陀成道之後思念報答父母之恩,所以他在三個月結夏後即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他的父王淨飯王去世,葬禮上,佛陀回去親自抬父王的棺木。


佛說的戒律,最終歸結到一個字就是“孝”。《梵網經》也有三句話,大家要好好領會一下,“孝為至道之法,孝名為戒,孝為制止。”那麼至上之法是什麼?至上之法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之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孝”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法。


大家想一想,佛把“孝”提到這麼高的高度。那怎麼樣是至高之法呢?這怎麼理解?這個孝有順的意思,隨順,譬如隨順父母師僧三寶,父母代表我們的本覺,師代表先覺,比我們最先覺悟,僧代表和合的覺。三寶,佛是究竟圓滿的覺性,法是抵達菩提覺岸的道路。你能夠隨順父母師僧三寶,就能獲得至道之法,得到這個至道的門。那麼隨順,作為念佛行人,你能夠隨順名號裡面傳達的實相悲願,你就能往生成佛。我們隨順自性本具的布施,跟吝啬心相對冶,我們就能夠修布施波羅蜜。隨順我們自性的靈知心,就隨順了我們的智慧。隨順了我們自性的堅固心,就對治了我們的懈怠。順裡面就包含著六度在裡面。孝又為戒,戒主要是防止我們身口意三業過犯。但如果一個孝順父母之人,你在父母面前一定會怡聲下氣,委曲婉轉,你的口業就能夠止住了惡。對父母要贍養,《禮記》裡面講每天要三次去問候父母,冬天要使他溫暖,夏天要使他清涼,這樣你對父母的服勞就會產生,就止住身業的過失。你念念想到隨順父母的心,承歡、愛慕也就會使你的意業止住了惡,身口意三惡都止住了。

佛陀是這樣慈悲地以身作則,教育學佛的人,甚至是比丘,你都要孝順父母。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你看地藏菩薩在因地,無論是做婆羅門女還是光目女時,他發出大願最先的源頭就是孝。為了要救度他今生的父母,乃至於多生多劫的父母,才發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久經累劫在地獄裡度眾生,因為地獄所有的眾生都是歷劫以來的父母,救度一切父母,這就是“孝”的擴大。


現在的青少年一代,對於“孝”的表現卻是讓人心痛。如果一個人缺乏孝道的話,他自己立身、完善人格的道德基礎都沒有,那其他一切都免談了。

現在我們國家提倡和諧社會,提倡國學,那麼孝的文化,也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受到全民上下的認同和發揚。因為孝的文化在我們中國,確實需要推崇。如果一個國家從國君到國民都能夠把孝、悌做到,並拓而廣之,就會以恭敬、愛敬的心來對待一切。人際關系、國家關系就會祥和、興盛。所以它不僅是一個人的道德基礎,也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


所以我們念佛行人要從孝養父母開始。


——根據07年9月海南海口講《淨宗修學的基礎——淨業三福》錄音整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海權:人生必讀勵志格言


一:人們最害怕的是無常變化,要學習適應環境的變化和變化中另找創新,並不是停留在變化的痛苦中。


二:美麗的花雖然會凋謝,可是盛開的時刻值得欣賞。要在美好的時候創造出美好的東西,人生才會充滿意義。


三:一切事無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盡力而為。這樣心無壓力,出來的結果反而會更好。


四:心作良田耕不盡,善為至寶用無窮。我們應有純潔的心靈,去積善為大眾。就會獲福無邊。


五:人生只有經歷酸甜苦辣,才懂得人間的味道,因此也必須學會珍惜人生和珍惜感情。


六:蔚藍的天空雖然是美麗,經常風雲莫測的人切是起落無從。但他往往會成為風雲人物,因為他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


七:常自認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都合情合理,有這樣平常心態,將會戰勝很多困難。


八: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氣和仁義廣結好緣,多結識良友,那是積蓄無形資產。很多成功就是來源於無形資產。


九:一棵大樹經過一場雨之後倒了下來,原來是根基短淺。我們做任何事要打好基礎,才能堅固不倒。


十:同樣一件事情的發生,有的人感到非常痛苦,有的人能夠接受。因為這兩人的忍耐能力不同。有忍耐能力的人才容易成功。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一同修去醫院看病,當班醫生對我倆的接待只能用“冷若冰霜”來形容。當我們步出診室時,我這位朋友不無诙諧地說:“請布施點微笑吧!”

微笑也能布施?仔細想想,很對,微笑也是布施,而且是很普遍、很重要的布施。

談到布施,佛子們都知道有財布施(如錢財的施捨)、法布施(如講經說法、助印經書等)和無畏布施(消除對方恐懼畏難心理,給予勇氣和安慰)。末學認為,微笑應屬無畏布施的一種。就拿看病來說,病人的心理不僅希望醫生對症下藥,而且希望醫生和顏悅色地接待,讓緊張害怕的情緒得以緩解。如果醫生再給予一點微笑,說一些鼓勵、安慰的話,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反之負面效應也是不可低估的。現代心理學認為,情緒是可以感染的。我看過一篇短文,一位理發員買東西遭到售貨員的冷面,一天的情緒都不好,並且盡出差錯,最後給一位顧客修面時還劃破了幾個口子,爭吵之下一看,那個倒霉的顧客正是那位冷面的售貨員。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句爭吵,會讓自己幾天不愉快,甚至遷怒家人和同事;一個微笑,往往會使自己覺得陽光燦爛、鳥語花香,連周圍的人也會感到這種喜悅氣氛,工作效率也會因此而提高。這就是微笑的魅力,我們可不能看輕它。

有少數佛門弟子,嚴肅得近於冷漠,使人敬而遠之。禅宗有這樣一段公案,有個老婆婆供養一庵主達二十年之久,一天老婆婆有意讓妙齡如花的女兒去親近庵主,庵主無動於衷,曰:“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老婆婆知後,憤然道:“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於是,趕走了庵主,燒掉了草庵。禅是活潑潑的、洋溢著勃勃生機,那位庵主不明白這一點,雖修行多年卻沒有嘗到真正的禅味,只好卷起鋪蓋離開。有同修認為,佛教是喜悅的宗教,而佛教徒則是世上歡喜的男人和女人,我非常贊同這種看法,我更以為法喜不僅要存於心,而且要形於外,一個微笑,一句溫語,讓眾生同沾法喜禅悅,這不就是實實在在、隨時隨地可與的布施嗎!佛陀說過:“愉快是所有覺悟者開啟智慧的起源。”以此衡量,一個臉呈我慢之相、言必咄咄逼人、使人無法接近的佛子,試問怎能開啟智慧、又怎能擔當弘法重任?

有人會說,微笑誰不會?能算法布施?其實,很多人的所謂“微笑”,只是臉部肌肉的運動,並非發自內心,自然沒有感人至深的魅力,惟有接觸佛法、逐漸領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時,我們內心油然而生的喜悅才會以微笑的方式顯露出來,甚至連自己都沒有察覺。佛子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每當我們有幸親近某位高僧或禅者時,首先感覺到的是慈祥可親、平易近人,他們那永恆的、超然的微笑會讓我們很久很久甚至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恰如點燃了我們心靈的一盞明燈。一個人也許不能擁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擁有這份快樂,並且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那充滿法喜禅悅的微笑也能夠點燃別人心靈的明燈時,我們一定會感到非常幸福的。

眾生都有佛性,只是被無明所障礙,掃除這些障礙的有效辦法就是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拔苦予樂、無私奉獻。一個人時時處處以真誠的微笑對待別人,感化別人,那就是佛性的顯露,覺悟的開始,就是發菩提心。特別是佛門弟子要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周圍的人,要以自己充滿法喜禅悅的微笑,讓更多的有緣人親近聖教,皈依佛門,走上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

我們敬仰、親近觀世音菩薩,不僅因為菩薩救苦救難,有求必應,而且是因為菩薩相好慈悲,面含微笑,給人以無限的信心和喜悅。讓我們學學菩薩,使發自內心的微笑去滋潤世人近乎干枯的心田吧!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交的地獄苦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
  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割刳處。是合地獄第二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割刳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
  何者邪行。謂於婦女不應行處。口中行淫。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割刳處。
  受大苦惱。所謂苦者。閻魔羅人。以熱鐵釘。
  釘其口中。從頭而出。出已急拔。又釘其口。
  耳中而出。復以鐵缽。盛熱銅汁。瀉其口中。
  銅汁熱炎。燒燃其唇。次燒其舌。既燒舌已。
  次燒其眼。如是燒咽。次燒其心。次燒其肚。
  如是次第。乃至糞門。從下而出。如是邪行。
  樂行多作。惡業果報。在於地獄。
  如是如是種種受苦。乃經無量百千億歲。常被燒煮。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
  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口中常臭。如爛氣臭。如是熏他一切所惡。是彼惡業余殘果報。


  肛交的地獄苦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
  彼處名為脈脈斷處。是合地獄第三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脈脈斷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
  何者邪行。謂於婦女。非道行淫。彼不隨順。自力強逼。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脈脈斷處。受大苦惱。
  所謂熱筒。盛熱銅汁。置口令滿。唱聲吼喚作如是言。我今孤獨。
  如是無量百千年歲。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
  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所得妻婦。貪愛他人。彼人見之。不能遮障。是彼惡業余殘果報。彼作集業果報不失。猶故須受。

  娈童的地獄苦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
  名惡見處。是合地獄第四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惡見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
  如前所說。何者邪行。所謂有人。取他兒子。強逼邪行。自既力多。令彼啼哭。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惡見處。
  受大苦惱。所謂自見己之兒子。以惡業故。
  見自兒子在地獄中。於彼兒子。生重愛心。
  如本人中。如是見已。閻魔羅人。若以鐵杖。
  若以鐵錐。刺其陰中。若以鐵鉤。釘其陰中。
  既見自子如是苦事。自生大苦。愛心悲絕。
  不可堪忍。此愛心苦。於火燒苦。
  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彼人如是心苦逼已。復受身苦。
  所謂彼處。閻魔羅人之所執持。頭面在下熱炎鐵缽。
  盛熱銅汁。灌其糞門。入其身內。燒其熟藏。
  燒熟藏已。次燒大腸。燒大腸已。次燒小腸。
  燒小腸已。次燒其胃。既燒胃已。如是次第。
  次燒其咽。既燒咽已。次燒其喉。既燒喉已。
  次燒舌根。燒舌根已。次燒其舌。既燒舌已。
  次燒其龂。既燒龂已。次燒其頭。既燒頭已。
  次燒其腦。如是燒已。在下而出。彼邪行人。
  受如是苦。如是無量。百千年中。以業化故。
  見自兒子。自身心苦。具受如是身心二苦。
  如是無量百千年中。常受大苦。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則無兒息。雖有不淨。不成種子。世人皆言。此人不男。一切嫌*。是彼惡業。余殘果報。


  獸交的地獄苦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為當更有異處以不。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為團處。急團相似。是合地獄第五別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生於團處。殺生偷盜。及以果報。如前所說。
  何者邪行。所謂有人。若見牸牛若草馬等淫道處已。心生分別。此如是處。
  與人婦女不應有異。如是念已。即便生於人婦女想而行淫欲。
  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生於團處。受大苦惱。所謂見彼若牛若馬惡業因故。
  地獄中見。自心分別。如前憶念人婦女想。
  若本牸牛。若本草馬。見已即生人婦女想。
  欲心熾盛。即便走向如是牛馬。有鐵炎火。
  滿牛馬內。彼人既近牛馬根門。惡業因故。
  入彼根門。即入其腹。滿中熱火。彼處受苦。
  乃經無量百千年中。常被燒煮。其身熟爛。不能出聲。於彼腹中闇處苦逼。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常被燒燃。若惡業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則生無禮非仁之國。以己之妻令他侵近。不生妒忌。邪行業因。余殘果報。


  男同性戀的地獄苦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為當更有異處以不。彼見聞知。復有異處。名多苦惱。是合地獄第六別處。
  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多苦惱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
  何者邪行。謂男行男。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多苦惱處受大苦惱。
  作集業力。於地獄中。見本男子。熱炎頭發。一切身體皆悉熱炎。其身堅[革*卬]。
  猶如金剛。來抱其身。既被抱已。一切身分皆悉解散。猶如沙抟。死已復活。
  以本不善惡業因故。於彼炎人。極生怖畏。走避而去。
  墮於崄岸。下未至地。在於空中。有炎嘴烏。
  分分攫斲。令如芥子。尋復還合。然後到地。既到地已。
  彼地復有炎口野干而噉食之唯有骨在。復還生肉。既生肉已。閻魔羅人。
  取置炎鼎。而復煮之。如是無量百千年歲。
  煮之食之。分之散之。乃至惡業未壞未爛。
  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
  於多苦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失無量妻。不得一妻。究竟如是。設自有妻。則厭離之。喜樂他人邪行業因余殘果報。


  女同性戀的地獄苦報: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復有何處。彼見聞知。復有異處。
  名何何奚。是合地獄第九別處。
  是何業報作集之業。普遍究竟。墮合地獄何何奚處。彼見聞知。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墮合地獄何何奚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如前所說。
  何者邪行。邊地夷人。於姊妹等不應行處。而行淫欲。彼國法爾。生處過惡。
  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合地獄何何奚處。受大苦惱。
  所謂彼處地獄之中。常被燒煮。
  閻魔羅人之所撾打苦毒吼喚。其聲遍滿五千由旬。
  彼地獄人。未到地獄。在中有中。聞彼吼聲。
  吼聲極惡。不可得聞。彼顛倒故。聞彼啼哭。
  則是歌聲。拍手等聲。種種話聲。惡業力故。
  聞之愛樂。生如是心。令我到彼如是聲處。
  如是念已。速生彼處。何因緣有。取因緣有。
  彼中有中。何處何處發心悕取。則生彼。
  心取彼心已。則生彼處。既生彼處。
  即於生時得地獄苦。即聞地獄自體惡聲急惡苦惱。
  無異相似。不可譬喻。受大苦惱。既聞惡聲。
  心重破壞。受大苦惱。所謂鐵山。名烏丘山。
  其山炎燃。其炎極高五千由旬。在虛空界。
  彼有鐵樹。樹有鐵烏。烏身炎然。滿彼樹上。
  彼山火然。間無空處。惡業力故。常有炎火。
  熾燃不滅。以惡業故。見蓮花林。遍滿彼山。
  彼地獄人。既見蓮花。迭互相喚。作如是言。汝來。汝來。
  如是山上。多有冷林潤膩之林。
  今可共往。閻魔羅人。打地獄人。上雨刀石。
  罪人畏故。走赴彼山。望得救免。望主望歸。
  如是罪人。既到彼山。而彼山上。熱炎遍滿。
  多有炎烏。鐵嘴甚利。彼地獄人。如是見已。
  彼烏疾來。向地獄人。彼地獄人。
  有炎烏來破其頭者。復有烏來取其腦者。
  復有烏來取其眼者。復有烏來取其鼻者。復有烏來取其頰者。
  復有烏來取其皮者。復有烏來取其脅者。
  復有烏來取其足者。復有烏來取其舌者。
  復有烏來取其項者。復有烏來取頭皮者。
  復有烏來取其喉者。復有烏來取其心者。
  復有烏來取其肺者。復有烏來取小大腸者。
  復有烏來取其腹皮。復有烏來取其臍下陰密處者。
  復有烏來取其髀者。復有烏來取其踹者。
  復有烏來取足跟皮。復有烏來取足下皮。
  復有烏來取其足指。復有烏來分分食之。
  復有烏來分分取肋。復有烏來取脅骨者。復有烏來。
  唯取其手一廂之骨。
  復有烏來一切身分具足取者。復有烏來取其髓者。
  如是眾烏食地獄人。分分皆食。罪業力故。食已還生。
  於彼炎烏。閻魔羅人生怖畏故。烏丘山中。
  處處馳走。望救望歸。上烏丘山上彼山已。
  以惡業故。炎火遍滿。來覆其身。
  如是無量百千年歲。燒而復生。是彼作集惡業力故。受大苦惱。若復上到。烏丘山頂。山頭復有火炎。極高五千由旬。彼炎吹舉在空而燒。如燒飛蟲。
  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受大苦惱。而常不死。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
  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彼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惡業受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
  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一切身分皆悉爛臭。得惡癞病。若得癡病。多有怨對。恆常貧窮。生惡國土。彼作集業。余殘果報。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過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會去做許多的善事,諸如布施、供養、放生、做義工等等。但是似乎忽視了一點,我們一邊在積極修福的同時,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損自己的福分呢?

  也許有的人不斷地修福,經常去印經或做其它的善事。幫助眾生聽聞聖賢教誨。可是,境遇仍不是那麼順利,有病者病不見輕,貧窮者依然貧窮,所求者皆不遂願;於是便會埋怨上蒼不平,為何自己這麼利益他人。卻還不如那些沒行善事的人,便會對佛菩薩不滿,認為沒有照顧自己。


  可是,自己積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中被折損了,自己還不知道的實在是大有人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是否注意過自己的心,我們所說的話,我們所做的事?真正去觀察到!


  當看到別人升官發財的時候,我們的心裡是酸溜溜的,還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別人的喜悅,在為他們祝福?還是忿忿不平,或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是會生氣的倒掉,或埋怨飯做的不好呢?還是會時時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賣菜人的辛勞,或是做飯人的用心呢?


  在路邊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認為他在假裝殘疾,在行騙;或給他錢的時候。自己有一種看不起他,可憐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為不端,後來生了一場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這就是報應,行惡的人終究是會有惡報的。此時,會不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興災樂禍之中了呢?
  
  此心,到底是刻薄還是仁厚,我們知不知道呢?


  可是,應該清楚,在一瞬間看到別人受災而心中大快的時候,那種興災樂禍的念頭,已經在折損自己的福報了。不管是什麼事,起心動念都會起作用.都會折損自己的福報,不是做了才算的。這樣細細算來,自己的福報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實在是可惜啊。就像一個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裡面倒水,水卻一直在流掉。


  其實,惜福比造福更可貴。在惜福的時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儉。可是,在造福的時候,一味地希望能多—點,再多一點,這顆貪求的心,也許已經使白己更加地墮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積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這個福來的時候,你會享受得很快樂,因為你的心是善的。當只是用錢財來布施,回來的也是錢財,也許你的生活依然會不太舒服.因為你看別人不順眼。可是,若能反觀自己的心.布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悅給別人,你所得到的,就不僅僅是財富而已。


  所以,要讓自己幸福一些,還要注意,不要在點點滴滴處,折損自己的福分。


  作為一個學生,當看到別人的成績考得很好的時候,會不會妒忌?做同樣的生意。看到別人的顧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會不會酸酸的?或者,離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離婚了,心裡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樣,稍有安慰。又或者,時常說一些酸寒刻薄的話來刺激別人,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揭人家的短處,談別人的過失。這都是我們不夠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們的福分。


  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別人好。


  當看到人家有所得會很不高興,看到別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受了罪,歡喜得不得了,這都有失仁愛之道,都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
 
  而反之,若要從這些平常的細微之處來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為一切眾生.那麼,你的心是為一切眾生,你在與一切眾生結善緣。看到別人好,我們高興,看到別人不好,我們替他們難過,並且,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哪怕與自己有過節,也義無反顧去幫助,這就是一顆仁厚之心。有此心,就不用擔心自己沒有福報,量大福就大。


  若能時時長養我們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隨喜贊歎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盡心盡力,這本身就給我們積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心善,時時去體諒他人。縱然是惡人,也希望他能回頭改過,而非嗔恨地指責與辱罵,當你認為自己發心是好的,是想讓他好。而去指責甚至打罵有缺點的人時,或者寫匿名信去告發或無限上綱地誹謗他人,但是自己卻認為是在挽救人家時,那不過是你自己的情緒,並非真正有利於對方向善。與此同時,也會折損自己的福報。


  所以.時時守護自己的善心,守護自己的清靜心,守護自己的一顆愛心,先做自己的護法,保持自己不造惡,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進而,再去安護身邊人的心,讓他們感受到舒服與自在。遇到與自己性格、想法和願力不一樣的。不強求苟同,但也不會標新立異,只是相互的尊重與關懷。這樣,您會越來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錢不是幸福,好多財富豐厚的人,心靈並不快樂,仍舊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惡行善,或者心善行惡,苦心積的福還不夠折損的,那也太不值了。


  不是菩薩不保佑你,而是你把菩薩給你的又丟掉了。


  注意自己的心!莫要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緣不好原因在自己[摘編] 




人緣不好者往往有一個毛病,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看人總是斜眼睛;回答問話時往往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即使在求教於別人時,也愛擺出一副似乎胸有成竹的架勢,好像在考人家。這些表現,雖然並非完全是有意識的,卻必然會引起同事的反感。


心胸狹窄,妒忌心重,是人緣不好的重要因素。能力比他強的,他不服氣;受領導器重的,他不順眼;別人相互關系密切,他則悻悻然,甚至連誰講了一句精妙的俏皮話,他也會若有所失。這就無形之中在他與別人之間構築了一道厚厚的、無形的牆。心胸狹窄和妒忌心重是一對孿生子,都是不良的心理品質特征。其產生的原因,與主體的自我認識和社會認識失調有關。他們既缺乏自知之明,又容不得他人。因為心理總得不到平衡,所以勢必在語言行為中表現出來。


另外,疑心病太重,也是人緣不好者的一大弱點。如有的人快40歲還沒找到對象,別人只要一談到戀愛問題,他就懷疑人家有意影射他;看到幾個人在竊竊私語,便懷疑在議論他;甚至別人無意中瞟了他一眼,他就受不了。凡此種種,使自己終日處於惶惶然之中,使別人對他避之唯恐不及。產生疑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心理成熟度低,缺乏安全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對外界的防衛上面。他們在人際關系中沒有信任,當然也不可能與別人溝通感情,就連正常的信息溝通也受到了嚴重阻礙。人緣不好者不妨對照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情況。學一點社會心理學,對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帶來愉快的情緒,有益於工作、生活。


當然,我們提倡的是符合社會主義道德、體現人與人之間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至於那種為人圓滑、善於投人所好,甚至不擇手段以阿谀奉承、挑撥離間來獲得“人緣”的做法,自然不可仿效,相反應加以警惕。


編者按:時下,因競爭所帶來的生活壓力日趨嚴重,如果不曉知“三界唯心”的道理,堅持用佛法來校正自己的身語意,時時刻刻不忘恭敬一切聖賢、慈悲一切眾生,那麼就會順著競爭的魔力助緣,引爆習氣中傲慢、忌妒、疑嗔的力量,進而完全遮蓋住本具的悲心與智慧,而造出種種不善的言行來,結果自身必然落入無助的淒涼果報中。故呈此文,希望當你我處在無助境地時,能夠心意開結,微笑牽手,共行菩薩道!


佛教故事:有一天,佛陀與迦葉、阿難一起外出行化。經過井邊,見一位女子在汲水,佛叫阿難去向女子化一杯水來喝。但是這位女子看到阿難過來,很不高興的說:“你來干嘛?”阿難答:“要向你乞一杯水。”女子厲聲道:“我這裡沒有水,也沒有男子在這裡,你不可以過來,趕快走,否則我拿扁擔打你!”阿難無奈,只好空手回去。


佛看著一臉無奈的阿難,沒說什麼只是笑笑,就叫迦葉前去討水。這次剛好相反,女子見到迦葉,態度大為不同,很溫和地對迦葉說:“你來這裡有事嗎?”迦葉答道:“因為口渴,想向你乞水。”女子滿懷高興地說:“有啊!請你先喝一杯,再拿一杯去供養佛。”


阿難看到很奇怪,問佛:這位女子為什麼給迦葉水而不給他呢?佛笑著道出其中之由來:


佛說:人生在世一定要結善緣,不可以結惡緣。這位女子前世做老鼠,死在路邊,你和迦葉都是俗人。那時你剛好經過,不但沒有憐憫之心,反而厭惡她說:“這死老鼠好死不死,死在路邊,臭死人啦!”此時迦葉也同樣經過,他看到死老鼠身上有很多蒼蠅,悲憫地說:“可憐的老鼠啊!死了還有那麼多蒼蠅在圍攻!”說罷就發好心把它埋了。如今她業報受滿,現在轉世為人。因你過去曾厭惡她,種下惡緣,所以她見到你就討厭,更不會給你水喝;而迦葉對她有過埋葬的恩情,種下善緣,所以今生她一見到就生歡喜心,還供養他水喝。所以千萬要記住:“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切記切記!!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解除邪淫果報最快速的方法

1、害人天倫——男女各有配偶,這是一定的倫常。如果好淫而亂了他人夫妻之倫,致使人夫妻反目,情義破裂。這是披毛帶角的禽獸行為,生為萬物之靈的人,豈可有此罪行呢?

2、害人名節——婦女一生大事,最重名節,如被人**,必失節敗名,而遺羞後世,永受人恥笑。

3、害名聲——男女偷情,不管做得如何機密,總有被人發覺的一天,一旦傳開,必臭名遠播,受人談笑辱罵。

4、害門風——婦女和人有私情,若被人發覺,不但自己受人恥笑,連父母公婆、丈夫及兄弟姐妹,甚至子女孫媳等一門也同感羞辱,永難抬頭。

5、害生命——或婦女受騙以失節,羞愧氣郁而死;或是丈夫因妻與人有染,氣憤致死;或婦人戀奸而謀其夫;或****被丈夫或父母所知,因而怒殺其妻或其女;或奸夫為其追殺,或被不幸之眾打死;或貧女被淫,被妒婦發覺,百般用計折磨,致被置於死地。為貪片刻之歡,而帶來殺身之厄,思之令人驚懼!

6、害風俗——鄰裡中有廉恥喪盡、人面獸心的淫徒,愚人看了引為榜樣,而朋比為奸。故邪淫一事,最足傷風敗俗。這種惡習若不能轉移,天災人禍必定隨時降臨,奸淫之徒定難逃劫數。

7、害心術——淫念一生,種種惡念都生,以致惡行昭彰,身受惡報。

8、害陰骘——骘是定說,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和做人的根源。如**了倫常之道,敗德喪行,傷天地,滅良心,截斷了陰骘之理,便會使一生福分盡被天削,子夭孫絕,潦倒終生。

9、害名利——天地諸神,無時不隨身察人善惡。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該富貴也要被削奪,何況那沒有福分而犯**的人,恐將事發而禍隨至。

10、害壽命——鬼神剝奪人壽命,以淫惡為最。況因好淫而********,精神耗損,骨髓枯竭。又或**被發覺,致驚恐死,或淫欲過度致患勞瘵死,或生毒瘡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壽終正寢,而是死於意外的。

11、害祖先——祖先相傳的血脈,因有不肖子孫的淫惡,致使福分削盡。從此敗家聲,甚或絕後嗣,斷了祖先的香火,致讓陰間的祖先當作餒鬼。因犯淫行而累及祖先,豈能令祖先不恨呢!

12、害妻子——佛經說:“無有子息,亂人妻女故。妻女**,亂人女故。”因此冥冥中,上天總是安排淫邪之徒的妻女去還債,並且又絕其後嗣。

遠邪十法

1、清心地——於平時防犯淫念的生起,一起念即予覺斷。 
2、守規矩——潔身自愛,做事正正當當。
3、敬天神——神目如電,隨時察人善惡,不可因我們俗眼不見,即謂無鬼神,以致作奸犯法。
4、養精神——精氣不露洩,必能神充氣足,靈智清朗,所作皆正,而不涉邪徑。
5、目不邪視——心正目正,心邪目邪,一切邪書、邪畫、令人迷亂之事,皆不去觀看。
6、戒談淫穢——好談淫穢,心已有邪,若再受誘,必致敗行。故當戒之,以免邪思纏綿。
7、燒淫書——邪書流毒人心,陰受其害而不自知。欲杜淫邪,一見淫書即刻焚毀,救己亦救人。 
8、省房事——夫妻倫常雖不可廢,但於諸神降鑒及氣候變化種種禁忌,亦當遵守不犯。
9、勿晚起——晚起精神昏散,易受諸邪所侵。而早起能使人神清氣朗,身心俱爽。
10、勸共戒——邪淫最易敗風俗遭禍殃,人人戒守,風俗淳美,社會安定。
邪淫一事,因貪片刻之歡,以致害人又害己,所以善人不二色,常視老者如母,長者如姐,少者如妹,幼者如女,並常想此十二害,又守定遠邪之法,故能終身不犯,常獲善慶。

解除邪淫果報最快速的三個方法

1、助人戒。幫助他人戒除邪淫。
a、發表、轉貼等方式傳播戒邪淫文章
b、告知他人邪淫的危害
c、幫助他人戒除邪淫
d、祈請有德之士撰寫文章影響他人走向正道
2、忏悔。真心忏悔自己邪淫的過錯,發願後不再造。
3、念佛。以老實恭敬心信願持佛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觀世音菩薩”,祈求加被,速得成功。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