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積德改命 (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許多經常布施的人,有時雖然並不祈求獲得什麼回報,然而卻大都毫不例外的覺得,每次行善之後心情總是顯得比較愉快,這種精神上的輕鬆愉快,事實上便可說是 一種極好的回報。




一個人如果能夠經常保持這種愉快的心情,身體自然容易變得更健康,病痛與苦惱的機會也就相對的大為減少。




反之,一個為非作歹,有愧良心的 人,由於經常感到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結果自然也就容易導致各種疾病和意外的產生。最近有些科學實驗也證明這種現象的真實性,美國「國民星期雜誌」曾經發 表了一篇研究報告,題目是「不快樂的心情造成了毒素」。內容主要如下:「在華盛頓心理實驗室近來所作的實驗中,顯示了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產生化 學的變化,而使一種毒素注入血液之中。




一個人在心理正常的狀態下如果向一個冰杯內部吐氣,則其所凝集的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體,然而一旦處在怨恨、暴怒、 驚怖和妒忌的心情下,則所凝集的物體便顯出不同的顏色,倘若加以化學的分析,則大都可以證明這些物質含有致命的毒素。由妒忌所生的凝集物,往往可在數分鐘 內毒斃一頭豚鼠,如果發自內心深刻的怨恨達一小時之久者,則可毒斃數十頭豚鼠。由此可見長期行善可以得到健康和快樂,乃是一件無可否認的事實。




此外,一個喜歡行善的人,由於經常心存善念,因此在外貌上也大都顯得慈眉善眼,關切慈祥,和藹可親,因此不啻是菩薩的化身。與其交談,往往有如春 暉普照,感到無比的溫馨,不僅令人喜歡親近,而且也常常令人產生由衷的敬佩。由於他們平時廣結人緣,有口皆碑,因此一旦有事,無疑的大都能夠左右逢源,逢 凶化吉,能夠成就更大或更多的事業,所謂「得道多助」,「吉人天相」,事實上也是有相當的根據。





欲得善報必須努力行善,然而「善事」是什麼呢?




(一)從事財施,以財物救濟貧民,照顧別人的生活。


(二)實行法施,從事教化工作,宣揚有益世道人心的道理,捐印善書,勸人為善,渡人迷津,不再痴迷為惡,此種救人心靈的功德可說最大,因此馬丁路德最推崇學校教師,因為這是「最佳、最偉大、及最有用處的職業。」不過教師如果誤人子弟,其罪過也最大。


(三)行無畏施,以己力解除眾生之苦難,舖橋造路,醫治病患,救生放生,服務他人,與孤兒同樂。此外,在實行任何一種布施時,如果能夠基於純粹救助別人的動機,而毫不存有沽名釣譽或其他任何自私的意念,這種完全奉獻利他的行為,才可說是真正的善行。


(四) 百善孝為先,要行善必先行孝,因為對於恩重如山,生我育我的至親,如果都未能給予應有的回報,則縱有其他的什麼善行,事實上也大都無法完全抵償由不孝所產 生的罪過。我們知道,不論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成就偉大事業的人物,毫無例外的都是侍親至孝,反之,一個對雙親忤逆不孝的人而能成就大事者,也可說絕無僅 有。由此可見,孝是百善之先,為人之本,也是成功之鑰。此外,在消極方面,還應該遵守五戒:


(一)不殺害生靈,
(二)不偷竊他人的財物,
(三)不可邪淫(指夫婦以外的關係),
(四)不說謊話去欺騙或傷害他人,

(五)不要酗酒或賭博。





總之,一個人能夠不為非作歹,而且能夠積極作出有益社會人群的事,便是一種善行。行善的結果,不僅社會大眾蒙受其利,個人也必可獲得裨益,如有惡報也可獲得減輕。


許多人在行善布施,捐印善書,服務人群後,往往身體變得更為健康,事事變得更為順利和如意,便是獲得善報的結果。


明朝袁了凡的親身經驗便是一個極好的教訓。(他起先由於一個相士的預言十分靈驗,一一兌現,因此十分相信「萬般皆有命,半點不由人」的宿命論,後來雲谷禪師曉以「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 門,唯人自召」的道理後,發願實行三千功,結果竟使後來的命運產生極大的變化和改善,


(了凡四 訓)》一書。事實上,許多研究面相的人士也大都相信,一個人如果能夠多存善念,多行善事,則此人的眼眶淚堂處往往會出現陰騭紋,可以使人化險為夷,趨吉避 凶。


此外手掌上的生命線也會產生變化,例如生命線原為斷裂的,結果會生出細線加以連接,或旁邊出現細線為之保護,或出現四方紋,象徵其只是有驚無險,這些 都是為善的結果。因此要想改變或扭轉自己的命運,諸惡莫作,勤種善因,可能就是最有效的一個途徑。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由一個人平日的行為是好是壞,是 善是惡,來正確的推論此人的未來,甚至其後代是好是壞或成敗優劣,因此佛家曾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句話實在具有相 當的道理在。


輕信「宿命論」,任憑命運的擺佈是十分錯誤的,盲目聽從江湖術士的信口開河或「花錢改運」的伎倆更是一種愚昧的行為,因此邵康節曾言:「有人來問卜,如何是禍福,我 虧人是禍,人虧我是福。」「算什麼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甚速。」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不積極行善,對社會眾生作有益的貢 獻,卻只是一味想使用其他的手段(例如殺害生靈,用大魚大肉來從事祭拜,或燃放大量的鞭炮,或焚燒大量的冥紙等等)來祈求福報,則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妄 想,試問不種善因(而只想討好公正無私的上蒼或神明)則將來怎能獲得各種善報呢?事實上這類活動不僅浪費財物,而且可能無形中造下殺生的罪孽及其他的業 障。


此外,有人認為虔誠的,長時間的祈禱或念咒,有時也能產生某種的奇蹟,或實現某一種願望。






事實上,這些祈求如果不以實際的行善功德來配合,或事先許下一個有益社會人群或眾生的願望,承諾要改過行善,則結果也大都未能收到顯著的效果,而且一旦祈 求的願望得到實現,事後如不守諾言,則將來也往往都要遭受種種的惡報。


由此可知,歸根究底,還是行善事積善因,才是求得善報的根本有效之道。因此筆者認 為,相信合理的因果現象,以培養「人定可以勝天」「行善足以改變命運」「行善越多福報越多」的觀念,結果不僅可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改進許多「積非成是」 的習俗,而且足以鼓舞人們產生無窮的希望,也足以激起努力奮發開拓未來的勇氣和信心,這不是迷信,更不是所稱的「弱者消極的自我安慰而已。」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其實靜下心來,倫常大道就在我們的身邊可以感受得到。


人為什麼要遵守五倫關係?




因為五倫關係是道,


傳統文化的核心道德二字。


道是五倫之道,其實天地萬物都有它運行的道,




人有人道,天有天道,


甚至於河川都有它流的水道,


假如 河川不依照水道去走,


那它可能就會潰堤、會氾濫;


相同的天道這些星體運行,


都一定有它的軌跡,不按照這個軌跡,


那鐵定星球跟星球就相撞了。




我們中華傳統文 化天人合一,


所以也效法天道,


都有它運行的軌跡、規則、常道。


老子也說,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道做人的常道,不踰越的去落實這些德行,


這個 人是明白人,


                       知常曰明;


不知常,


不知道這些做人的常道,


就會產生很多人生的凶相,


這個凶相不只會害了自己,


甚至於會害了下一代。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處處替人著想是仁愛的心。福田靠心耕,有仁愛的心承傳下去,後代都興旺。


    每個行業都是為人民服務,要服務得好,首先要設身處地為人民、為客戶著想,而這樣的心態,其實小時候就在紮根了。為什麼說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因為他那顆時時刻刻體恤他人、為人著想的心,從家庭、從對父母當中已經養成,絕對不是到大學再來修為人著想的學分。


    《弟子規》提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吃飯、坐下來、走路的時候,一定是爺爺奶奶、父母先吃先走,這個道往往都在生活的先後順序當中傳承下去。


    長善心非常重要,我們做每個動作,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是什麼?我們把第一口的菜先夾給他,日積月累他覺得家裡吃飯都應該先想到他。父母給他夾菜,爺爺奶奶也 給他夾菜,在這個餐桌上,地位已經很分明,誰的地位最高?孩子。所以這個菜一夾,小皇帝、皇太后就夾出來了。當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孩子會形成一個態度,就 是家裡的人為我做事都是應該的,這就麻煩了。


    老祖宗教育我們,「至要莫若教子」,一生最重要的事,一定要把下一代教好,不然就像現在很多亂象都呈現出來了。


    對父母的義,有養育父母的這分自我的期許,這就是義。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自己德行不好就羞辱父母,他有羞恥心,因為他不敢以身侮辱父母。


    一個人處世待人的態度是從家庭養成的,有句老話講「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所以家庭教育是社會安定最重要的基石、根本。


    夫妻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典範,能同甘共苦不分彼此,而且時時以大局為重,並掌握情緒。如果情緒不掌握好,沒事都變有事,小事都變大事。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上有一個故事說:「有一位善生長者,他要將世界上最稀有、 最寶貴的金盒子送人,但是他要送給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有許多貧窮的人聽到了這消息之後,就千里迢迢來找善生長者,他們都說自己是如何如何貧窮,所以他應該是金盒子的得主,可這些貧窮的人把話講完之後,善生長者就對他們說:「你們都不是世界上上最貧窮的人。」


每一個貧窮的人來,善生長者都對他們如是說,那麼誰才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呢?大家都開始懷疑,於是不約而同的問善生長者,善生長者於是把答案告訢他們:「你們都不是最貧窮的人,最貧窮的人是有錢不會用的人,那麼世界上誰最貧窮呢?就是國王波斯王,因為他有錢不會用,不會照顧社會大眾,不會福利人群,這不是很可悲嗎?這不是世界上最窮的人嗎?」


所以富有的人必須做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否則便成為富有的窮人,而窮人心中如果滿足,衣食不缺,雖無家財萬貫,但有工作即有錢過日子,那麼他不是窮人,而是貧窮的富人。



「富有的窮人」與「貧窮的富人」在生活上比較,快樂是屬於貧窮的富人的,因為貧窮的富人知足常樂,心無罣礙,您想還有什麼比這些更珍貴的呢?因為「有」就有煩惱、有壓力、有恐懼、有得失。「無」就無無煩惱、無壓力、無恐懼、無得失。


所以貪求名利者、是一個煩惱多重的人,行善隱姓埋名者,才是喜悅愉快的人,不要做個煩惱多重的人。


可是話又說回來,有錢的人如果懂得行善佈施,那麼他是富中之富,也才真正是個有錢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佈施,富貴才能常存,如果不曉得佈施、甚至慳吝到一毛不拔,那麼他有錢又有什麼用,只能算是一個守財奴而已。有的甚且更不能長久,不是家庭發生變故,就是自己身體欠安,否則就是生個不肖子把財產揮霍殆盡,要不然就是死亡後輪迴轉世投生窮困之家,那麼財產又歸誰的呢?當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財產在有生之年除了留一部份給兒女外,其餘必須多行善佈施--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因為我們來也沒帶什麼,去也兩手空空,平時就要養成這種理念,到時候才能做得理所當然,平時就要安排,到時才不會手足無措。


那麼常佈施的人呢?福報必歸於他,甚至長久不斷,這種人往往能夠逢凶化吉,往往有貴人扶助,往往有幸運之神的眷顧,往往有美好的人生,往往能實現未來的美夢,往往有賢德子女孝順父母,就是逝世後,也能轉生在富貴人家當公子,要不然就是升天享受福報。



那麼沒錢的窮人也能佈施嗎?可以的,因為佈施不一定要花許多花錢的,是那七種佈施呢?


一、心施:就是凡事都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意;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心存謙讓而不貢高傲慢;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燥;心存感恩而不自讚己功;心存善愍而不幸災樂福;心存法善而不貪戀物慾;心存寬恕而不吹毛求疵。


二、面施:時時保持微笑,不要板起面孔,好像很了不起的樣子,也不要扮著滿面愁容的苦瓜臉。如有一本書這樣寫:「你不須花費什麼,但能使人受益無窮,這使獲得者得到利益,但給者無損的──那即是微笑。」


有一次我到某公家機關辦事,竟然看到牆壁上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常說您好!謝謝!對不起!」也許是受到這張「紙上紙」的影響,讓人感到特別溫馨的感覺,辦事人員也非常的熱誠,待人和和氣氣的,讓前往辦事的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他們做事愉快,我們辦事愉快,兩者皆歡。


但有些人就不這樣想,每天板起面孔,一副自命清高的樣子,好像他是千百萬富翁,高興就做,不高興就不了,有什麼了不起,使每位去辦事的人都要碰他的釘子,因為去辦事的大多數不了解如何辦,但他是理直你氣壯的回答,得理不饒人的數落幾句,好像他不這樣做,就顯不出他的偉大,當然他自己也經常氣得七竅生煙,兩眼通紅,去辦事的人也一副無奈與委屈,你不高興,我更辛酸;大家都沒有好處。


為什麼不以微笑去面對接洽事務的人呢?若能這樣,自己工作愉快,使前往辦事的人也高興,讓社會充滿和諧、喜挩、便利。


年前聽一位讀者說:「我家附近有一位三十多歲的女性,她在某一公司上班,可是每二,三個月就要換工作,因為她的脾氣暴躁,又一副了不起的樣子,所以每到一家公上班就會跟別人吵架,然後就不了,回到家裡也一樣,不是亂打孩子就是跟丈夫吵架,她家裡經常要買碗、盤以及修理門窗,因為家裡的碗盤經在吵架中被摔破了,門窗也因為生氣時就猛力推、使氣地關,所以也破壞無餘,丈夫賺來的錢不夠太太一星期的花用,經舉債度日,後來不知在什麼因緣下,竟然也看善書,奇的是不久之後,她馬上變成另一個人似的,簡直讓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難道善書有什神奇的力量去感化她,讓她改變?」


答案是:神奇力量倒不曉得,但善書能反照自己倒是真的;人只要反照、反省、反思,再惡的人都能改變過來,這是善書推廣以來,許多見聞、許多的信件、許多的見證所給我們的支持。



三、眼施:以慈眼觀一切眾生,不可見人成功就娭妒在心,也不可以勢利眼去瞧不起人,俗語說「狗眼看人低」,因此既然生而為人,就不要以狗眼來看人,且要學佛菩薩以慈眼觀眾生,讓眾生產生法喜清靜。


四、身施:身施就是去為人群服務,以身作則,看到有人需要幫忙,我們就去幫忙;在時間許可下,就去替別人服務,將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像當今社會有許多義工都是無條件的為人服務的,有讀者在各公共場所及齋舖放置善書,也是身施的表現。


五、言施:言施是要說好話、不要講是非;要讚嘆好人、不要毀謗別人;有能力就去說法度眾,無能力也能勸人多看經典善書,或是多唸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多說祝語「願上帝賜福您」,少說一些無益的話。


六、座施:座施就是乘船坐車時,多將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弱婦孺,讓人間充滿溫馨、溫情,只要有人這樣做,等到我們老了,也會有人讓座位給我們坐。


七、房施:房施是將自己有空下來的房子提供出來,做圖書室、念佛堂、小講堂,或其他公益的事。


以上七種佈施都是不須要花錢的佈施,但雖然不須要花錢卻能使人受惠無窮。


佈施是很要的,而佈施不一定是要出錢的,但有錢而不佈施就是慳吝的表現,貧窮也能佈施才是難得的胸懷。


以上是人人皆能做到的「無財七施──心施、面施、眼施、身施、言施、座施、房施。」希望世人能多學習,使國家、社會、家庭更安定祥和。


資料來源: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20917&replyID=20917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上說:


一個人能受持十善中的「不妄語」,


可以得到很多的好處:



 



 



  一、不打妄語的人,


嘴巴裡永遠清淨,而且常有香味。



 



  二、不打妄語的人,


社會上各階層的人,都會信仰你。



 



  三、不打妄語的人,


說話誠實可靠,可以得到人天的恭敬與愛護。



 



  四、不打妄語的人,


言無虛妄,更無粗惡語,對於苦惱的人,


能發出柔和的軟語來安慰,使他獲得清涼。





 



  五、不打妄語的人,


無怖畏、無罣礙,內心常樂,


而且身、口、意三業清淨。



 



  六、不打妄語的人,


因為心安理得,所以時常感到歡喜。



 



  七、不打妄語的人,


會審慎自己的語言,所以他說出來的話,


人天能夠接受奉行。



 



  八、不打妄語的人,


具有超人的智慧,無人能夠制伏。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楞嚴咒,十分殊勝


如果有人能書寫、印刷、雕刻此咒,帶在身上或掛在房子、交通工具上;這個人,在有生之年,任何毒都不能害。生生世世不會生到貧窮下殘的地方,雖然此人不作 福業,但十方如來所有功德都給此人,由於這個原因,就能得到說不清楚數量的劫數,常和諸佛同生在一處。無量功德,就像螞蟻見糖,同在一起熏修,永遠沒有分 散。所以能使破戒的人,戒根清靜。沒有得戒的人,會讓其得到戒忍。


不能進精的人,會讓其精進。沒有智慧的人,會讓其得智慧。不清靜的人,會速得清靜。不持 齋戒的人,自會齋戒。如果有人無始劫來,所有業障從前世來,沒有來得及懺悔的,若帶、掛、藏此咒,這些積業,就像熱湯消雪,不要過多久都會得無生忍。如果 有女人,沒有生孩子,想求孕的人,如能把此咒帶在身上,就會生福德智慧的男、女孩子。


求長壽的人,就能得長壽。


希望果報得好轉的人,就會得轉變,其他身 體、命運、物質變化,也是這樣。


命終之後,能隨願往生十方佛國,必定不會生到佛國的邊地不好之處。更不可能墜落其他惡道。


如果有國家、洲、縣,能把此咒放 在四城門和各個關口,讓人民禮拜供養,佩戴此咒,或將此咒安置宅居地,一切水、火、饑荒、兵難、賊難、戰爭等,一切厄難都會消散。有此咒的地方,天龍歡 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人畜安樂。也能鎮一切惡星,各方變怪,災障不起,人沒有橫禍,牢獄之災。二十四小時平安,沒有惡夢。


注意事項:


佛祖講的話都是實話,非常精密,在做這些帶、掛飾品時,只要放入楞嚴咒就行,不可在咒上任意添加各類文字,及減少咒語。以免出現和咒不相應的事。


佛法要靈,就在應。


 免費結緣處:   法界佛教印經會  分會如下


卍 台北道場


卍 台中道場


卍 高雄道場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身體一直很不好,我到處求神問卜,但是卻無幫助,請您指示我,到底要不要信神呢?」



佛陀聽了就很親切的問他:

「請你看看前面那一個村落的農民,假使在春天時,他們不去耕田播種,
而只是在神的面前祈求賜給他們豐收,您想,到了秋天,神會賜給他們豐收嗎?」

那人答道:「我想,不會的!」


佛陀說:「你答得很好,現在再問你!如果一個農夫在春天很努力的去耕耘、播種、灌溉、施肥、除草,但他並沒有求神賜給他豐收!你想,他在秋天會不會有收穫呢?」


那人答道:『我想他仍然會有收穫的』


佛陀又說:「現在我再問你,一個人如果不務正業,不去運動!
你想,這個人的家境會好嗎?身體會健康嗎?!」


那人答道:「這是不太可能的!」


由佛陀的這些開示,我們可以知道,天下沒有不勞而穫的成果,
沒有偶然或僥倖的成功!
世間一切的事物都是『因、緣、果』所聚合而成的。


因此,人人所嚮往的福報,也是需要認真去耕種才能得到的,
而不是只憑空口的祈求而能實現的。



所以,福是種來的,不是求來的!


 

文:引自 雲鶴 教授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不改抵觸頂撞父母,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兼告訴大家「壞風水」是怎麼回事 看到這裏師兄發現自己是住在寺廟旁邊,心裏非常憂愁,不知道怎麼化解,我給大家講一點我知道的。


 


我打小就比一般人敏感,天生就會那麼一點(也只會這麼一點),我怕人把我當不正常,比如當小白鼠圍觀罵斥,所以很老實閉嘴。
算命我是不懂的,我小時候自然懂得的是望氣(少許皮毛)。那時我最愛往一家人家裏跑,我什麼也不幹,我就去呆著。



為什麼呢? 這家人的家裏祥瑞氣旋繞,只呆在裏面,就非常舒服,就像蒸氣浴,瑞氣包裹著自己實在太舒服,雖然還不大通光,但是從無晦暗之感。
我當時詫異的想:我看這家人,絲毫特殊的地方都沒有,兩個退休老人(乾淨,脾氣好),工資微薄,兩個子女沒讀多少書,早早輟學在家,還沒找到工作,那麼這些祥瑞氣到底是什麼緣故——



過了三年,這兩個子女成家了,配偶雖然普通,各方面都非常一般,但是生下兩個孩子,我一看,兩顆明珠,一個如日光,一個如月光,光華燦爛。原來那瑞氣旋繞三年不絕,是為這兩個孩子。我感歎的是:原來一個人有福報要來,三年前就有預兆了!
子女的配偶因為非常孝順父母師長(我娘說這人非常孝順父母師長,絕不會久居人下),本來沒有讀大學,但是婚後幾年就成為地方大官長,從此這家人是富貴得 很。(我娘告訴我,一個人如果從小不曾抵觸頂撞父母師長,他是必定做大官的,因為打小孝順父母,每天積的福德別人根本比不上,他不做官誰做官,所以你見到 這樣的人,要好好對待,不能輕視,因為就算沒讀過書,還沒找到工作,後面上天也會推他上去的。我家裏好幾個做大官的,無一不是如此。但一個人日常生活若好 抵觸頂撞父母,是絕對不能做大官的,連基本的日常工作都不會順利,一生挫折連連,重要時刻無不敗北。
原因很簡單,抵觸頂撞父母,就是把父母抵頂到對面去了,父母為生我,助我,沒有父母生助,無法強大,就憑一己之力,當然壓不住厄運,並且周匝鬼神會代你父 母教訓你,這個就是書上說的:不孝父母,天怒鬼神怨。如果要比喻,父母好比兩大福德山,孝順父母能鎮一切惡(不順),父母又是兩大福德海,孝順父母能濟一 切渴(匱乏))



話題偏了,繼續。
然後這家人搬走了,換一家人搬進來,我特意跑去看。
擺設還是照舊,但是氣象完全不同了,那是寒得很,暗得很,我一會就走了,再也不去,我一眼就看出氣流對穿(後來知道這叫無情,破格)——但是從前前一家人也是這個樣子擺設的,從前我並不覺得。
之後我才領悟到:這風水是福人居福地,你要是個福人,你住的地方就一定是福地。如果你住的地方不是福地,你也能住成福地,大家知道風水養人,卻不知道是人 也要養風水,人一住進去,周身氣流就會逐漸充斥整個住地,把地養得福德兼備,就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住地就是你的形,這就是俗話說的「物是主人形」。你要住 福地,先要好好積德,你積下福德,自己很自然的就能養風水。
而且千萬不要怨天尤人了,怨尤生出來,好風水也爛掉的,它會不高興你說它壞話,嫌棄它,我平時是好地我恭敬,壞地我恭敬,天地間的一切我恭恭敬敬。萬物都 有靈性的,不可輕視,我打小草木沙石都不敢輕視的。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去看千年古建築,雖然是些石頭木頭,它氣質就是不一樣,這是因為它就像人一樣,智 慧可以隨著時間成長,它懂得的也會增長,年月久了,它也把自己的修養和氣質修出來了。
我們佛家說:看一切眾生是佛。就算是惡風水,我看惡風水是lucky,是福,容納我,提供我避風雨的地方,我感激,我用這樣慈悲柔和心氣神養它,它不好意思不好,它不好意思作惡。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帝王將相,都找最好的風水,但是他們還是敗了,為什麼呢?
因為福德氣數一盡,風水會自動變掉,你要是福德養不起這個好風水,它自己就會破掉的。好比你的資財養不起一頭大象,大象豈不餓死?你若是換養一只小狗,也 許還養得活蹦亂跳。所以你沒福分,還要住福地,這更糟糕!你不是皇帝福德,鎮不住江山,卻要穿上龍袍,要萬民臣服,這不自尋死路麼?沒福德,你鎮不住風 水,反成凶像!



所以,大家住在非福地,也要感激,這是上天給你生路呢,趕快趁這個時間積累福德,福德增長了,你不搬家,風水都要變化,因為被你每天的人氣養好了。



如果要積累大福德,積累現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如順利好姻緣,工作順利,資財積聚,重要考試發揮出色,各種申請不被拒,乃至現實生活一切福德順意),只要 不抵觸頂撞父母,面容柔和笑對父母,和父母說話柔聲軟語快快樂樂,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擁有是沒有阻礙的,鬼神看你孝順父母,他非常尊敬你,絲毫不敢障礙你, 這麼好的改命方法,大家卻不知道,太可惜了。



如果想要仕途順意,通常是從小就不抵觸父母的人,因為他從小每天都受父母印氣生助,非常強大,別人比不過。還有就是注意不要說中國古代聖賢如老子,孔子,高僧大德的壞話,一說就完蛋,別想升遷,除非大懺大悔。
你想想,父母聖賢你都不恭敬,父母聖賢你都輕賤,還有哪一個眾生你不輕賤?你的貢高我慢大到無邊際了,鬼神看你這個狂妄就討厭。我們佛家對此有一句話:你要貴,你就不能輕賤他人。連基督教都說:那把自己升高的,必被降低。把自己降低的,必被升高。
畢恭畢敬的對父母,讓父母高興喜悅,有一點好東西,都要拿來供養父母。
畢恭畢敬對父母,這是增長官祿最快的,沒有比這更快的,你尊長,那自然你也要成為長,受人尊;
供養父母,則是增長資財最快的。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不管一個人怎樣說自己的心地孝順,一個人不供養父母,他這個窮字非常大的寫在臉上。
所以,佛陀教導我們的是一念孝順,一念孝順之後還有一句是:些許微物供養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順,念完就沒有供養的下文啊。
平時多少都要拿出財物供養父母,不要抱那麼緊,不要找藉口說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錢,你這個樣子,以後你老了,你孩子一樣不會供養你,連藉口都和你一樣,這叫:父形子肖。



我一朋友父親,從小到大不頂父母,怕父母氣上加氣,挨打跪下不跑,挨罵不吭一句聲 —— 雖然出身是下水道工人,但是後來得到讀書機會,做到總裁。
我一朋友表哥,從小到大不頂父母,還幽默逗父母笑 —— 中專學曆,年薪沒有五十萬不可能請得到的。
我一同學的父親,地方局長,對奶奶是至孝的,以致奶奶一點不順意,就會不理睬他,耍脾氣,然後他就百般孝順恭敬認錯道歉。
我一好友父親,特孝順,地方四大銀行之一的行長。
我認識的一個,沒考上大學,從來不抵觸頂撞父母,年年帶物品探望老師,局長。
我所知道的,孝順父母的人,都是有大出息的。
佛說: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順,供養一次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這是真實的話,並不是比喻。
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
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注,上述不是要盲從父母,而是父母不對,我不接受,我也要注意表達方式是軟語,不要令父母生氣,父母生氣發一句惡話,自己是馬上墮落到生活中不順遂匱乏的三惡道的,這是佛陀親口教誨的。中國人歷來重氣節,鄙視諂媚,但是唯獨說了四個字例外:以媚事親)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


2009年12月24日  果戒法師


現在很多人學佛,往往流於形式,喜歡聚會、趕法會,自己真修的少,有些同修,也不知道如何實修。或者,有些人知道一方面的佛理,有一些人知道另一方 面的佛理,就互相攻擊。比如說,學密,學禪,學凈土的,就相互看不上。 也有些人用佛法武斷地評論社會上的現象,想去干涉。 所以大寶法王基於這些情況,提出一個修行理念: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這實在是和諸佛菩薩的教誨相一致的,不爭論,不干涉政府社會,不干涉別人, 不用佛法去要求別人,只管自己。為什麼?因為修行,只能是自己改變自己,成就自己,不可能由別人代替,佛是我們的老師,但佛也不能代替。


因果圖鑒里說,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因果自己了。


普賢菩薩行願品里,十大願望就有:用普賢願力普遍地觀察眾生,只要有眾生行善修行,菩薩立刻去度化他。有微善,也會去度化。而菩薩沒有說,眾生惡,怎麼辦? 菩薩沒有看到世間的惡,沒有看到眾生的過失。只看到眾生的善,修行,功德,只看到正面的。


若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真修行,就看他是不是老是在說別人的毛病,搞是非,如果是,就是打著學佛的名號,在搞貪嗔癡,是假修行。修行是修你的心,修正身口意。熱衷於印經,放生,搞法會,圖熱鬧,這是成不了佛的。


梁武帝建很多寺院,也印了大量經,達摩祖師說,毫無功德,做的這些事,跟成佛,沒有關系。


想成佛,想成就,得改造自己。改造身口意,這是功德。


如果一個人,一張嘴就是說,我哪里錯了,我要改,這是真修行人,如果一開口就是指責別人,那根本不是修行人,假的。


俞凈意公也是這樣,不轉心,還是貪嗔癡,那沒用的。現在很多同修看起來也在做功課,也在努力做一些事。但是過去形成的看法,根本沒變。外在環境一合 適,機緣一成熟,過去內心中的知見又出來了,所以每個人,都要過關的。過關的時候痛苦,但是有佛法支援。一旦明白了,過去了,這些習性就消失了。


每個人都要過關,這關不好過,很痛苦。修行,內在要發生化學反應,我們的知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觀念很頑固,要改變,必鬚髮生化學反應,通過化學反應,把三毒給化出去。


在道場里,看到別人怎麼做,我們不想。如果我們不能真正認識到這是自己的問題,這一關,過不去。我們修行,還去總盯著別人,那是因為我們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內心沒有這些毛病,你不會看到別人這些問題的。


閉住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心,修好自己的法。所以這句話很對。苦修自己,哪里顧得上管別人?


管別人,是成就后的事;現在管別人,毒害別人,毒害自己。


我們現在修行人,這個原則很重要:閉住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心,修好你的法。建議大家都遵循這個原則來修行。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孝順父母者,會得到護法神的幫助,善知識歡喜(發帖人:司馬司)


何者孝敬父母親,彼族具梵阿闍黎,

供養彼等今名揚,他世亦轉善趣中。


此處佈施的主要對境,是恩重如山的父母。作為大乘修行人,要對一切眾生作父母想,但是首先,應該對今生的父母孝順恭敬,否則,想把其他眾生視為父母是不現實的。


大小乘的佛經中,非常強調對雙親的孝敬。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在他的家族中、在他的命運中,會得到梵天、帝釋、四大天王為主的白法天尊之護佑和加持。同時,諸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也非常喜歡這種人,對他進行加持之后,他的家族中會不離堪為世間應供的阿闍黎。


《親友書》的字面意思,雖然看似好懂,但對於有些頌詞,希望你們不要解釋錯了。現場聽聞的人也好,以后通過光碟學習的人也罷,一定要認認真真思維, 看你的理解是怎麼樣的,再對照講義里的解釋,看一看有什麼出入。不要憑自己的妄想分別念,把這個頌詞解釋成:如果孝順父母、供養上師阿闍黎、供養梵天等, 那麼今生感得妙色,來世轉生善趣。如果這樣理解,簡直與法義差十萬八千里。因此,大家平時學習經論時,千萬不能改變聖者的本來意圖。


恭敬父母的人,其家族中不離護法天尊的加持,以及善知識的轉世。同時,今生會以感恩圖報等功德而美名遠揚,處處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來世也將轉生到善趣中。由此,假如一個人忤逆不孝,他的下場也可想而知。


不管在佛教中,還是傳統文化中,孝敬父母都是最重要的,依此可看出一個人的人格和德行。無論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父母如果仍健在,自己應盡心盡力 地照顧,倘若實在照顧不上,也要經常安慰他們、問候他們。從佛教的角度來講是這樣,從世間的角度來講也是這樣。若沒有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我們根本不會 懂文化知識、取捨智慧。阿瓊堪布在《大圓滿前行筆記[1]》中專門講了父母對孩子的恩德,包括世間智慧的恩德、出世間智慧的恩德,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如 果沒有父母的教導,你從小在牛群中長大,現在吃飯可能連筷子都不會拿。所以,有報恩之心非常重要,這種人即生中名聲遠播,他世能轉生到人天善趣中享受快 樂。


不過,現在社會變得比較可怕,古人對父母尊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如今這個社會,孩子只學習文化知識,從來不懂孝養父母,這也跟教育脫不了干系。其 實中國文化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上的,“孝”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意謂兒女把父母頂戴在頭上。可是現在的人若孝順父母,大家都覺得特別 稀有,紛紛歌功頌德,這是極其顛倒的。


現今這個時代跟以前不同,以前每一家有三四個孩子比較正常,但現在因為種種因緣,父母生的孩子比較少,如果這個孩子不孝順,那父母一輩子就沒有指望 和依靠了。有些人說:“我已經出了家,沒辦法報答父母的恩德。”這種說法不對。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引用佛經的教證說:“兒子將父母扛在左右雙肩上轉繞 大地承侍,也難以報答父母之恩,若使父母趨入正法,則能回報恩德。”蓮池大師也在教言中說:“大孝之中的大孝,就是引導父母念佛,最終往生凈土。[2]” 然而現在有些父母,子女如果出家了,就覺得一切都完了,讓他永遠不要回來,不然,附近的人會指指點點,自己也抬不起頭來。但我們藏地有些地方恰恰相反,一 家如果沒有出家人,就覺得這家跟屠夫家一樣,特別不光彩,所以到了一定的時候,父母會千方百計讓孩子出家,並且把這作為炫耀的資本,到處去宣傳。


你們如果有出家的緣分,當然非常好,但若沒有這種緣分,不管怎麼樣,父母健在時,自己也應該供養承侍。《大集經》中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 母即是事佛也。”世間上若無佛出世,善於承侍父母,即是承侍佛陀。縱然父母已離開人間,我們在開法會、朝聖地時,提一提他們的名字,或者交錢請僧眾加持, 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已故的父母為了養育你造過很多惡業,如今可能墮在地獄、餓鬼、旁生中,若依靠僧眾的威力念經超度,他們也有擺脫的機會。《大乘本生心 地觀經》中還說:“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六祖壇經》也說:“恩則孝養父母。”因此,我們應當報答父母的恩德。如果實在不能報恩,也不要天天 讓他們生氣,畢竟老年人很快會離開人間,在短暫的歲月里,你沒有能力讓他快樂,也不要讓他大動肝火。有些父母脾氣不太好,假如給氣死了,你過失也比較大, 已經造“無間罪”了。


子女對父母孝順,就會得到護法神的幫助,很多上師也喜歡他,寺院的大和尚、住持肯定會加持,賜予他悉地。否則,對父母都不孝順,有些上師有點害怕:“他對生身父母尚且如此狠,會不會有一天對我也是這樣?”所以不敢接近他。


現在的教育體系,我始終認為,缺少感恩或者孝順的理念,這樣一來,孩子長大之后,對父母漠不關系、置之度外。我看到一本書里說,人們把該恭敬的父母 扔出門外,不該恭敬的寵物迎到家里,而且“娶了媳婦拋棄娘”,種種行為非常過分。父母一輩子嘔心瀝血撫育他,結果他長大之后,把父母像仇人一樣對待。米拉 日巴的道歌中,這方面的教言比較多[3],我們講《前行》時也描述過。


你們已經出家的人,父母雖然不一定同意,但你平時積累的善根,應該回向給今世父母為主的有情眾生,以報答他們的恩德。假如父母已然辭世,有機會要給 他們多作回向。我母親現在77歲了,每次一開法會,都寫她父母的名字請僧眾念經,這種傳統很值得學習。我們這裡極個別道友,一年也不給父母去一個電話,父 母的心情如何,你們也應該清楚。有些人的父母去世了,但他遇到殊勝的對境時,從來不提他們名字,也不作一點善根回向,這是不孝順的表現,以后應該學會關心 父母為主的眾生,這是很重要的!

遠離邪淫十法

---(轉自<<壽康寶鑒>>)----

一 清心地:心地能清,淫念就不會生。一般人心地常只有半時片刻清凈,倘若要時時刻刻、始始終終都保持內心清凈,不生邪念,必須每日閱讀道德善書,尤其戒淫的 書刊文章,須每日早晚閱讀十分鐘或半小時,此外因果報應的書刊也須常看,例如《太上感應篇》、《玉曆寶鈔》等,又如能早晚加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太 上清靜經》,對清心更有用。


二守規矩:規成圓,矩成方,一個人只要時常守規矩,保持行為端正,則邪念不生,包括衣著儀錶、言行舉止、心念態度,都常能端端正正,守住規矩,自可遠離邪淫了。


三敬天神:上天禍淫而福善,所有天神也都是行善積德而升天為神,故神明喜歡行善清正的人,但也常降災給作惡邪淫的人。因此,要尊敬天神,縱令在黑夜密室,都不可犯罪犯淫,以免觸怒天神。常存敬神的心,讓自己不敢起邪惡淫穢的念頭。這樣,對戒淫就有相當的幫助。


四養精神:精神若是健壯飽滿,則身心康泰。精神若是虛損耗竭,則身心病弱。故要身心健康,必須養精神,而修養精神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寡欲清心、遠離淫色。因此,為了身心健康著想,務要慎防邪淫。


五勿目看:眼睛好色,則導致內心好淫。要去淫心,須先戒目,尤其開始戒淫的人,必要時時叮嚀自己,不可讓眼睛去看美色。眼睛不看,可避開誘因,內心就可保清凈。


六戒談穢:閒談淫穢的話,也容易勾起淫心。因此,平時與人談話,必須避開邪淫的話題,才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的陰德,也才能保持心情念正,遠離邪淫。


七燒淫書:包括見到一切邪淫的書刊、海報、圖畫,如果能力所及,應將它焚燒或撕毀,這樣不但對許多人可避免受到傷害,對自己的戒淫給積德,也有很大幫助。


八省房事:除了必須戒斷外界的一切邪淫,夫妻閨房間的房事,必須有所節度,在病中或剛痊癒時,在過度勞累時,及在其他不適當的時間或地點,也都必須節制。


九勿晚起:每天早上起床時間,不可太晚,晚起易致火氣浮躁,心念難靜,因此要戒邪淫,必須清晨早起,對清心凈念,才有助益。


十勸共戒:戒淫須有大決心、大毅力。因此若能勸導朋友同事或同鄉同學,彼此互相勸勉鼓勵,重德重節,則戒淫必能有成,品德上也能逐漸進步。


原文地址:http://f.dadunet.com/postdetail.php?subjectid=7780



消業障最根本、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孝」。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開示:《了凡四訓》給我們說明因果的道理與事實,你真正參透了,你才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南無阿彌陀佛!




 
       問:我們香港經濟競爭非常激烈,那我們在家人學佛就有很大的麻煩,請問在做交易時,應如何存心合作,自己在做交易時想要說實話,但家中的人都反對,多煩 惱。家中的人做生意,是為了自己多賺錢,只圖自家華,哪管別人家。請問老和尚,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隨緣,怎樣存心,怎樣做才如理如法,這是我們平時 修行,不可逾越的實際問題,請老和尚詳細開示一下。

  答:《了凡四訓》就全部給你解答了。你要好好地去念《了凡四訓》。我是在二十六 歲的時候學佛,五十年代,我第一部讀的書就是《了凡四訓》,我的基礎就是奠定在四訓的這個教誨上。一九七七年應常懷法師,謝道蓮居士他們兩位邀請,我第一 次到香港來講經,在九龍街中華佛教圖書館講《楞嚴經》,我在圖書館住了兩個月,以後又在香港南塘道光明講堂繼續講,又講了兩個月。在中華佛教圖書館我看印 光法師弘化社出版的書籍,我很留意地翻閱,發現印光老法師一生中極力提倡《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本書。

我按書本的版權頁略略統 計一下,這三本書,他當時大概印了有三百萬冊,這個數量非常驚人。於是我就想,他是我們淨宗一代祖師,不大量提倡淨宗,而提倡這三本書,這道理在哪里? 想了很久才明白,他老人家是大慈大悲,救度苦難眾生。佛經大家未必能夠理解,這三本書好懂,只要在這三樣東西奠定了基礎,你能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不 往生的道理。《了凡四訓》給我們說明因果的道理與事實,你真正參透了,你才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做生意,規規矩矩做,你賺的錢是命裏有的。你即使用 盡不正常的手段去騙人,賺的錢還是這麼多,那又何苦騙人呢!如果說我用欺騙的手段賺來的比我用規規矩矩賺來的多,那你可以用欺騙手段,佛菩薩也會贊成。什 麼樣的手段都不行,你就偷人、搶人的,你是強盜了,還是你命裏有的;你命裏沒有的,偷也偷不到,搶也搶不到。

  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所以懂得這個道理了,了凡先生規規矩矩做人,一個惡念都不生。雲穀禪師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想生惡念也沒有用。

   如果諸位把《了凡四訓》參透了,你就知道,應該怎麼做生意,你會做得你一家歡喜,你天天在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的果報無比殊勝。世間人想發財,不懂得 發財的道理,不懂得發財的理論與方法,造作許多惡業,結果是把命中本有的財、福報都折損了,真可惜呀。


你命裏該有一百萬的財,因為你用心不善,結果你的一 生只能夠發五十萬,打對折了。如果造更大的惡,那可能折扣還要大,你說冤枉不冤枉,希望你全家都去念《了凡四訓》。看《了凡四訓》的講演,或者現在的比較 簡單的電視劇,有兩片VCD。你們天天看就會明白,人不能有貪瞋癡,貪心將來做餓鬼,瞋恚將來墮地獄,太可怕了。我這一生寧願苦一點,我也不搞貪瞋癡,我 也不希望將來墮三惡道,這才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淨空老法師弘法音像網站 http://www.amtb.tw





佛學中揭示出來的因果規律!我們要學會運用因果規律來觀察和分析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方方面面,來觀察和分析我們自己的經歷,來觀察和分析我們周圍的人和事。。。。只要您真正用心去觀察和分析,您就會完全相信因果規律的真實存在啊!

 
另外,還可以觀察到那些喜歡釣魚的人,他們的家庭往往容易出現問題或者該人的壽命不長....還有,我們都可以看到的那些影視明星,他們雖然顯得很風光,但是往往感情婚姻都不太順利,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在影視中傳遞的大部分是殺..淫的信息....

  
而我們同樣可以觀察我們周圍的人,親戚.同事中,那些孝順的人,他們的子女一般都比較孝順聽話,家庭會比較幸福....

其實,象這樣的情況,只要您真正用心去運用因果規律來觀察和分析問題,您就會對因果規律的真實存在深信到堅定啊!您也就才可能真正有興趣去深入學習佛學啊!隨著學習的深入,您就會真正的發現,佛學真的是最高最徹底的智慧啊!!!因 果規律是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整個宇宙就好比一個無限大的電腦,而因果規律就是這個電腦的運行的程序.....當我們真正的相信、真正的深信因果規律的真 實存在之後,您就不會再迷茫而會真正覺得塌實了啊。。。因為,種善因必定得善果!那麼,我們現在就老老實實的去廣修善因啊!只要能夠這麼堅持下去,那麼未 來也就很明確了啊!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幸福人生講座》(第十一集)
  2004/11/22 海口市孝廉國學啟蒙中心 蔡禮旭老師講述

「孝」能幫你判斷一個人

  這個孝有很大的作用,不只是德行的根本,這個孝同時可以讓你判斷一個人好不好。


   我常常說這個孝有很大的作用,不只是德行的根本,這個孝同時可以讓你判斷一個人好不好,我們人生當中什麼時候要判斷人?你要判斷朋友,你要判斷合作的夥 伴,甚至於很重要的你要判斷伴侶,擇偶很重要。所以中國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男怕入錯行也是要看對人,你要跟對人事業才有好發展;女孩子 要找到好的對象,一生才有保障,不然一生都會很辛苦。那要用什麼標準去看好的對象?其實孝道可以幫你找到好對象。




 所以我說看人要看深一點,你看一個男人很勤勞,你就說真好,勤勞一定好嗎?你要考慮他勤勞的方向在哪?很多人勤勞的方向不是為了奉養父母,而是為 了他的名、他的利。有一個朋友她的先生住在外地工作,一回到家裏不是先去看父母,先去看誰?還是看他生意上的夥伴,都是為名為利,重利者就輕道義。


   所以她自己做太太,她也很清楚她先生第一位不是父母,也不是她們,而是他的生意。這樣的太太她會快樂嗎?所以要看他的動機,要看清楚。他的動機假如只是 為了利而已,那利是很靠不住的,當你真正嫁給他,三年之後你幫他生了一個兒子,因為懷孕也好、養育孩子也好,對女人是最辛勞的,所以一辛勞可能臉上長出了 好幾條皺紋。結果他在工作上又遇到一個比你年輕貌美的,你從利變害,害要怎麼樣?害要剷除,這個動作太殘忍了,要剷除。


  諸位朋友,我們 從剛剛上課到現在(這段時間),有沒有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有沒有?有!每天離婚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欲令智迷。當這個男人欲望一來,他智能就不見了,就 忘記太太對他的這一份情義跟恩義,他就做下一生沒有辦法挽回的措施。但是我們要細細想想,他為什麼面對這些事都沒有判斷力,都做出這些違背做人良心的事 情?因為他沒有被教什麼?沒有人教他孝,他的人生沒有情義,所以根源還在什麼?教孝道。你要讓你的孩子一生真正懂得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教孝。你不教他孝, 不只害了孩子,往後他為人父、為人母,又害了另外一個人,甚至於還害了下一代的思想觀念。我們的思想觀念會影響下一代,會一直延續,所以為人父母不能不 學,不能不知道。


好,夫妻要慎於一開始,要去明辨是不是能夠相處一生的伴侶,這就不是可以馬虎的事情。現在很多的年輕男女,他學夫婦之道,學男女相處,從哪里學?都從情歌 裏面學。情歌裏面說男女相處都是什麼情況?都是愛得很痛苦,愛得死去活來,有沒有?好象年輕不痛苦就不叫年輕人,「人不輕狂枉少年」,這樣叫愛嗎?我發覺 到這一點,在我教五、六年級的學生時候,我就很謹慎。趕快先跟他們打一些預防針,讓他們對男女關係有正確的態度,不要被這些情歌誤導。


我跟他說,人與人相 處都會經過一些過程,一定是先從「相識」,認識了,再發展「相知」,互相瞭解,再來「相惜」,互相珍惜彼此的因緣,再到「相愛」,最後「結婚」,是不是結 束?很多人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這都是誤導。假如好好相處,酒會愈陳愈香,所以這個要經營。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孝順父母,本人有非常深切的體會。不孝與頂撞父母,令我活在地獄道接近30年,不見天日。若沒有過去地獄般的苦難經驗,就沒有今日的大徹大悟!今天想在這篇短文內精簡分享自己過去30年的生活點滴,期望可以讓更多人醒覺。

有 人說不孝順父母的根本不是人,對了! 不孝的人過的不是人的日子,而是畜牲日子!!還未覺悟前,本人(30歲,女性)是一個處處遭人排斥的男人婆,樣貌可惡,口出髒話,到處不受歡迎,身發惡 臭,苦不堪言。這完全與從小不尊敬父母有關,6歲染上手淫惡習,愛頂撞師長,妒忌心重,從小到大沒有一刻舒服過,困難重重,總是感覺有一道牆阻擾著我的去 向。

家庭環境還過得去,不過,本人天性吝嗇,平日生活過度節儉,起居生活猶如乞丐般,要用丁點兒錢都非常不舍,內心百般痛苦,這是不孝的惡果。性格方面,小氣與妒忌心強,人緣非常糟糕。

孩童時期記憶好,學習能力強,在學校成績優良,隨著長期不孝及淫邪,一切被我毀了。在學校受教師排擠,不受同學歡迎,在家受親戚論長短。

別人說淫邪毀容,不孝也會將一張漂亮臉孔扼殺,讓我汙氣彌漫,引到我身邊的都是狗友,既不孝又淫邪。從小到大不孝與淫邪,帶來的衝擊非常大,精神折磨不是一般人可明白的。

說到平日所遇到的障礙,更是一桶眼淚!先說求學時期,本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我,在仕途上荊棘處處。不孝父母的人肯定不會尊師重道,不尊師重道的人如何求學?遇上困難是肯定的。本想修讀法律,最後卻讀了冷門科系。大學也幾乎畢業不了,考試作弊一流。

除了學業上發揮不了潛能外,在職場也是處處釘子等著我去碰。畢業後自信心低,自卑,遇到的工作都是工資偏低,到處小人。申請的工作全石沉大海。

不孝的人,在感情上更是一把眼淚,遇上三段霧水情緣,患得患失,甚至被人玩弄感情,耍了又耍。

不孝的惡報已非常嚴重,本人還加上長期手淫,天理循環,這種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長期屈在內心的痛苦,一見人就申訴,別人看到我都要跑。處事待人一團糟,上司對我搖頭,雖然學曆較為高,不過從未受重用,不曾受賞識。

當時的我不會覺得自己陷在地獄道內,反而想盡辦法去改命,結果卻是徒然。十多年來印善書啦、贊助小孩啦、吃素啦、捐義款啦,到處求神拜佛,到處叩頭消冤孽等等,這些「創舉」並未帶來絲毫改變,反而令我陷入了深淵,永無出頭期。

不孝之時,看著母親啃白飯,竟然無動於衷。罪過罪過!生我育我的母親,被我們數兄弟姐妹折磨,詆毀,結果面容憔悴,瘦弱無比。


曾遇一貴人,非常羡慕她愛情事業兩得意,高素質的生活,因此向她討教兩招。她說:「你有父母嗎?對他們恭恭敬敬,讓他們有好日子過,你有多少錢,給他們吧,剩下少少錢也不要緊!我以前做工工資太少,不過照樣供養父母,結果那三年裏面我起得非常快。」

當時愚昧的我並不以為意,聽了也不會領悟。

曾一次和愛情騙子出雙入對,母親極力反對,我就不停頂撞,惡報連連,直到被愛情騙氣欺騙感情後,受創的心靈承受不了痛苦,淚水參飯過了很多日子。

可能上天憐憫我的困境,我一夜間改變思維,決定要將心思放在母親身上。從銀行陶一筆錢讓她去香港旅行,天天對他呵護不斷,說話語氣變得溫柔,對父親態度放軟,開始感受到他們對孩兒的愛心,懺悔自己以往對他們多番頂撞,種下了不少地獄因。

除了每日仿效老萊子,天天逗父母快樂,也對兄弟姐妹呵護之至。銀行現款甚至被掏空也在所不辭。

家中兩尊佛若開心快樂,我們的生活自然快樂。兩老開始感受到我的孝心,就是我命運開始轉的時候,生活大翻轉。

首先有變動的外貌,醜陋的樣貌開始有所動靜,有人稱讚我像明星,不停問我是否曾到美容院整容。男人婆臉孔不複見,女人味倒增添了不少。

孝順是一切動力的根源,我的耐力回來了,工作上事事順利,開始有表現,上司開始賞識我的付出,從基層升職到部門主管。

錢財方面,升職後薪金大幅度增加,投資屋業,賺了人生第一桶金。

感情方面,遇到了真正愛我呵護我的伴侶,完全尊重我,從未增加我的煩惱。

處事待人方面,人變得開朗,脾氣收,開始受人歡迎,口碑好。

平日生活遇到的困難,精神苦惱不翼而飛,隨之而來的是日日好心情,充滿自信的生活。

令我生活陷入深淵的手淫習慣,也隨著孝心開竅而消失。

以一則短文分享自己從深淵低穀走向陽光大道的經過,期望能與各佛友共勉之。




引自


http://big5.xuefo.net/show1_24305.htm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跑到智者面前哭訴。


“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成功,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


“可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呀!”


“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予別人七樣東西。”


第一,用微笑與別人相處;


第二,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讚的話、謙讓的話、溫柔的話;


第三,敞開心扉,對別人誠懇;


第四,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


第五,以行動去幫助別人;


第六,乘船坐車時,將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弱婦孺;


第七,將自己有空下來的房子提供出來,供別人來休息。


如果有了這七種習慣,好運會隨之而來的。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3.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坏,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6.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10.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听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葯呢?同樣的心里,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2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27.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默默的關怀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确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34.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葯可救。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對人恭敬,就是在庄嚴你自己。
  4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46.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4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2.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3.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汙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54.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55.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57.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

  62.惡口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汙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3.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64.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6.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鐘穗老師 講述
 Christina Peng
Mendy Chang 整理自錄音記錄
                            1999年2月7
     
  
以 前我在台灣教花藝,有很多學生,知道大家碰到的問題很多,我自己的經驗也是一樣,可是因為我修地藏法門才把學佛的路打開,才可以有機緣學『悉曇』。數年 前,在美國萬佛城有二個受了沙彌尼戒的出家女眾在受比丘尼戒前發狂,大家幫他們念楞嚴咒,大悲咒,金剛經等等,可是他們沒有好,那時有一個法師來問我怎麼 辦?我建議他用知國老法師教的『一天最少念三部地藏經』,並作『專回向』。結果幾位法師也幫忙一天念不止三部,不到一個月那二個女眾就痊癒了。這件事使我 對地藏法門更堅定了信心,其他的方法不是沒有用,而是要看是何狀況,也許沒有這麼快。

  
知國老和尚是第一個指導我的啟蒙法師,他接引我學佛。他要我跪在 地藏菩薩像前一天,
 
一 萬聲地藏菩薩聖號,共念十萬聲,有急事念地藏菩薩一萬遍『專回向』,任何事都可以化解,這是我好多年的經驗。佛法上的事不管持咒,唸經,念佛,印經,造 像,為某一件事某一個人做『專回向』,針對這件事的起始因緣。地藏經上准許你回向自家眷屬,「回向自家眷屬三生受益,回向法界眾生百千萬億受福」。每天念 地藏經三部以上很快就可以見效。如果無法唸經,可以念地藏聖號,做『專回向』的期間,就不再回向法界眾生及其他人事。『專回向』的效果非常快,像治病一 樣,對症下藥,這是地藏法門的殊勝。

  
我們在菩提道上因緣不具足,環境不適合,就會有很多的障礙,先修地藏法門,掃除障礙,把路鋪好,才可以走得順利。不管家庭生活上,身體上,工作上的問題,『地藏法門』都是最好的方法,不是別的沒效,只是這個比較快。所有應機的的法門都好,只是這個法門比較快見效。

  
佛 說「佛法不度無緣人」,另外有一說「定業難轉」。照宿命論的說法,命運是你八識田裡累積的因,現在遇到機緣發生化學作用,成為你要走的轉機,也就是你的這 一生。人生的道路如何走,有好的業,有壞的業。佛法中只有地藏菩薩有『滅定業真言』,它可以幫助滅定業,這是很殊勝的,任何不好的事都可以化解。

  
楞嚴咒可以破一切咒,可是你還不會用,咒心是給你種種子,給你保護力,讓八萬四千金剛護法把你保護好。定業是過去世所造的業果,若用『滅定業真言』,讓金剛護法幫助你,佛菩薩加持,才讓你有好的機緣去轉你的定業。

  
楞 嚴咒先不要起用,先學念就可以得到好處。大咒有很大的力量,可是我們不輕易去用,只要學習念,把身邊磁場無形地改變,就沒有大問題了。也會給你在法上有好 因緣,尤其是修心中心法,八識田裡翻種子時,不藉『楞嚴咒』是不容易突破的,你不修楞嚴法和咒沒關係,你要學地藏法的滅定業真言,因為它是你生活上可以用 得到。楞嚴法是大法,你還沒有用大法的資格,你只是學那個大法讓你有成熟的因緣。這樣分析,你可以瞭解嗎?滅定業真言可以為別人回向嗎?可以的,你可『專 回向』給人或事。地藏經上說,念一萬遍地藏聖號回向給剛出生的小孩可以消業。你加念『滅定業真言』不是更好嗎?家中有人要生產,替小孩求聰明,開小孩智 慧,可念『滅定業真言』回向。

  
念『滅定業真言』『專回向』,可以轉障成福德,這是很殊勝的法門。這個法門很好用,家中有事不順利馬上念『滅定業真言』『專回向』。

  
有人問:有事的時候才念,或是平常就要念?當然是平常就要念,平常做工夫累積念熟了,有事才念得出來。念的時候要念幾遍?隨你自己發心。平常法種子都要種,果地成熟時才會圖滿。有人說現在我只會念佛號,其他都不要。或者是只會****或者是只會地藏法門,或者是沒有時間做其他功課。要放輕鬆,沒人規定一定要念幾遍。

  
只有『楞嚴咒心』十萬遍是你生生世世都用得到,不是只有這一生才用得到。如果你發心念十萬遍,生生世世大富大貴,有好的福德因緣,在菩提道上可以順利。

  
事 業不順念地藏菩薩回向,會有好的轉機,化解事業上的障礙,這些都是地藏菩薩准許的,可以求的。因為菩薩慈悲,知道我們有許多問題,生活上的問題解決後,身 心安泰才可能行菩薩道,才可能安心學佛法。這是我的實際經驗,自己一個人修學,不求任何事,你家裡的人都會很好,兄弟姐妹都會很好,同樣的他們會來幫你, 成就你的道業。他們都會轉,無形中得到好處,因為你在修行,他們得到好處後,他們都會來幫你,這是互相成就的,無形中的,如果你專回向給他們,成效更快, 真的是這樣的,只要你會用這方法會用就是念了以後做專回向,什麼事都可以回向,為某一件事專回向。出外舟車旅行也可以先念回向。

  
自 己有法上利益,要得利益想家中人也得利益,就自己默默去做,去默默地影響其他人。但是第一個自己不要發脾氣,不可以發脾氣,因為脾氣一發,障門一開智慧就 關了。看了很多人脾氣一發,就莫名其妙的腦子就走偏激的想法。只要不發脾氣,修法很容易成就,慢慢地自己的性情就調下來了。你可以先念這咒專回向,消除自 己脾氣和自己性情上的習氣毛病。這個習氣很難改,可以請地藏菩薩幫忙,消一下不好的性情,改自己不好的習氣。請菩薩加佑一下專為這件事回向,自己先做。做 好了再給家人做,給周邊的事做,去辦公事前念幾句回向同事好好相處,一切順利。這樣子,你做事心情愉快,事情就順順利利。這是最好用的方法。你好好的念地 藏菩薩!

  
占 察懺可以問卜,可以向佛菩薩,地藏菩薩問事情,譬如東西丟了,可不可以找回來,都可以問占察懺。但是用它以前須要先拜地藏懺,再拜問察懺就容易相應,加念 滅定業真言再問,更容易相應,更快。就連問國家大事,也可以得到解答。我以前就問過,菩薩慈悲都會給你知道。你不是只有用問察輪才可以知道,半夜做夢就可 以知道,什麼事情不好了,或是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不好的事情發生都會讓你先知道。日常生活中有疑惑就有人給你答案,這是很微妙的。隨時隨地有事情很快就可 以達到你的心願。你念地藏菩薩就有這麼快。

  
你 念滅定業真言就可以轉命運,把不好的轉成好的,但是你要發出念力,把念力集中,好好地專心去念。介紹你們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定下心來閉上眼睛,把一個字一 個字觀出來,幾分鐘以後咒就熟了,就不會忘了。你們可以試一試,不論你持咒,誦經,禮佛,最後一定要走上打坐禪定這一門。通過禪定來開大智慧。如果你剛開 始坐不下去,沒關係,慢慢累積,慢慢以佛菩薩加持力改變自身,因為你持咒結印,佛菩薩加持力就接上來,慢慢地就可以坐下去,修學的路上慢慢就順利,不管你 修學,家庭,小孩子,事業上都會安安順順,一切如意。

  
佛法是生活化的,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別說你學了佛法之後,不知道怎麼用?

  
因為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金剛護法加持力不可思議,你用這個心態想去弘化,什麼事都可以化解的。

     
為大家祈願祝福,阿彌陀佛!

感覺這篇文章不錯,轉給大家分享。

願我及法界一切眾生速得滅除無量劫來貪嗔癡所造諸惡業,離苦得樂,所求隨意,喜聞佛法,速證菩提。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孝父母的人,工作差,姻緣爛,什麼都求不到,萬求也枉然!

為什麼工作不順,  姻緣,辦事不順呢?

馬上反省自己是否還在牴觸頂撞父母師長有沒有在言語行為上牴觸頂撞父母, 言語行為上割傷父母的心.  

有的話, 工作,姻緣,辦事必然不順.

這是真正會天怒鬼神怨的
 
他們要怒要怨, 就是大事小事阻礙你, 絕不讓你遂心容易, 因為他們瞧不起你的為人, 連父母師長都不敬, 你這個狂妄就讓他們討厭.

有什麼話, 可以好好的說出來, 切不要用牴觸頂撞嗔恨的方式向自己的父母, 上司, 長輩表達
.
大多數都是贏個口舌, 贏個文字, 你到底又贏了什麼呢?



牴觸頂撞父母, 對父母起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毀滅一千個大劫的功德;



不順父母師長的人, 不管大事小事, 周圍的大鬼小鬼就是要來故意挪揄他.

事事絕不讓你遂心如意,因為他們看不起不孝順父母的人.

你做事不順, 就要知道你已經引起鬼神怨憤, 好好檢查自己是否牴觸頂撞父母,已經長期的引起天地鬼神的憤怒.

沒福的人, 因為善根少, 所以常會做損福事, 所以常會做牴觸頂撞父母這種損大福的事


很多人身上都旋繞著戾氣, 有這個戾氣, 命運就不會通達,事與願違
.
戾得大事小事就是不順, 因為眾鬼神討厭, 所以都想來阻礙挪揄, 別人來做就是順, 你來做就問題百出, 非常不順
.
並且戾氣是傷害身家性命的, 就像一把白刃, 不但會傷自己, 還會傷到至親, 乃至一切靠近自己的人
.

大家知道怎樣消戾氣嗎
?
戾就是逆
.
逆的反義詞就是順
.
所以要消掉戾氣, 必須要從順父母, 敬先賢, 尊上司, 敬長輩, 禮平輩開始
.

如果一個人不順親長, 他身上的戾氣, 永遠消不掉.

如果一個人肯用一年的時間, 順父母, 順上司, 順先賢長輩, 順一切眾生, 他三十年的戾氣也能滅除乾淨.


沒有戾氣, 做事就沒有阻礙.

從現在開始悔改, 完全來得及, 一年就可以消滅這個業
.

自己以後也是要生baby, 如果你的baby從小就牴觸頂撞嗔恨你, 耍脾氣不理睬你, 你難過不難過
?
有這樣的baby, 自己的每一天都容易生嗔心, 煩躁, 心裡哪有順意呢
?

如果不悔改, 繼續牴觸頂撞父母, 你生活中的各種工作,姻緣,辦事上的痛苦會一直持續. 還會有一個牴觸頂撞你, 高聲大氣吼著和你說話的baby, 他成長的三十年, 你會快樂嗎?


但是只要你從此柔順的對待父母, 好話哄著父母開心, 幽默一點, 柔軟一點, 高興一點, 那麼你將來的baby從小就很愛你, 每天都是你的開心果, 你看到baby都開開心心, 煩惱走光光

三代孝順師長, 那麼這個家族官氣豐隆, 自己和子孫必定會因為工作做得好,必定要做官.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天下聰明人比比皆是,只所以有時運不濟,事業不發達的,都是因為不修道德、因循苟且、貪圖安逸而耽誤了自己的一生。下麵的「修福積德造命法」,是能夠真正幫助您的至理名言,應該牢記,並堅持照做,就會扭轉惡運,吉祥如意。

一、 諸惡莫作:

1、為人莫作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2、善念剛起,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惡念剛生,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3、不做違背良心和大眾利益的事,完善自己的人格,規範自己的行為,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改造自我命運的根本。

二、謙受益,滿招損:

《易經》上說:「上天對於驕傲自滿的萬事萬物,總是虧損他,以幫助謙虛的事物。」山高處的水,總要往下流,以添補低陷的地方。鬼神對於驕傲自滿的人總要折損他,而庇護謙虛之人。人心也一樣,驕傲自滿者,必為人所憎恨,惟有謙虛之人,才受人敬重。

三、眾善奉行:修心向善,廣積福德命運自然會改變。

1、造命在天,立命在人,本立而後道生。力行善事,廣積陰德,則人生就會逐漸向好的方面轉變了。

2、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4、堅 持 去 做 這 十 種 善 事必 有 善 報!

(一)愛惜物命。 (二)與人為善。 (三)護持正法。

(四)勸人向善。 (五)救人危急。 (六)公益濟世。

(七)仁義誠信。 (八)成人之美。 (九)敬重尊長。

(十)懲惡揚善。

四、印 經 說 法 有 五 種 福

講經說法和印經送人,這種法施可以得到下列五種福報:

(一)長壽——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造殺業,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長壽的果報;

(二)大富——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去偷盜,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大富的果報;

(三)端正——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心平氣和,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長相端莊的果報;

(四)尊貴——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會信仰佛法,歸依三寶,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到尊貴和有名望的果報;

(五)聰明——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領悟力會增長,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將來能感應得聰明的果報。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了凡四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了凡四訓講記新版略序

前言

一、立命之學

二、改過之法

三、積善之方

四、謙德之效

 

了凡四訓講記新版略序

 

《了 凡四訓講記》過去由上淨下空導師講解全文,由淨宗同修聽打音帶整理成文字稿,經導師刪改,並題字為「改造命運,心想事成」,已大量印製流通。今華藏淨宗學 會四眾同修發起再印導師最近在大陸深圳鳳凰電視台所講的《了凡四訓》,由華藏講記組校打、整理、重新印刷流通。這一部講記有補充前面講記之處,導師講經的 境界,同一部經每一次講的境界都有一些不同,也就是境界的提升,從年年不同、月月不同,到現在日日不同。若讀新的講記,再看以前的講記,有相得益彰之效 果,願有緣大眾見此書,再細閱之,必能更深入經義,不但現前能改造命運,念佛往生淨土亦是很大的助緣,將來生西必蓮登上品,是為序。

 

末學 悟道於台北二00三年一月七  

 

淨空法師於二00一年四月十六日於鳳凰衛視宣講《了凡四訓》,為時五日。華藏講記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此尚未經 淨空法師鑒定。

 

前言

 

《了凡四訓》對我的影響非常之大,可以說影響了我一生。我非常愛好這本書,常常讀誦,也講過不少遍。往年所講的跟現在所講的在境界上當然有些不同,但是依舊可以做參考。

 

當 年印光大師極力提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和《感應篇彙編》,而且流通量很大,我感到非常驚訝!印祖是佛門大德,淨宗一代祖師,為何不流通佛經,而流 通這三部書?我認為其中必有大道理。因為中國在近一個世紀,捨棄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佛教也衰微到了極處。雖然儒與佛是世間純正之法,但是疏忽的時間太久 了,如果再以儒跟佛來教化眾生,至少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印祖才採取因果教育,這真是印祖真實智慧與無盡悲心的表徵。

 

現前世界上,每個國家社會都動盪不安,我愈發覺得因果教育之重要性。因果教育最好的教材,無過於《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和《感應篇彙編》。若以因果教育為基礎,無論出家、在家決定能得殊勝成就,也因此啟發我宣演這三部書。

 

了凡先生姓袁,名黃,字坤儀,江南吳江縣人,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距今四百多年。這本書是了凡先生教導兒子的四篇家訓。我們從中觀察,改過自新也是相當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前二十年很辛苦,到晚年功夫成熟,斷惡修善也就愈來愈容易了。

 

印 光大師為《了凡四訓》寫了一篇序文,這篇序文非常重要。序文開端說:「聖賢之道,唯誠與明。」「誠」是真誠,真誠是一切眾生的真心本性。「明」是智慧,這 種智慧也是我們本具,不是外來的。一個人如果能用真心本性處世,就稱為聖人,在佛法稱為佛菩薩。由此可知,佛聖與凡夫的差別,在於用心不同。佛聖用真心處 事待人接物,我們則用妄心。真心純善!《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大乘經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不是佛?因為我們現在 不用真心,用妄心。妄心就是虛情假意,妄心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用真心,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福德。世間人求福,多半不知道福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一切災禍 都是妄心變現的。佛儒教學的目的,就是教導我們捨妄心用真心,這是基本的道理,印祖一開端就為我們指示出來。

 

所以,儒佛的教學都是從「誠敬」開始,一分誠敬自然流露一分智慧,十分誠敬流露十分智慧,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過去、現在、未來,超越時間、空間,這樣的智慧德能你就有了。

 

但 是我們今天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種智慧、德能和相好,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它是平等的;「但以妄想執著而 不能證得」,這句話告訴我們,今天我們把本有的智慧(本明)變成了無明、妄想,把無量德能變成分別,無量的相好變成執著、煩惱,這是迷而不覺。迷而不覺是 凡夫,覺而不迷是佛菩薩,所以凡聖在一念之間。

 

可是我們迷得太久,無量劫來迷失了真心本性,一直都是用妄心行事。妄 心,最基本的就是以為有一個「我」。《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有」就是執著、分別,如果我們還分別有個我,執著有個 我,就不是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從「根本修」,根本就是執著「我」,把執著「我」這個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就是從根本修。從根本上修正,就得要放下自私自 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菩提道上,一帆風順。

 

從古至今,修行的人很多,他們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他們 也用了許多的時間和精神,但是一生得不到成就。原因何在?「我」沒有放下,起心動念自私自利,所以道業寸步難移。古往今來,祖師大德成就的因素何在?無非 是放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社會大眾著想,念念行行幫助一切大眾離苦得樂。

 

現前是古今中外歷史上一個大動亂的時代,人 活在世間非常可憐,富貴人家縱有千億財富,或貴為總統、國王,身心都不安。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很可悲,但是也很幸運。為什麼可悲?我們不幸生在這個局勢動亂 的時代,一生沒有安全、沒有幸福可言,這是可悲。幸運的是生在這個時代,如果我們能看得破、放得下,不隨波逐流,修養道德,幫助社會,這是成就自己無邊功 德的大好機會。

 

印祖指示我們從《了凡四訓》做起,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所以,我們把這四篇文章當作古文來讀,當作功課來做,字字句句細心研究、觀察,怎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思想、行為上,我們就得受用。從這個基礎再入佛門,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立命之學

 

本書共分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學」。立命是說命運決定有,但是命運是可以改造的。什麼人主宰命運?自己。自己主宰命運,自己當然能改造命運,這是立命之學的原理。

 

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余」, 了凡先生自稱。「舉業」,讀書求取功名。了凡先生童年時,父親很早過世,家境並不富裕,母親勸他不要念書,希望他能學醫,這樣既可以養活自己,也能救濟一 些病苦之人,而且這也是他父親的心願。人能有技術謀生,在物質生活上就不會缺乏。如果醫術精明,成為一代名醫,也可以說是大善知識。

 

古時候念書,目的是考取功名,志在為社會大眾服務,這是好事情。如果沒有天分,沒有福報,沒有緣分,這也是不能強求的。

 

宋朝名宰相范仲淹,童年的時候遇到一位算命的老先生,他問算命先生:「你看我將來能不能作宰相?」

 

算命先生就笑他:「你年紀輕輕,過分自負!」

 

范仲淹把話題一轉,說:「你再看看,我能不能作醫生?」

 

算命先生覺得很奇怪,怎麼一下從作宰相掉到作醫生,就問他:「這是什麼意思?」

 

范仲淹說:「唯有宰相跟醫生能夠救人。」

 

算命先生送他一句話:「你有這種心,真宰相也。」

 

後來,他果然做了宰相。由此可知,范仲淹從小立志是以救天下為己任,所以勤奮好學,目標不是為自己,是為幫助社會、國家,幫助世人離苦得樂。

 

從 這個故事就能體會到古人讀書志在聖賢。何謂「聖」?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與因果道理通達明瞭的人,這是聖人,在佛門稱為佛菩薩。所以,佛菩薩是人,不是神, 也不是仙,是個明白人。凡夫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清楚,是個糊塗人。所以,佛勸導眾生要學佛,學佛就是學做個明白人,不要做糊塗人。

 

後余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

 

「慈 雲」,比喻佛陀的教誨、教學。「慈」是愛,「雲」代表無心,就是無私心;「慈雲」就是無私心的大愛,以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愛護一切眾 生。「寺」是古代朝廷永久設立,直屬皇帝管轄的一級單位。在當時建立佛寺主要的工作,第一是將梵文經典翻譯成中文,第二是講經教學。所以,佛教是佛陀教 育,不是宗教,這是我們要辨別清楚的。

 

中國從後漢以後,教育有兩大主導:一是佛陀教育,一是儒家教育。儒家以孔孟為主導,由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長)負責推動儒家的教育;佛陀教育直接由皇帝親自推動。所以,佛教在中國民間的影響遠遠超過儒家,全國各地寺院林立。

 

佛 教寺院都是教學的場所,中國古代學校少,大多數人都到寺院來讀書。寺院藏經樓就像圖書館,不僅陳列佛教典籍,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籍無不收藏,內容非常 豐富。出家人都是有學有修的學者,所以讀書人借住在寺院,既可以利用藏書,有疑問時也可以向出家人請教,這是寺院真正的功能。可是現在幾乎變質了,這是非 常可悲的一個現象。

 

我們稱出家人為法師,「師」是老師,遵照佛陀的理論與教學方法,自己如是修行,亦如是教化眾生。佛教教學是多元文化的教育,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有教無類,平等教學。只要你肯學,法師認真教導,而且都是義務,不計報酬的。

 

了 凡先生十五歲時,在慈雲寺遇到一位老人,「修髯偉貌」,鬍鬚很長,相貌魁梧。「飄飄若仙」,不像是凡人的樣子。了凡先生看到之後,對老人生起恭敬心。由此 可知,人能不能成就,就在這些地方看,一分恭敬就有一分成就,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成就。了凡先生從小家教好,雖然年紀輕輕,處事待人接物很懂規矩,這才能討 人歡喜。

 

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余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

 

這個老人告訴他,你是作官的命,明年就會考取秀才,為什麼不讀書?他就把母親教導他不要念書,去學醫的緣故告訴老人。並向老人請教貴姓,從何處來?老人告訴他,姓孔,雲南人,得邵康節先生《皇極經世書》之正傳,從定數上來看,應該傳給你。

 

《皇極經世書》屬於高等數學,一個人的命運,乃至國家、世界的命運,都可以從《易經》卦數來斷定。

 

孔先生何以一見了凡這位十五歲的小孩,就要把自己平生所學傳授給他?這是緣分,同時也是了凡先生好學,知道禮敬,謙虛、誠懇,這是他本身具足法器的資格,所以有條件接受大法的承傳。

 

如 果你對於學問、德行、道業沒有誠意,對於長者沒有敬意,縱然遇到賢德之人,人家想傳授給你,你不能接受,也無可奈何!古時候,高僧大德以及世間的學者,一 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傳人。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自己一生縱然建功立業,成就輝煌,如果沒有傳人,他死了,事業也就告終。這個成就不是真正的成就,圓滿 的成就一定要後繼有人。如果是真實偉大的成就,他的傳人成就必定在他之上。所以,他要全心全力栽培他的傳人,決定沒有嫉妒、障礙,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余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余遂起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郁為師。

 

「開館」就是教私塾。了凡先生引導孔先生回家,並告訴母親。母親說:「好好招待他,並試試他算得靈不靈?」一試,果然很靈。因此,他對孔先生的推算就有信心,也生起讀書的念頭。於是跟他的表兄商量,到郁海谷先生那裡寄學,了凡先生就拜郁先生為師。

 

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於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

 

「提學」,相當於現在一個省的教育廳長。「補廩」,廩是廩生,這是秀才的一個等級,領取國家發給的米糧,相當於現在的公費生;但是有一定的名額,有缺額才能補。「當貢」,貢生是秀才的最高階級,廩生為其次,貢生就有資格入太學讀書。「大尹」,縣長。

 

孔先生替他推算說:「你明年縣考秀才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是十六歲,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數完全吻合。可見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相當高明,他不是江湖術士,他是個真正有實學的數術專家。

 

了 凡先生經過這一年三次考試,與孔先生所算完全相符,這才真正相信命運,於是請孔先生為他算一生的吉凶禍福。孔先生告訴他,你在某年參加考試考第幾名,某年 你可以補廩,某年當貢。你在出貢後某一年,就會當選四川大尹,在任三年半就要告老還鄉。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壽終正寢。可惜命中無子。他就將孔先生為 他算一生的流年休咎,做了備忘錄。

 

自此以後。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後。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餘石。屠宗師即批准補貢。余竊疑之。

 

「懸 定」就是算定。「宗師」是當時的提學,管一省的教育。自此以後,每年讀書考試,名次都被孔先生算定,絲毫不差。唯獨他當廩生,領國家九十一石五斗米糧,就 能從廩生升到貢生,這一點好像算得不太準。因為他領廩米七十餘石時,屠宗師就批准補貢生。因此,他心中開始有了疑惑。

 

後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歎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於窗下乎。遂依縣申文准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署印」,代理提學。「五策」,五篇論文;「奏議」,從前大臣對皇帝建議的這些文字。「博」,見聞廣博,學識豐富;「洽」,對理論了解得透徹;「淹」,文義透徹;「貫」,功夫一貫。

 

屠 宗師批准他補貢的文件,被代理提學的楊先生駁回,不准他補貢。一直到丁卯年,了凡先生三十三歲,這時主持教育的長官殷秋溟先生,在閒暇時重新翻閱考卷,突 然發現了凡先生的考卷,非常感歎的說:「這五篇文章的見解文字,等於五篇奏議,寫得真好!怎能使這樣一位有學問有德行的人,老於窗下,一輩子當窮秀才?」 於是再次為他申請補貢,這一次批准了。孔先生算得一點沒錯,確實他的廩生米領到九十一石五斗才出貢。這時他才完全相信一個人有命運,遲早都有定時,強求不 得。於是他的心定下來,妄念沒有了,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

 

這種人是標準凡夫,而我們連一個標準凡夫都做不到,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到處妄求。所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哪裡求得到?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歸。遊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燕都」,北京。「南雍」,南京的國子監(國家大學),升為貢生就要到國子監念書。

 

在北京住了一年,他終日靜坐,不閱文字。既然一切皆是命,想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實在說,他是被命運所拘,無可奈何。

 

第 二年,他從北京回到南京的國子監。在沒有上學之前,先到南京棲霞寺訪問雲谷禪師。「雲谷」是大師的號,法名是「法會」。雲谷禪師是當時佛門的一位高僧大 德,十九歲開始參學,尋師訪道,開悟之後,韜光養晦,專做苦行。以後被一些地方名士、官員發現,幫助大師復興了棲霞道場。但是他老人家無意於名聞利養,在 山後人跡罕至的「天開巖」苦修。

 

大師平常接眾,不管誰去訪問,一句話都不說,丟一個蒲團叫你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了凡先生去參訪,跟雲谷大師對坐三天三夜,未曾說一句話。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雲 谷禪師說:「凡夫所以不能成為聖人,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纏縛,心定不下來。你靜坐三日,不見你有妄念起來,這是什麼緣故?」平常很少說話的雲谷禪師 遇到了凡先生,跟他說了這麼一大堆話,這也是特別的緣分。我們要曉得人與人之間確實有時節因緣,他遇到雲谷禪師,這才開始轉變命運,「立命之學」就是雲谷 禪師傳授給他的。

 

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他說自己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二十年沒有絲毫差誤,想起心動念也是枉然,因此把心定下來了。

 

了 凡先生一生如果按照命運過日子,到五十三歲壽終正寢,一生沒有大過失,來生肯定不墮三惡道,這是標準凡夫。凡人只要有妄念在,就不能沒有數;也就是說,你 就不能沒有定命。如果沒有妄念,就能超越命運。了凡先生能改造命運,但是並沒有超越命運,不過這已經非常難得,同時也給我們帶來莫大的鼓舞,我們應當認真 努力向他學習。

 

為什麼雲谷禪師沒有把高一層超越命運的方法教導了凡先生?這就是觀機授教。這些有道德的高僧都有能力觀 機,觀察你是上根、中根還是下根,應機說法,所以一切眾生遇到這些高人沒有不得利益的。觀察了凡先生的本質、天賦,他是中等的根性,對中根當然不能說上 法;說上法,他不能接受。因此,說法必須要契理契機,法不契機,等於是閒言語。

 

我們要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有命運,都有 定數,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了凡先生一生的命運被人算定,因此他清楚自己一生所行的方向、目標,就照著命運過日子。我們可憐,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在茫茫人 海中盲目摸索。如果在摸索的過程中隨順煩惱,就會造作罪業,造罪業會損福減壽,這種情形在社會上比比皆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但是 心地善良,無非分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規矩,不做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必定替自己增福增壽,不知不覺當中就得福報。

 

現 前的社會,這個大環境是古今中外有史以來沒有過的濁惡。凡夫之人不可能不受環境影響,環境不善,造不善業的機會就多,而且不知不覺在造。李老師曾經講過一 則故事,從前有個地方發生了一件兒子殺父親的逆倫命案,這件事在從前是不得了的大事,結果這個兒子處以死刑,皇帝並下命令將縣長撤職查辦。縣長犯了什麼過 失?這個地方是你統治教化的區域,你教化出這樣一個大逆不道的人,這是你的教育失敗,縣長撤職,巡撫(相當省長)記過。這種行政處分還是其次,朝廷下令將 那個縣的城牆拆掉一個角,這就表示這個縣出了一個大逆不道的人,這是全縣人民的恥辱。

 

這種事在現在可以說是司空見慣。 由此可知,古時候的教學跟現在的教育相比之下,我們就能明瞭,何以古時候社會能長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美滿,而今日無論是富貴貧賤,普遍都不幸福、不快 樂。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這裡面有定數。我們每天起心動念、語言造作,導致定數都在變化。如果變化的幅度不大,與你的定數就不會差距太多,一般算命看相的都 能算得很準。如果我們的惡念善念、善行惡行變動很大,就把定數改變了。如果你有大善,你命本來不好,它會變好;如果你造的是大惡,你命本來很好,就會變 壞。

 

尤其在現代社會,事事都在誘惑人,人心如何能定得下來?所以,今天修道、做學問不容易成就。在這個時代,學業、道業有成,都要有相當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有善根,能夠明理;你有福德,面對一切誘惑,不會起心動念,這是真功夫,這是真福德。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本來以為你是一個英雄豪傑,原來你也是一個凡夫。何謂豪傑?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這個人就是英雄豪傑。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了凡先生做到了。

 

我 們從這個地方要真正省悟過來,看看雲谷禪師如何開導教化了凡先生,如何幫他將這些錯誤的觀念扭轉過來,這是真實的學問。了凡先生能接受、能明瞭,這是他的 善根。能深信不疑,依教奉行,這是他的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好的善知識開導他,這是因緣。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所以他改變了命運,道理 在此地。

 

問其故。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人 未能無心」,這個心是指妄想心,就是起心動念。雲谷禪師告訴了凡先生,只要起心動念,你就有數;換言之,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什麼人能超越命運?沒有妄 念的人,沒有妄念的人是英雄豪傑,不為命數所拘。雲谷禪師舉兩個例子: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所以他的命算不出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中 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損還有餘福。譬如,秦始皇作皇帝時,短短幾十年就把過去生中修積的福統統享盡,兩代就亡了。如果他能修德積善,不造 違理的惡事,他的福報能傳很多代。明太祖朱元璋傳十七代。如果他作帝王時,胡作妄為,造作惡業,就不可能有這麼多後代子孫。雲谷禪師告訴他:「你這一生會 被命運拘束住,是因為你還有妄念,不能算是功夫,只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凡夫。」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了 凡先生聽了之後,反過來向禪師請教。了凡先生問:「人既然有命運,命運能夠逃避嗎?」禪師告訴他:「命是由我作,福是自己求。」。我們要相信,古聖先賢、 諸佛菩薩是過來人,他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徹底明瞭,絲毫無誤。命數從哪裡來的?用科學家的說法,一般講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在理論上說,空間是 無限的。我們在人道,生活在三度空間,對於四度空間以上維次的眾生,我們就不知道。今天科學已經證實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是如何突破空間維次,還在研究 中。空間維次突破了,就知道過去、未來,清楚明瞭過去造的是什麼因,現在得的是什麼果報;這一生造的是什麼因,來世是什麼果報。這不是推算,這是現量境 界。孔先生是從《易經》數理上推斷,推斷的相當正確;但是不敢講完全正確,因為只要有絲毫誤差,結果就完全不相同。但是如果能夠突破空間維次,就決定正 確,因為過去、現在、未來是親眼所見。

 

古印度婆羅門教、瑜伽、數論這些大師們都修禪定,都有這個能力,因此六道之內的 空間維次,他們幾乎完全突破,所以他們很清楚六道的狀況。但是他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六道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他 就不知道了。因此,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就是為了這些人有能力觀察到這些境界,但是對於這些境界還有許多疑惑不能解除。所謂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 應,所以釋迦牟尼佛應化到這個世間,為我們說明這些現象之所以然。

 

不同維次的空間是怎麼發生的?佛告訴我們,都是從妄 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我們冷靜思惟觀察,眾生的妄想無量無邊,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一天不知道起多少個妄念,不知道有多少分別、執著,才造成不同維次 的空間,造成種種不同的現象。佛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一語道破宇宙人生現象的根源。就像螢光幕上現的相,這是心現 的;這個相能活動、能產生變化是識變的,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它能將現象變得非常複雜。

 

因此,雲谷禪師講「命由我 作」,不是別人做的,與別人毫不相關。自己身外的境界是一個幻境,《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實的。這種現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 說它無。如同作夢一樣,你不能說沒有夢中境界,夢中境界確實存在,但是你不能說它有,因為它是虛幻的,確確實實了不可得。我們細心觀察,人生在世的確是一 場夢。你晚上睡著了,有人把你的身體抬走,你都不知道。由此可知,身不是我。西方哲學家很聰明,知道身不是我,於是提出一個理論:「我思故我在」,就是承 認物質的身體不是我,是虛幻的,能夠思惟想像的才是我。這是比一般人要高出一等,是不是真相?不是。我思是妄想,不是事實真相。佛法的境界更高,連我思也 放下,徹法底源,恢復到真心本性,然後才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即「一真法界」,或者稱為「真如」、「第一義諦」。

 

既 然起了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想要斷除,問題是斷不掉,妄念還是一個接著一個,這就是我們的功夫不得力。雖然從經教中明白了,深信不疑,這只是解悟,沒有 契入真實的境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因此,解悟之後要把這些理論、方法落實在生活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於是才說「命由我作」。

 

人 的一生窮通富貴,這是命。命有定數,定數從何而來?自己造作的。佛法講因果通三世,人決定有過去世、未來世。時間單位最小的是秒,佛法講剎那;一彈指有六 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彈指,如果彈得快,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分之一秒的六十分之一,這是一剎那。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一剎那當中有九百念頭 生滅,實在太微細了,我們粗心大意,覺察不到。什麼人能觀察得到?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伏住,到相當深度的禪定功夫,就可以見到這個生滅現象。大乘佛法 講能夠見到剎那生滅的頭數是圓教八地菩薩,與如來的果位非常接近,這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我們動一個善念,利益別 人,利益社會,利益眾生,果報是福。我們動一個惡念,損人利己,果報是凶、是災禍。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是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果報,所以說「命由我 作」。真正明白通達的人,肯定這個說法與事實,他在這一生當中,無論遭遇什麼樣橫逆不善的環境,決定不怨天尤人;反過來怪自己,我自己造作不善,才受這種 苦報。明瞭之後,福要自己去求。怎麼求法?改過遷善。

 

早年,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弘揚佛法,這是他老人家為我指出一條明 路。我跟大師三年,奠定我學佛的基礎。以後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學教十年。爾後這一生,福自己求。從二十六歲開始學佛,我就小心謹慎,依教奉行。年 輕時,看相算命的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年,果然害了一場病,我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因為我明白醫生可以醫病,不能醫命。所以,關起門來念佛,求 生淨土。一個月之後,身體慢慢好了,就繼續從事於講經弘法的工作,再沒有生過病。記得有一年,甘珠活佛告訴我:「淨空法師,從前我們都在背後說,你這個人 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又短命。你這些年弘揚佛法,命運完全轉過來了,不但有福報,而且很長壽。」

 

所以,命可以改,改命 的方法就是覺悟之後再不造惡,起心動念為別人想,為社會想,為眾生想,不要為自己想。然而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了凡先生做了十幾年,感應才現前。 我自己差不多做了三十年,感應才能覺察。到晚年,確實甘珠活佛講的話應驗了,愈來愈順利,心地也愈來愈清淨。我今天在這個世間為別人活,不為我自己,自己 沒有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早就放下了。印光大師晚年常說:「我一無所有,也不怕死。」我現在差不多也入了這個境界,自己一無所有,真的也不怕死。 死對我來講是一樁歡喜的事情,因為我知道死了到哪裡去。明白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這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 凡先生改命運改得很辛苦,我這一生很幸運,比他改得順利。原因是我始終沒有離開老師,老師常在身邊督促、指導,十三年的耳提面命,這個利益太大了。年輕時 雖然很用功,但是沒有達到古人所講的標準,給自己打分數,充其量也不過六十分剛及格而已,現在大概能到八、九十分,所以效驗愈來愈明顯。

 

有 人問我:「法師,你怎麼修的?你怎麼教人?」我結合自己五十年的修學心得,寫了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 佛」,前十個字是存心。無論是物質環境(順境與逆境)、人事環境(善緣與惡緣),我們必須在境緣當中磨鍊自己,一定要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別人用虛妄心 對我沒有關係,那是他,與我不相干;甚至於他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與我都不相干。自己要一味真誠待人,這樣轉禍為福就轉得快,災消福來。

 

平 時以清淨心處事待人接物,清淨就是一塵不染,順境不起貪戀之心,惡境不起瞋恚之心,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之心,自然常生智慧。愛護一切眾生之心油然而生, 就是慈悲心。慈悲心,二、三年就有效驗。印光大師早年住的寮房有蚊蟲、跳蚤,他的侍者想把牠們趕出去。大師說:「不必,有牠們在顯示我自己修行的德行不 夠,不能感動牠們。」大師到七十歲以後,這些蚊蟲等果然不見了。我現在也七十多歲了,以前我居住的房子也有螞蟻、蟑螂,這兩年逐漸少了,我很歡喜有了效 果。

 

我在圖文巴的小道場,剛開始螞蟻、蟑螂、小蟲很多。山上住了兩位同修,我告訴她們決定不殺生,對於牠們要以清淨 心、恭敬心、真誠的愛心來對待;不但不可以傷害,連害牠們的念頭都要斷絕。看到牠們,我們合掌稱「螞蟻菩薩,蟑螂菩薩」,我們要以這樣的心對待牠。告訴 牠,我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房子是我的生活環境,房子外面是你們的生活環境,希望我們和睦相處,互不干擾。這一年半以來,螞蟻少了百分之九十,不像從前成 群結隊了。不僅對這些小動物如此,對植物也不例外。我們花園裡種了很多樹木花草,還有蔬菜,我們也是用愛心對待它們、照顧它們,花開得特別美、特別香,這 些小樹、蔬菜長得特別好。我們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純以愛心來照顧,因此樹木花草都有感應。

 

這些都是說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是我五十年學佛所體驗到的,命運完全轉過來了。雖然不敢說得大自在、大圓滿,但是接近自在、圓滿了,有信心可以得到。

 

「詩 書所稱,的為明訓」。古聖先賢著作中所說的訓示,我們要相信。「我教典中說」,「我」是雲谷禪師,「我教」是佛教。佛經講:「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 女,求長壽得長壽。」我早年學佛,心裡也是有希求,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老人家教我求的方法,說得比雲谷禪師簡單,非常有效,他 說:「你真心祈求,沒有感應,這是自己有業障。障礙不在佛法那一邊,障礙在自己本身,只要消除業障,有求必應。」我向老師請教:「如何消除業障?」他說: 「懺悔。」懺除業障絕對不是拜梁皇懺、拜水懺,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什麼是實質?後不再造。譬如,我們起了不好的念頭,說了不善的言語,做了不好的事 情,現在知道這是罪過,從此以後不再犯錯,這是真懺悔,如此方能消除業障。假如你在佛菩薩面前念經念咒,念完之後再造,造了以後再去念,以為這就是懺悔, 那你完全錯會了佛的意思。

 

業障真正消除了,一定有求必應。業障習氣深重,不要怕,要有耐心來消除。了凡先生用了幾十年 的時間,我也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不行。毛病、習氣一定要克服,常常提醒自己,所以古人重視讀誦,非常有道理。我自己這一生能成就,得 力於四十多年沒有離開講台,天天講經,天天勸別人,天天也勸自己,別人有沒有得到利益,我不知道,我自己真得利益了。這就是佛法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 修」,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薰修,怎麼能成就?我們的毛病、習氣是無量劫薰習而成的,現在我們要把壞的習氣捨掉,學古聖先賢、諸佛菩薩,同樣也需要時間。因 此,要有決心,有毅力,長期斷除自己的習氣,這樣才能圓滿成就。

 

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了凡先生進一步向雲谷禪師請教,孟子說:「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是我可以求得的,功名富貴乃身外之物,如何能夠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雲谷禪師說:「孟子的話沒有錯,是你錯解了。」錯解在什麼地方?此地沒有多說,但是若能細心體會前面所講的,這兩句話自然能明瞭。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指我們的心地,禍福吉凶都是念頭變現出來的,不離方寸。

 

「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求感應,從哪裡求?從真心中求。所以,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懂得求的道理與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間最難的是成佛,成佛尚且可以求得,何況世間功名富貴!

 

求, 最重要的是通。何謂「通」?就是貫通空間維次。用什麼方法貫通?真誠心。何謂真?真就是沒有妄,絲毫虛妄都沒有。何謂誠?曾國藩先生說:「一念不生是謂 誠。」。佛法講「無妄念」,這叫真誠。真誠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真心本性變出來的,你把真心本性找到了,哪有求不得的道理!這些理 事,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論講得太多了,稍稍涉獵大乘的人都知道。什麼人得受用?依教奉行的人得受用。如果你只會讀經,不了解經義的道理,不能將這些道理、 方法落實到生活行為上,你得不到利益,還是不通。不通,雖有求,不會得感應。

 

我初學佛的時候,講經需要參考資料,那時在台灣很不容易找到,香港的智開法師對我幫助很大,凡是我所要的書籍,他都盡量蒐集寄來給我。其中只有《中觀論疏》的時間最長,大約半年才寄來。我求的是道,這是我所需要的,我如理如法的求,真的是有求必應。

 

所以,我對於經典所說及老師的教誨,深信不疑。「從心而覓,感無不通」這八個字,就是有求必應的理論與方法。求在我,不獨道德仁義可以得到,連身外之物,譬如功名富貴也能得到,內外雙得,這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道」 是求的方法與理論。不論是求內在的德行,或者求外在的資生之具,只要反躬內省,向內心裡去反省,回頭是岸,就能求得到。如果你不能反省,不能充實自己的德 行,只是向外攀緣,那就「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譬如,現在有許多商業鉅子出書,寫自己努力奮鬥的成功經驗與教訓,提供一般人做參考。你用他們的方法去 求,你要是得到了,那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沒有,你還是得不到。為什麼?你不是向真心求,不是向心性求,這種求法必然是「內外雙失,故無益」。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余以實告。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雲 谷禪師問:「孔先生算你這一生的流年如何?」了凡先生如實報告。雲谷禪師說:「你自己想想,你應不應該得科第?應不應該有兒子?」他想了很久,說:「不應 該。」了凡先生是個讀書明理之人,他能找出自己毛病之所在。「科第中人」是指官場中的人物,都是有福相之人。我自己福太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 福」,沒有從基礎上培養自己的福德。「不耐煩劇」,不願意做太繁瑣的事情。「不能容人」,心胸狹小。「時或以才智蓋人」,喜歡出鋒頭,壓制別人。「直心直 行」,此地並不是指古聖先賢的教誨,如《維摩經》云:「直心是道場。」直心直行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裡是指心裡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是習氣毛病。 「輕言妄談」,說話不經過大腦,隨便妄說。這些都是「薄福之相」,他了解自己有這麼多的毛病,天天造業,當然無法考中功名。這是說明他不應該考取功名的原 因。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 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 多。不能悉數。

 

大地雖然很骯髒,但是土地肥沃會生長很多東西;水清就沒有魚。他有潔癖,這是沒有兒子的第一個原因。 「和氣」非常重要,諺語常言「家和萬事興」,一個國家上下能和睦相處,哪有不強盛的道理!不和即是衰敗的預兆。他喜歡發脾氣,這是不和;換言之,貢高我 慢,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這是第二個原因。

 

「愛」,慈愛。「忍」,殘忍。慈愛是生生之本,他沒有愛心,心地殘忍,殘忍 乃不育之根。他愛惜自己的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這是第三個原因。他很愛說話,愛發牢騷,喜歡諷刺、挖苦、捉弄別人,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別人下不了台,這 是第四個原因。嗜好飲酒,傷害自己的精神體力,這是第五個原因。偏愛徹夜長坐,晚上不睡覺,不知道保養元神,這是第六個原因。反省之後,毛病過惡實在太多 了。

 

「徹夜長坐」,在佛家有「不倒單」,這是禪定功夫。打坐在定中是清醒的,不是睡眠。若是用打坐代替睡眠,不如躺著 睡舒服,坐著睡多難過!真正大修行人,心境空明,沒有自私自利、五欲六塵這些陰氣之侵襲,所以常在定中,智慧念念增長。心地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斷除 睡眠。「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欲界才有,色界與無色界沒有。由此可知,睡眠可以斷除。如果煩惱習氣沒有斷除,勉強坐在那裡睡覺,對身體決定有害,這是很 不健康的生活。所以,在修行場合千萬不要好面子,自己做不到勉強去做,最後把身體毀壞了,這是愚痴。

 

雲谷曰。豈惟科第 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 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雲 谷禪師說:「豈獨是考功名而已!世間大富大貴有千萬財產者,定是千金人物。」要有福分才能享受。過去生中沒有修福,怎麼能得福報?過去生中修積得厚,這一 生中得大福報;過去生中修積得薄,就得小福報;沒有修福,應該餓死的,也是過去造的罪業深重。這個報應是自作自受,與老天爺、鬼神、佛菩薩毫無關係。所 以,「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老天爺對一切眾生確實是公平的,這是自然的果報,老天爺確實沒有加絲毫成見在裡面。這是至理名言,我們要細心玩 味。

 

雲谷禪師藉著一般人的知見,勸了凡先生積功累德。「百世之德」,在中國歷史上,祖宗有德者,如夏享國四百年,商享 國六百年,周享國八百年。周朝享國最久,這是文王、武王、周公所累積的功德。「百世之德,定有百世子孫保之」,這是就世俗眼光來說。不在王位者,如孔子, 孔子以大公無私、真誠愛心,有教無類,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積的功德大,他的子孫後代至今還受世人的尊敬。

 

「十 世之德」,像中國歷朝的帝王。我們再看世間,現在一般富貴人家傳二代三代,已經不多了,有的傳一代就完了,有的甚至中年發達,晚年破產,這是「德至薄」。 他沒有積功累德,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自私自利,縱然做一點好事,也不捨棄名聞利養,所以德至薄。在社會上做一點慈善事業,必須要得到大眾的褒獎、政府 的獎勵才肯做,這是假善,不是真善。

 

雲谷禪師舉出這些例子說明,然後教導他針對自己的缺點,徹底改過自新,就有救了。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改 造命運從何改起?從自己的習氣、過失做起。你既然曉得自己的過失,要把這些不能考取功名以及無子的過失都改正刷新。一定要積德,過去貢高我慢,常以自己的 才智壓抑別人,處處好強好勝,不能容人,現在將這些缺德改過來。「包荒」是拓開心量,包容一切。佛菩薩之所以偉大,就是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因此,一定要拓開心量,拓開心量的人有福。「務要和愛」,一定要和氣,有愛心。「務要惜精神」,不要喝酒、熬夜,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精神。雲谷禪師提出這 幾個重點,教導他認真修善積德,改正毛病。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前的已經過去,不要再去想它。「從後種種,譬 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人只要改過自新,就能夠超越命數,命數拘他不住。佛家講發願,世人講立志,都是同樣的意思。佛教人發願為眾生服務,但是必 須先要有服務的能力;換言之,你要有道德、學問、能力,才有條件為社會大眾服務。因此,這個心一發就要修養品德,修習善法,斷除煩惱習氣,積功累德,成就 學問、德行,才有能力如願以償。你想要幫助社會上苦難的眾生,如果本身不具備這些條件,你發的願是空願,這是永遠不能兌現的虛願。如果發的願虛假,這就是 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這個有罪,沒有功德。

 

四弘誓願第一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無量無邊,我們要發心幫助他們 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自己本身要有能力。發願之後,就要積極斷煩惱,學法門;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成就自己的學問;然後成佛道,圓滿自己的功德。 這個願就真實,不是虛假。如果願力強大,超過業力,就是佛門講的「乘願再來」,你的命運自然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就是「義理再造之身」,你成功了。

 

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血 肉之身」,就是我們現前的身體,因業力變現故,這是業力之身。我們無法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落在數裡,用數術就能推斷出一生吉凶禍福。若想超越命 數,就要從心理上做一個改變,把從前不善的觀念、行為都改正過來,一切與義理相應,這個身就稱為「義理之身」。以佛法而言,若願力大過業力,就稱為願力之 身,亦名乘願再來。血肉之身,充滿自私自利;義理之身,大公無私,為一切眾生之利益著想。在世間,身體是為社會、為人民、為眾生服務造福的工具,與自己的 業力完全脫離關係,這個身就稱為義理之身,就稱為乘願再來。眾生有福,這個身就會常住世間;眾生沒有福,這個身自然捨離。佛家講「了生死,出三界」,就是 這個意思。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這 裡引古書為證:天然災害猶可避免,若是自己作孽,就無可挽回。自然災害如何能避免?大乘經云:「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自然環境,這是隨著人心而轉 變。若社會上人心淳樸、善良,其居住的環境,自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實在講,不僅人為的災害是人造作的,自然的災害也是人造作的。以佛法言,一是共業, 一是別業。大家共同造作的就變成自然災害,個人造作的就變成吉凶禍福。社會大眾共同造的業,我有辦法避免,自己造孽就無法挽回,這是真理,亦是事實真相。

 

《詩 經》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永言」就是常說,古聖先賢常說;「配命」,就是與上天的心相應,人心同天心。天是什麼心?「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 是無私的愛心、公平的愛心、平等的愛心。如果我們能修養此心,將自己的心願提升到大公無私,平等對待一切人事物,就是「永言配命」。當然福在其中,自然現 前。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也。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過 去生中造作不善業,因此今生沒有功名,也不會有兒子,這是「天作之孽」。過去生之造作可以挽回,如何挽回?「汝今擴充德性」,改過自新,「力行善事,多積 陰德」,自己造的福,自己當然可以享受到。陰德是做好事不讓人知道,陰德報得厚!若做一絲好事,即大肆宣揚,唯恐人不知,福立刻就報掉了。因此,真做好 事,勿讓人知。若做好事,又要廣為宣傳,不是真好事。這樣的心態尚未離開名聞利養,不是真心在做,所做乃是假善、偽善。古時候,真正大德大能之人,韜光養 晦,隱居深山,德愈積愈厚,到機緣成熟時,方能為國家、為民族建功立業。其中含藏著很深的學問,我們要深思善學。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

 

前 兩句是加強了凡先生的信心。如果說命運是一定的,不能改變,《易經》教人「趨吉避凶」就講不通了;換言之,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我們起心動念,若是善念便增 一分福,惡念便減一分福。因此,我們每天的言語造作,就會影響命運的增減。世間人的命運會被人算定,就是他增減的幅度不大,離開中線不太遠,所以算得很 準。如果增減的幅度很大,命運就算不準。前面說過,大善之人命運拘他不住,大惡之人命運也拘不住他,就是增減變化的幅度太大。因此,有大善,禍會變成福; 有大惡,福會變成禍,道理在此地。

 

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這些古聖先賢的書籍,了凡先生平常念得很熟。雖然念得很熟,但是了解得不夠深;換言之,無法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所以他的命運絲毫不能更改。雲谷禪師這一番話,把了凡先生點醒了,命運確實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變,因此要自求多福。

 

有 人問我:「法師,你為什麼要學佛?」我的答覆很簡單:「我學佛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是從果報上說;從因上說,提升自己的德行。」積功 累德是修因,因好果當然殊勝。業因果報到自己能覺察出來時,就常生歡喜心,沒有煩惱、憂慮、牽掛,沒有妄想、執著,一生生活在法喜之中,這種日子過得多快 樂!多幸福!所以,方東美先生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發 露」,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完全說出來。「疏」,文章。「登科」,考中舉人。他下定決心改過自新,將過去所做的種種罪惡、種種過錯,毫無隱瞞,盡情懺悔,並 寫了一篇文章,求佛菩薩做證明。他命中只有秀才,秀才最高的是貢生,所以他沒有科第。因此,開始真正斷惡修善,先求功名。

 

雲谷出功過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記。善則記數。惡則退除。且教持準提咒。以期必驗。

 

了 凡先生是中下根性的人,所以雲谷禪師用「功過格」來幫助他。教他每天將所做的好事及過失都記錄下來,善惡做個對比,這一天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最初做的時 候一定是善惡混雜,甚至惡多於善,自己就要提高警覺,認真努力,希望做到純善無惡,改過就成功了。這是從事上改,這個方法對普通人非常有效。

 

並 且教他持「準提咒」,念咒是教他修清淨心,把念頭集中在咒上,用一個念頭取代一切妄念,道理在此。用參禪、持咒、念佛的方法也是如此,這些方法很多,可以 選擇一、兩種,幫助自己攝心把妄想打掉。心地清淨,真心就現前,智慧就現前。人不可能沒有妄念,妄念對我們的傷害非常大,不但破壞清淨心,對身體的健康也 產生不良的後果。所以,保持身體的健康,首先要減少妄念;妄念少了,飲食也少。修行人可以一天只吃一餐,因為他的心清淨,妄念少,消耗的能量少,身體自然 健康。

 

語余曰。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祕傳。只是不動念也。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雲 谷禪師告訴他,畫符專家常言:「不會畫符的人會被鬼神笑。」其實,畫符、念咒、念佛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方法形式雖不一樣,其原理、目的完全相同,都是要 用真心。拿筆畫符,要把一切妄念統統放下,一念不生。從一點下去,一道符畫完,沒有一個妄念,心是清淨的,這個符就靈。如果畫符時還有妄念,這道符就不 靈。念咒亦復如是,念時不能夾雜一個妄念;夾雜一個妄念,這個咒就不靈。由此可知,咒愈長愈難念。佛家常言:「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經比咒長, 不打妄想難;咒也相當長,不打妄想也不容易;佛號短,「阿彌陀佛」四個字,不夾雜一個妄念容易,這句佛號就靈。這些方法都在攝心,幫助我們達到清淨心。清 淨心是真心,真心無念,心裡有念就是妄心。妄心有生滅,真心不生不滅。把生滅斷除,恢復到不生不滅,這是佛家修學功夫最高的目標。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與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

 

「感 格」,求感應。於心性求感應,於上天求感應,都要用真誠心,所謂「誠則靈,不誠無物」。立命之學,最早是孟子說的。他說:「夭壽不貳。」「夭」是短命, 「壽」是長壽,短命跟長壽是一不是二。這個話說得很高明,一般人聽不懂。短命跟長壽差別太大了,怎麼是一不是二?我們用分別心、執著心看,所以把它看成 二。如果你的心不動,一念不生,沒有分別,長壽跟短命確實是一不是二。有分別,才有二、三。

 

聖人、佛菩薩沒有分別心, 凡夫有分別心,所以把世間一切法都變成對立,大跟小,長跟短,善跟惡,真跟妄。對立就是科學家講的相對論,生活在相對的世間,這是虛妄的世間,《金剛經》 講「夢幻泡影」,這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一真」,一真決定沒有相對,有相對就不是真的。六道是相對的,十法界是相對的,一真法界沒有相 對。沒有相對,有沒有絕對?也沒有絕對。絕對跟相對是互相建立的,沒有相對,絕對也沒有了。佛經講這個境界不可思議。「思」是思惟,你不能思,一思就錯 了;「議」是議論,也不能說,說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皆乖」。那是真實的一真法界,真平等。

 

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

 

「細 分之」,把它推廣來說。「豐歉不貳」,「豐」是豐收,「歉」是收成不好。收成豐富,可以過得富足;反之,若是欠收,日子就貧困。如果你能懂得豐歉不貳、貧 富不貳,就能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窮」是處在困境,辦什麼事情都艱難困苦,不能成就;「通」是通達,做任何事助緣很多,非常順利。你要是懂得窮通 不貳,就能立貴賤之命。如何立命?貧者安於貧,富者安於富,貴者安於貴,賤者安於賤,各得其所,這是立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是真正知 天命。所以,世間永遠是太平的,社會決定不可能有動亂。這是真真實實的學問。

 

「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生死可 不可怕?不可怕。生死非常正常,只要明白道理,你就不會貪生怕死。生跟死是一樁事,不是兩樁事。通達的人對於捨身受身,就像脫衣服、換衣服一樣。我們把衣 服比喻作身體,衣服穿的時間久了,髒了、破了,自然會把它脫掉,這個身就不要了,再換一件衣服,就是再換一個身。我們必須要注意,衣服要愈換愈漂亮,如果 愈換愈差就不好了。

 

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他這個身捨掉之後,來生會比現在這個身還差,換成畜生身、餓鬼身、地獄身,愈 換愈不好看。如果這個人一生行善,好善積德,捨報之後生天,天身比我們這個身莊嚴。如果念佛求生淨土,換得菩薩身、佛身,就愈來愈莊嚴了。你了解這個事實 真相與道理,才真正肯斷惡修善。斷惡修善雖然是利益別人,實際上利人就是利己,這是真理。世間人常講「損人利己」,這句話有弊病,損人決定害己。利己是眼 前雖得一點小利,可是幾十年之後,你死了變餓鬼、畜生、地獄,那真正是害了自己,到時就後悔莫及。所以,損人之事決定不能做,真正聰明人、明白人決定做利 益一切眾生的事情。

 

因此,對於生死這樁事情參透,知道事實真相,貪生怕死的念頭就沒有了。無論在何時,無論是什麼方式死亡,都會歡歡喜喜。為什麼?知道這個身捨了之後,馬上換一個比現在更好、更殊勝的身。我們要有信心,有把握。

 

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該」, 包括。只要把這一關參透,在一切相對的境界裡面,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都能得自在,我們要入這個境界。有人對我好,照顧我,於我恩惠,我感激他。有人對我 不滿,惡意毀謗、陷害、侮辱,我用感恩的心對他,感激他消我的業障,成就我的德行。我知道他是用這種手段來試試我的心平不平靜,還有沒有瞋恚心?如果我還 有一念瞋恚報復的念頭,我是凡夫,我的功夫沒有進步。他這樣對我,等於是在考驗我。

 

我在佛堂裡,替對我不好的人供了一 個長生牌位,天天誦經、拜佛為他祝福。你陷害我,我還是祝福你,我把你看作佛菩薩。你為什麼對我不好?你不了解我,一切出自於誤會,何必要計較?計較是自 己的過失。我不計較,我感恩、尊敬,你遇到困難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會全心全力來幫助你。這是做人的道理,你必須參透「不二法門」。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俟」, 等待,所謂「水到渠成」。「將迎」,念頭起滅。孟子云:「修身以俟之。」這是說時時刻刻修養德行,乃至於「積德祈天之事」,這是屬於存養功夫。身有惡行, 必須永遠斷除。修身積德之事,不可存僥倖之心、非分之想,若有絲毫念頭起滅,「皆當斬絕」,這是真正的功夫。果然做到如此,性德就恢復了,這是大菩薩的境 界,這是實實在在的學問。

 

孟子說得很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是斷除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這是真正的學問,真心本性完全恢復了。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依此理論與方法修學,世出世法有求必應,這是真實的原理。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我 們凡夫無法做到無心(無念),因此如何將念頭控制住,就要用方法。雲谷禪師教了凡先生用持咒的方法。有人聽我這麼講,就有疑問:「我們是念準提咒,還是繼 續念阿彌陀佛?」我們學習要善用心,畫符、參禪、念咒、念佛,方法、手段雖然不同,其目的與原理完全相同。所以,他念準提咒,我們念阿彌陀佛。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種佈施中,以法佈施最好。 (在部落格流傳佛經善文就是法佈施)

財佈施會有盡,但法佈施不會有盡。

如果你是聰明有智慧的父母,你是要留很多財富給子女?還是留很豐厚的陰德給子女?

其次是法佈施,果報是今生或來世得到聰明、智慧。


問: 佈施分幾種?以哪種佈施最好?

三種佈施中,以法佈施最好。

答: 佈施分成三種,有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

財佈施讓你今生或來世得到更多的財富;一個人一生應得多少財富命終早有註定。

你從這邊佈施出去必定本金加利息,加倍從別處得來。

依據國內外多位知名心理催眠藥師,催眠結果發現,在世世輪迴中,錢財竟然特別清楚。

前世佈施多,今世所得就更多;過去未曾佈施,今生就捉襟見肘;過去曾騙人、搶人,

今生必潦倒窮困;今生受騙、被搶,只要過去不曾欠人錢財,則命中該有的,

照樣會賺回來。

而今世億萬富翁,竟都是過去大量佈施的果報,絕無僥倖!真的是越佈施,越有錢,

〈可惜知道又相信的人太少了〉因為命中該有的跑不掉;不該有的,你從這邊得到

必定從別處失去,甚至惹來意外災禍。

何況錢財絕不是自己所能長久擁有,而是「五家」所共有;佛陀說:就是天災〈水、

火、地震、颱風...〉、人禍〈瘟疫、病苦、戰亂.....〉、政府〈改朝換代.......〉、

盜賊與不肖子孫。

如果人不厚積陰德、智慧,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也難保長久。

所以才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 因此古德說:「留財富予子女,不如留德予子女。」

留財富會害了他,留德別人搶不走。

如果你是聰明有智慧的父母,你是要留很多財富給子女?還是留很豐厚的陰德給子女?

其次是法佈施,果報是今生或來世得到聰明、智慧。

例如尊師重道、助印經書、宣揚推廣古聖先賢教化人心,勸人向善、讓人斷惡

修養的經典、錄音帶......等,人一但有了聰明智慧,就不會造作種種糊塗、

迷惑顛倒的壞事出來。 能夠了解人生真相,自然心安理得,知足感恩、清靜、快樂!

至於無畏施,就是讓眾生免於害怕、恐懼。果報是今生或來世得到健康、長壽!

諸如放生、照顧老弱婦孺病殘、當兵保國衛民.........等都是。



再這三種佈施中,以法佈施最好。因為助印善書、經典、錄音帶等須出錢〈財佈施〉;

他人看了經典、善書後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再迷惑顛倒作糊塗事,

做人處事充滿智慧〈得法施果報〉;對人生不再徬徨、迷惑、恐懼、無聊,

何去何從心中清楚明白〈得無畏施果報〉。因此,三種果報全部獲得。

一位通靈朋友,在閒聊時分析了台灣幾位富貴人家的前世,發現這些人在過去某幾世
裡,若不是照顧九族十親、以錢財或言行積善助人,就是曾經當官,推動好的政策,
福蔭百姓無數,由於過去曾種下善因,這一世得以享受福報。

通靈朋友所言,其實很類似佛教所談的佈施及因果,佛經中談到三種佈施:財佈施、法佈施及無畏佈施。

「財佈施」:是以財物救濟貧苦或生病的人;

「法佈施」:是在工作或生活中,佈施真理、智慧,勸人修善斷惡,幫助他人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無畏佈施」:則是指透過信心的建立,用愛心與關懷,幫助別人解除內心的恐懼。

由於過去世裡不吝於「財佈施」,這樣的人今生多半經濟無虞、可享榮華富貴,財佈
施看的不是金錢的實質數目,而是佈施的額度相較於你所能運用總財產的比率,也就
是佈施者的誠意而非經濟能力;至於經常「法佈施」的人,則因為常勸人向善、以所
長無私地協助別人或貢獻社會,或以智慧之語助人,讓世界臻於至善,來生不只能擁有智慧與能力
,還能得人緣、受尊重;至於經常「無畏佈施」
的人,則因為常在精神上撫慰他人,讓人免於恐懼及不安,來世得以健康長壽。
 
有出家師父提醒,財富最好用在眾生的福報中,這才是真智慧,至於佈施中最殊勝的,
則是法佈施,因為它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力,讓世界迅速地向善、變得更好。了解因果的
人,他們不會羨慕別人比自己有錢,而是反省自己過去造福太少,不會忌妒別人聰明有
成,而是在這一世中積極地充實自己、貢獻自己,也惟有真誠付出利益他人,才能累積福德智慧資糧。


業力佈施法

啟奉啟奉大日觀音宗傳承諸佛菩薩,弟子OOO 祈求諸佛菩薩為我作主 ,將弟子身上體
內所染所沾的一切業力及眾生和靈體的濁氣晦氣, 通通佈施給六道輪迴主,請將他們
帶去輪迴 。並請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加持,令弟子身心清靜一切平安吉祥!

南無觀世音菩薩(很多遍)

南無地藏王菩薩(很多遍)


大供養的口訣-佈施無求 

引用:http://www.tbsn.org/chinese2/articlelist.php?classid=75&keyword=&backpage=100

  供養就是奉養的意思,對上的供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憫、愛護的意思。

  我們的供物,一般是六種,即花、塗香、水、燒香、飯食、燈明。此六種表示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密宗的八供,再加「如意螺」、「沐浴水」即是。

  密宗的大供養法是:

  手結供養手印。

  觀想供品,印在腦海之中,先化為一排,再化為一面,再變為宇宙十方上下均是供品,無量無盡。

  心中默唸供養咒加持之:

  「嗡。沙爾娃。打他架打。衣打木。古魯拉那。面渣拉。堪。尼里耶。打耶咪。」

  再將手印觸天心散印。

  我們學佛者,當先修廣大供養,以這供養,供養上師三寶金剛護法,求其加被成就。
其原則是天下所有須彌山、日月、四大部洲、七珍八寶。用想念的力量,加持咒語手印,
一一化現如雲如海,重重無盡。

  這種供養是勝妙殊特。

  這種供養是清淨莊嚴。

  這種供養是廣大供養。

  供養印如下:二無名指相背立,次二中指平伸相叉,二小指平伸相叉,次以二食指鉤二
中指,二大指按二小指之端。

  供養結束,所唸的「讚」是:

  須彌四洲並日月。

  化諸珍寶供養佛。

  種種莊嚴諸功德。

  願共眾生證菩提。

  我們學會「大供養的方法」,更要明白「大供養的口訣」,其實大供養的口訣,就是「佈施」與「無求」。

  「佈施」就是以自己之所有施捨於人,第一種是財施,就是用財物去救濟疾病貧苦的人
。第二種是法施,就是用正法去勸人修善斷惡。第三種是無畏施,就是不顧慮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別人的怖畏。

  「佈施」就是為了度慳貪。

  而「蓮生活佛」以為「無求」就是真正大供養的口訣,因為要度慳貪,就是「無求」也。

  如果「無求」,即心無所心,無求就無心,心無所依,因為心無依,也就妄念不起,不住不著,洞然清淨。

  「無求」是大供養中的無盡供養。

  「有求」是大供養中的有限福報。

  「蓮生活佛」請大家注意金剛經的「妙行無住分」第四: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
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
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
「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
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無住相佈施」就是「無求佈施」,是不可思量的。

  「蓮生活佛」明白,我們行大供養法,若能無求供養,所得的福報也就像虛空

  這樣的不可限量。

  降伏妄心,在於「無求」。

  大供養的真實口訣在於「佈施無求」。
|回上一層|

靈仙宗修持法要之一

http://www.tbsn.org/chinese2/articlelist.php?classid=47&keyword=&backpage=140&page=20
供養的大秘密

  以下幾篇短文,是我個人在修持中的一些認為珍貴的心得,凡是靈仙宗的修持者,
均要能好好體會,這些修持心得,本是密而不宣的,一般的大法師,根本就不願說明,
密而自珍。但是,我個人心存慈悲天下眾生,誓必將這些珍貴的心得,完完全全召示於
天下,期望諸弟子及天下眾生,個個有成就,個個能成佛。

  我說過,讀者祇要學會了我這「供養的大秘密」,是天下第一的大供養功德,在現
世,可以漸漸改變自己的運氣,使壞運變好運,增加自己的利益。若要下輩子轉世成富
翁,這也是很容易的,富貴垂手可得的,因為您已經學會了天下第一的大供養功德法。

  一般的牧師在吃飯之先,先禱告感恩,這是基督教信徒的做法。

  而佛教道教拜神佛上供品,就是將供品擺於神佛之前。一般人拜拜就是如此,但
是,我今天要教大家一個供養的大秘密,請讀者務必學會,謹記啊謹記。

  例如,我今天想供佛一朵花,我將一朵花持在我的雙眼之前,用雙眼注視這朵花,
把這朵花印在我的腦海之中,然後用冥想法,一朵花變成三朵花,三朵花變九朵花,
先想成一直線,再變一個面,如此已是一個花面。不祇是一朵花了。然後花朵再觀想
成一堆花之山,高高如須彌山,再觀想須彌山之頂的虛空之中,全部充滿了這一朵花
的想念,完完全全充滿了虛空之際。觀想完畢,再將花插花瓶,供在佛前。

  如果觀想能力更高超的人,他可以把花朵直接呈現在佛前,佛菩薩個個得到您的
獻花,這種成就更是非凡。

  原來您用觀想法,把一朵花冥想成千千萬萬朵花,一些給幽冥界,一些給人間及
諸天,最上的奉獻給佛菩薩。這一朵花的供養,已非一朵花的供養,而是千千萬萬朵
花的無盡意供養了。我稱這種供養,是天下第一大的大供養,本是一朵花,變化千千
萬萬朵花,這是供養的大秘密。

  另外食品也是一樣,像我們供養一粒蘋果,持蘋果在手,變化成一個蘋果的面,
再變化成一座蘋果的山,再變化充滿整個虛空之中,所有的虛空盡一切處全得到您蘋
果的供養,這種供養是天下第一等的供養。

  一般密教的法師,在吃飯之前,先唸咒,也做一點觀想,把這些吃的東西,一一
觀想先供養佛菩薩吃了,然後再觀想諸天全吃了,最後再觀想,地獄畜牲餓鬼的三惡
道幽靈吃了,一一觀想完畢之後,自己最後才吃。這是密教法師一個很大的秘密,他
們吃東西,全是這個習慣,主要是把佛與眾生皆平等供養,這是第一等供養,時時存念
在佛與眾生之中,這才是大慈悲的心願。

  一般眾生不明白供養的道理,以為供養要愈豐富愈好,其實不必,知道大法的人,
祇要一朵花,一粒蘋果,就足夠了。也不要小看這一杯水,這杯水供養,成為一面潭,
成為一面海,成為甘露法海,成為毘盧性海。很多很多法師上師,修道修很久,連這
一點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這就白修了。

  第一,集中精神力。把花印於腦海,或一切供品印於腦海。

  第二,心向內變化。這一變三,三變九,點變面,面變空間,是向內追尋,非
向外追尋,是感覺力的回收,最後是千千萬萬,佈滿虛空際。

  第三,與大宇宙結合。這是小我個人的瞑想,進入大宇宙空靈的一種觀想,個人
同整個宇宙意識上結合成一處。

  我覺得目前的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這種能力的訓練,這是精神能力的一種潛能。
全人類都是心靈能力不能集中者,心靈都是漂浮而遊離的。所以供養觀想,等於是一
種精神力的訓練,對於發展堅強的意志力和寧靜的心靈有非常大的幫助。靈仙宗的弟
子要學會這種觀想,觀想完了,再唸供養咒。供養咒在坐禪通明法一書之中。

  這裡又有一個大秘密,這個大秘密,功夫不到的人,千萬不可如此做。密教的上
師有些人不是茹素的,他們在吃葷之前。先合掌瞑想,把這動物的靈魂先給引度到天
界裏去,然後把動物觀想成素菜,最後才舉筷子吃了牠。這也是密教上師吃葷而未茹
素的大原因。今天,我把不能說的,都說了出來,這是天下第一的大法,我今天不說
,就已經沒有人敢說,也沒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很偉大,很偉大的秘密法,但願天下
眾生體會我心,速速修正法,速速修正道,實現成佛之道,勿在五濁惡世再留連下去。

佈施的本質是無我。
  佈施的最終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佈施大致分為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三種。佈施的果報互相含攝,重疊無盡
,微妙難思。比如:一個人佈施學費給窮困的學子,受助的學生圓滿結業,又做教師
,培育桃李滿天下。那麼,這位教師的每一分收穫都有佈施者的功德;他教出的學生
又造福社會,取得更大的成就,這成就裏仍含有最初佈施者的付出。至於供養三寶,
弘法利生,造福社會大眾的供養佈施,將感得種種福報,功德述說不盡。

  佈施一分錢,功德有多大? 我們今生能獲得人身,佈施一分錢,有多少眾生成就
了我們,就有多大的功德:
  父母生我養我,師長教育我,善知識引導我督促我修學佛法,無數人的勞動創造了
我口中食、身上衣、存身的房屋。試想:如果每一件衣服都要我們自己一絲一縷去織造
,每一粒糧食都要我們自己去播種,每一間房屋都要我們自己一磚一瓦來建設;如果沒
有父母生養撫育成人,沒有善知識引領走人佛門,我們又怎麼能有今天的暇滿人身,能
夠佈施一分錢?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真心佈施一分錢,這一分錢就是代表所有成就我們的眾生佈施的!
  佛菩薩善用這一分錢,作廣利眾生的事業,所得無量無邊福報,自然悉皆回歸法界
眾生。這就是諸佛菩薩所感歎的眾生果報不可思議,諸佛願力也不可思議。
  有人以為有錢就可以買到一切,其實不然。因為我們現在手中的錢,也是以前佈施的結果。
  金錢的等價交換只是表面現象。金錢的真正含義,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各種付
出的證明。付出就是佈施。我們持有自己佈施的證明,才可以合理享有其他人的勞動成
果,社會因此才能順利運轉。因此,施捨是富貴的正因。

  處於因果循環律中的人類社會相依相生,個人不能孤立存在。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
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因此,金錢並不具有我們所能把握的實質。作為一種勞動
和付出的證明,浪費金錢,就是浪費他人的勞動和自己的福報。
  三世因果規律使佈施的果報伸展開來,從前生到今生,又延續到無盡的來生。我們
今生享有的種種福報,都是以前種種佈施的結果。

  如果只想享受,不修佈施,以前的福報享完,自然沒有權利再享有他人的勞動和付
出,結果就落到貧窮的境地。貧窮的果報說明:一個不修佈施的人,就是不肯積累福報
的人。他要生活在人世,不得不有更多的勞動和付出。因此,佈施應是和我們的生命長
河共生並行的一種行為。
  生命不止,佈施不斷。

  佛陀在世時,教導在家居士把收入分作四份:一份用來日常開銷,一份作為積蓄,
一份投資生財,一份廣行佈施。
  《佈施經》、《業報差別經》、《大智度論》中詳細記載了種種佈施功德:
  按時佈施的人,身心清淨,四時平安;
  常佈施的人,身心舒適愉快,沒有散亂;
  如法佈施而且尊重受施者的人,將來安穩快樂,人見人愛;
  以慈心佈施,能遠離殺害逼迫;
  以喜心佈施,能遠離憂愁苦惱,無所畏懼;
  以廣大心佈施,將得到無量福報;
  以清淨心佈施,將得無上智慧……
  佈施的含義深廣無邊:大到佈施生命,捨身飼虎;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佛經
。小到一缽水,一文錢,幾粒粟米。

  工作中勤懇敬業是佈施,家庭中敬老愛幼、細心體貼是佈施,為人處事正直誠懇、
負責任、肯擔當、有耐心、能包容等等所有止惡揚善的利他言行,都是佈施。以佈施將
心中的大愛真情發揚廣大,使內心充滿柔和喜悅的光明;以佈施去掉貪嗔癡三毒業障,
將所有身心的污染損之又損,佈施出一個清淨無染的法身世界,佈施出一片清明開闊的
人生天地。

大菩薩們教我們修行的六波羅密: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你看這順序多有趣,
佈施為什麼擺第一位,可見有秘密在裡面、、、不管修什麼法門要能進入甚深微妙法,
很少聽說過未修佈施法就能入的,因為佈施是信、解、行、證中很重要的行門。先看經
上說的三種佈施: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簡單說財施就是你用物質或金錢去救助
需要的個人或團體,而法施則是你用世間法或出世間法去幫助需要的人,像阿伯、魚將
軍、小鍾將軍就是用世間法盡量幫大家在股票期貨市場趨吉避凶,大法師們或大修行者
則是用出世間法幫助想解脫的人,至於若有人心生恐懼不安,你安慰他開導他讓他對未
來充滿信心無憂無懼即是無畏施。

故佈施的範圍不僅限於金錢,沒錢也是可以佈施,你
可以佈施你的時間與身體做志工,佈施你的專業給利益大眾之事,佈施你的關懷給需要的
人,以及其它很多不需要花錢的佈施,因此千萬不要以沒錢作為你無法佈施的藉口,以上
是佈施的小小說明。接著要談到佈施的額外好處,就是它可以幫你積功累德,讓運氣不好
福運欠佳的你轉運,讓你日後可以升官、發財、得子、、等,我想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
因此以後有機會再另闢專章特別說明,呵呵、、不過最後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佈施的最終
目的,那就是藉由它去除我們的欲貪,做到真正無我的佈施及無我的奉獻。當你用左手拿
東西交給自己的右手時,你知不知道﹖我想一般人若沒特別留意的話應該都不知道,因為
左手、右手都是我們身體的一部份,所以我們不會去注意左手拿了什麼東西給右手,如
果佈施能夠做到你捧著一百萬給需要的人就像是左手拿東西給右手那樣自然沒有感覺,那
基本上真佈施的樣子就出來了、、、、

上面的文章是之前有朋友問佈施,我曾經做過的簡單說明、、
空談佛法每個人都會,該怎麼身體力行才是真正挑戰、、
如果在佛堂念經打坐你才能心靜、、
而下坐之後卻因世間俗務帶來煩惱不斷、、
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並沒有走在正法的路上、、
志工服務是佈施我們的身體和時間、、
在服務的過程你可以觀察到源自於我們內心深處貪、嗔、癡所帶來的習氣、、
你會慢慢發現原來自己要改善的空間很大、、
所謂的修行就是正己,修正自己的行為,端正自己的行為、、
如果你認為整天待在佛堂念經、冥想、打坐就能修成正果、、
那麼石頭一定是這世間最快成佛的、、
掌握住修行的真意,是我們踏入正法的第一步、、
我知道來這家族的人,每個人都很有心、、
希望能夠在這賺到錢之後,好好回饋給社會上需要關懷的人、、
不過現在即使你還沒賺到錢,我們也可以藉由自己的身體和時間關懷社會

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謂『六波羅蜜』?即施波羅蜜、
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
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之法門。其中六波羅蜜之首謂『布施波羅蜜』,乃指菩薩
修布施行,能以種種『錢財物質』,乃至自己最寶貴之生命、頭目、腦髓,皆可施予一切眾
生,滿足眾生之願求。布施為佛弟子應有之德行,六度、四攝都以布施為首。

『金剛經論』中佛言:「若有貪吝眾生, 能捨酒肉不食, 能捨財物不貪, 能捨恩愛不戀, 能
捨諸惡不作, 能捨人我不爭, 名得第一『布施波羅密』。

布施之深淺,可為佛弟子對於佛法有無深切認識之測驗。舉凡對佛法有深切認識者,布施要
自我修持。把自己所有施於人,或獻出自己精神生命去成就他人;布施實行無常、無我之真
理,故能大心行施之人,對佛法之正理最易契入。

『金剛經論』說:「金剛經中, 佛常讚歎, 受持「四句偈」等; 為人演說, 所得福德,勝將
七寶, 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福。又勝出日分, 中日分, 後日分, 乃至百千萬劫
, 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 佛言:「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本來不生,
 本來不滅, 只因迷悟, 而致升沈。何以故!眾生常迷不覺, 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
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 求佛道者, 進道功程, 權分四級, 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
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金剛經論』說:敢問:「云何是一身七寶布施? 」佛言:「不貪是布施。所謂眼不貪好色相
奇物, 是色寶布施。耳不貪好樂音聲, 是聲寶布施。鼻不貪好上妙香,是香寶布施。食不貪好
上美味, 是味寶布施。身不貪好妙衣服, 是觸寶布施。意不貪名利恩愛, 是法寶布施。性不
貪世間欲樂, 是佛寶布施。若有人能悟自身中七寶布施, 所得福德, 勝如世間, 金銀, 琉璃,
璽珠, 瑪瑙, 珊瑚, 琥珀, 七寶布施之福, 百千萬分不及其一, 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人人隨時隨處都有布施之機會,只要自我修持、同情他人之心,盡其在我,不限於財布施,布
施到沒有任何東西不可捨,施捨之後,不計酬報,亦無一點悔意,是『三輪體空』之具足布施
也是法佈施。願與諸仁者共勉之! (王文雄)

佈施波羅蜜以法佈施為第一

 淨空法師談佈施

*我跟諸位說,我學佛的確得力於了凡四訓,我在民國四十二年剛剛接觸佛法,朱鏡宙老居士送
我這小冊子給我,我愈看愈有道理,愈想愈有道理,章嘉大師教給我放下,我真幹了,認真的
去佈施去舍,他老人家教我學六年,到六年的時候,我把我這些財物舍得幹乾淨淨,只剩下幾
套(二、三套)換洗衣服,一床鋪蓋,什麼都沒有了,舍得幹乾淨淨,舍盡了之後就有感應了
,差不多有些事情自己好像預先就會曉得,有感應,到以後心裏面想要什麼東西,那個東西就
會現前。

我是從小就喜歡讀書,愛好書本,所以我收藏的書很多,書本幾乎跟我的生命一樣,
我那時候統統佈施得幹乾淨淨,因為我除了書藉之外沒有別的東西,沒有出家之前我大概有三萬
卷書,全都舍盡了,以後我是想念書,想要什麼書,那個書就有人送給我,而且都是很好的版
本,你看我不是舍得幹乾淨淨嗎?你看看這些書擺在此地,心裏動個念頭想要個什麼書的時候,
它就來了,別人想不到,我都能想到,感應道交,有求必應換句話說,你要有膽量,相信福報愈
舍愈多,你所來的時候愈多,你要是不肯舍,永遠就只有這麼多,用完了就沒有了,你們只曉得
那個金錢擺在銀行裏生利息,靠不住啊!會貶值的,佈施掉所得來的利息不會貶值,永遠靠得住
的,為什麼不肯佈施?為什麼不肯舍呢?你要把了凡四訓真正念通了,你才曉得這是真的,不要
認為舍掉了就沒有了。愈舍愈多,你的財富是財佈施得來的,你的健康長壽無是畏佈施得來的,
你的聰明智慧是法佈施得來的,佈施是因,富貴、智慧、健康、長壽那是果報,你不種因那來的
果報,你現在得的果報是你前世種的因,你這世再不繼續種,你這果報享完了,就沒有了。所以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怎樣修才得什麼樣的果報。

此地是教我們得明心見性成佛作祖的果報
,那要得清淨心,一種平懷裏面,智慧福德,統統俱足,是圓滿的不是欠缺的,是圓滿的福報。
所以諸位不要害怕,我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就是什麼都有了,什麼都不欠缺,這個多
自在,這個裏面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我們要細細的去想。

*一般人,為什麼聽到佛講善因善果,不敢去做?是對於因果的理不清楚,信心不夠,如果搞清
楚,就有膽量放心去做。臂如財佈施,我的財物統統佈施光了,明天吃飯怎麼辦?這很現實,明
天到哪里吃飯?一想到明天,佈施的錢要留一點,明天還要吃飯;想到還有後天,還有以後,舊
不敢佈施了。這是事理不清楚。我常勸同修三善根的培養,先把《了凡四訓》念三百遍,對因果
報應的事理,會有信心 `有膽量。佈施是修因,福報自然現前,因緣報應絲毫不爽;你越害怕,
越不敢佈施,你的福報越有限。

*功德是可以回向的,回向對自己而言,是拓開心量,把我們無始劫來執著分別的習氣掃乾淨。
我所修的功德,統統不要;我所修的功德,讓大家去享。不要功德,功德更大。不但功德丟不掉
,福德也丟不掉。你命裏有一百萬,把一百萬統統佈施,過幾天,一百萬又統統回來。為什麼?
這是你命裏有的。命裏有的丟不掉,命裏沒有的保不住。中國大陸供的財神範蠡,是會賺錢會用
錢的模範,有智慧又有福報。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有兩位幫手,一是範蠡,一是文種。二十年
後,越國復興,滅掉吳國。此時,範蠡認為國王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於是改名換姓跑掉。。。
。。。。範蠡改名陶朱公,做生意發大財,把財產全部佈施,救濟貧苦難民。錢財散盡,再做生意
,沒幾年,又發財,也照樣散財,三聚三散。此說明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裏有的決定是有;命
裏沒有的,不要強求,是求不到的。命裏有的,丟也丟不掉,所以你佈施,財富還會再來,而且會
來得多一點,好像是利息一樣。知道這事實,你才有膽量大膽去佈施。但是不能存僥倖之心試試看
,認為一本萬利,一試,財富就沒有了。要用真心修佈施供養,這是修福。。。。。。。我們修集
的功德,回向一切眾生,功德也是越回向越大,因為心量大。心量大,功德也轉大,一切法隨心轉
。若不回向,念念為自己,心量小,功德也就有限。佛陀教給我們,不管修大的功德或小的功德,
乃至於毫髮之善,都應當回向菩提 `回向眾生 `回向法界。這是拓展我們的心量,圓滿修行的功德。

*福報有很多種,佛在經上歸納為三大種:財富 `聰明智慧 `健康長壽。長壽且健康,不須別人照顧
,是真正的福報。佛告訴我們,三種福報是果報,不修因,你怎麼會得到果報?「財佈施」得財富。
世間大富貴人家,命好 `走運,做什麼都賺錢;你去做就不賺錢 `賠本。實在講,不是機會 `不是
好命 `也不是聰明智慧,是他過去生中修的因,這一生中他應得這個果報。以自己的財物佈施供養,
你的財富的果報永遠享受不盡。現代,指望兒女養老是靠不住的。世間人以為身邊存點錢財才靠得住
,萬一遇到意外災害,如火燒 `大水漂 `被盜賊偷,錢財丟掉,你怎麼辦?還是靠不住。存在銀行也
不可靠,銀行也會倒閉。最可靠的是修佈施,把財富佈施供養一切大眾,這種儲蓄靠得住。自己需要
時,有別人佈施給你 `供養你。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不保險,不敢做。不敢做就是不信佛,
因為佈施得財富是佛說的。有錢就佈施,佈施得幹乾淨淨,心裏就真快樂,到時候「佛門之中有求
必應」,想什麼,東西就來。我二十六歲學佛。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真的,但
是要會修,要知道修因,你不要害怕,要相信佛,佛不欺騙我們。」我聽老師的話,生活非常節儉
,省下的錢佈施,用來放生 `救濟貧病者醫藥費,多餘的錢買書。

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佈施。前
年在美國德州,同修想在那裏建道場,是好事,但是我身上沒錢。念頭一動,不到三個月,有很多
人送錢來,建佛堂的錢居然有了。那個房子是佛菩薩建的。錢財若是用在弘法利生,是最適當的。
我學佛,聽老師的話,依教奉行四十年,我自己得到的感應,真的是有願必成。福一定要種在福田
上,弘法利生是福田。我的錢都用在印經。「法佈施」:有機緣,把自己修學的理論方法,所得到
的好處,向大家報告,讓大家也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學,這叫法佈施。最近幾年,我到全世界各地
講經,普遍介紹淨土宗,這是法佈施。

「無畏佈施」:眾生心裏有疑惑 `有恐怖 `有困難,我們有
力幫他解決,使他心裏得到平安,身得到安穩,這一類的幫助,叫做無畏佈施。修財佈施得財富,
法佈施得聰明,修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三種果報我們都要,則三種佈施要認真修學,才能得殊勝
果報。若不休因,每天求佛菩薩保佑,給你這些福報,是沒有這回事的。佛菩薩教我們修因,修因
得果。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一般人只曉得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不曉得果報裏還有圓融
,那就是專心修法佈施。有智慧,你不會貧窮;有智慧,你一定會調神調心,就會得到健康長壽。由
此可知,世間最寶貴的不是財富,是智慧。。。。。。。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現在有許多年歲大些的人都給自己留一筆醫療費。而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天天想老 `想
病,怎麼會不老?怎麼會不病?如果把念頭轉一轉,把醫藥費都拿去救濟貧苦的病人,你就不會生病
了。為什麼不會生病?沒有醫藥費!學佛要學這些智慧。

   *我不生病是因為我知道因果報應,所以我把醫藥費都捐出去了,這多自在!決不可吝嗇 `慳惜,
真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天天想自己老病,真的把自己給毀了。
*舍就有「得」,不舍就不「得」。
*古德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一生所造的善業 `惡業不相舍離,一切功名 `富貴 `財物一
樣都帶不走。真正覺悟的人,曉得修能帶得走的,帶不走的不必理會,不必多費精神。

「佈施」的功德不可思議!

佈施是諸善緣的緣起,也是菩提道的真善美,更是成就的必經之路。

佈施可以長壽、健康、可以有世間之福,甚至可以上求佛道,所以佈施功德不可思議,無量無邊。

而從佛典中,我們知道佈施包括:財施、法施、無畏施。

但是如果沒有錢可以行佈施,也不知如何向人宣揚佛法的時候,該怎麼辦?

吳老師表示,除了以上三者之外,還有一種「方便施」。

【處處可行方便施】

佈施,可以遍一切處,行一遍處;甚至我們的「身、口、意」都可以佈施。

身體健康、有力量的人,可以去做義工,幫助一些老人、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例如在道場裡面
當義工;或是當你看到路面上有坑洞,為了怕別人騎車經過會跌倒,所以你自動去修補,這就是佈施。

此外,當你看到別人很痛苦,你真誠的去關心他、開導他、打開他的心結,讓他不會因為想不開
而自殺,這也是佈施!

倘若你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可以將今天遇到的,令你開心的人事物,全部供養給佛菩薩,
這也是佈施。

當你看到有人很難過,但你本身沒有能力協助他,於是找了一個有能力幫助他的人來解決他的困
難,這也是佈施!例如我們道場成立,但我們自己本身沒有能力來佈施,那麼我們就可以勸有
能力的人來佈施,透過勸募共同建設這個道場,這就是佈施。

即使是身體有殘疾的朋友,也可以去鼓勵同樣有殘疾的朋友。例如有些人因癌症進行化療,或因
生重病而截肢,你可以去安慰一些跟你一樣的人,讓他們比較寬心,讓他們一起勇敢面對。這種
將心比心的安慰是健康的人無法給予的,而這也是一種佈施。

其實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無畏施,雖然你自己身患重病,自己心裡也很恐懼,但你還去安慰人家,
這就是一種無畏施,就是佈施!

所以佈施的範圍很廣,隨處都可以行佈施。

【過來人的經驗談】

吳老師表示,過去經濟比較拮据的時候,他常常到道場去做義工,或是勸人念佛、皈依。

吳老師過去也常在雨後騎車到嘉義的南潭,在路邊看到很多爬出來的蝸牛,為了避免蝸牛被經過
的車子輾死,便一隻隻地撿回草叢,每撿一隻就唸一句「阿彌陀佛」。

有時路上有樹枝、石頭等擋到路,吳老師也會把它搬開,以方便路人行駛。雖然沒有錢,但吳老師
過去行佈施的方法都不用花到錢,只要心生歡喜,都能行佈施。

在這邊告訴大家一個小秘訣,我們也可以去香火比較不旺盛的廟,義務打掃廟宇;或是至少持108
遍的六道金剛咒(六道金剛咒:阿訶薩沙媽哈),並且迴向給諸佛菩薩,祈求加持這間廟的神明五衰相滅。

【佈施一定要迴向】

同樣佈施一百元,為什麼有的人成就菩薩道,有的只有福報?差別就在迴向。

《地葬菩薩本願經》裡提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
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
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是故地
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因此,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迴向,這就是點滴細流之水,全部匯聚大海。所有的大修行者都會做迴
向,例如去海邊玩,看到螃蟹被綁著,我們就可以把牠放生,然後做迴向,迴向的方法:弟
子○○○以此放生的功德(或其他行善的功德),迴向給根本傳承上師,諸佛菩薩,眾金剛護
法,祈求道心堅固,直至菩提成就,往生極樂。

迴向很重要,一定要養成迴向的習慣。

 

哪些東西不能佈施?

師尊蓮生活佛曾在開示中,說明哪些東西不能行佈施。

祂提到,有個女弟子表示,她到了一個國家交了四個男朋友,並且跟這四個男朋友都發生關係。
師尊咋舌,疑惑地問她:「妳為什麼要這麼做?」

她說:「因為我可以帶給人家快樂,因為對方需要快樂,所以我佈施。」

她這種行為是在佈施、是在做慈善、是佛法?師尊一時語塞,「但還好我有讀過一點佛經,所以
知道這是歪理。」

蓮生活佛接著說明,釋迦牟尼佛曾經明白開示,有幾種東西絕對不能佈施:會增加別人的慾望、
會傷害到別人的生命、會殺人慧命的東西等,都不可以佈施。

●武器不可以佈施,如果有人要自殺,而你拿一把槍給他,這叫佈施嗎?那個人想要自殺,而你
拿毒藥給他,這是佈施嗎?釋迦牟尼佛講,這個不是佈施,這是加害。所以毒藥不能佈施、兇器
不能佈施、刀槍全部都不能佈施!

●會引起他人迷戀與貪念的色情之物,不能佈施。因為你的佈施,導致對方貪念跟慾望的加重,這
個是犯了淫戒的!絕對不可以。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