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微脊椎側彎需要治療嗎?署立雙和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吳錦雯表示,脊椎側彎角度在25度以下不需要穿背架,可以用復健方式改善脊椎側彎,建議平時可以在家做一些運動伸展、強化背部肌肉,如在地板鋪大毛巾,然後趴在地板上,雙手、雙腿同時往上延伸,呈現「V」字型,停五秒再放下,這動作有助強化下背部肌肉,改善輕度脊椎側彎。


 


除了上述動作外,輕微脊椎側彎患者如果脊椎朝左彎,代表右側背肌比較緊繃,此時可以左手扠腰,右手向左彎曲,好像在做體操一般,一樣停五秒左右,幫助延展肌肉。


 


另外,患者也可以站直,面對牆壁,手扶著牆壁盡量向上伸直。吳錦雯醫師解釋,手扶著牆壁,才有支撐點,比較好施力。如果手懸空,動作會比較吃力,訓練效果較有限。或者像拉單槓也可以訓練背部肌肉。


 


吳錦雯醫師說,以上動作每個動作約做5分鐘左右,所有動作交替進行,每次訓練時間最好維持在15分鐘上下,一天三次,持續練習,對背部肌肉很有幫助。


 


有時物理治療師也會讓患者接受「腰椎牽引」,以物理方式矯正脊椎側彎。吳錦雯醫師表示,治療過程都以機器客觀控制力量、速度,比較安全。如果是坊間推拿、整脊師傅以徒手方式進行腰椎牽引,力道、速度一旦拿捏不當,很容易出問題。醫師提醒,要預防脊椎側彎,坐下來的時候要避免翹二郎腿,以免骨盆歪掉。平時不要彎腰駝背。站的時候雙腳與肩同寬,不要站三七步,從正確姿勢著手,減少脊椎側彎發生機率。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工作不順, 姻緣不順呢?



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在言語行為上抵觸頂撞父母, 言語行為上割傷父母的心, 日常生活工作不敬長輩上司.



有的話, 工作和姻緣必然不順.



不順父母師長的人, 不管大事小事, 周圍的大鬼小鬼就是要來故意挪揄他, 讓他問題百出.



不管做什麼, 都不順利, 周圍的人尤其是上司對他印象不好.



鬼神怎樣表達對你行為的怨憤呢?



就是事事都讓你不順, 碰到你就想挪揄你, 還讓對你的利益有重要關係的人都討厭你, 遠離你.



所以要是你做事不順, 就要知道你已經引起鬼神怨憤, 好好檢查自己什麼地方已經長期的引起天地鬼神的憤怒.



我小時候很不開心, 我不明白為什麼鬼神都不喜歡我, 老要障礙反著我.



有一回跟我母親剛頂一句嘴, 被鬼打了一巴掌, 然後我才知道, 是因為我跟母親頂嘴生氣, 這樣會天怒鬼神怨, 從此我再也不敢頂撞母親.



抵觸頂撞父母, 讓父母生氣一次, 自己今生要削掉的祿等於殺生十命, 還要損一千大劫福德.



可怕嗎? 可怕. 無論你怎樣積德積福, 都趕不上削的快.



佛說, 有的人事佛, 但是他所求不遂, 第一個原因就是愛罵人愛嗔恨抵觸頂撞.



沒福的人, 因為善根少, 所以常會做損福事, 所以常會做抵觸頂撞父母這種損大福的事



所以這是削祿第一, 不順父母, 縱然每天積善也是負數.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知道怎樣求福, 只是往往不知道損福總比求福快.



三種情況願望達不成:



1. 殺生.



殺生在一切行為中第一等折福份.買肉吃可以,但不可以買活物殺死做菜. 即使蟲蟻也不能傷, 教育子女小時候不玩殺蟲蟻鳥雀, 他的福份就不會折損, 壽命就不會短缺. 殺生的壞處是: 短命, 工作差, 多病, 怨氣重, 貧窮, 醜陋.



2 . 發脾氣發脾氣罵人的聲音, 就像狼叫一樣.



發脾氣叫做火燒功德林, 一把怒火把一切福德燒盡.



對普通人嗔恨發氣一次,毀滅一百大劫積累的福德, 對父母長輩大德君子發怒, 毀滅一千大劫積累的福德.



佛陀親口說學佛求佛,但是願望不遂,原因就是發脾氣,罵人,嗔恨,鬥爭.



3 抵觸頂撞父母上司長輩, 說先賢大德壞話.



抵觸頂撞父母是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 無論求什麼, 必定求不到, 萬求也枉然, 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你想要貴, 你就不能輕賤其他人;



你想要富, 你就不能生氣怨恨, 不能言行讓其他人生氣怨恨



不順親長, 考公務員沒份, 工作又差又不順.



你工作不順, 問題百出, 必定是因為你從小抵觸頂撞父母師長, 現在都還沒有改;



你受情苦煎熬, 也必定是因為你從小抵觸頂撞父母師長, 現在都還沒有改;



一切求福的方法, 都不如四個字能保你一生順利如意, 菩提善根不退, 這四個字就是:禮順親長



在五行上父母師長是生助我的.



孝順父母師長, 不抵觸頂撞嗔恨父母師長, 才能濟養自己, 才能在姻緣, 工作上順利 -- 自己受生助, 才能強大



實際表現就是:



1. 尊敬天地.



要知道日月無私的照耀你, 大地的土壤長養你, 江河的水滋潤你, 而他們自己沒有問你要過一分回報. 你自己的身軀就在天地之間, 不懂得禮敬天地, 怎麼可能得老天厚愛?



2. 尊敬先賢.



絕對不說半句先賢的惡話, 刻意先賢短淺的地方來議論. -- 人各有所長, 誰無短淺呢.



老子, 孔子, 孟子, 耶穌, 佛陀, 大勝大賢大家都要恭恭敬敬, 半個字壞話也不要說.



有人問法師: 我不尊敬這個師父, 會有什麼後果呢?



法師答道: 這個師父講的法, 你將無緣聽聞.



大聖大賢的惡話, 一說就整個家族的福德都損掉了, 你和你的子孫後代, 都無緣學習聽聞聖賢知識, 也沒有機會和貴人共處, 更沒有機會受貴人提攜, 因為這些貴人都學過聖賢書, 都是聖賢的弟子.



3. 尊敬高僧大德.



那些批高僧大德的, 大家千萬要閉上自己的嘴巴, 對這種帖子, 連反駁都不要, 以免抬高了人氣, 參與了共業.



看到批評破斥高僧大德的言論, 你心裏要明白真相: 這個人的福德太差了, 所以才做出這種損福事.



3. 尊敬父母.



永遠不要嗔恨抵觸頂撞父母, 柔軟的講話, 不要讓父母憂愁難過生氣, 把你的委屈和不滿柔軟的說出來. 這個大家尤其要注意, 不尊敬父母, 日常生活工作會很倒楣, 別人做就順利, 換你做就不順.



因為鬼神最瞧不起不孝順父母的人, 一有機會就要爭相挪揄你, 所以不順父母, 鬼神怨憤, 鬼神共挪揄, 就是這個意思.



不孝順父母的人, 在生活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工作不順, 姻緣不順.



4. 尊敬上司, 長輩, 老師.



尊敬上司, 永遠不嗔恨抵觸頂撞上司, 你的工作才會越做越好, 這是有因果的. 上司身上的壓力是所有下屬壓力的總和.



你不要以為不尊敬他, 他不知道. 他就算不知道, 這個因果跑不掉.



你不要管上司, 長輩, 老師的行為是否值得尊敬, 只要不是奸貪之人, 你尊敬是絕對不會錯的.



對待長輩, 老師有禮又尊重, 你不做官, 都不可能.



幼年的時候, 有一個男人, 他讀書高考兩次失利, 工作也不行. 我娘觀察到此人極為孝順他的老師, 畢業以後, 常去買老師喜愛的東西探望他的老師.



我娘對我說: 這個人, 如此孝順老師, 不會是凡庸.



後來此人很快就進入仕途, 三十出頭就成為地方大官長, 年輕俊美, 既富且貴. 並生下一子, 相貌如日, 又善讀書, 聽話好養.


5. 禮敬一切人, 一切生靈, 一切善惡鬼神, 一切山川, 河流, 草木, 沙石, 一切萬物. 不生嗔恨, 不報復, 不傷害任何眾生, 不給任何眾生定罪, 任何時候說話都要顧及其他人的自尊心, 顧及其他人的立場和感情, 顧全其他人的顏面.



1. 比如網絡是個公眾場合, 不要在公眾場合批評誰, 傷了他的顏面.



2. 就算他錯了, 有三個人丟石頭批評了, 你就不要丟了, 事不過三.



3. 別人錯的時候, 你不丟石頭指責辱罵, 將來你錯的時候, 也不會有人丟石頭指責辱罵你.



欣賞世界上每一個生靈的美, 因為每一個生靈都有它獨一無二的智慧和眼界.



4. 別人的小過失, 你不可以宣揚, 不可以告訴其他人, 你要替他人掩幾分才對. 比如發帖子宣揚別人過惡, 一個人來看貼就削一祿, 網絡流量大, 官祿氣折損得厲害, 子孫頑劣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篇是針對事相上淫欲心重,習氣深,連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應用。



中篇是針對事相上,已經持住淫戒,但心相上已經走向誤區,使功夫無法前進的修行人看的,主要就是戒忌用力至無力可用的應用。此文已經在佛音論壇發過,但當時因當時種種原因,寫得也很匆忙,尤其最後一大部分,沒有說明厲害要點。以後等3篇都發完了,再詳細整理一下。



下篇是針對已經解悟一些佛法知識,心相上淫念極輕,已經到達大菩提心,與斷滅相的分界處,甚至無法入法身圓覺的朋友看的,是談論情與大慈悲,如何修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的。



一,為什麼要戒淫



1,公平與慈悲



法界是圓融的,公平慈悲的。淫在法界上,不單指男女淫欲之事,而是指逸亂,也就是禪定的反義詞。物以類聚,哈哈,從色界天看,宇宙中的一切,相對而言都是由一團團光與音組成的。我們自認為的現狀,皆是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局限生成的(具體可以看前面文章的詳解)。禪定高,心清淨的,則神識上升;逸亂重,妄心執著的,則神識下降。升則為天堂,為神為聖,降則為地獄,為鬼為賤。自然法則,相續循環。



因人們的錯誤觀點和不同因緣的誘導,將人生觀,從心性德行的修養慢慢地改為了肉體上的極度放逸和發洩。為了這個肉體眼耳鼻舌身意的享受,名聞利養的得失,不擇手段,無不用極。在娑婆中,一切都是在相互影響,相互侵入的。



一修行友,每日感歎:「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於是酌酒澆愁,抒發在字畫間,寄情於山水中。一日,見另一友,每日遊戲於官宦中,沾染銅臭,但心中如如,光明禪定,揮灑自如。心中不禁生大疑惑,問:「為何如此?」該友答曰:「法界公平,華藏不缺。變的只有自己妄念,攀緣心見種種色。」


    問:「既然華藏不缺,為何遊戲於官宦中,銅臭裏?」


    答曰:「法界慈悲,覺有情樂,內合沙門戒行,外暗合眾生的妄念,引領眾生相對正確的觀念,破其妄心,是報佛恩。」


     誰也改變不了誰,只有自己改變自己(當然,這也得自己想改變的時候)。因此除非是沒活明白的眾生,他就是願意放逸發洩,從而淫亂下墮到三惡道中,余者則必須戒淫。喜三善道者,則應正淫節欲,暗合法界三善道的規矩,為王為聖。哈哈,除了妖界,即使想作個魔王或者大阿修羅,如不戒淫欲,也不夠格。



     想出六道輪回的,則必須戒掉淫心與淫念。當然,有一些大菩薩因願力故,可以不斷妻子(如佛母准提菩薩),但你必須要能達到他的願力要求,而不是用口誦兩天咒子,就百無禁忌了,那是要自食惡果的。



     說到這裏,無非從道理上告訴大家,法界依然,慈悲公正,除非你要下三惡道,否則應無條件地戒除邪淫,正淫節欲,將相上的淫欲戒除,再從心性上戒住淫心,從而去影響一切幻眾走向正確的道路。



2.身體,傳宗接代,情愛,原始躁動



寫到這裏,也許有很多朋友會說;「我不懂你說的那些什麼三惡道,六道輪回等等,我只知道性生活是必須的,是身體發育必須的,是傳宗接代必須的,是男女之間情愛必須的過程,是人性最原始的騷動,



(1)身體發育的必須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老夫子的東西,在這裏,我們並不提倡徹底斷絕性生活(哈哈,那樣一定會有一大群人罵我的),而是提倡更加合理的正淫節欲,徹底斷絕邪淫。



記著一次參加當地一高官的宴會,這高官因癌症在北京301醫院治病,痊癒後,辦理答謝宴會,在宴會上,問其最大的感想是什麼?


    「什麼都是人家的,身體是自家的!」當時,聽完後,四座譁然。是的,身體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一切載體,什麼財權名利,金錢美女,家庭妻兒,,,,如沒有這個載體,從非宗教的角度講,那一切都不存在了。



縱欲是對身體最徹底傷害,宋朝包恢是師承朱熹的名臣,88歲還能陪皇帝,祭天禮拜,身形矯健,宰相賈似道,妻妾成群,整日苦與應付。見包恢如此,就秘密問他,是否有什麼家傳秘方,哈哈,包恢神秘的告訴他:「幸吃了五十年獨睡丸。」



在身體這個角度講,如我們能在30歲就開始正淫節欲,是非常明智的。如能將這身體的精華,轉化成本來的東西,那麼就會神清氣爽、延年益壽的。當然現在的人們已經不能正確處理這個問題了,主要就是心沉得太厲害了,使精氣不能上升返還到身體的元氣中,這樣就會下降,再加上心量窄小,在性門處能量就會積累,造成憋得慌,只好排泄放逸出去,哈哈,其實這個問題是可以處理好,首先要誓不落心。



後面我們會拿出大量的篇幅,來討論這個問題,讓大家真正得到正淫節欲的利益。一切正確的修行,都應該是快樂的。否則一定是你修行錯了!



(2)傳宗接代的必須



種族的延續,是這個法界的本來。其實一切的改變,與物競天擇,都是一個種族延續的寫照。事實佛陀也不贊成,任何修行者都避世於山林,逃婚於寺廟,(哈哈,那樣就不用入世度眾生了。)大量的修行人,還是在家居士,至少在這個地球上是這樣的,那些出家師,本身都是一些大願力者,為眾生之福,入空門表法的。因此種族延續,不礙正淫節欲的,而是正淫節欲的發揚。



3)男女之間情愛過程的必需



這是個難題,記得有個好友,在北京地鐵中見到一對年輕男女,因沒有座位,兩人相互依偎站立,情愛纏綿,身上放著大量粉紅色的光,很強,只見那女的醉眼朦朧地叫那男孩:「爸爸」,當時他覺得奇怪,如是就用神通,看看他們的將來:



    一年半後,男孩就會畢業到外地工作,而同時,女孩也會對男孩失去感覺,同時被另一個男孩吸引而投懷。但失戀的那個男孩會很痛苦,並且這痛苦將伴隨其一生。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這樣強的情執,這樣強的情愛心,卻只維持得一年半的時間?



於是這個朋友繼續觀這緣起,發現這兩位在二年前就開始相識並交往,但很快兩個人就有了性生活,而且在性生活的催動下,如膠似漆,終日纏綿,欲火焚燒了兩個人宿世間的情愛,使本來可以做二世恩愛夫妻,一世父子的善緣情愛,變成當世惡緣。因為有一世的父子恩情,所以那女孩才會叫男孩那聲「爸爸」。



最後這兩個人,女的慢慢將情愛耗盡,開始對男孩沒有感覺,但男孩會因為女孩的改變,由情愛心變為嗔心,並且越來越強烈。轉世後,即為仇敵。哈哈,四年時間,就將三世恩愛善緣耗盡,皆因不知正確處理情愛造成的。



《問情》



情為何物?生死相續,依依分合,參不透,放不下,兩鬢漸白人憔悴,苦不堪言,不可動境。


眾生皆相,唯心顯界,斷絕私情,鈍刀割,自無救,獄火焚心體無形,忍辱幻觀,本來如此。



     情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尤其我們還有個六道輪回,當你的禪定功夫高了以後,那天人、魔女的情執與外相,是超越人的思維想像的。哈哈,這也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最後成佛的關頭,見到三個魔女,居然是用神通將其變老,而不是用般若禪定的功夫觀幻的原因。



不要托大吹牛,要說真正的斷了淫欲心,只有證到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用甚深般若將其轉化為無相慈悲,也就是最後證到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才可以。否則剩下的都是左手打右手,暫時將情欲心壓住,哈哈,遇到情欲上的死穴,被天魔一引誘,就成了魔民了。



寫到這裏,也許有人要問有沒有兩個人恩愛纏綿、相約終生、白頭到老的?



有。從當世來說,有很多。有的人宿世相互恩愛發願,因願力故,就會造成這世恩愛纏綿,白頭偕老。這種人們八字多彼此相合,有內鹹池,但如不能正淫節欲,就會壽命很短。因為他們畢竟是人,人的肉體本身就是因緣與精神的一個載體,如果你不能正確的正淫節欲,就會很快將這個載體化掉。



這也就是為什麼性生活時,從法界上看,兩個人身上都能放出很強烈的體光。那體光,就是來自本來兩個人身體上的能量,也就是叫元氣,精氣神的神,當你耗的和日常補的不成正比例,哈哈,那你也算是改變命運了,只是將生命越改越短了,很快就死了,更不要說邪淫的危害了。



記得有大德講了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因過於淫欲用情,轉世為一對纏綿的樹木了,而他們中間的石頭,就是在世間所迷戀的金錢,這是個真實的事情,這類的樹木也很多。



有個朋友在嶗山旅遊時,就見到過一對這樣的樹木。當時他奇怪,為什麼會是有這樣人參觀的因緣?原來,這對夫婦,在人世間時非常的恩愛,很多人都傳頌讚揚,但他們也很著這種讚揚,就會有今天轉世在風景區,被參觀的因緣。



為什麼會這樣?這類情況,在法界上是很少的,一般眾生,都會因雙方的恩愛程度不相同,恩愛相對小的那位,就會先將情放下,另一半就會因情愛生嗔恨,而且如遇不到佛法的解救,就會越來越重,直至到地獄中將其耗盡方可。



而同時轉為樹木的,只能是的確兩個眾生的相對恩愛相等,在時間延續中,還沒發生變異。或者是願力所致。



 



提到願力,記得《還珠格格》的幾句歌詞,「海可枯,石可爛,不敢與君絕」,「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這些都是一些因情執而將落入無情業力的願力。看到這裏,有個朋友就說,瓊瑤的情愛小說寫到頭了,因為已經寫到無情眾生世界中了。



實在說這些願力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可怕的是,明明兩個眾生已經將情耗得光光的了,但因願力故,就是分不開,那是真正的麻煩開始了。哈哈,大家小心啊,寧可不發願力,不要情執願力牽住。這都是將情愛耗盡,而造成的惡果。講到這裏,也許有人問:情愛到底是什麼?



情愛,說白了,就是成佛的因,就是成就菩提心、大慈悲心的基礎。沒有情愛的人,在這個末法時期的娑婆世界是不會成就的,因為他失去了修行的因。因為愛,你才能犧牲自己,才能為所愛的眾生付出,否則都是一些因果道理的分別,無有是處。



真正究竟的愛,是你證悟無上正等正覺後,又覺有情,沉心將你愛的眾生度成法身佛,恒不見涅槃相;或既然你愛他,(這裏的他是指一切你心動的眾生,如提婆達多見因地釋迦牟尼佛一樣)就度他成法身佛,恒不見四相;或行甚深般若,將愛遍及一切法界,修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方可。



可能還有別的方法,至少我的修為只見到這三種究竟的方法。修行不是無情,而是大情,不是逃避,而是看破,更不是絕情寡愛,進入斷滅相。諸位,千萬記住;「失菩提心,即是魔道。而菩提心,就是大慈悲心,基礎就是情愛心。」這個問題先到這兒,留到《戒淫》下篇裏再詳細討論。



記得與一政治人物談論為官之道,當談到「天地不仁,視眾生如芻狗」時, 說道: 「真正的政治家,是心性上視眾生如芻狗,為何?眾生,眾生也,只有視其非眾生,方可斷除自己的私欲貪心,忘掉自己,才能為眾生更好地服務。如鄧小平這位偉人,他真誠地說自己是人民的兒子。」



這就是無我的慈悲。並非用來作為絕情寡愛,為爭官權名利而變得殘忍的藉口。人民是需要感動的!



哈哈,如淫欲是男女之間情愛過程的必需,那一定是自私的,如實在暫時不能擺脫這種自私,那也要想明白了,正淫節欲,否則身體生命都不保了,如何進行男女情愛?如你真愛他,可以愛,但一定不要愛上他,同時愛他的目的是,無四相地度他成法身佛去,否則就只有痛苦,更不要說如畜生一般的邪淫了。


如你想活明白了地愛他,那就先證到無上正等正覺,發大慈悲心,度盡你愛的人入無余涅槃。在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前,一定戒忌用力地嚴持戒,無一切相地廣佈施。



(4)原始躁動的必需



有一種人,沒有任何理由,只是行淫欲、淫樂。問到他,他會回答,「生理需要,荷爾蒙,食色性也,等等。本來原始的躁動,使自己就是喜歡淫樂。」更甚者,會回答,「什麼理由也沒有,就是喜歡。」這類人多數是現在的青年人,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不信正淫節欲……只信奉及時行樂。



之所以存在這類人,一種是因為現在末法時期,人心不古,物欲橫流,多數人是從天界降生下來的,世間福報很大。而在人世間,通過幾十年內的造業而耗盡福報善緣,就落到三惡道中了,很難再轉到人間,更不要說到天道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這類人說白了,就是來造業耗福,然後到三惡道去的。



另一種,在這個末法時期,法界中的妖魔鬼怪多橫行人世間,攝受與其有因緣的眾生——其中的妖鬼界,多攝受其成為附體,吸食人的真元精氣。這類附體,大多有很大的淫心與淫欲的能力。並且,因其有很大妖鬼神力,能在人世間作出很多不勞而獲、荒淫無過的錯誤示現,甚至能作為這個時代一種文化的代言人,用些妖鬼界的言論來混淆視聽,影響更多的人成為他們的眷屬。並且一些妖女淫鬼,因非常看重修行人的東西,便會在他們的修行路上,設置種種錯誤的環境或加持他們產生錯誤的思維,在其深禪定中,引誘他們破戒,毀其修行。



還有一種,宿世本身就是修行人,但因修行時用功不圓融,用禪定強壓自己的淫念妄心,因願力或因緣故,轉世後,禪定頓失,淫心狂漲,就會造成淫欲心極重,甚至成為淫女。但如能正確修行,是可以很快轉過來的。



還有一種,因自己的錯誤念頭,也會導致淫心極重。如有的朋友,喜歡所有的人都愛上自己,喜歡那種別人因心動而愛念自己的感覺。這樣的願力,就會造成自身成為別人愛的目標,成為侵犯的對象。如有的明星,不脫不出名,沒轍,為了自己的享受,就成了別人意淫的目標。哈哈,沒活明白,其實,不脫照樣可以出名,只是可能要再過幾年,但走正路而出名的福報會很大,很長遠。



暫時就列舉這四種吧。在這四種認為邪淫無過而淫欲荒弛的人中,除了第一種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而沒法外,其餘的都會領悟到戒淫的好處。哈哈,對於自己不想出來的眾生,就只有到地獄中,才可能回頭了。



其實,關於靈魂、輪回之說,早在上古就開始了,一直到今天,都在應用中。例如,我們過年祭祖,死亡後的超度,下葬後點長明燈等等,而現代人不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無非是掩耳盜鈴地找個藉口,為自私找點方便罷了。



華藏無缺,有這篇《戒淫》,就有宣傳邪淫無過的文章,有戒淫論壇,就有色情論壇,有持戒嚴謹的修行者,就有破戒荒淫的妖鬼附體,有正法時期,就有末法時期,,,,



除了不信因果、靈魂輪回,以「及時行樂,荒淫無過」為人生理念的朋友,可能無法真正的得到這篇文章利益外,余下的可以繼續探討這篇文章,在後面會詳細解釋,在這裏就不多羅唆了。



3,從空行母到蛇鑽竹筒,從精氣神到神氣精,從食色性也到聖人戒之。



在不知道為什麼要戒淫的理念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團體是因為修行而不戒淫的。這類的宗教法門是有一些的,在這裏就不指出具體的法門了,大家從隻言片語中找自己需要的東西就可以了。



(1)從空行母到蛇鑽竹筒



     有一個極具爭議的事情,就是佛教密乘中的空行母。密乘非一般人能思維的,其實那空行母,尤其是綠度母、白度母等,本來就是觀音菩薩慈悲,用自己的眼淚化出來,為度脫一切麻煩的。哈哈,也就是觀音菩薩慈悲了。但見世間人,因自己內心種種落處,用分別心看待密乘不可思議的事情,生種種大煩惱,造種種地獄業。對於這種人,勸一句,先不要抬眼看別人的好壞對錯,等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自己能做得了主了,夠資格,再去講別人,再去分別這些事情。



    在這裏也並不是完全贊成今天的佛教密乘。蓮花生大師講過,修密乘「如蛇鑽竹筒」,或從上出,或從下出,也就是要麼你成就,要麼你下泥犁地獄。沒有第三種可能。



因此,大家不要盲目追捧有些「大德」,要思考一下,如真碰到如晉美彭措法王這樣的大善知識,應該舍卻身命而修行,如遇上一些自己都沒成就的,他下泥犁地獄,你也就跟著下去了。



還有就是修准提法門的,這是一個末法時期非常適合眾生根器的法門,但在一些修行團體中,借准提佛母的慈悲,以修此法門可以不斷妻子、酒肉等,為破戒的藉口。 更甚者,成為整個修行團隊的造意淫,生淫心的藉口。那是破僧團的地獄業啊!



真正的修行人,不要說淫欲相了,就是淫念一動,立刻就從般若空境中,顯出種種相,生大痛苦。在講《金剛經》時,說過鳩摩羅什大師,送他那幾個媳婦,而導致對他的侵害,還不如讓他下地獄好了。哈哈,即使一般的天人看我們的那些校花美女之類的,也如同看廁所裏的蛆,一身臭垢,很重的膻氣人味,哪會有什麼淫欲心?!



在今天學佛,挑選善知識,首先要看戒律,先不要說什麼大乘,小乘,能不拜魔頭為師,就好樣的了。在這裏有《圓覺經》的一段,大家可以借鑒。「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讚歎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2)從精氣神到神氣精



精氣神,是從精到氣,轉化到神的一個修行過程,是一個嚴謹增益的東西,而神氣精,則是從神,下沉到氣,再由細微的氣下降成精的過程,是放逸的過程。這也就是「順則凡,逆則仙」的說法。



在這化精成氣,化氣成神的過程,如有一念放逸發洩的過程,就會下沉為凡夫。戒淫念,本身就是關鍵的東西。雖然有呂洞賓戲白牡丹之說,但呂洞賓也會在相戲時在心中留下點滴落處,當遇到死穴時,或禪定功夫失去時,這些落處就會顯出來,就可能會淪於放逸淫欲的妖鬼手中,成為其奴隸。



黃婆?女為自得,


哪知心識落點滴。


自然同壽為自得,


千劫還是拖屍鬼。



所作皆亡,唯業隨身。誰心動,誰背因果。各位好自為之!



(3)從食色性也到聖人戒之



    食色性也,人之天倫,這是儒家的思想。儒家的東西,近於人道的中心理念,也就是讓你如何在人世間生活得好。



談論到人世間,歷史有許多可借鑒的東西。一個是宋朝,趙匡胤陳橋兵變,然後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地就建立了宋朝的根基,這使得宋朝的統治者,避兵止武,習儒倡文。為什麼?怕別人學他的老祖宗。從此中華民族少了一些應有的霸氣,同時也出現了精忠報國的嶽飛慘死風波亭這一幕。



原因為何?用極!過於用止武倡儒的極,也就是沒有真正明白孔老夫子的東西。



一個是晉朝,晉朝在文化史是鼎盛的時代,人們思想境界非常高。謝玄用八萬軍隊,於淝水擊敗前秦苻堅的九十萬人。回朝後,謝玄的老父親正與一客人下棋,這時家中因謝玄回來有些躁動,謝玄的老父親抬眼看了一下,對客人說:「不爭氣的兒子把苻堅打敗了。」然後繼續下棋了。哈哈,如謝玄的八萬軍隊被苻堅打得落花流水的話,那這老爺子也一定只是淡淡說一句:「不爭氣的兒子被苻堅打敗了。」然後繼續下棋了。



晉朝的王家書法,及各個名家的字畫、文學等等,甚至王崇的財富聚集,到現在都是無法比擬的。但就是這樣一個王朝,很快就敗掉了。



為什麼?是儒家思想之誤嗎?非也,仔細讀這段歷史的人會發現,當時人們是非常淫亂的,甚至連當時名士-----竹林七賢,都經常狎妓,上行下效,哈哈,焉能不敗!



只要淫亂一產生,那這個團隊(整體或叫朝代)的福報,就會因失禪定,而由天人落到畜生道上,很快就落到地獄中了。這裏用論語上的一段結束吧:君子「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聖人之於色,無時而不戒也。」


    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末法時期,只有合理地遵循這個世界的規律,才能隨順和諧。在這裏的「為什麼要戒淫」並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斷絕淫欲,(哈哈,當然那也是不可能的,否則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了),而是合理地控制淫念,正淫節欲,不再做肉體邪淫的奴隸,從而將社會的人倫道德,拉向一個相對正確的方向。對於致力於出三界、成就法身圓覺的朋友,和相上已經戒淫的朋友,恐怕已經沒有什麼要戒不戒淫之說了。可賀!


 


二,從相上看,正淫與邪淫的區別



 



記得有位科學家說過,在微鏡下看,每次性生活損失的精液只是一些蛋白質。還有個醫生說,射精一次(當然包括手淫射精)對於身體的消耗相當於跑了一次百米短跑。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理論,還只是在極粗重的範圍內,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精細程度的改變,同樣的物質,卻發生著本質的變化,如同樣銅的納米材料,與常態下的銅材料相比,特性是有天壤之別的。而最大的問題,法界宇宙,不會因為你的顯微鏡的有限範圍與根本知識的缺乏,而有任何變化。也就是,你會因為自己知識的不圓融與工具的不精細,而付出相應的代價,承受相應的果報。



最近一位日本科學家,寫了一本《水知道答案》,(哈哈,建議學習這篇文章的朋友,都看一下),看過這本書的朋友,都會有個問題,為什麼水會知道答案?為什麼水會因為不同的詞所包含的意思,而產生相應不同的表現?



前一段時間,看見一個帖子,說的是人身上有很多光,不同的情緒,不同的人的性格,甚至不同的部位,發出來的光都是不相同的。看到這裏,又有問題了,為什麼人身上會有光?死人的身體在同等檢測條件下,為什麼沒有?為什麼以前我們沒有發現這些光?是不是還有未被發現的光在我們身上?



為什麼一些深禪定的朋友,能看到月球上的嫦娥與廣寒宮,但現在宇宙飛船,卻什麼也沒看到?還有那些天界等等,如神話一般的東西?



     其實我們這個世界是因我們自己六根的局限生成的,從色界天上看,就是一些光與音組成的一個個大小相互攝受的磁場(見前面的文章)。在光音的後面則是一些更加細微東西在控制著,而每次的性生活或邪淫以後,就有很多光音後面更細微的東西,及光子(光音磁場),以及現在醫生所看到的蛋白質(精液)都發生質的變化。



淫事過後,現在醫生所看到的蛋白質(精液)會帶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因緣,與異性的東西相結合後,便會帶來身命的延續與業報來臨,這是粗重的部分。而從光音天上看來,一般人淫事過後,光音的磁場,會在發生極明極強的光後,產生爆裂,光子四處分散,同時相互吸收一些外來的東西,(這也就是精氣與外邪毒霧等),兩團磁場的光,迅速下降,平靜。但磁場的中心頻率會很亂,失衡煩躁。哈哈,相信未來不久的科學研究就會證明的。這是細微的部分。



既然是光音後面更細微的東西,那一定是超過光音了,不在時間範圍內的東西了?是的,它是非物質的,也就是用物質儀器檢測不出來的,勉強說出來,是第六識意識的變化而影響第七識我執變化的一個過程。



淫事發洩享受過後,我執會變大,(哈哈,沒見過誰能在享受性生活而發洩後,心量還會變大的。暫時舒服與放下,是建立在能量外泄,欲念壓迫的減少造成的相對假像,非真實的),同時會在意識留下或加深這個錯誤的程序,就是一受到能量欲念的壓迫時,就想立刻尋找淫欲的對象,去發洩放逸,(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好多人戒不住,或控制不住自己淫欲心的原因。)這樣就變得更加著美色淫欲相,直到下了地獄,去抱銅柱,臥鐵床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與自己配偶以外的人,甚至畜生等發生性關係後,就會到閻王處被割開的原因,(哈哈,離婚也算的,有三個性夥伴,被割三次,四個被割四次……有這樣事情的朋友,可以立刻去助印《地藏經》,多給地藏菩薩磕頭,同時每天誦一萬遍地藏名號,從此不再犯就可以了),因為你更精細的東西發生分裂變異了。你的心變得更加自私了我執更大了,業力招感到地府中受割的業報。



法界本來,不會因為我們的無知與局限,而有絲毫的改變。善惡自找,因果不虛。哈哈,看看自己的心,就知道一切的困境與善境,都是唯自己心感的,或叫作「都是自己求來的」。



 (1)什麼是相上的邪淫



淫事是欲界天與人道,阿修羅道及三惡道有的東西。但淫心(或叫淫念)是一直到達色界與無色界都有的東西,只是到達無色界已經不是什麼淫心了,只可以勉強叫做分別的念頭吧,就是甚深禪定的反義詞。在這裏,相上的邪淫是針對人世間講的,下麵我們學習一下佛陀講的邪淫。



佛陀講的淫心,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法界一切眾生講的,如《楞嚴經》四種清靜明誨中,關於「淫心不除,塵不可除」那段就是對法界一切眾生講的。一種是針對地球中人講的,主要是對優婆塞,優婆夷講的,我們這裏只是探討對人講的這部分。「若於非時、非處、非女、處女、他婦、若屬自身,是名邪淫。」



    1, 若在「非時」(戒律所規定的不應行淫的日期及時間),即使過正淫的性生活,也是邪淫。為什麼這樣講?因我們生活在時空中。從色界天講,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團由音、聲組成的磁場,但同時又受到其他磁場的影響。相對來說,在太陽系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哈哈,這就是陰陽學中四柱預測的終極理論的基礎。也就是說,四柱預測學是根據上面的原理,同時根據星星面對太陽的方向分出陰金、陽金、陰土、陽土等等。



同時,還有虛空中其他的星系等等,彼此會組成相互影響甚至沖克的磁場團。對於我們生活在這個磁場團中的地球人來說,有一個時間段對我們是很重要的,如果行淫,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在佛陀時代,沒有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與先進的儀器,只能入深禪定,見到種種色,然後告訴當時的人們。哈哈,如果在當時用現代科學的東西告訴那些人,照樣也會被石頭砸死的。這是因時代、時機和人的根器等不同而造成的。(在後面會詳細介紹正淫的時間是哪些的。)



2,「非處」。即使是跟自己的妻子、丈夫過性生活,即使是在正淫時間內,但在戒律所規定的不應行淫的處所及身體的「三道」處,都是邪淫。為什麼這樣說?淫欲是這個法界的毒藥,魔妖是非常喜歡的,菩薩則如避火坑。我們這個世界,是人、鬼、妖魔和畜生等並存的世界。也許有的人要說這是迷信,我們在這裏不探討靈魂、轉世之類的東西。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幾千年來,除了幾個無神論者外,幾乎所有的人,都公認有靈魂,有輪回。還有,只要仔細看一下,就能發現人死永滅、盡情享受,是那些縱欲主義者和作惡多端的罪犯們共許的人生觀、生死觀。哈哈,所以還是暫且耐心一點,放下自己心中的執著,看看這篇「迷信」能給你帶來什麼吧!



淫欲是這個多界並存的世界的毒藥,卻是魔妖非常喜歡的東西。假如有人在他們身邊過性生活,會引起那些有緣的妖魔鬼怪心動,他們會生大嗔心,放大業障。甚至有些冥界的護法會作下記錄,消減此人的陽世福報(如功名等),並在罪人死後,作為受審的罪證。還有一些修行人,修行功夫不高,但身後也有好多鬼界或天界的護法。由於沒有破四相,這些護法見到犯邪淫後,內心便會生大厭噁心,立刻遠離此人,這時一些冤親債主,就立刻顯身索債。哈哈,自找麻煩。



說到這裏,大家可以看看北京的皇宮中皇帝的臥室,非常小,並且位置、睡覺頭向等都很講究。那是很符合陰陽風水學的,也符合法界本來的和諧的。假如現在實在不能像皇宮那樣,也可以掛一個花帳,不要在大的臥室中胡鬧,否則不明智。更不要說,在寺院,在宗祠,在野外,在一切不合理的地方。那裏的冥界眾生多,你在那裏過所謂性生活,開天目就會看到,有很多惡鬼、吸精氣鬼、淫魔、山精、地妖等圍著你,為了能第一個吃到你的精液。哈哈,想到這裏,不知道你還有沒有所謂的淫欲心了?還有就是,雖然在戒律規定的允許行淫的地方,是與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也在正淫的時間內,但是用嘴、尿道或肛門,或身體的某一部分、手指和淫具等進行性生活,也是邪淫。哈哈,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的身體中,只有性器官是由很多淫蟲組成,在交合、相互摩擦後,生大心火,返到身體中,使全身發熱。這樣,人體就如同中毒,和吃迷幻藥一般,產生大放逸。同時淫蟲生惡露淫水,並開始吸收對方的精氣,放出自己的精氣,同時改變自己與對方的磁場與宿世的情緣。



也就是對方的精氣進入了自己的心髓,同時內心開始滿足宿世間沒有得到情愫的遺憾——哈哈,六道中沒有真情,無非是一個因無明而產生了沒有滿足的妄心作怪罷了。



    這樣,假如是用三道過性生活,那麼就會使得這種磁場的交換發生變異,變成另外的東西,有大危害。有可能轉世為同性戀,為異性、異形性生活的倡導者,性生活的心理變態者。同時,我們的嘴是身體純淨的處所,用嘴過性生活的,多落畜生道,而且多得性病,(口腔內粘膜非常脆弱,一般性病細菌都可以攻破的,幾乎百發百中)。一定不要用嘴,否則連一點善良的地方都沒有了。



     最可怕的是,通過這種三道性生活享受了非正常的淫樂,因最極端的發洩與放逸,而脫離法界本來的和諧。就會在心靈深處,留下很多深層的烙印,有的多劫都出不來,看不破。只能到地獄中化掉了。用身體的某一部分、手指或淫具過性生活也是同樣的道理。在這裏,非用性器官過性生活的,是標準的邪淫。同時從某些意義講,比到外面嫖妓的危害還大。



3,「非女」是指跟除女性以外的各種不同性徵的人(如太監,同性戀,多人性生活,見別的異性、明星後自作意淫)、畜之類過性生活。不用解釋,一看就是邪淫了。在這裏要說明的,不單是指除女性以外,是包括除正當異性以外的任何性生活都是邪淫。



4,「處女,他婦」就是和未婚女(包括未婚同居等)、有夫之婦過性生活,是邪淫罪,在這裏不難理解這些邪淫罪,但比較難理解的是為什麼佛陀老是用女,或女人打比喻?



類似的例子也很多。如《道行般若經》雲:在家者,與婦人相見,心不喜樂,常懷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澤中,心畏盜賊……


    如《大寶積經》雲: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系縛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當知婦人,是熱鐵花,散佈於地,足蹈其上。又雲:我觀一切千世界中,眾生大怨,無過妻妾女色諸欲,於女色等,所纏縛故,於諸善法,多生障礙。



再如《增一阿含經》雲:莫與女交通,亦莫共言語,有能遠離者,則離於八難。



…… 等等,很多。 的確,從相上看,女人是有很多落處的,不能做很多的事情,比喻轉輪聖王就不能由女人作。但是,佛陀對女人落處的比喻是非法身圓覺的境界,



在當時,古印度女人的地位非常低,是男人的依附品,女人在那種情況下,身心都是取樂男人的工具。這樣女人的終極心態就是如何能附庸到一個好男人,而那些持戒清靜、心無邪念、體健年輕、專一的修行人,是最好的選擇。哈哈,就如同當現代人的觀點變成金錢第一的時候,只要你有錢,哪怕已經76歲了,也照樣一大群所謂的貌美如花的人跟著你,不分男女。



人生本來如此,在需要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時,當道德與利益產生衝突時,這時的選擇決定著人心的去向,余下的則是唯心所感的果報了。佛陀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弘揚大方廣法身圓覺的境界,那麼女人就是佛教入門比丘及在家居士第一要防備的,否則,如同小樹幼苗,沒等長成樹就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綜合前面的,大家也許會發現,佛陀那個時代的女人有這些特徵:


1)、喜歡依附別人,沒有自己;


2)、喜歡引誘異性對自己心動,從而得到滿足感;


3)、不喜歡擔當,不喜歡有壓力,不喜歡負責任;


4)、以能取樂異性為自己才華的體現,喜歡放逸、玩樂;


5)、極度的嫉妒,喜歡纏附異性,尤其認為對自己有大用處的異性,同時對他身邊的同性起大嫉妒心;



6)、女人常作魔王的眷屬,引誘修行人,壞其禪定,為自己樂;


7)、女人其言如蜜水,其心如毒藥,原因為自己的私念而動;


8)、女人情重而理弱,禪定功夫弱,心量小,多疑。



那麼在《法華經》中記載,8歲龍女即身成佛。好像與上面講的不相同,何也?這又是因為,從般若的角度看,女人無定相,也就是你有大丈夫的心,就是大丈夫;同理,即使你是個男的,但有上面那8條特徵,你也是個女人。是個不易成就的女人,哈哈。理當回家洗衣服,抱孩子去。在這裏講的女人,即是有女性心理特徵的人。大家看看現在社會上還有幾個有男人風範,就知道為什麼男足失利,為什麼你不易修定,為什麼陰氣重,陽氣弱了。真正修行者,應首避此類人。



阿彌陀佛!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於《戒淫》   作者:回家人



導讀:邪淫包括什麼範圍?同性戀產生的真正原因在哪里?為何亂行淫事會招致性病乃至艾滋病等所謂法界的懲罰?法界規律與人身心運行規律什麼關係?為何說意淫更有害?性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提出手淫無過,更甚至說手淫有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論,究竟是在什麼層面討論問題?這類理論會把人帶向何方?「回家人」老師把佛陀博大精深的智慧用現代通俗易懂語言,回答了諸多困擾現代人的性問題。相信看完此文,大家會豁然開朗,重新深思佛陀智慧與現代各種性學、心理專家理論的本質區別。



還有就是,雖然在戒律規定的允許行淫的地方,是與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也在正淫的時間內,但是用嘴、尿道或肛門,或身體的某一部分、手指和淫具等進行性生活,也是邪淫。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身體中,只有性器官是由很多淫蟲組成,在交合、相互摩擦後,生大心火,返到身體中,使全身發熱。這樣,人體就如同中毒,和吃迷幻藥一般,產生大放逸。同時淫蟲生惡露淫水,並開始吸收對方的精氣,放出自己的精氣,同時改變自己與對方的磁場與宿世的情緣。 



也就是對方的精氣進入了自己的心髓,同時內心開始滿足宿世間沒有得到情愫的遺憾——六道中沒有真情,無非是一個因無明而產生了沒有滿足的妄心作怪罷了。這樣,假如是用三道過性生活,那麼就會使得這種磁場的交換發生變異,變成另外的東西,有大危害。有可能轉世為同性戀,為異性、異形性生活的倡導者,性生活的心理變態者。同時,我們的嘴是身體純淨的處所,用嘴過性生活的,多落畜生道,而且多得性病,(口腔內粘膜非常脆弱,一般性病細菌都可以攻破的,幾乎百發百中)。 一定不要用嘴,否則連一點善良的地方都沒有了。


     最可怕的是,通過這種三道性生活享受了非正常的淫樂,因最極端的發洩與放逸,而脫離法界本來的和諧。就會在心靈深處,留下很多深層的烙印,有的多劫都出不來,看不破。只能到地獄中化掉了。用身體的某一部分、手指或淫具過性生活也是同樣的道理。在這裏,非用性器官過性生活的,是標準的邪淫。同時從某些意義講,比到外面嫖妓的危害還大。



 



提問(一)(感謝所有提問的朋友,同時隨喜他們的一切功德)



    1)、非支是邪淫, 對此可以得出口交是邪淫的結論。這是指在口內完成全過程,還是指一旦用口部接觸對方性器官即構成?



答:用口接觸對方的性器官就是邪淫了,口是人體中最清淨的部位。這就是為什麼大梵天口生的是婆羅門種,也就是為什麼抄佛經要用口中的血為最上。因此口中的磁場,本來不可思議。



 



   2)、同性戀者想成為在家居士的話,他們的性取向決定他們不可能去和異性淫(正淫),那他們將面對比異性戀更大的戒淫範圍,即再也沒有淫的可能,應該如何看待?如何指導?



    答:一種,修甚深般若波羅密,將情執徹底化掉;第二種,就是慢慢戰勝內心的落處,找出自己喜歡同性的根源,



    其實,同性戀的產生首先是宿世的因緣所致,當雙方相聚認識後,因磁場相應而傾慕。這時一方的陰氣(或陽氣)上升,變異。哈哈,為了迎合另一方的情執而產生的獻身精神。這時就有很多異性的習氣與特徵(如有象上面說的八種女性習氣的男人)。如是,暫時的傾慕轉變為磁場的交換,如有了一次的交換後,就在自己心識中加上了對方的情執(也就是改變了磁場),同時在「享受」異狀性生活後,在心識留下放逸上癮的種子——這如同毒品,已經不是正常性生活所能代替的了。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因磁場畸形、心理畸形、性體畸形,同性戀有很強的排他性。同時,因放逸後心理的變態而產生極端快感與負罪感。因此如沒有正確的治療,是很難改變好的。同性戀也有主動方,被動方,也有感情破裂的時候或感情強烈的時候,也有情執耗盡、沒有感情的時候。所以,不是永恆的。這樣,分手的同性戀者,還會去引誘另外的同性繼續這種錯誤,因此必須合理地疏導。同性戀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也是可以修行佛法的。這裏以後會仔細講。



 「屬自身」就是在正淫時間內,在戒律所規定的可行淫的處所,不和異體,而在自身等情況下行淫的,為邪淫。前面四種是有個對立的個體可以行淫,而這個是單指自身行淫,如手淫,意淫等。



    在我們現在一些宗教中,有很多對自己門徒的要求,就是只要不和異性行淫,不侵犯到他人的行淫,不為破戒。甚至一些所謂的性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提出手淫無過,更甚至說手淫有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為在一些宗教中看來,只要不侵犯別人,沒有給別人造成麻煩,就不算破戒。而在那些所謂的專家看來,自身行淫是個人自由,沒有給別人造成危害,同時又解決了心理、身體的麻煩。從面上看好像是對的。



    那麼,為什麼在正淫時間內,在戒律所規定的可行淫的處所,不侵犯別人,而獨自身體行淫的,卻被認為是邪淫?



 



提問(二)(感謝所有提問的朋友,同時隨喜他們的一切功德)



    (1)、自身淫是明確定為邪淫的,由此導出自己手淫是邪淫。請教如果合法配偶間為對方手淫是否為邪淫呢?



    答:心亂為淫,背覺合塵為淫,不論為什麼目的的放逸與享受為淫……因此,非正淫以外的性活動,均為邪淫。



    合法配偶間為對方手淫是邪淫。



    合法配偶間為對方手淫的危害:



    1)、對方因不是正確的淫器官之間的性生活,為達到最大的放逸,就會在意識中拼命想像,因有這種錯誤極深的想像,就不能自拔而成癮,不願過正常的性生活,或正確的性生活不再能滿足他。



    2)、正常的性生活,在最後極度放逸時,會射出大量的精氣,同時吸收大量的外來的東西,這時如在不是正常規定的地方,就會吸收到非自己因緣(也就是非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性體中的精氣,而是吸收到外面的毒霧。更甚者,能吸收到外來想食精氣的鬼怪等磁場中的毒氣。



3)、在為對方手淫時,自己的心識,不動則已,如動一念喜歡或厭惡對方的性器官,就會在自己的心識中種下很深的錯誤東西,如不能及時入深禪定清除掉,就會落下大因果,輕則在以後修行中,留下很重的魔障,重者就會化成地獄的銅柱。



    4)、正常的性生活,不單純是情欲的享受與身體能量的放逸,最重要的是人法界的延續,是造物主製造人時,最必須的程序——傳種接代。因此相對造物主來說,為使這程序能最大程度地吸引人去過性生活,就把他所認為最好的享受放到這程序中。哈哈。但他沒想到,我們人世間有佛陀降世,倒過頭來,將這程序當作借假修真的載體了。不論如何千變萬化,還是在華藏中。但是,如果以為對方手淫來代替正常的性生活,就會擾亂法界的和諧,就會有很多天界與冥界的護法記錄你們的罪過,消其善緣福德,減其陽壽官祿,哈哈,不值得!



 



   (2)、請師傅開示下有很多人小時候就模仿性遊戲,可能就是玩玩,包括同性,異性又是什麼因緣



答:必然有因緣,一定不是善因緣,最大的問題是會在你們心中留下很多陰影。多懺悔,少想他。要放下,不多事就可以了。



 



(3)、老師在文章中提到男女性器由淫蟲組成,能否請老師再解釋一下,這淫蟲是怎麼樣的,怎麼來的,怎麼去掉?



答:男女性器官的淫蟲組成,不是我第一個提出來的,是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先提出來的。在現在科學看來,就是一些特別的細胞組成的。如同心臟也是一種特別細胞一樣的道理。除非戒除淫念,不在娑婆降生,否則就是我們修行中的陪練品了。



 



(4)、你說意淫的問題有時比真實的邪淫更嚴重,能再詳細解釋一下嗎?



答:真實的邪淫有時只是相對身體而言的,意識的變化,而意淫是一定是心靈深處的,心靈深處的變化,就不是這一時一世的事,非大懺悔出不來的。因此相對來說,意淫有時比真實的邪淫更嚴重。



容易犯的意淫可能有這麼幾種:



1)手淫,手淫必須伴隨意淫吧;



2)看色情圖片,圖片有程度上的區分;



3)看色情錄像,錄像也有程度上的區分;



4)看色情小說,色情小說有很多種類型,是最能發揮「想像空間」的地方。現在的一些新聞報導、調查也有類似功能吧;



5)純粹的意淫,就是腦子裏產生一些色情的場景,可能是以前看過的、經歷過的,或者完全「創新」的想像。這幾種單獨發生和組合,都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答:這是相對每個人,每個特定環境來說的,如定力不足時,就發現控制不住意淫了,甚至有的人淫心重的,看到這個「淫」字,就會生大淫欲心。戒淫是每個人一個樣的,幾乎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



 



你說意淫的問題有時比真實的邪淫更嚴重,能再詳細解釋一下嗎?



答:真實的邪淫有時只是相對身體而言的意識的變化,而意淫是一定是心靈深處的,心靈深處的變化就不是這一時一世的事,非大懺悔出不來的。因此相對來說,意淫有時比真實的邪淫更嚴重。



     其實一切有所住的學問,原則上都叫宗教。因此就出現見解的不同,則規定戒律也不盡相同。而佛教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行一切善法的,也就是在無所住中行一切善法。佛教不屬於宗教範疇,又包含一切宗教,同時又不認為宗教之間教義有什麼衝突,哈哈,否則就不叫「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了。



    因此佛教的戒律是看心,也就是「心在幹什麼」。從心到心性,從心性到心相,從心相到外表事相,這樣一層層的過來。只是這個「一層層」,也是在心(自性)化顯中的,非二的。



 



    而那些性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提出手淫無過,更甚至說手淫有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論,在他們的思維觀點中是對的。因為他們只是研究了外表事相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那的確就是一些蛋白質和水分子,與自然中的物質無二,甚至與動物身上的無二,甚至與屍體上的無二。


      但只要有點大思維的人,就會想:不對啊!我們是人,不是畜生動物,不是一團沒生命的肉,那麼我們在過完性生活以後,除了一些蛋白質外,還有什麼在改變了?還有就是情,一種微妙的東西,因情的交換,變成自私的執著。那麼這裏的情又是怎麼來的,是個什麼東西?是自私的愛,是一種因自私生出來的所謂責任,或叫佔有——當然這佔有在這裏是相互的,至少在今天看來,就是平等相互的。而正常夫妻之間的承諾與佔有,本來就是這個娑婆世界的和諧,哈哈,就是娑婆本來的程序(或叫遊戲規則)。也就是跟你生在這個範圍內,就要遵循這個範圍的約束一樣。否則這個程序就崩潰了。 當然這個程序也僅是娑婆的程序。本來的遊戲規則(從心相上看或從細微處看),就是由這自私的情執維護的。 如果就是邪淫、手淫、自身淫,從這個本來的遊戲規則看,是什麼變化?是磁場(光團)相互交換,吸收不同(這裏的不同是指非固定性體,也就是與配偶性體以外)的外來東西,產生變異。同時相對娑婆世界來說,也就慢慢從細微處產生變化。而「淫」在法界中,就是亂,就是戒律要管理的東西,或者說是自我保護能力的反面。如亂行淫事就會牽動這個娑婆世界程序變異,產生一些災難與病毒,來保護自身程序的穩定(哈哈,就是所謂的懲罰)。這樣就有很多性病乃至艾滋病等的出現。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病毒(如艾滋病)都是破壞人的免疫系統,其實就是破壞了自我保護能力,破壞了心靈深處的禪定。



    也許大家不相信,如不能正確引導世間人的性行為,即使出現治療艾滋病的特效藥,不用很長的時間,又會有新的病毒出現。因此,為法界眾生、娑婆和諧而宣傳正淫節欲、戒除邪淫,是每個有良知的人應負的責任。



關於邪淫、手淫、自身淫的危害,前面曾經從事相上(將性生活看成蛋白質的流失)與心相上(將性生活看成是磁場、光子的交換,正淫是娑婆世界的遊戲規則)講了一遍,其實其真正的危害是心性上的,以下詳細講一下。



論壇上有朋友問:為什麼邪淫最消福折祿?這要從為什麼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一句《金剛經》的偈子得福反而不可思議講起。



我們這個宇宙是由時間、空間組成的,至於別的東西,只是時空在無窮大或無窮小的變化中的產物,但唯一——心是可以很簡單破時空的。一切皆妄心顯,心淨則國土淨,則一切相淨。心垢則國土垢,則一切相垢。



    明妙真心,無相無形,寂靜徹然,具足一切功德相。一切妄心、佛國土、壽命、福報等相,皆不離明妙真心。如大海水,雖生大浪、中浪、小浪,雖風平浪靜,或驚天駭浪,但離不開大海,始終是由海水組成的。(這裏一切妄心、佛國土、壽命、福報等相,是指各種海浪的外相,而明妙真心是指大海,權說而已)。



    一切諸相如程序,可以因範圍的大小而相互吞併覆蓋,沒有永恆,但有生成壞亡。一切諸法如程序,可以因法力的大小而相互降伏攝受,沒有永恆,但有生成壞亡。明妙真心如內存,不論你大小多少,厲害不厲害,天堂地獄,都不離此,皆此化顯。那麼眾生為什麼還要受這樣多的苦,這樣執著天堂地獄、大小多少?



    非明妙真心要懲罰眾生,而是法界和諧慈悲。眾生因對境生種種心,失去般若幻觀,轉而合塵背覺,因合塵的妄心,生種種幻相,實乃自己騙自己,如猴子見鏡中猴,而生嗔恨一樣,實乃不知鏡中猴乃自己相。天堂地獄,好壞美醜,其實不是外來的,都是自己內心合塵的妄心化顯的,非真實的。但既然非真實的,為什麼要有人受苦,有人享福,有人長壽,有人夭折?



沒有人要誰受苦,要誰享福,要誰長壽,要誰夭折,有的只是背覺合塵的妄心大小、深重而決定對境界般若幻觀的能力。重者,則深受地獄之苦或天堂之樂;輕者,則幻觀地獄之苦或天堂之樂。也就是甚深般若幻觀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提婆他多在地獄中如處三禪天,如阿難見之,則心悔懼怕。哈哈,那地獄非提婆他多的地獄,而是阿難心中的地獄,這也就出來了一個可參話頭,提婆他多回答:「釋迦牟尼佛不進來,我怎麼出去?」



這也就是為什麼真修行者不見世間過,不見破戒比丘受地獄苦,不見受戒居士入大涅槃。,這裏的不見,不是阿Q精神的不見,而是真實不見,的確不見,用般若幻觀之不見。



     既然是背覺合塵的妄心影響我們受苦受樂,騙我們上竄下跳,使我們六道輪回,而它的大小則決定著在這裏是受苦還是受樂,決定著六道輪回中所承受的力量(如一場殺業因緣到了,如你的般若幻觀能力很大,就可將其觀空,這樣可能就會在你的夢中出現一個人追殺你,而你被殺死後醒了,此殺業也就受了、沒了。也就是證到明妙真心後,將魔宮的魔王觀幻,了知山河大地自性化顯,魔王地獄同一含生,那魔王就如鏡中花,水中月,沒有任何的力量了),那麼,是什麼決定我們妄心的大小?是什麼讓我們無始劫的輪回?



    《圓覺經》說:「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生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釋迦牟尼佛是個本事人,當年困擾他很多劫的難題,幾個字就表示出來了。哈哈,一切欲界天的眾生,皆以淫事而為生命,也就是,如你能戒掉心中的淫事,則不落欲界天。而色界和無色界則是看心中的淫念,如有一絲淫念,那你就出不來這兩界,這也就是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的意思(關於這個,以後會在《戒淫》下篇中詳細講)。



    在時空範圍內,非時空範圍內,皆因一「淫、愛」而動。皆因此而輪回。


那麼是什麼決定我們妄心的大小?學習佛法的朋友,都聽說過「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但為什麼我們知道了邪淫不好,也知道不能破戒,也知道都是自性化顯的,但臨了還是去破戒,還是要輪回?哈哈,簡直是「知是空華,即有輪轉」。



    這是因為,這個「知是空華」是在「不知」的基礎上的,如沙灘建高樓,沙動樓倒。如泥做胚器,未經火燒,遇雨即化。這個「不知」是不知真正的空是什麼,是在幻相中立真實境,終究一無是處。



    一切聖賢皆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行一切幻善法,度幻眾中所修的甚深般若空性的大小,在某些意義講,也就是看破、放下速度的大小,而有差別。如不了四相,不修甚深般若的了四相,多劫修行,一直是在攢福德,一直在程序中,一直在時空中,一直是個因果,一直有生成壞亡,一直是有為法,終不究竟。



    那麼影響甚深般若空性大小,是怎麼表示的?因是轉第七識為平等智,那麼控制轉第七識為平等智的關鍵是什麼?哈哈,佛陀早講了,就是自私有我的淫愛心。



    也就是當你的自私有我的淫愛心一生,第七識我執就會加大,般若空性就會變小。



    搞懂上面這些東西,那麼「為什麼邪淫最消福折祿」、「為什麼邪淫最影響壽命」、「為什麼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一句《金剛經》的偈子得福反而不可思議」就不難理解了。



     因邪淫、手淫、自身淫是將第七識的根本我執加強了,根據邪淫、手淫、自身淫用心程度的大小、強弱,將你無量劫的福報、壽命均減小了。也就是說,不是你這一時一世的福報、壽命問題,而是無量的化身、無量的轉世身的福報、壽命都減少。邪淫、手淫、自身淫,是根上的問題,不是一報還一報就可以解決的。



    同理也就明白,「為什麼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一句《金剛經》的偈子得福反而不可思議」了,也是根上的問題,是非時空範圍的,因此此時空內的福報,無論大小都是不可比擬的。



    這樣也就不難理解自身淫為什麼會是邪淫了,因自身淫本身就是放逸、發洩,非自然中愛的交換。會嚴重將我執加大,關掉自己般若空性的能力。



    其實從某些意義講,能得到都是應該得到的,不論是嚴持戒律,還是正淫、邪淫、自身淫等等,都是本來應該發生的。失般若空性、落無間地獄、誦佛號參話頭、佈施弘法利生等等,都不礙自性具足,本來清淨。不論正妻妓女,還是丈夫外遇,從六道看來都是要一千年的善緣。



    佛陀在世時,已經證阿羅漢果的迦葉之妻妙賢比丘尼,因業力故,遭未生怨王姦淫,破了相上的比丘戒。按照當時的要求,是必須趕出僧團的。但佛陀卻因妙賢比丘尼已經離欲,沒有樂受(這裏講的樂受,是指苦樂受,就是沒有痛苦與快樂的感受)而授記她沒有破戒。這是一個典型的看淫心、不看淫相的事情,佛陀的教育是看心在幹什麼,不看外相的。這裏的沒有破戒是建立在阿羅漢果的境界上的,不是我們今天的沒有快樂的感覺。



    記得以前有位朋友來拜訪,說到他已經徹底沒有淫欲心了,當時就問他,是不是有時見到別人淫欲還會生嗔心?回答:「是。」最後對他說,「你沒有斷淫欲心,只是用自己的禪定功夫壓住了。真正斷淫欲者,外不見淫欲相,中不識誰在淫欲、誰不在淫欲,內無分別是淫心、不是淫心。」



    在今天沒見到幾個能不受樂受的,哈哈,如真沒有樂受,那麼就連淫念也不會產生了,更不用說淫相了。現在是個末法時期,如哪位大德的確證到無樂受的境界,也沒有必要表示淫欲無過的境界。現在的修行人已經不易了,一個錯誤的念頭就麻煩了。



    因此今天致力於出六道輪回、發心修佛乘的朋友們,不要找藉口,應當按照佛陀的教誨去嚴持戒,廣佈施,心念佛。至少應正淫節欲,戒除邪淫。



    綜合上面講的,可以看出來,佛陀說的正淫,是在如法的時間,如法的地方,與自己合法的另一半,只能用性器官過性生活。余者不論什麼藉口(無非是無厭足的放逸與發洩)都是邪淫。即使是自己合法的另一半,不論是因為什麼(包括逃避,或非自願的)而已經出家的,再相互親近都是邪淫。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過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會去做許多的善事,諸如佈施、供養、放生、做義工等等。但是似乎忽視了一點,我們一邊在積極修福的同時,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損自己的福分呢?



  也許有的人不斷地修福,經常去印經或做其他的善事。幫助眾生聽聞聖賢教誨。可是,境遇仍不是那麼順利,有病者病不見輕,貧窮者依然貧窮,所求者皆不遂願;於是便會埋怨上蒼不平,為何自己這麼利益他人。卻還不如那些沒行善事的人,便會對佛菩薩不滿,認為沒有照顧自己。



  可是,自己積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中被折損了,自己還不知道的實在是大有人在。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是否注意過自己的心,我們所說的話,我們所做的事?真正去觀察到!



  當看到別人升官發財的時候,特別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靠排斥自己而升了官的人,我們的心裏是酸溜溜的,還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別人的喜悅,在為他們祝福?還是忿忿不平,或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是會生氣的倒掉,或埋怨飯做的不好呢?還是會時時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賣菜人的辛勞,或是做飯人的用心呢?



  在路邊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認為他在假裝殘疾,在行騙;或給他錢的時候。自己有一種看不起他,可憐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為不端,後來生了一場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這就是報應,行惡的人終究是會有惡報的。此時,會不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興災樂禍之中了呢?



  此心,到底是刻薄還是仁厚,我們知不知道呢?



  可是,應該清楚,在一瞬間看到別人受災而心中大快的時候,那種興災樂禍的念頭,已經在折損自己的福報了。不管是什麼事,起心動念都會起作用.都會折損自己的福報,不是做了才算的。這樣細細算來,自己的福報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實在是可惜啊。就像一個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裏面倒水,水卻一直在流掉。



  其實,惜福比造福更可貴。在惜福的時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儉。可是,在造福的時候,一味地希望能多—點,再多一點,這顆貪求的心,也許已經使白己更加地墮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積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這個福來的時候,你會享受得很快樂,因為你的心是善的。當只是用錢財來佈施,回來的也是錢財,也許你的生活依然會不太舒服.因為你看別人不順眼。可是,若能反觀自己的心.佈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悅給別人,你所得到的,就不僅僅是財富而已。



  所以,要讓自己幸福一些,還要注意,不要在點點滴滴處,折損自己的福分。



  作為一個學生,當看到別人的成績考得很好的時候,會不會妒忌?做同樣的生意。看到別人的顧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會不會酸酸的?或者,離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離婚了,心裏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樣,稍有安慰。又或者,時常說一些酸寒刻薄的話來刺激別人,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揭人家的短處,談別人的過失。這都是我們不夠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們的福分。



  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別人好。



  當看到人家有所得會很不高興,看到別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受了罪,歡喜得不得了,這都有失仁愛之道,都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



  而反之,若要從這些平常的細微之處來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為一切眾生.那麼,你的心是為一切眾生,你在與一切眾生結善緣。看到別人好,我們高興,看到別人不好,我們替他們難過,並且,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哪怕與自己有過節,也義無反顧去幫助,這就是一顆仁厚之心。有此心,就不用擔心自己沒有福報,量大福就大。



  若能時時長養我們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隨喜讚歎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盡心盡力,這本身就給我們積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心善,時時去體諒他人。縱然是惡人,也希望他能回頭改過,而非嗔恨地指責與辱罵,當你認為自己發心是好的,是想讓他好。而去指責甚至打罵有缺點的人時,或者寫匿名信去告發或無限上綱地誹謗他人,但是自己卻認為是在挽救人家時,那不過是你自己的情緒,並非真正有利於對方向善。與此同時,也會折損自己的福報。



  所以.時時守護自己的善心,守護自己的清靜心,守護自己的一顆愛心,先做自己的護法,保持自己不造惡,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進而,再去安護身邊人的心,讓他們感受到舒服與自在。遇到與自己性格、想法和願力不一樣的。不強求苟同,但也不會標新立異,只是相互的尊重與關懷。這樣,您會越來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錢不是幸福,好多財富豐厚的人,心靈並不快樂,仍舊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惡行善,或者心善行惡,苦心積的福還不夠折損的,那也太不值了。



  不是菩薩不保佑你,而是你把菩薩給你的又丟掉了。



  注意自己的心!莫要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摘自《晉城佛教》2009年第3期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段開示是南懷瑾老師在講解藥師經時的開示。與印光大師的開示「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十分一致。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這一段的重點就是八個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種佛法,只要有人做到這八個字,沒有不成功的。所以說,只念一個佛的名號,只要至心受持就有如此大的功德。



什麼叫至心?至心等於四書孟子的盡心篇的題目一樣,什麼叫盡心?就是說,最誠懇的心達到了極點。這麼解釋,大家了不瞭解?如果講經說法,講教理,就要這樣解釋,最誠懇的心達到最高點,就叫至心。



怎麼叫最盡心呢?你形容形容看,你說我瞭解,你當然瞭解,我講的中國話,你也是中國人,那還聽不懂啊?什麼叫最盡心?譬如我們講最誠懇,什麼叫最誠懇?瞭解不瞭解?說我對你非常誠懇,是啊!不誠懇不是至心,至心就是誠懇,就是中庸所講的誠。



儒家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現在青年沒看過四書,總聽過吧。



怎麼樣叫作誠懇的誠呢?中庸上四個字:『至誠無息』,不休息的息。怎麼叫至誠無息?學者注解來注解去,正如一些佛經也是注過來注過去。你懂了?我斷定你們不懂。問題在那裏?什麼是至心?講一件壞事,人到最傷心處,沒有眼淚,哭不出來了,也沒有妄想、雜念,傻了。那個時候,人等於無念,沒有念頭,空白了,那是傷心透頂的至心。



又如我們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這裏,乃至我們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沒有第二個心思,也沒有雜念妄想,都空了,這叫至心。你怎麼會懂呢?你都沒有經驗過,你傷心也役有到不掉淚的程度。



高興到了極點,七情六欲達到極點,人就無念了,懂了吧。這叫至心,也叫真誠。



你說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薩啊。佛啊。我求懺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動念。這一念真懺悔下去,連我都沒有了,都忘記了。



譬如我們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槍斃,到了法場,連路都走不動了,兩隻腳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為曉得下一秒鐘,『碰』這麼一下,就沒了,就不在這個世間了。那個時候不是至心,是嚇昏了。反過來看正面,至心真誠,一念真誠懺悔,不管你信那一種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麼雜念都沒有,非常誠懇,誠懇到連自己有沒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經是大拜了,這樣叫至心。特別注意啊!大家天天禮佛、拜佛、念佛,有沒有至心呢?至心就是盡心,就是誠懇到極點的誠,所以中庸叫『至誠無息』。



那麼,中國文化常常有一句話:『心香一瓣』,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說燒一炷香,那是燒香,還是物質的。這個時候是心香一瓣,我們甚至看到古人誠懇到極點,手邊沒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薩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這個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萬塊錢買來的香還要珍貴,因為他至心誠懇。而你卻不一定是誠心,而且心裏還在想,你看我,買這麼貴的香來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還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萬二,非得好好保佑你不可,那已經糟糕透了。



所以說,一個人至心接受,並且『持』,什麼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這個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講『至誠無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臥永遠保持清淨的心境,這才是正信。



如果來拜佛,燒了一炷香,供養了兩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買彩券要中獎,買股票也要發財,樣樣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兩根香蕉最後還吃到肚子裏去。這是不對的。至心是至誠無息,心香一瓣。



不生疑惑



『不生疑惑』也很難。任何一個宗教徒,不管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或什麼教,乃至我們在座的佛教徒,問問自己良心,當你作早晚課,當你念佛時,你心中真的相信佛嗎?據我所知,沒有,十個裏面找不出半個。往往一邊念佛,一邊在打妄想,甚至就在疑悔:唉呀!剛才都在打妄想,糟糕了,佛都白念了。唉呀。不對,這樣念下來恐怕沒有用吧?都是這樣的心理,對不對?



所以,貪嗔癡慢疑,疑,懷疑,悔,後悔,疑悔是眾生通常的心理,沒有辦法。不疑不悔才是正信。



我們看到很多學佛的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前兩天精進得不得了,這下子我從此不悔了;過幾天,又是亂七八糟,煩惱一大堆,又在疑悔中,永遠在那裏輪回。



因此,只要這八個字做得到,『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今生或來生,決不墮惡趣。所謂惡趣就是畜牲、地獄、餓鬼這下三道。如果有人至心受持,不生疑惑,還墮落到下三道的,『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任何佛法,任何修持,都在這八個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報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有多少,誰清楚呢?



如果我們往世修過一些福,今生還可以享受一些福報,如果今生不懂得善加利用,不懂得修福行善,積功累德,我們的福報很快就享受完了,必定墮落,包括我們平時喝的水,吃的米,用的和享受的一切都會一點一點耗盡。修福積德的機會和時間已經很少了,甚至有時候想做些善事,因為福德因緣少還會有不少阻礙,哪里還有時間去造作無量的惡業來消耗我們僅有的那一點點福報呢?



我們今生為人身已經來之不易,遇到佛法更是難上加難,要惜福積福,所以我們有多少福報能為曾經的邪淫和意淫的行為買單呢?



也許早就欠下巨額債務還不自知,試問要等到何時才能還清債務,自信的站在佛菩薩面前,證明是真正的佛弟子呢?我們的時間過一天少一天,身邊的朋友見一次少一次,要更加珍惜和善待身邊的一切。



邪淫的行為是可以攻克的,要相信自己正面的力量能夠戰勝負面的力量,希望還在為此痛苦煩惱的朋友看護好自己原本善良無染的心,讓它擁有正義的使命感和存在的價值。



祝願大家早日都能離苦得樂,不退道心,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34145.htm)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要自己真有心幫助人,而不挾帶任何別的思想。­



第二,佈施不能怕將來的結果。­



第三,不要輕毀任何一個人,這是大乘佛法的菩薩戒。­



 



真正的佈施是不揀擇對象的,這就是「不揀福田」。不管被佈施的對象怎麼樣,我幫助了你,內心非常快樂,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化所講的「為善最樂」四個字。你是一塊田地,我在你身上做了功德,就把福德種子種在你這塊田上了,這就叫種福田。­



 



因此,樂善才能好施,對一切人充滿著愛心、同情心,做一切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心信開眼,生愛念已,舍物施與,心常普緣一切眾生。」具有這種博愛精神,不考慮任何附帶條件的,才稱得上是施主。­



 



有十種佈施,能使施主在佈施後心裏非常高興,並使佈施的功德圓滿。­



第一是「時施」。恰到好處,恰如其時的佈施。有句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格言:「求人須求大丈夫,救人須救急時無。」時施,就是要做雪中送炭式的及時佈施,不然就是錦上添花,沒必要。­



第二是「施行人」。幫助旅途中處於病苦急難的人。­



第三是「施病人及瞻病者」。世界上的病人都很痛苦,所以要幫助病人。而且,對看望病人給以安慰者,及醫護病人以解除其痛苦的醫生、護士,也要進行幫助。­



第四是「施法器」。幫助有資格修道、今後會有所成就的人。­



第五是「施欲行異國土者」。比如資助想出國留學求法而沒有盤纏者。­



第六是「法施」。給人以智慧的佈施,給你解答問題,傳授給你知識,培養你的學問,乃至教你佛法,這叫做法佈施。­



第七是「資生施」。幫助人維持生活的必需物品或謀生手段。比如說這次大陸水災,你立刻送碗飯、送件衣服過去,使那些災民得以活下去。­



第八是「屋宅施」。讓無房屋者有一安居之處。­



第九是「燈明施」。給處於黑暗的人送去光明。­



第十是「香施」。此指能生起宗教心並淨化環境的香料。­



 



真正純淨的佈施,就是要有愛心,尊重人家、信任人家,樂意幫助任何一個人,乃至貓、狗、蟲子等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慈心」,即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心。慈,也可說是父性的愛心;悲,也可說是母性的愛心。這兩種愛心合起來,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常心」,不是一時衝動,這是理性指導下的恒久的愛心。你今天做了好事,明天他還需要幫助,你依然肯犧牲自我去幫助他。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舍物佈施,彼一切淨」,心裏沒有任何挾帶條件,只希望人家活著。這樣的佈施,才叫淨佈施,才能解脫人世間的痛苦。­



 



佛說更有五種最有意義的「無上佈施」,就是在做最了不起的事:­



第一是「施如來」。要佈施得道者,佛就是已經成道的人。­



第二是「施眾僧」。要佈施一切修行者。­



第三是「施法器」。要佈施可以造就的人。­



第四是「施父母」。要孝順父母親。­



第五是「施王者失位貧窮」。王者失位、英雄末路、富賈破產,這種痛苦境界,非常人所能體會,要在這種情況下一伸援手,幫他一把。­



 



講了五種上施,接下來佛又列舉了七種大施:­



第一,救濟孤寡老人、失養孤兒、病患急難和窮途末路者,是為大佈施。­



第二,有人觸惱了帝王,關入大牢,若在今天社會,就是犯了官司,要槍斃了。在這種急難之時,不顧自己的身家危險,給他送錢,想辦法救援,這是大佈施。­



第三,送藥給病人,是大佈施。­



第四,對真正持戒修行的出家人,幫助他生活上的必需品和修行的道糧,這是大佈施。­



第五,幫助人讀書求知識,修行求智慧,這是大佈施。­



第六,現在國際上都在提倡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死亡威脅的動物生命,這是大佈施。­



第七,救人於貧急之中。貧,是貧窮;急,是急難。貧窮者固然要佈施,一個人在急難時,不管他是貧是富,都要幫助他,這才是大佈施。­



 



佛講有三種人雖然不一定佈施自己的財物,但只要有「淨心」,同樣也會有施福:­



第一種,你受委託人之派遣,拿著他的財物去佈施。你的發心、你的動機,出於和那個施主同樣的「淨心」,你也同樣有佈施的功德。­



第二種,自己雖無能力佈施,看到別人肯佈施,由衷地感到高興,或也盡己所能,助上一份,這也同樣的有施福。不是像社會上有些人,看到人家做好事,心存嫉妒,甚至雞蛋裏挑骨頭,散佈流言蜚語。­



第三,勸人多做佈施,同自己拿出東西作佈施一樣,都可以得到佈施的福報。­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34073.htm)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維仁/竹市報導〕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徐嘉珮主任表示,就業市場熱絡時不法廠商或歹徒容易趁虛而入,求職朋友尤其是社會新鮮人參與應徵時,要把握「七不原則」,做到不繳錢、不購買、不辦卡、不簽約、證件不離身、不飲用、不非法工作,保護自身安全以免受騙。



徐嘉珮提醒的求職防騙七不原則包括:



(1)不繳錢:不繳交任何不知用途的費用。



(2)不購買:不購買公司以任何名目要求購買之有形、無形之產品。



(3)不辦卡:不應求職公司之要求而當場辦理信用卡。



(4)不簽約:不簽署任何文件、契約。



(5)證件不離身:證件及信用卡隨身攜帶,不給求職公司保管。



(6)不飲用:不飲用酒類及他人提供之不明飲料、食物。



(7)不非法工作:不從事非法工作或於非法公司工作。



她表示,徵才相關訊息可上桃竹苗區中心網站(tpesa.evta.gov.tw)、全國就業e網(www.ejob.gov.tw)查詢,或撥打新竹就業服務站電話(03)534-3011、竹北就業服務站電話(03)554-2564洽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