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覺世 (6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愛情,是維系社會人間的一股力量,既然人是由愛而生,就不能離開愛。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有正當的,有不正當的。正當的愛,就是綠燈;不當的愛,就是紅燈。

  所謂綠燈的愛,就是古代的門當戶對、明媒正娶;是合乎人倫道德、合乎社會公論的。正當的愛有合法的對象、合法的婚禮、合法的關系、合法的時空等等,所以佛教不排除世俗的愛情。例如,在《善生經》及《玉耶女經》裡,佛陀都告訴在家信眾,綠燈的愛情應該怎麼走法;甚至到了大乘佛教,《華嚴經》、《寶積經》、《維摩經》,也都強調大乘佛教的倫理綱常、感情生活等等。

  所謂紅燈的愛,就是不當的愛情,也就是不合乎倫理道德、不合乎身份、不是正派的,是社會所不認同的。例如,沒有獲得對方同意,一廂情願的追求,甚至以非法手段強迫對方順從,乃至騙婚、搶婚、重婚等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這種紅燈的愛情,前途必定充滿危險。

  愛情本身是個盲者,愛得過份昏了頭、亂了方寸、迷失了方向;不知天高地厚,再怎麼美好、浪漫,都會出問題。所以,我們要用道理應對感情、用智能領導感情、用正見處理感情、用正念規范感情。

  佛世時,摩登伽女因為迷戀阿難尊者,經過佛陀善巧度化,終於覺悟“愛是苦的根源”;蓮花色女在感情的世界裡受到創傷,故以玩弄愛情為報復,後經目犍連尊者開導,終於認識“不當的愛是罪惡的根源”,於是迷途知返。

  世間上,多少人為愛而犯罪;但也有不少人把男女之間的私情小愛,升華為對國家社會的民族大愛。革命志士林覺民,他以愛妻子之心愛天下人,故能慷慨就義;抗日英雄張自忠,他以國家民族的大愛為重,故能犧牲個人的小愛,而以公忠報國來成就大愛。

  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其實,這是有情有義、大情大愛,是大慈大悲的情操,所以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失去,但是不能少了慈悲。

  有了慈悲,若能再有智能為導,則在愛情的路上,必能慎選綠燈通行;否則“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稍有不慎,必然沉淪苦海。希望天下的有情人,千萬不要在愛的苦海裡滅頂。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兒女的一定要盡孝,做學生的一定要尊師。你從歷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沒有一個背師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2 現前這個社會,我們冷靜仔細觀察,不孝父母,在這個社會上太普遍了。父母得了重病,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兒孫不在身邊。他家人知不知道?知道。老了,隨他去!

 

3 算是孝順的兒孫,寄一點錢給你,替你辦後事,委托當地親戚朋友幫忙照顧你一下,這算是不錯了,這樣的人現在已經不多了。

 

4 許許多多做兒女的,聽到父母重病,若無其事,這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你看看今天這個社會!他沒有想到,自己這個身體從哪裡來的?

 

5 如果說連父母都不知道孝養,不能盡到孝養的義務,其他的就不必談了。老師、尊長比父母的關系要遠好幾層,更不放在心上了。

 

6 現在的社會,不孝父母的人很多,兒女跟父母不能相處、婆媳不能相處、兄弟不能相處,甚至於夫妻都不能相處,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不孝父母的人,善根斷了,起心動念,無不是損人利己,所以才感得世間現前的劫難。

 

7 我們與現前的眾生有這一分共業,學佛之後,稍稍能契入,對於現前的環境,不怨天、不尤人,也不會感到這個環境不好,不會有這個念頭,為什麼?真正修行,順、逆都是增上緣。

 

8 佛在大經上常講,“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學佛,就學這個本事。在今天,眾人都不孝,我盡孝;眾人都不敬重師長,我敬重師長,我們示現給他們看,幫助他們回頭、幫助他們覺悟。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寬容。 人一寬容,氣就不會郁滯;氣不郁滯,血就通暢,所以,心寬一寸,病退一丈。寬恕是一味良藥,你在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就敝開了自己的心靈,此時,憤怒、怨恨和恐懼就會悄悄溜走,你的內心沒有了郁滯,氣血也就通暢了。

 2、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善良。 人一善良,心就寧靜。寧靜之心能讓我們的身體遠離喜、怒、憂、思、悲、恐、驚。善心猶如春雨,默默地滋潤身體,它能讓氣變得柔順,讓血變得通暢。

 3、人有了慈悲之心,內心就會充滿愛。 愛就像春風,能吹散七情的烏雲。

 4、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 人生如寄,我們的生命是借來的,遲早要還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我們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父母,感謝食物,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並使生命得以維持。

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會平和下來,因為感恩者知道人只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謙卑地面對自然。 我們既要注意外在的風、濕、寒、暑、燥、熱,更要警惕內在的喜、怒、憂、思、悲、恐、驚。 心寬了、血通了、病退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常常為一些應當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擾,而失去理智。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匆匆的幾十個年頭,然而我們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
有位老人的話耐人尋味:“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既然活著,就要活好。”在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由於太小心眼,太在意身邊的瑣事而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比如,在有一些人那裡,別人說的話,他們喜歡句句琢磨,對別人的過錯更是加倍抱怨;對自己的得失,喜歡耿耿於懷,對周圍的一切都易於敏感,而且總是曲解和誇張外來信息。這種人其實在用一種狹隘、幼稚的認知方式,為自己營造著可怕的心靈監獄,這是十足的自尋煩惱。他們不僅使自己活的很累,而且也使周圍的人活的很無奈,於是他們給自己編造了一個痛苦的人生。有些事是否能引來麻煩和煩惱,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和處理它。所謂事在人為,結果就大相徑庭。所以通過改變人對於事物的認知方式和反應方式來避免煩惱和疾病,就需要我們學會不在意,換一種思維方式來面對眼前的一切。
不在意,就是別總拿什麼都當回事,別去鑽牛角尖,別太要面子,小心眼;別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別過於看重名與利的得失;別為一點小事而著急上火,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後悔莫及,別那麼多疑敏感,總是曲解別人的意思;別誇大事實,制造假想敵;別把與你愛人說話的的異性都打入“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視之;也別像林黛玉那樣見花落淚、聽曲傷心、多愁善感,總是顧影自憐。要知道,人生有時真的需要一點傻氣。
不在意,也是一種豁達、大度與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沒有寬廣的胸懷和氣度,也是很容易流入瑣屑於平庸的。而當你實現了豁達與寬容,自然會產生輕松與幽默,從而洋溢出一種性格的魅力。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知足是真正能修福、能積德;不知足的人沒福,不知足的人敗德,他不會修德。

2 世間的國王、帝王也要通過知足,他坐上皇帝位子才真正能夠利國利民,他要不知足就變成暴君,老百姓就得受苦。皇上知足,老百姓享福!

3 再往下降一等,現在的社會講企業,企業的老板知足,這個企業是模范的企業。老板知足,賺了錢一定是救濟貧民,做社會福利事業,那他生意愈做愈大,愈做愈旺盛,愈施愈多,愈多就愈多做。

4 知足的人常富,不知足的人永遠貧困。世間什麼人最貧?不知足的人最貧。世間什麼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永遠不會如意、永遠不會自在。

5 不知足的人苦!不知足的人貧!知足的人富有,知足的人日子過得自在、過得舒服。

6 少欲知足,這是高行,這是真正幸福。多欲苦就多,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是不知足的人。你看那些億萬富翁,天天都苦得不得了,沒有樂受,為什麼?不知足。

7 一味追求物質、精神享受,那是不知足;不知足的人苦,身心都苦。如果永遠不知足,將來就會有禍害。

8 佛經上常講可憐愍者,什麼人最可憐?不知足的人最可憐。什麼人最幸福?知足的人最幸福。現在的教育,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是教人不知足,沒有教人知足的,你說這怎麼得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有句玩笑話:“心髒本來就是偏一邊,所以偏心是正常的。”但是子女對父母來說,就像自己的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可能偏心呢?這中間有什麼道理?

聖嚴法師答:偏心是正常的,就看我們自己怎麼想。舉個例子,我曾和一位父親及他的兩個兒子談話,這對兄弟年齡相差四歲,弟弟已經結婚。從談話當中知道,這位父親用弟弟名字中的一個字,和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組合起來成為公司的名稱,而哥哥的名字卻不在裡頭。

我問這個哥哥:你父親成立了公司,是用父親和弟弟的名字,沒有用你的名字,父親很偏心,你心裡有什麼感覺?他說,父親的選擇很好,這兩個字加在一起做公司名稱很響亮,我的名字放進去,不一定那麼好聽。

然後我又問他們兩人對於婚姻和公司職務安排的看法,得到的答案當然是不一樣的!我每問一件事,就會跟他們開開玩笑說:“不公平喔!”可是哥哥的回答都是:“這是我們兩個做的不同選擇,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的問題。”

最後我問兄弟兩個人會不會吵架,哥哥說會吵。我問原因是不是因為不公平?他說,小時候會有這種感覺,而弟弟也是一樣,但是長大了以後,兩個人都明白,實際上“不公平”並不存在,那只是個人的感覺而已。

世界上的事沒有公平、不公平的問題,都是因人而異的。父母對待兒女的態度原則上是相同的,只是當父母生第一胎時的經濟環境和他們的體力、心力,一定和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不一樣,老大和老二的健康狀況也會不一樣,因為環境不同,對象也不一樣,兩個人的條件自然就不相同了,這是很正常的。

在同一個家庭,同一對父母把所有的孩子拉拔長大,長大之後每個孩子得到的不會一樣,我認為這是公平的。只要父母對兒女盡力盡心,就是公平的。父母親把孩子培養長大,沒有讓孩子挨餓、受凍或遭受虐待,就是公平的。

成長的過程中,兄弟姊妹各自得到的待遇,是和自己的福德因緣有關,而自己的福德因緣,與過去世帶來的福報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是密切相關的。

自己的福德因緣好,父母生你的時候身體好、經濟環境好、身心也好,樣樣都好,所以對你好。若自己的福德因緣不夠,出生的時候,父母的經濟環境不好、身體也不好、心情也不好,生下自己,關系也就不會太好。所以,不要怪父母不公平,這是自己帶來的福德因緣,除了自己,誰都怪不得啊。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日喝1杯西紅柿汁或經常吃西紅柿,對防治雀斑有較好的作用。因為西紅柿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被譽為“維生素C的倉庫”。

  維生素C可抑制皮膚內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減少黑色素的形成,從而使皮膚白嫩,黑斑消退。

  取大米100克,鮮嫩黃瓜300克,精鹽2克,生姜10克。將黃瓜洗淨,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淨,生姜洗淨拍碎。鍋內加水約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爛時下入黃瓜片,再煮至湯稠,入精鹽調味即可。

  一日二次溫服,可以潤澤皮膚、祛斑、減肥。

  將檸檬攪汁,加冰糖適量飲用。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100克檸檬汁中含維生素C可高達50毫克。

  此外還含有鈣、磷、鐵和B族維生素等。常飲檸檬汁,不僅可以白嫩皮膚,防止皮膚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還具有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

  取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將黑木耳洗淨,紅棗去核,加水適量,煮半個小時左右。每日早、晚餐後各一次。經常服食,可以駐顏祛斑、健美豐肌,並用於治療面部黑斑、形瘦。

  本食譜中的黑木耳,《本草綱目》中記載其可去面上黑斑。黑木耳可潤膚,防止皮膚老化;大棗和中益氣,健脾潤膚,有助黑木耳祛除黑斑。

  將鮮胡蘿卜研碎擠汁,取10-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臉後,以鮮汁拍臉,待干後用塗有植物油的手輕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蘿卜汁也有祛斑作用。因為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維生素A原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具有滑潤、強健皮膚的作用,並可防治皮膚粗糙及雀斑。

  另外,用冬瓜籐熬水用來擦臉、洗澡,可使皮膚滋潤、消除雀斑。金盞花葉汁也有護膚除斑的功效。將金盞花葉搗爛,取汁擦塗臉部,既可消除雀斑,又能清爽和潔白皮膚。蒲公英花水也能用於除斑,取一把蒲公英,倒入一茶杯開水,冷卻後過濾,然後以蒲公英花水早晚洗臉,可使面部清潔,少患皮炎。

  其實,以上這五種水的功效也沒有那麼神奇迅速,不過這畢竟是最純天然、無污染、無致癌物質的最好選擇了。但是每個人的“斑”有多有少,有不同類型的區別,最好還是了解清楚了,再對症解決!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容言】

  好話、壞話、刺耳話,啥話都能聽得進。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是風度,是胸懷坦蕩。

  讓人把話講完,是大度是謙恭,是強而不銳,也是有力量的體現。容言要有勇氣,沒有勇氣則聽不得诤言;容言要有耐心。

  沒有耐心則聽不到真言。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容言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還要有氣量,聽得進甜言蜜語,也容得下直言不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容言,才能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容事】

  易事、苦事、難事、好事、窩囊事,凡事皆能裝心中,一絲不苟地去辦。易事認真辦,苦事用力辦,難事用心辦,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辦,窩囊事要理智地去辦。

  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輕視,不因其苦而放棄,不因其難而退縮,不因有功而自傲,也不因無過而自喜。

【容人】

  常人、能人、有功過之人,均應一視同仁,以誠相待。無論是常人、能人,還是有功之人,只是相互的能力有大小,職務有高低,功過有區別,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

  平等待之,禮貌待之,以誠待之,這是為人的准則。以貌取人者,是俗人;以衣取人者,是庸人;以官取人者,是小人。

  無論地位尊卑、年齡大小,有功還是有過,均能以誠待之,方為容人。容人才能得人得心,容人者方能為他人所容。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佛教徒人口的增加,近年來有一些年輕的男女,到寺院裡舉行佛化婚禮,要我為他們證婚。我經常都會告訴他們下列的道理:

  如何做一個先生呢?必須要記住:一、身邊少帶錢;二、晚飯要回家;三、應酬成雙對;四、幽默加慰言。

  這四句話是說,做一個丈夫,身邊不要帶太多金錢;因為錢多了,有時候很容易引誘我們做一些罪惡的事。再者,做個好丈夫,要回家吃晚飯,因為好丈夫不能光是忙事業、忙交際,家庭也很重要。如果有應酬,要與太太一起參加,夫妻應該經常同進同出、出雙入對。平日要幽默加慰言,一個好丈夫,是一家之主,平常要有一點幽默感,不要每天板著冷面孔,有時候應該輕松一點,開個玩笑,對於為家事忙碌辛苦的太太、兒女,要多給他們幾句安慰、感謝的話,如此,家中必能時時洋溢著幸福溫馨的氣氛。

  另外,做太太的也有四句話要記住:一、家庭是樂園;二、飲食有妙味;三、勤儉為五婦;四、贊美無秘密。

  做一個好太太,要把家庭整理得像樂園,不要讓先生下班回來,覺得家裡很髒亂。最要緊的,飲食要有妙味,有人說:“要控制男人的心,先要掌握他的胃。”只要給他吃得好,到了要吃飯的時候,他自然會回家。勤儉為五婦,要做一個像母親、像妹妹、像婢女、像妻子、像臣子般的太太;也就是說,對待丈夫有時像母親關心兒子、有時像妹妹敬愛兄長、有時像婢女服侍主人、有時像妻子依賴丈夫、有時又像臣子伴隨君王。贊美無秘密,平常對於先生要多說贊美的話,不要私藏金錢,不要隱瞞秘密。這樣,夫婦的感情必定很好。

 

  所以,夫婦相處之道,應該是:

  為夫四法:

  一、身邊少帶錢。

  二、晚飯要回家。

  三、應酬成雙對。

  四、幽默加慰言。

  為婦四法:

  一、家庭是樂園。

  二、飲食有妙味。

  三、勤儉為五婦。

  四、贊美無秘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美容技術能把女人的臉修飾得完美無缺,卻不可能給面容注入神韻。有的女人,皮膚光潔、五官精致得找不到一點兒瑕疵,遠觀美麗非凡,近看卻覺出一股晦暗的濁氣,就因她精明過分傷了肝氣。 

太自我的女人往往待人苛刻

苛刻的人愛動氣,動氣就傷肝,常傷肝臉色就會暗淡,那是再高級的化妝品也遮蓋不了的。

某日在公共場合偶然聽見兩個女人議論如何對付家中的保姆,她們一個比一個厲害精明,簡直算計到人家骨髓裡去了。於是隨便瞟了一眼,看到的果然是兩張尖酸刻薄的臉,雖然穿著名牌化著濃妝,但怎麼看都不漂亮。

總是叨叨他人不是的女人,喜歡搬弄是非的女人,酷愛“拔尖”的女人,往往都會在30歲之前眼角就出現細紋,因為太累心。

無論她們如何細心呵護自己,氣色也往往不如一個活得“粗放”卻心地單純的村姑。那種白裡透紅的自然膚色,是“白骨精”們傾家蕩產也換不來的,因為沒了滴著露水的潔淨心情。

善良的女人才能最美

善良的女人,美麗往往在不經意間。心地寬容,經常記住他人的優點,忘掉他人的傷害,就會天天生活在光明的心境中。平和而寧靜的心情,能讓血脈通暢,陰陽平衡,每個細胞都輕松而舒展。

有些平凡的女人總能感受到無緣無故的快樂,就是因為有顆單純與感恩之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那些青春經得住歲月磨損的女人,為人多是大大咧咧的。

有向善之心的女人,必喜愛幫助他人,且在其中得到真誠的快樂。對親人、朋友的關心,讓她們在“閒不住”之時就會樂呵呵地獲得成就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能讓最平凡的女人也漂亮起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以後,不要貪面子,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比如說婚嫁、喪葬、生日,為了面子請客,就大開殺戒。印光大師講過,在民國時,有位兩江總督的周老先生,他往生前,跟兒子說,不要殺生,一切都按照佛教禮儀來辦。往生後,他兒子不聽話了,因為周老先生是大官,死後兒子就給他講究排場,請客。一請客就請了五次,累計一千多桌。其中殺生雞鴨魚豬,不計其數。他以為是面子是孝順。後來他兒子去扶亂,周老先生的靈魂就出來了,大罵他兒子,我做官這麼久的功德,都不夠你抵銷這些殺生。他兒子就很忏悔,想建一個大叢林補過。但後來因緣不成熟,只是蓋了個小廟。

世間人的面子,其實很顛倒。要修行,就不要世間的面子,要抓住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也認識一個師兄,她吃素,她母親過五十大壽,兒子一定要給她請客,因為是大家族,既然要請客,就要殺生。客請完了,她母親過壽完,就生病了,病了一個月。她發願念三百部地藏經給她母親,她母親的病,才好起來。

以前有個大善人,他過八十大壽,兒子也幫他殺生請客。善人有善神護持。他就聽到善神跟他說:老善人,你本來可以活到九十歲的。現在被一殺生,壽命減了九年。只能活到明年了。果然第二年就去世了。

世間人為了面子,往往很折福報。為什麼,地藏經講的“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人沒有智慧,加上業障,真的會把壞事當成好事。有的人懷孕了,因為覺得婚姻要好一些,或者等日子好一些後,再生孩子,就去墮胎了。結果,因為墮胎惡業,婚姻不好,或者求子都很困難。這也是面子問題導致的。

修道人的心,第一要真,不要為了世俗虛假的面子而活。以虛假心,怎能入道呢。真修道,不要想著得到世間人的贊美,否則也是一種障道。佛說過,這個世界上,作惡很容易,行善,遇到善知識很難。不要得到無所謂的面子,然後違背了因果。學佛後,你也不要擔心,世俗朋友都遠離你。道不孤,必有鄰。我們有道心,就會有善知識跟在身邊。就會吸引到同樣磁場的人,那你身邊就多了佛友。而有一天,你有道了,甚至可以度你身邊朋友來學佛。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得到佛法的利益,很不容易。比如你想要開智慧。我告訴大家一個方法:發起報答三寶恩的心時,這時候容易開智慧。佛法是大心量的,我們想要得到佛法的滋味,首先要走在道上。那佛法的道是什麼?

禅宗很注重傳承,你來自哪裡?法脈是哪位祖師傳給你的。這個傳承,很類似中國的認祖。就是告訴我們,源頭在哪裡?找到了源頭,才能找到生命的能量。以前我業障重,學佛不知道自己的源頭,總覺得自己厲害,是自己學來的。慢慢的,才能體會,現在我的一切功德,都來自善知識,尤其是定恆和尚。這就是我的源頭。要知道,報答源頭的恩,很重要。

唐朝時,湖北有慈忍大師,他為了祈雨,解救萬民之苦,就發願,天要是下雨,我就把雙腳砍下來祭天,來替眾生背業,來報恩。果然下雨了,他也很守信用,把腿腳砍了下來。就這樣子,大師就殘疾了。他有個弟子,感動大師的行為,就發願一輩子來服侍他。慈忍成為了祖師,他的弟子,也被後人供奉為祖師。他弟子一輩子,就做了一個事情。報答師父的恩德,但後人一樣尊重他的行為,把他列為祖師。

業障要怎麼消,很多人說拜佛誦經能消業障嗎?不一定,有時候可能只是種種善根。那怎麼消?就是我們生命的陰暗能量,全部轉化為光明能量時,正能量充滿時,這時,就是業障消除了。拜佛和誦經都是把我們轉為正能量的方式。有這個正能量,我們就懂得了報恩,智慧就來了,就這麼簡單。

修道,就是要走在道上。這樣慢慢修,都能進步。如果偏離了道,越努力,結果也是適得其反。什麼是道,就是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寺院都會設一個祖堂,是供奉歷代祖師的地方,每到初一十五,都會去祖堂上供,是什麼,是不忘本。就是找到自己的源頭。修行,是靠源頭的加持。你想看,佛法流傳了兩千多年,一個東西保存住兩千多年,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更何況以前三武一宗滅佛,一下子佛教就毀掉了,那現在仍然能保存著,我們仍然能看到佛經。這些功德,都要歸於祖師的努力。念經講的,要回向給法界,不是說,我們真的有功德給法界。錯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法界成就了我們念經的功德。是諸佛菩薩,是祖師大德,以及護法居士,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把佛法留在現在,我們能遇到佛經,都是他們的功德。要這樣子想。

想要得到佛法的滋味,開發智慧,首先要報三寶恩,這次供米給寺院,也是報答三寶恩。我們得到佛法的利益後,再去報恩,這個應該的,沒有功德不功德。報恩應該是人的天性,讓人走在道上。有這個心,才能得到智慧和福報。而報三寶恩中,首先要報答師父恩。我原先不懂,以為做善事都是我自己的能力。後來明白了,是定恆師父加持力。這次供米活動,都以定恆師父的名義去供米。為什麼,師父是我的源頭,沒有師父,我哪有功德能力所言。這是理所當然的。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敬之物。世間聖人,不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理,亦隨順俗情而行,又復諄諄於仁民愛物之道。推聖人愛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誠孝恭敬之非義也。夫表我誠孝恭敬,當以極慈祥清淨之物方可。何可以豬,羊,雞,鴨,魚,蝦等極穢污之物,又復活活殺死。此等諸物死時,其慘痛怨恨,難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殺彼諸物,表我誠敬乎。試思此之誠敬,為順理之誠敬乎,抑悖德之誠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今求屠劊之肉,是焉得為誠敬乎。由是言之,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祇,豈以此諸穢物為香潔,而歆飨之乎。蓋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於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當思有益於祖宗,父母,賓客,方為合理。今以極慘酷之殺業,為我致誠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賓客同膺殺禍,此之誠敬,是禍害,非誠敬也。而況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加救濟,反為表我之誠而加殺害乎。梵網經雲,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楞嚴經雲,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入楞伽經,斷食肉品雲,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雲何於中殺之而食。世人只知現世,不知過去未來,故殺彼之身,充我之腹,以為理所應當。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償,及我與此諸物類,互為父母,兄弟,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互殺。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賓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謂天地神祇飨此,何異誣人食污。祭祖,奉親,待客,何異殺過去祖宗,父母,賓客,奉現在祖宗,父母,賓客,又令祖宗,父母,賓客,永劫常受殺報乎。且勿謂人畜輪回,渺茫難稽,史鑒所載,多難勝數。即就近見聞,亦復不少。固當深信,勿造殺業,以既造殺業,必受殺報。經雲,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畏因,則不造殺因,自無殺報。畏果,則徒勞畏懼,了無所益!」

輯錄《印光法師文鈔》• 祭祖用素序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世樂,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盤寂靜的究竟樂。綜合起來,約有八種:一、成為佛的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礎,三、減輕業障,四、能積廣大的福德,五、不墮惡趣,六、人與非人均不能擾亂,七、一切好事都會成功,八、能成佛道。

  如要分別舉例,佛經之中,實在太多,現在選擇四條,用語體文譯述於下:

  一、人若歸依三寶的話,將來所得的福報之大,大得不可窮盡。譬如有一個寶藏,全國人民,搬運七年,搬之不盡,三歸功德,比這還要大到千千萬倍。(《優婆塞戒經》,大正二四·一○六三上)

  二、過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盡了,還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歡樂,都離開他了,美麗的天女,不再親近他了,本來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現在變得毫無氣色了,他的身體,既衰弱,且垢穢不堪,兩腋之下,整日流著臭汗。他也看到,他將生到豬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傷、流淚、訴苦。此事給天主知道了,指示他誠心歸依三寶,教他口念:“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他便照著天主的指示,歸依了三寶。七天的本限一到,他便死了。天主為想知道,他死後究竟生到何處去了,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無法看到那個天子的下落。只好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說:“已經由於歸依三寶的功德,轉墮為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們天人,只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大正一五·一二九中至一三○上)

  三、如果東西南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數都是二乘果位的聖人,有人盡形壽供養,乃至為其一一造塔,那個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計量的,但遠不如歸依三寶功德。(《校量功德經》,大正一六·七八三下至七八五中)

  四、過去有一位莎斗比丘,專誦三寶之名,經過十年的歲月,便證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木木患子經》,大正一七·七二六中)

  從上面所舉的四例,便可知道歸依三寶是極為難得的事。同時,佛陀也曾說過,只要有人歸依三寶,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並且希望受了三歸以後的弟子,將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子,寫下來,隨身攜帶,便可辟除邪惡,出入無畏。現在不妨將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照抄如下,以備行者應用:

  (一) 彌栗頭不羅婆(善光),主疾病。
  (二) 彌栗頭婆呵娑(善明),主頭痛。
  (三) 彌栗頭婆邏波(善力),主寒熱。
  (四) 彌栗頭陀羅(善月),主腹滿。
  (五) 彌栗頭陀利奢(善見),主癰腫。
  (六) 彌栗頭阿婁呵(善供),主顛狂。
  (七) 彌栗頭伽婆帝(善捨),主愚癡。
  (八) 彌栗頭悉坻哆(善寂),主恚。
  (九) 彌栗頭菩提薩(善覺),主淫欲。
  (十) 彌栗頭提波羅(善天),主邪鬼。
  (十一) 彌栗頭呵娑帝(善住),主傷亡。
  (十二) 彌栗頭不若羅(善福),主冢墓。
  (十三) 彌栗頭伽(善術),主四方。
  (十四) 彌栗頭伽隸娑(善帝),主怨家。
  (十五) 彌栗頭羅遮(善主),主偷盜。
  (十六) 彌栗頭修乾陀(善香),主債主。
  (十七) 彌栗頭檀那波(善施),主劫賊。
  (十八) 彌栗頭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十九) 彌栗頭羅婆那(善吉),主五瘟。
  (二十) 彌栗頭缽婆馱(善山),主蜚屍。
  (二十一) 彌栗頭三摩陀(善調),主注連。
  (二十二) 彌栗頭戾馱(善備),主注復。
  (二十三) 彌栗頭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二十四) 彌栗頭波利那(善淨),主惡黨。
  (二十五) 彌栗頭虔伽地(善品),主蠱毒。
  (二十六) 彌栗頭毗梨馱(善結),主恐怖。
  (二十七) 彌栗頭支陀那(善壽),主厄難。
  (二十八) 彌栗頭伽林摩(善逝),主產乳。
  (二十九) 彌栗頭阿留伽(善願),主縣官。
  (三十)  彌栗頭利馱(善固),主口舌。
  (三十一) 彌栗頭阿伽馱(善照),主憂惱。
  (三十二) 彌栗頭阿诃婆(善生),主不安。
  (三十三) 彌栗頭娑和邏(善至),主百怪。
  (三十四) 彌栗頭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三十五) 彌栗頭固陀那(善音),主咒咀。
  (三十六) 彌栗頭韋陀羅(善妙),主厭禱。

  上面所抄的三十六位善神,出於《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大正二一·五○一下至五○二中),該經說,凡是受了三歸的人,就有四王天王派遣他們來為之護持,同時,此三十六位神王,各各還有萬憶恆河沙數的鬼神,為其眷屬,輪番護持受了三歸的人。如能書寫神王名字,帶在身上,那是最好。其中第二十四及第三十四的兩個音譯名字相同唯其意譯不同,當無防礙。

  不過,我們應當知道:歸依三寶,雖可求得現生的平安與快樂,歸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乃在回到三寶的懷抱,並使自己也成為三寶——皆可以成佛,切不要自暴自棄。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庸人敗於惰,能人敗於傲

 

世上兩種人必定慘敗,一種是懶惰之人,另一種是驕傲之人。前者什麼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結果總是一事無成;後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認為自己最聰明,常常招來他人的不滿和怨恨,於是往往受人诋毀、咒罵,最後被惡意的誹謗所吞沒。

 

2、不必一味討好別人

 

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於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只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創造的

 

我們常常無法去改變別人的看法,能改變的恰恰只有我們自己。壞的生活不在於別人的罪惡,而在於我們的心情變得惡劣。讓生活變好的金鑰匙不在別人手裡,放棄我們的怨恨和歎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們主觀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觀上卻沒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總想等待別人來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變別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暫,哪有心思去浪費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經說過:“大街上有人罵我,我是連頭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這個無聊之人!”我們既不要去傷害人家,也不要被別人的批評左右,還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先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再說。特別在少年時要全力以赴學本領,不要分心。

 

5、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榮譽

 

終生尋找所謂別人認可的東西,會永遠痛失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庸俗的評論會湮滅自己的個性,世俗的指點會讓自己不知所措。為錢而錢會使自己六親不認,為權而權會使自己膽大妄為,為名而名會使自己巧取強奪。真實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會變成一張張碎片隨風飄揚,世俗的我已變得面目可憎。

 

7、極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為憂慮過度,而導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卻因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對任何事情都無動於衷。前者常為尋找理性而痛苦,因聰明過頭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於什麼都懊悔。後者不知悔恨為何物,整天稀裡糊塗地生活,活著與死去沒有什麼區別。

 

8、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傷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樂自己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天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活就是這般的滑稽。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關鍵在於自己心態的調整。

 

9、喜歡自己才會擁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驕傲無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棄,是消極悲觀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困難,喜歡自己比喜歡別人更不容易。擁有健康的恰當的自尊心理,面對挫折會表現得格外堅強。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時時客觀冷靜地評價自己,每每樂觀中肯地贊賞自己。若連自己都不愛,還能愛別人嗎?喜歡自己吧!

 

10、福中有禍,禍中有福

 

莫被一時之得失沖昏頭腦,一味陶醉於暫時的勝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勝利,意味著駐足停頓,陶醉勝利,意味著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勝利僅僅是一個小小的路標。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為一時之得所迷惑,誰笑得最晚,誰笑得最開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實

 

把每一天過好是最大的幸福,快樂源於每天的感覺良好。總憂慮明天的風險,總抹不去昨天的陰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總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總幻想那些不能實現的,今天的心靈怎能安靜?任何不切實際的東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殺手是憂愁和焦慮。痛苦源於不充實,生活充實就不會胡思亂想。

 

12、愉悅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總是將人生的愉悅,寄托在外界的事務上,依附於世俗的認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財產,以及待遇、名譽等東西,自己一旦失去這些,便是沉重的打擊,常會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樂的根基也隨之毀滅。假如自己真是這樣過生活,那麼快樂離我們是相當遙遠的。為什麼要讓別人來評價自己的快樂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覺幸福就是幸福

 

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幸福;有的雖然得到了,其代價卻巨大無比。許多哲人都說,幸福是種感覺,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遞減,與人的心境、心態密切相關。先哲們說:得之愈艱、愛之愈深,擁有幸福,常思艱難。一個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種感覺,不知足,永不會幸福,知足者常樂!

 

14、別人的恩澤要牢記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忘恩負義”,危機時到處求助,事成之後再不露面。求人時信誓旦旦,得逞後胡作非為。這種人最被人鄙視。“忘恩負義”讓朋友傷心,“忘恩負義”是急功近利的表現。“忘恩負義”只得益於一時,卻會永遠失信於人。切忌過河拆橋,過河拆橋會斷了自己的後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種人”。第一種是能夠理解、欣賞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種是曲解、中傷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種人是與自己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人。第一種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應當尊為師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第二種人對自己造成深深的傷害,需要智慧地遠離,而不是煩惱和計較。對於第三種人要以禮相待、和平共處。了解不同的人,區別對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把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於人,於己於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嚴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執強加自己的意志,別人僅是默忍或是隱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與社會和諧,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認同。人與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態

 

身處順境必須格外謹慎,否則容易樂極生悲。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於是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身處逆境必須格外忍耐,否則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一失態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於是消極和絕望就會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應當歡樂有度

 

適當的娛樂活動能調節情緒,無休無止的歡樂卻易轉益為害。物極則反,數窮則變。“大凡快意處,即是多病處。”“棋可遣閒,易動心火”一味狂歡盡興是膚淺的人生,換來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盡興有度是達觀的人生。樂極生悲不局限於娛樂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使歡樂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氣用事

 

做事不能只憑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意氣用事必有麻煩。有時自己的知覺是錯的,事情並不是想象的這般簡單,表象總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於反復折騰,理性做事不會出現大的差錯,理性做事才不會使自己後悔莫及。切記:凡事都不能太沖動!不能只跟著感覺走,多思考才能不後悔。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很多時候,會受到業障牽引,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說,有些明星,喜歡整容,把下巴整的尖尖的。大家都覺得這是美的。按照藥師法門講,下巴是晚年的糧倉,這樣子晚年就不好。業障導致的錯誤判斷很可怕吧。

比如吃素的問題。有的人會認為吃素沒有營養,就一定要吃肉。這也是錯誤的判斷。修行修身,一定要吃素。色身清淨後,一定不會想要吃肉,而且色身比較清淨的人,口味是很淡的。黃帝內經講,味淡上升,味重下沉。這個和楞嚴經道理倒是有些相通。一個人口味太重了,很容易墮落到惡道,惡道的口味就是很重的。比如貓吃鹹魚,狗吃大便。某些餓鬼,甚至以廁所的大便為食。這個在佛經也有記載。那天人剛好相反,天人吃的是天上的甘露,吃人間的供果,也是聞一聞味道,就好了。不像人的色身這麼粗重,吃了還要排洩。

佛經記載早期人類從光音天來到地球,吃地肥,吃了還能飛到天上。再後來,地肥沒有了,就吃甘露。但也能飛回天上。甘露沒有了,地上就長了五谷,吃了五谷,就飛不回去了,而且色身也跟著粗重,就有了飲食男女欲望。那再後來,人類就從素食轉為了肉食。現在餐餐都要吃肉。放的調料,味重,這都是人類欲望重,身體根器差了的因緣。

不僅在是飲食。色塵,聲塵,身根上,也是一樣。看刺激的電視電影,聽暴動的音樂,或者做刺激的運動,蹦極等,這也是人類六根的“口味”越來越重。那也證明人越來越往墮落道跑。佛說現在屬於減劫時期,從六根的欲望加重,就可以看出來。

人的業障越重,六根欲望就越重。楞嚴經說,最重欲望的,就是地獄。餓鬼是貪心不足,但地獄更可怕,帶著強烈的執著欲望,才會產生地獄。而天人,欲望很小,很容易滿足,所以自有自在。在帝釋天,只要抓一下手,就很滿足了。但人道不同,人道要身體接觸。而地獄道,更是因為業力,把火燒的鐵柱都看出了男女。

修行不僅是修心,心在改變時,身也會跟著改變。不會說,心改變了,身不會改變。念佛久了的人,會越來越柔和,這就是他心改變,身也改變。而且念佛久了,一定不喜歡吃肉,口味一定會越來越淡。比如有的女,喜歡打扮,那修行後,就不喜歡化妝了,穿的也樸素了,這其實是修行進步的一種表征。大道都是至樸的。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道是很不喜歡人類小聰明的。所謂的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比如說錢,人都喜歡守住錢,歷史上卻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守得住。所謂的“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那當人有福報時,賺錢是很容易的。

有的人想著,某一天我發財了,買彩票,炒股,或者做大生意發財了。錢來自哪裡?來自福報啊。福報是無形的,錢是有形的。賺大錢,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把福報化成錢,就是這樣子。要發財,要福報。比如中國改革開放後,那批賺錢的,還是有福報的。天道是公平的,他們本來就有福報,下海後只是順利的把福報換成了錢,賺了很多錢。如果沒有福報,那也是很辛苦的。

修道人要憂道不憂貧。既然修道,要關心的是道業有沒有精進,而不關心物質享受好不好。世間人,應該關於福德有沒有增上,而不是關於錢賺的更不夠多。最近有一種感覺,錢是很有靈性的。如果沒有靈性,它怎麼會跑呢。而且不受控制?有福報的人,怎麼樣都有錢。好比佛說的,末法時代,當米賣得比珍珠貴時,修行人都不會餓死。為什麼呢?因為有福報。

我們應該贊歎出世間人的成就,也贊歎世間人的成就,不管是名聲,地位,財富,權利等。我們都應該贊歎。有福報才會有名聲,有權利,有財富。人有福報時,走到哪裡都有的吃,不會餓死。那應該多培養福報。

福報是無形的,那錢是有形。老一輩的人說,你可以用東西,但不可糟蹋,糟蹋是一種不尊重,就是損福報。南懷瑾講,建國前,富家小姐公子哥愛干淨,吃饅頭都要剝了皮。結果抗戰一來,最苦的還是這些享過福的富家小姐們。福報享過了,苦就要來了。在教育孩子上也一樣,要窮養,不要想著,我已經苦了,不能讓孩子苦,哪知道你不讓他受苦,天道會讓他受苦。女的未嫁時,什麼都是父母動手,等到嫁人就苦了。因為福報享過了,天道要讓她補課。因為福報都是要自己培的,受苦是了苦,應該開心。享福是消福,看起來很美好,其實不好。

這世界上,你能用的吃的,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福報所換來的。有的人洗衣服,水嘩嘩流,浪費很多。以前日本有個禅師,擅長雕刻佛像。有個人想跟他學習,禅師就說,你去挑水。看他挑水後,禅師說,我不收你,你另找他人吧。他不明白,禅師就說,你挑水時,水滴了滿地,一點都不珍惜。水也是大自然珍貴的,要用在有用的地方。你這種心態,怎麼能雕刻出完美人格的佛?他聽了以後,從此改頭換面。並且自己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滴水。以鞭策自己。滴水真的成了一代雕刻大師。

沒有用在恰當的地方,都是損福報。很多東西,都不是用錢來衡量的。比如水的價值。能喝到水,是福報。甘肅或者沙漠地區,就知道水的價值。但眾生業力不同。浪費水,以後就會有少水的業力。水是如此,米飯更是如此。建國後的六十年代,就因為沒有飯吃,全國餓死很多人。這就是這麼近的事情。業力不可思議,不要覺得米飯才一斤兩三塊。不是用錢來衡量的。眾生惡業現前時,再多錢也買不到米的也有。佛都預言,米賣到珍珠一樣貴時。在1949年前,國民黨要去台灣時,當時,米真的賣的比珍珠還貴。用一擔錢,估計換不回一擔米。這也是眾生業力,一樣不可思議。應該珍惜福報。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貧人。貴人不耍脾氣,耍脾氣作甚。

智者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麼?


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麼?


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應當是佛。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裡不怨心裡怨,越怨心裡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於自己服毒藥。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現今的人都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就不樂。其實我這個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個不怨人,就可以成佛。現在精明人都好算帳,算起來不是後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讀書人屬金,金主開辟,士子讀書,古今中外無不研究,是最明理的人,絕不許怨人。別人不明理,是讀書人沒把他教化明白,怎敢怨人呢?


當官的人屬火,火主明理,明理不怨人。百姓不好,怨自己沒治化好,怎能怨人呢?


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貧人。貴人不耍脾氣,耍脾氣是賤人。


“不怨人”三個字,妙到極點!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家學佛有禁忌嗎?

 

民間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爐裡面殘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個香爐,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須清理收拾,經常保持像第一次燒過香的香爐一樣清潔。

 

在家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間,不敢進入寺院禮拜,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誦經、打坐、念佛,其實這是低級鬼神的禁忌。因為鬼神怕見血污,所以,容易見血發嗔。佛教的沙彌尼、比丘尼,以及近住優婆夷,都是生活於寺院,每天與經像、法物為伴的女性修行人,從未由於生理期間,發生所謂沖克的問題而帶來災難的。

 

定方位,這也是屬於民間信仰或民間風俗的一種。以入鄉隨俗的觀點而言,這在家供佛,設立佛壇,通常都先請人為佛菩薩聖像開光,同時要選擇日期,無可厚非;開光表示慎重,擇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但是從佛教的觀點而言,諸佛菩薩無處不在,無處不應,一切方位有十方諸佛、十方三寶、護法龍天,當然沒有民間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問題,只要自己認為是最尊貴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適當的時間來為佛像安位就好。

 

有人認為某些經咒,在家人不可念,或者某一時辰不可以念某些經咒。其實,凡是經咒都要以恭敬心,於清淨處來持誦,最好先洗手、漱口,並在佛前焚香、禮拜;但沒有一定說在家人不可以念什麼經或持什麼咒,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門之外。

 

家裡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將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這應該沒有問題,佛在中間,菩薩供在兩邊,諸神供於菩薩的外側,做為三寶的外護,也讓諸神親近三寶,修學佛法,種成佛因。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後,可對原有的神像焚香、供養、禱告,然後收藏起來,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雜亂。

 

香灰及損壞的經像、法物,有許多人不知道如何處理,甚至於送到寺院。其實,只要選擇清淨的空地和焚化的容器,用火焚化之後,埋入地下即可。若是金屬制品,則收藏起來,過了若干時日,就可做為古董或破舊物處理。

 

佛前鮮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屬於消耗品,必須每日更換;如果尚是可用可食,應該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拋棄;如果腐爛、敗壞,則做垃圾處理。至於供品的單數或雙數,沒有限制,以對稱的美觀而言是雙數,如限於物力、財力、位置及場地的關系,單數也沒什麼不可。至於品類,質料是以各人的財力可能負擔的范圍為原則,不敷衍也不鋪張。

 

在家修行的時間,以早上、晚上為宜,身心清淨輕松,才能專注、虔誠;如果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當然也可以選定不同的時間。最好臥室不設佛像,床上不要打坐、拜佛、誦經;如果只有一間房子,最好平常將佛像用布遮蓋,禮拜之時,要把床鋪整理整齊、清潔,再揭開佛像;如果除了床鋪沒有任何位置,坐在床上,也可以做為修行場所。總之,是以恭敬、清淨心來做到肅穆、莊嚴的程度為原則。

 

皈依三寶之後,對於其他宗教,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道場,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進入教堂、寺廟、神壇,當以鞠躬合掌問訊為禮。不得作為信仰的物件,但還是可以作為友誼的聯系;在對於佛法未有確實的認識之前,不可以閱讀外道的書刊,否則會造成方向的誤導。(聖嚴法師著《學佛群疑》)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四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年輕人,剛結婚時,逢人便說,有了家庭生活多麼美好、惬意。單身時,回家吃泡面度日,現在一回到家,大門一開,笑容可掬的太太提著拖鞋讓我穿上,一進到屋子裡,可愛的小狗圍著我汪汪叫,餐桌上菜香四溢,你看人生多麼美好?擁有家庭多麼幸福呀?

一年後,他逢人便訴苦,結婚的煩惱,有了家庭的煩惱。因為現在一回到家,太太不再拿拖鞋給我穿了,她也有工作忙碌著,換成小狗銜拖鞋給我,我的太太繞著我汪汪叫。要求我要分擔家事,要求我儲蓄,要求我要懂得投資之道,要求我要准時回家……一年後,浪漫的燭光晚餐不見了,溫柔可人的太太變成管家婆,結婚這麼不自由,簡直像個牢獄一般。

年輕人心情苦悶,跑到寺廟向一位法師訴苦。法師聽完年輕人的話,告訴他:「你大可不必再苦惱,你仍然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為什麼呢?你的拖鞋一樣有善解人意的小狗給你銜來,太太對你要求的聲音,就當作小狗可愛的汪汪叫,彷佛是像一首又一首的幸福樂曲,你的生活,還是和以前一樣美滿。」

這個世界怎麼改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內心的世界,不要陷入外境的迷惑,平添煩惱。我們常因外境生心分別,一句好話上天堂,一句批評,茶飯無味,輾轉難眠。《華嚴經普賢三昧品第三》說,如來的心「離諸谄诳心清淨,常樂慈悲性歡喜。」凡夫的心原與如來無二致,只要懂得化悭心為捨心,化瞋心為喜心,化貪心為施心,化殺心為慈心,自然解冤消愁,不再於刀口上舔蜜,貪求世間五欲的滋味。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變我們內在的心境。就如一池落花,兩樣心情。有人憐惜好花飄零,有人卻喜花果將熟。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