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代人只懂得爭利,除爭利之外什麼都不知道,為了爭奪財產,父子都上法庭,現在這個事情太平常。
2 我們學佛人,要給這些人做一個好樣子,處處修忍讓,我們在社會上表現「與人無爭、於世無求」。
3 人家認為如果不爭不求就活不下去,我們做個樣子給他看看,不爭不求也過得很自在、很快樂。
4 長時間這樣做法,慢慢地他會省悟過來,他會覺察到,他煩惱多,我們煩惱少;他憂慮多,我們憂慮少,我們的日子過得比他幸福,比他美滿。
1 現代人只懂得爭利,除爭利之外什麼都不知道,為了爭奪財產,父子都上法庭,現在這個事情太平常。
2 我們學佛人,要給這些人做一個好樣子,處處修忍讓,我們在社會上表現「與人無爭、於世無求」。
3 人家認為如果不爭不求就活不下去,我們做個樣子給他看看,不爭不求也過得很自在、很快樂。
4 長時間這樣做法,慢慢地他會省悟過來,他會覺察到,他煩惱多,我們煩惱少;他憂慮多,我們憂慮少,我們的日子過得比他幸福,比他美滿。
我們要知道所謂婚姻的意義在哪里,對在家人來說,婚姻要負責人類的延續,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依托父母,才能來到人間,因此在家男女結婚成家,是應負起孕育新生命的責任。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新生命獲得了寶貴人身,要使這個生命健康地成長,除此之外,縱欲並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人身的寶貴品質,只在人具有突出的意志力、智慧力、善心的力量,如果能夠開發它,就會以這種品質產生出偉大的事業、道德與成就,也就是善用人身寶筏,能度過惡趣苦海,獲得增上生善趣,最終從生死苦海抵達出世間三乘菩提的彼岸。所以,憑借人身可以引發出一切人類美好的德行,一切戒定慧的成就,現前真正大自在、大安樂的境界,這才是人身大義。
行淫不是人身大義,反而與這些寶貴品質相違:
以邪淫黑業的力量,人的心力無法集中,在邪思妄想當中,不必說偉大的成就,就連一件小事也不能專心處理圓滿,這不是和意志相違嗎?
受淫欲蒙蔽,人會沒有智慧,也就是邪淫與智慧相違,被淫欲牽引蒙蔽,人的心量變得如針眼般小,在這種狀態中,人的智慧是無法開展的。人類的智慧境界,只有在寧靜的狀態中才會出現,絕不可能以縱欲而現前,不必說出世間的聖果,連天人境界、世間高超的技藝也無法現前。所以淫業的作用,是障礙而不是增上人類的智慧。
淫欲沖動時,也相違善心的狀態,因為它是強烈自私的狀態,淫欲增上時,人會產生強烈的占有欲,這種心態和舍己為人的善心狀態相違。為了滿足占有欲,甚至可以摧殘、損害他人,可以不惜一切手段。邪淫也使人產生種種負面心理,譬如虛誑心、嫉妒心、謀害心、玩弄心。人執著在色欲上,會泯滅兄弟友情、兒女親情、敦倫孝道,賢善之心都將被障蔽。
以上講了邪淫的過患,即:以邪淫會導致事業、家庭、身心的敗坏,障礙智慧與善心,消減意志力,障礙功名富貴、長壽健康,所以,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個比邪淫更嚴重的災禍了。面對這強大的俱生煩惱,在家居士應當以理智將它限制在正淫的范圍之中,但如果為了解脫,進一步就要斷淫。
1 我們常常在報紙上看到,許多家庭裏面,兄弟姐妹為了私利,不顧父母的感受,爭奪父母的財產,讓父母痛心。
2 這其中不免有一些惡友在當中挑唆,挑唆的人當然希望從中得到一點利益。實在說,他自己得的利益少,微不足道;而他所造下的罪業,將來果報在地獄,這個太可怕了!
3 可是世間人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六道輪回,他敢造業,這個事情不是說你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沒有,你不相信也有,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4 為了自己私心,為了自己煩惱習氣,挑撥離間,教唆人家做出一些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事,這是地獄業因,這個罪報極重!
一. 施食這輩子會得到十種福聚
1. 你不會中毒
2. 毒蛇乃至壞蟲不會咬你
3. 刀杖不能傷害到你.
4. 王官不能嗔. 做官的看到你, 都不敢罵你.你看你威德力多大.
5. 大家都愛你, 尊敬你
6. 天龍八部隨時隨護你
7. 衣食悉豐足,不用煩惱. 我每天印經, 經常放生幾億, 居士看到我就發愁了說:"師父你會不會倒啊?" 哎呀, 你要有信心,我們每天在做功德做施食,福報越來越大.
8. 外表端正好看, 施食的人長得英俊好看.
9. 有的人晚上會害怕, 起雞皮疙瘩, 但是施食就不會害怕.
10. 不受三途身, 不會落到地獄, 餓鬼,畜生道
二, 如果我們念這個開咽喉真言, 有什麼功德呢?
大家念七遍開咽喉真言要觀想, 觀想在我們的手中, 有一顆水晶摩尼寶珠, 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手上有一個水晶球一樣, 放水晶光, 來照耀到, 接觸到一切鬼道, 那麼這邊的鬼道身上的猛火, 大火, 喉嚨火都這樣消失掉. 這個水晶光明入了一切鬼的嘴裏面, 每一個鬼的喉嚨都打開了, 猛火熄滅, 痛苦停止, 離開苦惱.
所以各位, 你每天都要念這個咒語, 每天這樣觀想, 尤其各位去墳墓場, 小廟, 路邊小屋, 你給它佈施一句「嗡/步步地利/切多力, 單他哎多哎」,哎呀,它馬上感恩你
三, 佛陀說, 在念甘露水真言七遍的時候, 你可以觀想你的十個手指頭跑出了白色的牛奶, 手一直跑出牛奶, 流出不絕, 每一個餓鬼的嘴都打開, 打開之後, 牛奶就直接進它的嘴裏面.
這樣念甘露水真言, 這輩子就可以得到16種福德.
1. 壽命長遠
2. 顏色姝美
3. 氣力充盛
4. 心常歡樂, 不會吵架, 不會痛苦, 不會自找麻煩, 要是哪段時間心煩了, 沒事就水倒一杯開始去念, 經常去施.
5. 口才好, 上臺講話講得好, 面試講話也講得好, 有三寶加持. 以前我上臺講英文, 啊? 講英文, 結果上去講了一小時, 下來信徒說師父你講得好. 所以人的潛力不可思議. 我在飛機上也施食, 飛機上有免費盒飯, 我做施食, 不能倒外面, 我就觀想, 觀想食物遍滿整個天空, 這樣空居天和地居天的鬼神都可以吃到.
6. 永遠都不會被餓到.
7. 嘴巴裏永遠香香的, 幹乾淨淨.
8. 別人都尊敬你, 仰慕你.
9. 四邊都是四個護法神站著. 各位做施食早上醒來看到護法神, 你不用怕, 他在保護你, 讓你好睡覺.
10. 有一種比較有福報的鬼, 跪著供養你.
11. 身體自然病痛就沒有, 身體不會生病.
12. 威德就像王一樣, 大家都尊敬你.
13. 壞人, 惡鬼看到你都生出歡喜心.
14. 得到千轉輪王的福報.
15. 夢見諸佛菩薩來跟你說話
16. 出生什麼地方, 那個地方就象有地震一樣.
做善事、種福因」的門路固然廣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機會才能做的。如救護病危的人,成全他人,扶失明人過馬路等等,而這些機會也不可能每日都有。如果立心刻意去做,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多。當然,有心去「種福」 的人,平素時都不會放過每一個種福的機會。
但是,如果要下決心改善命運,則不能「等待」這些機會的來臨,必須自己主動,盡力爭取,不停地「種福」,才能從速改善命運。
那麼,應該如何選擇自己既可以常常主動去做,而且又不花錢,或花很少的錢,效果又較好的「種福」之門呢?
這裏介紹幾種既省錢而又簡單易做的方法:
A、第一個方法:放生。——放生是積德造福的極好方法。
世人為求享受口腹美味,極盡殺烹之能事。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廚房內殺害的六畜牛、豬、羊、雞、鴨、鵝和海鮮、魚、蝦、蟹、蜆、蠔、螺、蚌,及至乳鴿、鵪鶉、蛇、魚等等,其數以億計。使整個香港充滿殺機和戾氣,這無數的受害生靈怨氣,日積月累,無形中會給人類帶來禍害。願雲禪師戒殺詩中有雲:「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製造罪孽。現代的醫學家已經證實到,多吃肉類會給人帶來種種疾病,多吃海鮮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種奇異難治的怪疾。這些事實是從有形有物的科學研究中得出來的,而存在於無形中的種種果報因素,尚未得到科學證實的仍占絕大多數,在偏重物質享受的現代社會,人們對此早已麻木不仁,這是人類可悲可憫的一面
放生不僅是給動物死裏逃生機會,在冥冥中也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條「絕處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積善種福方面來說,其無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對於患有頑病怪疾,或求壽求子求健康之人士來說,「放生」更為重要。
B、第二個方法:持咒。
持誦之人可自己選擇一二種經咒作為長久奉持,不要貪多種。念時心靜氣和,雙手合掌,垂目專心不要貪快,可小聲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面靜念,一面要靜聽,將自己所念一句一句聽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獲感應。念完之後精神爽利,心中充滿祥和之氣,情緒特別開朗愉快。
注意念時要儘量排除雜念,初持誦之人,定力不足,雜念紛紛。要逐步訓練自己,日久自能達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無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誦,喊破喉嚨也不會得到絲毫效果的。
經咒有《金剛經》、《大悲咒》、《阿彌陀經》、《心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地藏菩薩本願經》、《太上感應篇》、《關帝覺世經》及《文昌帝君陰騭文》、《七佛滅罪真言》、《准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選誦。
C、第三個方法:發願吃素。
這又是一個不用花錢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視各人的職業和處境而異,亦視各人的意志及克服力之強弱而定。
發願吃素不一定是要終生吃素,可根據自己本身的處境來決定吃素的時間長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視本身所許之願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緣方面挫折太多的人,輾轉阻滯,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據自己的處境發願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滿良緣。
又如在事業方面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發願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業穩定平順。
發願吃素者最好親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齋戒,誠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薩或佛祖像前誓願,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誠,自可感應到諸佛菩薩。
發願者要說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則罪惡更深。
發願者亦切忌殺生,發願求事切忌求邪事。如求姻緣切忌求邪緣,求事業者切忌求發大財,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賭博等不勞而獲之財利。
D、第四個方法:直接施濟孤貧。
這個方法雖然須付出財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為,種無量之福。
我們時常可在報紙上看到報社呼籲市民義解善囊的新聞: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頓失生計之悲慘;又或某某人年老傷殘無依而致乞臥街頭,受饑寒風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長年臥病不起,六親無靠,兩餐不繼,貧病交迫,苦不堪言。不少慈善人士義解善囊,匯款由報社轉交到孤貧者的手中,這些慈善人士正在廣種福田!為自己之將來種下無量無邊之福!
E、第五個方法:探訪老人院。
這個方法最好是由數人組成一個小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將善款全部買食品,如水果、餅乾、奶粉、日用品等,然後送到老人院,分給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護理院)裏的老人,多數是六親無靠,孤獨無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內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們需要親情、溫暖和照顧。由於人體筋骨氣血的衰老退化,她(他)們手腳不靈活,行動、穿衣、飲食等種種不便。尤其是「護理院」裏的老人,大多數是病人,穿衣參差不齊或倒翻,須人幫忙,飲水喝湯流出嘴角,流濕衫襟,須人照顧,尤其是心靈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溫暖的慰問。因此,探訪慰問老人是無量的善德,可種無量之福田。
F、第六個方法:探訪孤兒院。
獨自一人或數人同行皆可。攜帶物品範圍較廣,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兒童讀物等等,在探訪時間內前往,分給孤兒。
孤兒們失去了父母的扶養,得不到普通兒童所擁有的母愛和家庭溫暖,生下來就飽嘗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靈上受到了永難平復的創傷,他們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們需要母愛般的懷抱,心靈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們用一些物質上的施捨,加上一顆「愛心」,使孤兒們得到心靈上所需要的溫暖,在無形中已經種下了福因。感受著孤兒們的歡笑和自己心靈上的快樂,不是種福的最好引證嗎?
G、第七個方法:捐印經書善書。
這也是極好的行善積福的妙法,經書善書是諸佛菩薩濟世渡人、救苦消災的苦海慈航。推動經書善書的傳播流行,是宣揚諸佛菩薩的慈悲心腸,其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因此,捐印經書善書是廣種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當代佛門高僧淨空法師就把人們供養他的金錢全部拿來印經講法,功德不可限量。
經書善書宣揚因果報應,能抑制人類的作噁心理和行動,能使惡人循規蹈矩,使社會減少罪惡。又能鼓勵人們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讓步和忍耐,增進社會祥和的氣氛。
所以,有心行善積德之士,是不會輕易疏忽這個最佳機會的。
捐印的數量又要視各人的經濟環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淺絕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淺作為準繩。「出心」即是「發心」,發什麼心?慈悲心,菩薩心是也。
H、第八個方法:原諒別人
古語雲,「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這三點,如過能做到,就可以在修德的路上前進一大步。許多宗教都教育人要「寬恕」,「容忍」。別人對不起你,往往有他自己的原因或苦衷,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多看人的好,少念人的惡,就會自然而然生髮出一種同情心。即或是有人確實有意傷害我們,應該視做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感召,前生做了對不起他人的事情,現在是債主上門來討還回去。如是觀之,自然心平氣和許多。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I、第九個方法:學習忍辱
忍辱是佛門六度之一,對我們普通人也很有價值。別人對自己的批評還不算是辱罵,我們應該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平懷順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批評當成別人對我們的關心,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而別人對我們的無理的辱罵,一方面是在磨練我們的心態和脾氣,而做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也需要有過人的度量和承受力,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此不足為勇也,猝然加之而不驚,無故臨之而不怒;另一方面正是我們增福的機會,承受過無理的辱罵後,德隨量長,福隨量進。這能成為自己的命運轉變最好的基礎。
J、第十個方法:常懷感恩之心謙虛之心
看相中遇到過一些青年人,家庭富足,自身學業有成,工作優越,便自視勝人一籌,而生出驕慢之心,以為自己可以憑自己的能力享受榮華富貴,而這些往往成為日後的障礙。一旦失敗,方才醒悟自身的渺小。也有一些英才,自身能力過人,卻時常存感恩心態和謙虛心態,待人平等愛,願意回饋社會,這樣,反而更能家庭和睦,事業發達。其實,上天賜人智慧,財富,不是讓人去自顧享樂,驕奢淫溢,乃是借這些人之手,去幫助哪些窮困之人。越能與人分享福氣,福氣會越綿長悠久,生生不息。
古人雲,惟謙方能受福。常懷謙虛,感恩之心,命運也會隨之改善。
K、第十一個方法:常常吃虧
人生沒有完滿的,一個人的生命中總會遇到起落,即使是皇帝巨富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從命相的原理來看,這個道理也是對的。人生不要去爭奪,如果不是你的,即使爭來了,也沒有福氣受享。而吃虧是一個很好的轉運方法,把利益讓給別人,不去爭鬥。這樣你生命中缺少了這些,上天也會給你在另一方面的補償的。
吃虧是利益上讓別人多得一些,也是一種心態,意識到這個世界本來不完美,自己,別人都是有缺點的,懂得開心接納自己和他人,接受不如意,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快樂。
L、第十二個方法:面帶微笑
在生活中常常面帶微笑,把好意和善意傳遞給身邊的人,就會與周圍的人結下善緣。「未修佛道,先結人緣」。熟悉的人,陌生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如此,你生活中自然少了許多矛盾衝突,變得更加順暢通達,這就已經開始改善命運了。
前章已經說過,種「福德」之大小並非視「善款」之多寡來衡量的,而是視「出心」之深淺來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為。只要種福者時時培養這種慈悲心,不放過每一個行善的機會,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為之,則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親自將善款交到孤貧者手中,可按照報紙上所載之地址前往探訪。經過親自目睹他人之淒慘境況,更能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慈悲心腸便是菩薩心腸!捐善款時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圖報,免得受惠者耿耿於懷,這是「無相佈施」,功德更大。
專營色情影帶 報應親女被奸(現世因果)
李先生專營色情錄像帶的生意,銷路極佳,家境因此而富裕起來。時值秋高氣爽,夫妻雙雙往歐洲旅遊,享受人生。在學的十四歲女兒獨留家中。
李先生夫妻遊畢歐洲回來,過了二個多月,女兒常常嘔吐,初時以為腸胃不適,不以為意,後來日益嚴重,經醫生診斷,發現女兒已經懷孕三個多月了,夫妻倆猶如晴天霹靂,驚惶失措,於是逼問女兒說出原委,方才知道,色狼乃是李先生至好友人王先生,趁李先生夫妻外遊,每天下班後,攜糖果探望李先生之女兒,並且播放色情錄像帶給她觀賞,繼而毫無廉恥地引誘姦汙她,可憐,天真爛漫的中二學生,竟然慘遭摧殘,身心創下無法磨滅的傷痛,毀滅了學生黃金歲月,種下了孽種。 李先生所經營的色情影帶,是色情的推銷和傳播者,為害千千萬萬的青少年,引導他們產生邪念,迷亂顛倒,做出無數傷風敗俗的醜事,罪惡重於殺人。所以李先生有此速報,讓他親身體會到那些受害青少年父母,絕望痛苦無助的心情。 上天的當頭棒喝,不僅是懲戒李先生,同時警戒世人,切勿作色情的宣傳鼓吹者,其意義深遠。
編寫色情書 兒子進監獄 (淫證)
陳先生北京人,四十多歲的工程師,亦是一位業餘作家。不久前出版商請他寫色情小說,稿酬為一千字一百元。陳先生以不堪入目的淫穢情節,胡編亂造了十幾萬字的色情故事,不到一個月寫成。那位出版商看過之後,贊口不絕,稱陳不愧為北京的名作家,當即付給他一萬多元的稿費。並且鼓勵陳先生可以更大膽地描寫,願意預付稿費。陳先生輕而易舉地獲得豐厚的稿酬,大大地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於是白天上班,夜間寫色情書。陳先生唯一的兒子十六歲,就讀高中一年級,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而且酷愛文學,非常崇拜父親業餘寫作,並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著名的作家。有一天適逢假期,陳先生夫妻外出探望朋友,鑰匙遺留在書桌上,兒子單獨在家,出於好奇,便偷偷打開父親放稿件的抽屜。當時他看到父親編寫的色情稿,心跳異常急速,一口氣閱完那份尚未寫完的手稿後,書中的情節讓他情不自禁地浮想聯翩,當天晚上他就失了。 兩天后,他藉問功課為由,到同班胡姓女同學的家,將只有十六歲軟弱的胡同學強姦了。胡同學為保聲譽不敢張揚,使他的膽子更大了。接著又垂涎同班的杜姓女同學,趁父母上班的時候,把她約到自己家中,當他欲對她故技重施時,遭到剛烈的杜同學極力反抗,並且及時報案,將陳先生的兒子繩之於法。而陳先生也因涉嫌制黃、販黃而被警方拘捕。 陳先生為金錢所誘,編寫色情小說,為害社會。但是他萬萬想不到竟然害了自己的兒子,直到事發後悔也來不及了。
施耐庵、王實甫、元稹誨淫誨盜的下場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在書中寫了許多助長邪淫、偷盜和殺生的情節,極盡的誨盜誨淫;結果施耐庵的兒子、孫子、曾孫,生下來全都是啞巴。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善於描寫男女偷情私會的情形,導致許多人看了西廂記,就起了邪思淫念;結果書還沒有寫完成,王實甫自己就已經無法克制,嚼舌而死了。而唐朝的詩人元稹,見到表妹崔鶯鶯長的美若天仙,就想娶她為妻,卻遭到拒絕,元稹竟然因為憤怒而寫了『會真記』這本書,虛構他表妹和人偷情,譭謗崔鶯鶯的名節,致使崔鶯鶯蒙垢千秋,而且又導致了後世的讀者學習偷情私會,結果元稹死的時候痛苦萬分;而且死了之後,他的屍體還慘遭雷電焚燒的報應。
黃山谷(黃庭堅)
宋朝的詩人黃山谷,喜歡寫一些冶豔的詩詞,有一次,他和畫馬名家李伯時,一同去拜謁圓通秀禪師;秀禪師先勸戒李伯時說:『不宜將一生的心力都用在畫馬上面,倘若你的心念,念念都是馬身,只怕來世就會墮落,投胎做馬去了啊!』黃山谷聽了發笑,秀禪師就呵斥他:『你不要取笑別人。』山谷便說:『難道我也會墮入馬腹嗎?』禪師說:『伯時他念馬,墮落馬身,也只是他個人的事情;但是你所寫的淫色豔詞,卻是挑動了天下許多人的淫心,害了多少人貞節不保,這種的罪過,何止是墮入了馬腹而已,恐怕泥犁地獄正等著你去受刑呢!』秀禪師是當時有名的得道高僧,黃山谷聽了禪師的訓誡之後,既驚恐又慚愧,從此就絕筆,再也不寫冶豔詩詞了。
為什麼貪心?
文章摘自《放下的幸福》
作者:聖嚴法師
只要是貪,都是不好的心態,不會因你所貪著的東西種類不同,而有好壞之別,因為不管你貪的是什麼東西,都是額外的追求。但它還是有程度上的差別,也就是貪求的目的是為自己,還是為了他人的差別。
有一位寺院的住持,才接任沒有多久,就對我說:「自從我當了住持以後,貪心似乎增加了很多,可是我又不能不為寺院著想。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信徒前來,希望有更多的錢、更多的弟子,也希望寺院的房子蓋得愈來愈多,很多弘法的事業都能隨之展開。」他覺得當了住持後,頭腦裏整天都在想如何能夠得到更多一點,這讓他很苦惱,可見得貪真是煩惱的根本。
我問他:「你的這些打算、期待,是為了自己嗎?你希望當住持一定要當得讓人稱讚嗎?或是羡慕你擁有這麼多的信徒、這麼大的寺院,感覺你這個住持很能幹,比任何人都做得好?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就是貪。如果不是,而是為佛教、為寺院、為大眾設想,那就不是貪了。」
這位住持為了弘揚佛法,所以需要有個道場作為弘法的場所;為了容納更多人來這個地方修行、聽聞佛法,所以房子要蓋得大一點、多一點;為了讓眾生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能夠種福田、佈施供養,所以需要寺院替他們來結合捐款,用清淨的財務來做有益於眾生的事。這些需求全都是因為眾生、社會需要,和為了推廣佛法,所以並不是貪。
如果是自己本身的欲望想要,不是為了他人、團體而著想,那就是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成功時會很驕傲,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好像一切事情都是自己的功勞;失敗時,就覺得很倒楣,害怕讓人看不起。像這樣患得患失的情形,就已在煩惱之中了。相反的,如果能將念頭轉過來,知道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佛法、為了眾生而服務,那就是有智慧的人。
如果真能這樣想,也就沒有煩惱。對大眾而言也是一樣,大眾的反應都會隨著你的存心和動機而改觀。就像社會上雖然有一些人是以私心在做慈善事業,讓大家誤以為他是個很有慈悲心、公德心、了不起的人,但是這種人終究還是會被揭穿的。
即使包裝得非常好,讓人誤以為他是個好人,畢竟還是騙術。既然是騙術,也就是煩惱,就算能騙人一輩子,自己的內心也不能平安快樂。因此,一個有智慧的人,是絕對不會自欺欺人的。
1 殺生裏面,墮胎的罪比什麼都重,墮胎是殺人,冤冤相報麻煩可大了!
2 佛法講得很清楚,父母跟子女是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要把他殺掉,縱然是報恩的,恩變成冤仇;如果他是報怨的,那冤仇就愈來愈深,後來再遇到,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3 你要是真正瞭解事實真相,你就曉得,今天社會動亂不安,恐怖分子到處滋事,什麼原因?冤冤相報。
4 每年被墮胎死亡的這些嬰靈,你要是能見到他們,聽到他們的呼喚,看到他們的淒慘,你才曉得你的罪是多重!這個事情跟一般人講,他很難相信,但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