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著道德和欲望的沖突,特別是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哪個少年不風流,哪個少女不懷春?食欲,性欲,名利欲皆是人欲。人欲是與生俱來的,是人類生命相續的動力,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滿足。但現實又同時告訴我們,欲望是洪水猛獸,是萬丈深淵!欲望總是貪得無厭,永不能滿足。一不小心,就會百病纏身,身敗名裂,甚至家破人亡!


那麼如何是好呢?有人講凡事要適度,只要是有度地去追求欲望的滿足就可以了。此話聽起來不錯,但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我們都知道,人嘛,錢賺了總想賺得更多,剛吃著碗裡的,眼睛已經瞪著鍋裡的。淫欲更是像一個無底洞,深不見底,讓你竭澤而漁,致死方休!青少年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缺乏自制力,再加上手淫的滿足方式又是“隨手可得”的,這就帶來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手淫成瘾的問題。難道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手淫行為具有嚴重的成瘾性,一旦成瘾,很難克制,這是手淫患者明顯感到手淫後身體不適卻依然能夠堅持不懈樂此不疲的原因。



手淫被視為邪淫一種。難道就沒有一點好處嗎???當今社會壓力大,晚婚,不結婚的宅男宅女越來越多,少有幾個能有定力斷除淫欲。在此情況下,有人認為,通過適度手淫發洩從而達到不危害社會,又不會危害她人的效果,總比去強奸的,嫖妓的人好啊?



然而,沉溺手淫只會讓人貧賤一生,短暫的快感後是漫長的空虛,煩躁,虛弱和痛苦……更麻煩的是手淫還有強烈的成瘾性如同吸毒,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所以“適度手淫”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相當多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適度。應該講手淫是一個必須除掉的壞習慣。 


手淫之所以成瘾的根源是因為滿足欲望而生出的妄想欺騙了你。



婚後男女之事,因為有規范,進行過程中,心態是坦然的,一旦經歷過多次之後,很多人會覺得男女之事,不過如此。而淫之所以成為習氣就在於妄想,男女之事本身給人帶來的快樂並不很多,但是妄想帶來的快樂占了絕大部分。所以,紅樓夢中有句經典的話:“娶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後頭了。”直接說明男女相交的快樂其實並不很大,幾次就令人不感興趣了。但是由於人為的妄想,就附加了很多妄想之樂,比如:新鮮感,偷占便宜的感覺等等,所以才有了: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邪淫妄想。



對於手淫來說,對自身的危害勝過夫妻房事,因為夫妻房事是在現實中進行的,事情能帶來多少快樂,是現實感受到的,現實中的房事,不會給人帶來很長久的癡迷,一段時間之後,就淡了,就像肥皂泡破了,也就知道是假的了。而手淫,是在妄想中進行的,比夫妻房事更加虛妄,所得到的快樂更假,但是也因此掩蓋了男女之事本身的真相,就像一個沒有戳破的肥皂泡,一直迷惑人。 


手淫是一種嚴重損傷身體精神的行為。手淫所消費的是“精”,也就是與骨髓、腦髓相通的腎所收藏的人體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過度耗精會導致骨髓空洞,腦髓不滿,生命提前衰老、夭折,身體的極度虛弱反而是次要的表現。 


開始手淫的話,會造成身體發育的嚴重不良,發育的停滯和畸形。身高成長會嚴重受限,身材矮小,身體瘦弱或者虛胖。


人體靠血氣滋養,血氣的來源是飲食。沒有消耗完的血氣會在人體深度睡眠時轉化為精,藏於腎中,封藏於骨內,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消耗的少,儲蓄的多,就是長壽健康的保障;如果消耗的多,儲蓄的少,就是衰老短命的前提。手淫與性行為都以精的耗損為表現形式,這種耗損結果的超常積累意味著生存質量的降低與生命歷程的提前結束。 


相由心生,手淫的人,那種猥亵和下賤的氣場,讓人一見就會厭惡和反感,以這樣的外表在學校和社會上,怎麼去混!?!?你連給對方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都辦不到,可想而知以後你那慘淡的人際關系了…… 


經常手淫的人,你的記憶力會快速地衰退,以至於你的記性就像是80歲的老太太一樣的模糊和轉身即忘。你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推理能力也會嚴重衰退甚至喪失,變成白癡僵屍! 


手淫嚴重影響智力,長期手淫會對記憶力與思維能力產生明顯的破壞,學習的力不從心與學習成績的迅速下降是最明顯的表現。這是精虛不能化氣,氣虛不能化神的結果. 你會因為可怕的手淫,僅僅幾年之後,從學校的尖子生變成平庸的學生,如果你還不徹底的醒悟和戒除手淫,那麼你就會變成學校的垃圾生和人渣生。 


手淫的你,會漸漸的發現自己的運氣變得極為的糟糕和詭異,雖然運氣這東西沒法很直觀的說出來。但是,手淫的你會發現自己總是莫名其妙的倒霉,莫名其妙地喪失很多大大小小的機會,若你還執迷不悟的話,就是你這輩子倒霉透頂,多災多難,貧困潦倒,下賤愚蠢,一事無成,體弱多病,挫折不斷的開始。那些經常手淫的人,你會發現好的事情喜慶的事很少很少會輪到你,倒霉破財的事情卻一件件准確地發生在你的身上。你還會發現經常背莫名其妙的黑鍋,被人陷害和欺負,進而在與別人的各種的激烈競爭之中輸的一塌糊塗。 


手淫不但會損傷身體的動力,而且會損傷情志,令人精神萎靡,意志薄弱,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暴躁乖戾,多疑恐懼。遇事或躁進,或退縮,缺少耐心與恆心,以及必勝的信心和勇氣。這都是精虛不能化氣的結果。所以手淫者的事業和學業就必然是一敗塗地了。 


手淫行為提前透支人體生發之氣,使人體生育能力極大下降,即使種子尚未生氣全失,播種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之後也不免枯萎不榮,缺乏生機。這些都是作強之官生氣受損的結果。



手淫行為通過捷徑提取人體儲備能源,使人體在突發變故之時無法啟動應急措施,造成很多慢性病滋生,久久不愈,與時俱進。你很有可能得上慢性前列腺炎,宮頸炎.......等生殖系統疾病。讓你的生殖系統發育受到嚴重阻礙,早洩,陽痿,宮頸炎進而不妊不育等都會慢慢殘酷地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會沒有自信去找你的愛人你的異性朋友,即使有婚姻也注定痛苦一生。 


俗話講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如果進補能解決問題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腎虛陽痿了。



第一、要明確身體元氣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吃任何補品都是如此,因為吃下去--吸收--轉化為能量--儲存到足夠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吃補藥培元的速度遠遠不及手淫傷身的破壞速度!



第二、戒除邪淫是治療手淫傷精所造成的種種後果的前提。就像給車胎打氣一樣,沒有補好漏洞就開始打氣,過不了多久又會空空如也,這種打氣也就毫無積極意義可言。



第三、因為長期手淫者的免疫力已經崩潰,相當多的手淫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最常見的就是反復感冒不愈,如果不是在醫術高明的中醫師(對於長期手淫者的復雜病情,能准確判斷的醫生真的不多!)指導下進補,反而會大大加重病情!那進補就等於服毒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好念頭、壞念頭

  一般人多半認為心中的想法並不等於行為,要確實做出不當的行為才會造成壞的結果,因此會有人說:“我不做什麼,想一想總沒有關系吧?”這樣的想法,對嗎?

  當然不對!雖然沒有真的付諸行動,但是不好的念頭、壞的想法一樣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通常人的行為包括三個部分:

  (一)心理的行為

(二)語言的行為 (三)身體的行為,佛教稱為“身”、“口”、“意”三業。

  這三種行為產生了結果,進而形成一種力量,就叫作“業力”。

  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心”的作用。如果心裡沒有動念,只是嘴上說說,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並不算是犯罪,因為他是無心、無意,不是故意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就好像精神異常的人犯了罪,法院經過專業的鑒定,證實他在犯罪當時心神異常,就不會按照一般罪犯來量刑。

  但是如果他是在精神正常、心理清楚的狀態下犯罪,即使沒有實際的結果產生,卻有可能構成預謀,還是會視同有罪的;而如果精神狀態很清楚,雖然沒有預謀,只因無心誤觸了法網,則必須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負起法律責任。

  人的一切行為是“心”在做主,如果沒有心的指揮,行為是不會發生的。所以“心念”是非常重要的。就算不從佛法角度來講,從犯罪心理學或法律觀點來看,也是如此。

  如果心裡時常興起犯罪的念頭,久而久之就會犯罪。就像一個人老是有說謊的念頭,慢慢地就會覺得說謊沒有什麼。又例如:如果心裡有個想殺人的念頭,只要這念頭持續下去,即使沒有殺人的機會,結果因為時常想,逐漸就會把殺人視為平常的事,不再覺得它是一種可怕的、犯罪的行為;想到最後,可能就真的殺人了。

  心是人的主宰,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也能夠改變我們這個世界。明白自己的心念有這麼大的力量,就該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否則便是不負責任的。

  (聖嚴法師)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有兩件糾纏不清的事情,一是“得不到”,一是“已失去”。人的一生為這兩件事忙碌著、經營著、收獲著、失望著,也正由於“得不到”,我們開始品味“求不得”的苦,由於“已失去”,我們惋惜“愛別離”的苦。

從我們記事起,一直被“得不到”困擾著,凡是不曾擁有的東西,我們都急切盼望著何日才能得到?有那麼一天我們得到了,握在手時,會無奈的認為:原來不過如此!得到時,遠遠沒有“得不到”時的激情。當我們不曾珍惜擁有現在的一切,轉眼失去時,才發現,那曾經擁有的“現在”是那麼的珍貴,正是由於擁有時不曾珍惜,更覺失掉時的追悔莫及。人生總是這樣充滿著矛盾與迷茫,我們力圖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借口,這些“借口”反倒被自己無情的摧毀,這便是“得不到”與“已失去”帶給我們的煩惱。

一個天神問一個人:什麼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那人說:“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東西最珍貴。天神滿足了他所有的“得不到”的願望,可這個人得到了卻失去了珍貴的感覺,而當他再一次失掉,開始感覺珍貴時,卻兩手空空了。“得不到”是無極限的,“已失去”時,雖感到珍貴,但帶給人的是更大的煩惱與痛苦,只有“當下”才是最珍貴的,擁有“當下”、珍惜“當下”、隨順“當下”,這一刻我們才真正把握住了珍貴。

每個人一定都有許多得不到的東西,如果把獲得“得不到”做為畢生的目標去追尋,那麼,不難想像,無底洞是填不滿的,最終在“得不到”的絕望中,把自己也丟掉了。物質世界的發展是沒有底線的,人的欲望也是沒有極限的,而人的生命卻很有限,人的命運都是前世所造的,以“有限”與“注定”的東西去滿足於無限的擴張,賺取是只有煩惱與痛苦。得到時,又會怎樣?重又被另一個欲望所折磨;未曾得到,加劇痛苦。如果我們擁有一顆滿足當下的心,那麼,得到時,何歡之有?失掉時,何悲之有?“當下”這一刻的擁有,只去珍惜,心莫外求,即便當下我們擁有的是貧窮與疾病,我們也要接受這樣的擁有,安於貧窮與疾病,不必增加太多的期望值,當我們的心不再被外界誘惑與自己的欲望所牽轉時,心靈得以將息,或許我們的命運由於心靈的清淨而悄然改善,這樣我們就不會體驗“得不到”的苦楚。

珍惜當下的擁有,我們就不會體驗“已失去”的淒涼,就如同我們每時每刻在免費享受的空氣一樣,當下擁有時也許從沒在意,當我們身處高原,呼吸困難時,才知道空氣是這樣的珍貴。珍惜我們呼吸著的空氣,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愛護我們的環境,珍視我們的家園。有了一顆惜福心,再賦予些包容,既然我們與這個社會,還有和我們相遇的人遭遇了,那麼就包容下來,生活中多些奉獻,少些怨恨;夫妻間多些理解,少些指責;工作時多些勤奮,少些“功利”;人與人之間多些尊重,少些排斥,修學佛法多些精進,少些懈怠,這樣便不會品嘗“失去時方覺珍貴”的悔恨。

我亦凡夫,“求不得”人生大苦;“愛別離”人生淒苦。倘能無所求,便無所苦;倘能珍惜隨緣,別離原本平常事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節回家應做的六件事



“你什麼時候回去呀?”這恐怕是這段時間大家見面最常問的一句話了。的確,一年啦,轉眼間,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離開親人,很快又是一年。  
  這一年裡,不管你是如何的飛黃騰達,也不論你是何等郁郁不得志,過年了一定要回家,回家了一定要高興!這不是為了誰的虛榮、為了誰的面子,這是為了父母、為了親人!為了讓他們放心,為了讓他們高興!  
  或許有人會說:“人不是為了別人而活”,這話我不反駁,但也不同意!記住——家人、親人,是您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回去,帶回去一份歡樂!回去,營造一份溫馨!  
  1.在父母面前,不能生氣
  
  無論是你得知在學校考試全掛了,還是你最愛的人給你提出分手,你都不能有一絲不高興的樣子,因為這不是父母的錯;哪怕就算是是父母生氣拿我們來出氣,我們也不能有情緒,畢竟你是父母的唯一,你的表情情緒直接牽動著父母,何況是春節。  
  2.陪父母一起笑  
  當父母看到一個電視鏡頭、一句笑話、或是你的一個動作……她們笑的時候,你要陪著一起笑,父母內心深處最想的還是你的笑,不要覺得這個不好笑,這個你見得多了……






  3.陪伴父母上街,給父母提年貨  
  街是一定要陪父母逛的,因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跟子女一塊兒的溫馨,何況你久不在家,父母的思念比你更多,你就是父母的心;買的東西你一定要盡多提著,最好全提著,尤其是蔬菜之類容易弄髒衣服的東西……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大學,父母每次送你去學校,那麼多東西都誰扛的?你早已經該扛起這個家了,不要覺得你在學校就沒有這個責任……  
  4.聽父母說  
  父母說了不該說的,或是思想過於“迂腐”的話,你應該聽著,可以給糾正,但是要注意方式,更不能嘲笑或是不屑,你更有責任給父母講外面的世界……父母懸著心送你到遠方上學,你就是父母的眼睛,你所見到的父母也想見到,你所懂得的父母也希望懂,時尚潮流我們的父母也希望趕……我們身上擔著父母的全部希望,一定要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引領父母……
  
  5.跟父母一塊過年
  
  一塊辦年貨、一塊放鞭炮,帶父母去蒙娜麗莎拍一套全家福,留住全家人的笑臉,留作永恆的紀念。父母的年就有可能是為你而過的,父母臉上的笑容也有可能是因為有你在……  
  6.多陪父母,花最多時間跟父母待在一塊,陪父母一起感受家的感覺  
  我們可以等到有出息了、有錢了,讓父母過上好日子,但是父母不能等,也等不了……父母最需要的還是天下最樸實的情…往往父母的心掛在我們的身上,而我們的心卻沒有連到父母——我們有心事父母也會有,父母有心事我們卻沒感覺……


 


祝願天下父母在新的一年:


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生活自在,


深信因果,早日皈依三寶,精進念佛,現世安穩,後生善處!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寶!!!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腎髒將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有害物質通過尿液排出體外,以調節機體水、電解質和酸鹼的平衡,並保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1.冬天做好保暖


調查發現,在冬天腎功能惡化病人遠超過其它各季,主因低溫下血管收縮,血壓竄升,小便量減少,血液凝結力變強,容易讓腎髒出狀況。


2.不亂吃藥


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中草藥都有腎髒毒性,不要不經醫師處方亂吃,對醫師處方的抗生素、止痛藥也應知其副作用有哪些。


3.不暴飲暴食


吃太多蛋白質和鹽分,會加重腎髒負擔。此外,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4.治療感冒


若感冒去了又來,或是感冒後,有高血壓、水腫、解小便有泡泡,最好找腎髒科醫生做篩檢。


5.反復發作的扁桃腺炎要小心


喉部或扁桃腺遭鏈球菌感染時,務必根治,否則容易導致腎髒發炎。


6.適量飲水不憋尿


尿液潴留在膀胱,就如同下水道阻塞後容易繁殖細菌一樣,細菌會經由輸尿管感染腎髒。


7.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壓


血壓控制不好、糖尿病太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而腎髒就是由數百萬個微血管球組成,血糖血壓控制不好,腎髒壞得快。


8.不喝成分不明的井水和河水


以免鉛、镉、鉻等重金屬太高而損害腎髒。


9.泌尿道結石要處理


結石不痛不代表好了,尤其是輸尿管結石很容易造成腎積水,長久下來,腎髒會完全損壞而不自知。


10.定期檢查


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檢查,女性懷孕時腎髒負擔會加重,應該監測腎功能,以免因妊娠毒血症而變成尿毒症。


11.要保持小便通暢


小便通暢,說明腎髒的排洩功能異常,如果發生尿道阻塞,小便不通暢,就會增加腎盂和腎實質發炎的機會,加重腎髒負擔,甚至發生尿中毒。


常見的小便不通暢的原因有尿路結石、前列腺肥大、腫瘤、結核等。


12.防止感染


細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可以直接由尿路逆行上升,進入腎髒,使腎髒感染發病,為了防止細菌逆行使尿路感染,要保持會陰部及尿道口的清潔衛生。另外,微生物通過血液循環和淋巴液循環的途徑也可以感染腎髒。因此,當身體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存在時,例如扁桃體炎、齲齒、疖腫、結核等,都應及時治療處理。


13.防止疾病損害腎髒


有些疾病,例如變態反應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大量脫水,失血等,都可以損害腎髒,當發生這類疾病時,除了及時治療外,還要加強保護措施。


14.防止藥物對腎髒損害


藥物進入人體後,多數要進入血液後才能發揮作用,這些藥物經過體內代謝過程,都可匯集於腎髒排除體外,使腎髒容易受到藥物的損害。因此,對腎髒有損害的藥物不宜亂用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邪淫是忘恩負義的行為


   因為世間的女人都是一樣的,所以說,每個女人也都是我們自己母親的代表,每個女人都是我們自己母親的化身。當我們對其他女人有邪念邪行的時候,也就等於是亵渎了我們自己的母親。我們居然不知道自己有著千千萬萬個母親,這是多麼大的無知和罪惡?當我們亵渎千千萬萬個母親的時候,而僅僅只對於自己承認的母親充滿了敬畏和愛戴,那麼,我們所謂的敬畏和愛戴是多麼的虛假啊!因此說,邪淫怎麼能不是忘恩負義的罪惡呢?


   當我們對於女人的乳房燃起淫火之時,你可曾想過,當我們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是母親的乳房孕化了五百斤的血乳使得我們成長;當我們對於女人的私處燃起淫念的時候,你可曾想過,那也正是痛徹心肺的母親所打開的我們的生命之門。在我們生命開始的最初,我們悄悄地在母親溫暖的子宮裡孕化,十月懷胎之後,我們從母親的產道裡來到光明的人間,三年乳哺之中,我們吮吸母親的乳汁得以長養生命。母親的恩德是多麼的深廣。而十幾年之後,當我們長大之時,還沒有來得及報答母親深厚的恩德,可是反過來,我們卻對於孕育了我們生命的女性身體,生起了最龌龊最可恥的邪念,這難道不是最不孝、最嚴重的忘恩負義的行為嗎?


   有一種神聖最易遭到亵渎;有一種莊嚴最易被人看輕;有一種犯罪最易受到忽略。


   我們只知道今生的母親,還有我們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的母親呢?她們也在進行著無盡期的苦難的輪回之路,難道我們亵渎的女人當中沒有她們嗎?我們只知道人間的母親,還有我們無量劫以來做天人、餓鬼、畜生時無量無邊的母親呢?難道我們亵渎的女人當中沒有她們嗎?因此說,邪淫怎麼能不是忘恩負義的罪惡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有很多學佛修行的人,他們不在真實修證上用工夫,在貪欲、探求、名利上下功夫,這不是真實的修行佛法,說句不好聽的,這是在搞貪嗔癡,佛教的修行是斷貪嗔癡、殺盜淫,這樣修行不是正確的佛法。


佛說心外求法是為外道,這是指佛教裡的外道,修行偏離了正法的軌道,真實修證的佛法是放下持戒做人上用工夫,好好做一個人就是最好的修行,佛法就是心地法門,持戒做人就是從心地上用工夫,佛是實實在在的去行持,去把人做好,修行就是學做一個好人,你把人做好了,你就是聖人了,這佛事做人做圓滿了最後就成了佛了。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一定不可在求名求利上下功夫,但凡有求都不是真實的正確的佛法,佛法是改惡向善,佛法是持戒做人,佛法是斷欲去愛,佛法是清心寡欲,我們修行人去掉惡習把人做好了,我們的貪欲少了,煩惱就少了,我們就不會有太多的苦惱了,那我們就會獲得法喜的自在與快樂,所以佛法就是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


學佛修行要怎麼樣才能夠離苦得樂?首先就要改惡向善,好好孝敬父母,好好持戒做人,我們持好戒律,把人做好了還要斷欲割愛,所以我們佛門修行人都要持戒吃素念佛,佛門弟子一定要做到清心寡欲,清心寡欲就是最好的修行,我們念佛修行的人,你若是能夠做到清心寡欲,持戒念佛,你一定會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的;修行就是要真正實實在在的用工夫,一定要在實修上入手,我們好好孝敬父母、持戒做人就是最好的修行啊。


怎樣去做好一個人很重要,這做人要從基礎做起,這做好一個人可不是那麼簡單,要從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我們學佛修行的人,首先要把父母孝敬好,這是修行的基礎的基礎,還一定要嚴持戒律,修行持戒最重要,持戒做人就是最好的修行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別善惡報應經》(節錄):


復雲何業獲報多病。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自壞有情。二勸他令壞。三隨喜壞。四贊歎壞。五不孝父母。六多結宿冤。七毒心行藥。八悭吝飲食。九輕慢聖賢。十毀謗師法。如是十種獲報多病。


復雲何業獲報少病。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不損有情。二勸他不損。三不隨喜損。四不贊歎損。五離慶快損。六孝養父母。七尊重師長。八不結宿冤。九施僧安樂。十施藥飲食。如是十種獲少病報。


復雲何業獲報丑陋。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恆起嗔忿。二恣縱慢心。三不孝父母。四恆恣貪癡。五毀謗聖賢。六侵奪陵逼。七盜佛光明。八戲弄他丑。九壞佛光明。十行非梵行。如是十種獲報丑陋。


復雲何業獲報端嚴。有十種業。雲何十業。一修慈忍。二惠施佛塔。三塗掃塔寺。四修嚴精捨。五莊嚴佛像。六孝養父母。七信重聖賢。八謙卑離慢。九梵行無缺。十遠離損害。如是十種獲報端嚴。


復雲何業獲種族卑賤。有十種業。雲何十種。一貪愛名利不修施行。二嫉妒他榮。三輕毀父母。四不遵師法。五譏謗賢善。六親近惡友。七勸他作惡。八破壞他善。九貨易經像。十不信三寶。如是十種獲報卑賤。


復雲何業得豪族富貴。有十種業。何等為十。一離嫉妒慶他名利。二尊重父母。三信崇師法。四發菩提心。五施佛傘蓋。六修嚴塔寺。七忏悔惡業。八廣修施行。九勸修十善。十信崇三寶。如是十種獲報豪貴。


復雲何業獲人間惡報。有十種業。雲何十種。一恣縱我慢。三輕慢父母。三輕慢沙門。四輕慢婆羅門。五輕毀賢善。六輕慢親族。七不信因果。八輕厭自身。九憎嫌他人。十不信三寶。如是十種獲人間惡報。


復雲何業獲人中勝報。有十種業。雲何十種。一謙卑離慢。二尊重父母。三尊重沙門。四信崇婆羅門。五愛護親族。六尊重賢聖。七修行十善。八不輕慢補特伽羅。九尊重師法。十谛信三寶。如是十種獲人中勝報。


復雲何業獲報孤貧。有十種業。雲何十種。一恆行劫盜。二勸他劫盜。三贊歎劫盜。四隨喜劫盜。五毀謗父母。六謗讟聖賢。七障礙他施。八嫉他名利。九悭吝財物。十輕毀三寶願常饑馑。如是十種獲報孤貧。


復雲何業獲大福德。有十種業。雲何十種。一離劫盜。二離勸他非。三離隨喜盜。四孝養父母。五信崇聖賢。六慶他名利。七廣行惠施。八不嫉名利。九不悭財寶愛恤孤貧。十供養三寶。如是十種獲福廣大。


《優婆塞戒經》(節錄):


善生言。世尊。菩薩已受優婆塞戒。復當雲何供養三寶。善男子。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如來世尊是二種福田。一者報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種田。眾僧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以是因緣。菩薩已受優婆塞戒。應當至心勤供養三寶。


《大方便佛報恩經》(節錄):


佛告諸弟子。當護於口。口之過患甚於猛火。父母眾僧。宜應贊歎軟語常念其恩。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何以故。眾僧之中。有四雙八輩十二賢士。供之得福進可成道。父母者十月懷抱。推干去濕。乳哺長大。教誨技藝。隨時將養。及其出家修得解脫。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眾生。佛告阿難。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種二福田。所謂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


《大方便佛報恩經》(節錄):


爾時世尊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歎。爾時如來游於無量甚深行處。欲拔眾生三有劇苦。欲發五蓋並解十纏。欲令一切眾生俱得解脫安處無為。即為開示二種福田。一者有作福田。二者無作福田。所謂父母及與師長。諸佛法僧及諸菩薩。一切眾生修供得福。進可成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節錄):


爾時,佛告五百長者:“善哉!善哉!汝等聞於贊歎大乘,心生退轉發起妙義,利益安樂未來世中,不知恩德一切眾生。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分別演說世出世間有恩之處。善男子,汝等所言未可正理。何以故?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淨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璎珞、眾寶衣服、栴檀沉香立諸房捨,百寶莊嚴床臥敷具,療治眾病百種湯藥,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世間悲母念子無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終於十月,行住坐臥受諸苦惱非口所宣。雖得欲樂飲食衣服而不生愛,憂念之心恆無休息,但自思惟將欲生產,漸受諸苦晝夜愁惱。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屠割,或致無常;若無苦惱,諸親眷屬喜樂無盡,猶如貧女得如意珠。其子發聲如聞音樂,以母胸臆而為寢處,左右膝上常為游履。於胸臆中出甘露泉,長養之恩彌於普天,憐愍之德廣大無比。世間所高莫過山岳,悲母之恩逾於須彌。


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於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微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順無違,諸天護念福樂無盡。如是男女即名尊貴天人種類,或是菩薩為度眾生,現為男女饒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為報母恩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處於胎中,口吮乳根飲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飲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與其子,珍妙衣服亦復如是,愚癡鄙陋情愛無二。昔有女人遠游他國,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漲力不能前,愛念不捨母子俱沒。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緣,母有十德:一名大地,於母胎中為所依故;二名能生,經歷眾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恆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養育,隨四時宜能長養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莊嚴,以妙璎珞而嚴飾故;七名安隱,以母懷抱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導引子故;九名教誡,以善言辭離眾惡故;十名與業,能以家業付囑子故。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增壹阿含經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節錄):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法與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雲何為二法?供養父母,是謂二人獲大功德,成大果報。若復供養一生補處菩薩,獲大功德,得大果報。是謂,比丘,施此二人獲大功德,受大果報,得甘露味,至無為處。是故,諸比丘,常念孝順供養父母。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寶藏經》節錄:


佛在王捨城。告諸比丘言。有二邪行。如似拍鞠。速墮地獄。雲何為二。一者不供養父母。二者於父母所。作諸不善。有二正行。如似拍鞠。速生天上。雲何為二。一者供養父母。二者於父母所作眾善行。諸比丘言。希有世尊。如來極能贊歎父母。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世。雪山之中。有一鹦鹉。父母都盲。常取好花果。先奉父母。爾時有一田主。初種谷時。而作願言。所種之谷。要與眾生而共啖食。時鹦鹉子。以彼田主先有施心。即常於田。采取稻谷。以供父母是時田主按行苗行。見諸蟲鳥揃谷穗處。嗔恚懊惱。便設羅網。捕得鹦鹉。鹦鹉子言。田主先有好心。施物無吝。由是之故。故我敢來。采取稻谷。如何今者。而見網捕。且田者如母。種子如父。實語如子。田主如王。擁護由己。作是語已。田主歡喜。問鹦鹉言。汝取此谷。竟復為誰。鹦鹉答言。有盲父母。願以奉之。田主答言。自今已後。常於此取。勿復疑難。佛言。鹦鹉樂多果種。田者亦然。爾時鹦鹉。我身是也。爾時田主。捨利弗是。爾時盲父。淨飯王是。爾時盲母。摩耶是也。


《雜寶藏經》(節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告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即是帝釋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當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養父母。便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若供養父母。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諸比丘言。如來世尊。極為希有恭敬父母。佛言。非但今日極為希有恭敬父母。於過去世。亦曾希有恭敬父母。比丘問言。過去恭敬。其事雲何。佛言。往昔波羅奈國。有一貧人。唯生一子。然此一子。多有兒息。其家貧窮。時世饑儉。以其父母。生埋地中。養活兒子。鄰比問言。汝父母為何所在。答言。我父母年老會當至死。我便埋之。以父母食分。欲養兒子。使得長大。第二家聞。謂此是理。如此展轉。遍波羅奈國。即以為法。復有一長者。亦生一子。此子聞之。以為非是。即作是念。當作何方便。卻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應遠行學讀。使知經論。其父便去。少得學讀。而便還家年轉老大。子為掘地。作好屋捨。以父著中。與好飲食。作是思惟。誰當共我。除此非法。天神現身。而語之言。我今與汝。以為伴侶。天神疏紙。問王四事。若能解此疏上事者。為汝擁護。若不解者。卻後七日。當破王頭令作七分。四種問者。一者何物是第一財。二者何物最為樂。三者何物味中勝。四者何物壽最長。牓著王門上。國王得已。促問國中。誰解此者。若有解者。欲求何事。皆滿所願。長者子取此文書。解其義言。信為第一財。正法最為樂。實語第一味。智慧命第一。解此義已。還著王門頭。天神見已。心大歡喜。王亦大歡喜。王問長者子言。誰教汝此語。答言。我父教我。王言。汝父安在。長者子言。願王施無畏。我父實老。違國法故。藏著地中。願聽臣所說。大王。父母恩重。猶如天地。懷抱十月。推干去濕。乳哺養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見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擔父。右肩擔母。行至百年復種種供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時王問言。汝欲求何等。答言。更無所求。唯願大王去此惡法。王可其言。宣下國內。若有不孝於父母者。當重治其罪。欲知爾時長者子。今我身是也。我於爾時。為彼一國。除去惡法。成就孝順之法。以此因緣自致成佛。是以今日。亦復贊歎孝順之法也。


《佛說四十二章經》(節錄):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神也。(二親即指父親與母親)


別譯雜阿含經(節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烏答摩納往至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我如法乞財。供養父母。又以正理。使得樂處。正理供給。得大福不。佛言。如是供養實得大福。佛言。摩納。不限汝也。一切如法乞財。又以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獲無量福。何以故。當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若正理供養父母。是阿阇梨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得樂。一切皆遙敬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當知大天即在其家。若能正理供養父母。正理與樂供給。當知一切諸天即在其家。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養父母故。得生梵世。若欲供養阿阇梨者。供養父母。即是阿阇梨。若欲禮拜。先應禮拜父母。若欲事火。先當供養父母。若欲事天。先當供養父母。即是供養諸天。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梵天及火神阿阇梨諸天 若供養彼者應奉養二親 今世得名譽來世生梵天


佛說末羅王經(節錄):


人民問言。佛用何等力能舉此石。答言。我有四力。何等為四。一為精進力。二為忍辱力。三為布施力。四為父母力。何等為精進力。謂不殺盜淫欺。廣陳經法。開導人物。未曾懈怠。是為精進力。何等為忍辱力。敢有殘害毀辱。加惡於我。我心如地。無所不受。是為忍辱力。何等為布施力。謂以國土珍寶妻子頭眼。悉以施人。意無恨悔。是為布施力。何等為父母力。謂受父母身體哺乳育養之恩。或從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養父母。是為父母力。


《正法念處經》節錄:


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贊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何以故。以說法力。令憍慢者得調伏故。令貪著者信布施故。令粗犷者心調柔故。令愚癡者得智慧故。以聞法力。令迷因果者得正信故。以聞法力。令邪見者入正見故。以聞法力。令樂殺生偷盜邪淫業者。得遠離故。以此說法調伏因緣。終得涅槃。以此因緣。說法法師。甚為難報。父母之恩。難可得報。以生身故。是故父母不可得報。若令父母住於法中。名少報恩。如來應等正覺。三界最勝。度脫生死。無上大師。此恩難報。唯有一法。能報佛恩。若於佛法。深心得不壞信。是名報恩。以此供養。亦自利益。


《本事經》節錄: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世有二種補特伽羅。恩深難報。雲何為二。所謂父母。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曾無暫捨。供給衣食。病緣醫藥。種種所須。猶未能報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於子。恩極深重。所謂產生。慈心乳哺。洗拭將養。令其長大。供給種種資身眾具。教示世間所有儀式。心常欲令離苦得樂。曾無暫捨。如影隨形。父母於子。既有如是。所說深恩。當雲何報。若彼父母。於佛法僧。無清淨信。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贊勵慶慰。令生淨信。若彼父母。無清淨戒。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贊勵慶慰。令其受持清淨禁戒。若彼父母。無有多聞。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贊勵慶慰。令其聽聞諸佛正法。若彼父母。為性悭貪。不樂布施。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贊勵慶慰。令行布施。若彼父母。為性闇鈍。無有勝慧。其子方便。示現勸導贊勵慶慰。令修勝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實報父母恩。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二補特伽羅恩深重難報,所謂父及母能生長世間


假使以兩肩盡壽荷父母,常供養恭敬猶未為報恩


父母於世間能生育教導,慈心求利樂如彼影隨形


若父母先無信戒聞捨慧,子令其修習名真實報恩


恭敬給所須唯現世安樂,令修信戒等究竟證涅槃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世有二種無欺诳法。雲何為二。謂業與智。若諸有情。已集諸業。其異熟果。若未現前。終不盡滅。若諸有情。已生諸智。一切煩惱。若未永除。終不捨離。如是名為世有二種無欺诳法。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二無欺诳法諸佛共所談,謂已集已生諸業及諸智


異熟果未生諸業終不滅,煩惱若未盡智終不捨離


業是生死因智為滅惑本,是故應修智永盡眾苦邊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刍當知。世有二種補特伽羅。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雲何為二。所謂父母。若諸有情。於其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生無量福。諸有智人。鹹共稱歎。聲譽普聞。處眾無畏。後不焦惱無悔。命終身壞死後升諸善趣。生於天中。何緣有情。應於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父母於子。有深重恩。所謂產生。慈心乳哺。洗拭將養。令其長大。供給種種資身眾具。教示世間所有儀式。心常欲令離苦得樂。曾無暫捨。如影隨形。是故父母。應深敬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若諸有情。敬愛父母。親近而住。父母於其深心慈愍。除無益事。授有益事。制止眾惡。勸修眾善。為其娉娶。貞良妻室。有時賜與珍寶財谷。世間天人。鹹共稱歎。恭敬供養。親近加護。令無衰惱。是故有情。於其父母。應深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諸有樂福人應尊重父母,禮拜修供養敬愛親近居


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


父母於世間恩深重難報,除無益制惡授利勸修善


與妻室資財慈心常覆護,是故修供養無量福聚生


現得勝名聞鹹供養恭敬,死生天善趣受妙樂無窮


欲得生天人受五欲妙樂,猶如天帝釋當供養父母


正法念處經(節錄):


復次第二十聞法功德。何等功德。所謂得聞法已。供養父母。知業果報。知於福田。是上功德。第一福田。所謂父母。以是知業果報因緣。能為種種供養父母。多設敷具。病瘦醫藥。所須之具。隨其所作。供養父母。能生梵福。以福德故。後得涅槃。又以聞法供養父母。眾人所愛。於現在世。為一切人之所贊歎。命終之後。生於善道。受諸天身。聞法力故。終得涅槃。勢憂者知此功德。乃至失命。常當供養父母福田。正行正意。一心敬重。是名第二十聞法功德。


大寶積經(節錄):


“復次,大王,夫父母者,皆願利樂所生子故,難作能作,能忍一切難忍之事,假令種種不淨穢惡皆能忍之。又欲令子色力之身速增長故,令見閻浮勝妙之事,乳餔養育無疲厭心。或為令子獲諸妙樂,艱辛經求所得財物,供給營辦資生所須,及往他家結求婚娶。既婚娶已,於他女人愛戀耽著,由耽著故惛醉纏心,或見父母漸將衰老,違逆輕欺,所有資財無慚費用,或令父母不住於家,如是皆由欲所迷倒。大王,當知以此因緣,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此是丈夫第二過患。”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等當知, 尊重供養, 於父母者,  是人常有,


 釋梵護世, 之所扶持, 能令居家,  安隱快樂;


 或因貿易, 大海遠方, 安隱往來, 獲諸財利。


 此即說為, 無價大寶, 現能與果, 名最上田。


 如是現世, 果報珍寶, 皆因供養, 父母而得。


 復於來世, 當得遠離, 駝驢等身, 負重驅役;


 亦復不受, 屍糞灰河, 刀山鋒刃, 镕銅等苦。


 又於來世, 生在人中, 富有財寶, 豐饒谷帛;


 妻子眷屬, 悉皆和穆。  或復當來, 得生天上,


 宮殿園苑, 音樂自然, 縱意歡娛, 受諸妙樂。


 何有智者, 聞是法音, 於父母田, 不勤供養?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視頻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5ODcxNzg4.html


問:「已經結婚和正准備結婚的人,學佛應注意哪些方面?『拿得起,放得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說得很高,恐怕不容易做到,請問應該怎樣具體理解?這也是許多年輕人學佛的問題。請師父千萬不要打禅機,因為我們是下下根人,只能夠理解最簡單的世間語。」


淨空法師答:沒錯,你說得一點沒錯。結婚或者是准備結婚,在古時候有你的父母、兄長會教導你;今天的社會跟古時候的社會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已經沒有人教了。你要多多的請教年長的人,他們會把以往的經驗、教訓教導你們。世法跟佛法沒有差別,首先要了解事實狀況,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不但彼此要了解,最好還要了解彼此家庭狀況。家庭狀況包括上一代、再上一代,如果這個家庭三代,至少是三代,當然愈多愈好,都能夠修善積德,他們家的兒女一定有福。這是要重視的,因為雙方都有福報,你的根基就好。我聽到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他們家裡四代積福行善,積功累德,所以他家裡能出一個人,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不是偶然的,是祖宗積德,後代才能發達。古時候婚姻,對於這一點是第一個考量的事情。


第二個考量,就是在這一生當中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的方向,夫妻才能好合。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絕對不是感情用事;感情非常脆弱,說老實話是禁不起考驗。你看現在的社會,離婚率多高,他們為什麼會離婚?他們事先沒有考慮這麼多,都是感情用事,這是不能不懂的。學佛的,你找對象一定要找學佛的。為什麼?志同道合,兩個人對於修學的法門相同、目標相同。譬如說在我們這個道場大家修淨土,修淨土近程的目標,也就是現在的目標要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


今天我們這裡有一位台灣同修,剛才他來看我,他學佛一年多了。我問他:「在哪裡?」他說:「在法鼓山聖嚴法師那裡。」聖嚴是我的好朋友,我問:「他最近怎麼樣?」他說:「身體不太好。」我就叫他傳話過去,我說:「你說我講的:身體非常重要!中年以後,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健康怎樣獲得?心要清淨,身體要放松,你就會健康了。」心裡頭煩惱多,事情多,身體緊張,他怎麼不會病?當然會生病。諸位,你們要求身體健康,要注意這兩個基本的原則,心要清淨,決定不能夠有心理的負擔,拉拉雜雜的事情不要去想,想它沒用處!


有同修告訴我:「在大陸上邪知邪見的人很多,常常會影響自己的道心。」我說:「怎麼會影響?他說你不聽,你就不影響了。他說你喜歡聽,你當然受影響。影不影響都在自己!」你看我這一生經歷境界很多,我只聽老師一個人的;除老師一個人,什麼人講我都不聽,所以我就不受影響。你是東聽西聽,到處喜歡聽,不但聽還到處去打聽,那你就完了,你怎麼會成就?我是別人送到我耳邊,我都不聽,所以我不受影響。由此可知,說,是他的事情,受不受影響在我自己,這個道理要懂,你要會學習。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地清淨,知道妄想不能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障礙智慧。


常常保持心地清淨、身體輕松,工作就不會累。不要緊張,我看到有很多同修緊張,連我們出家同學也是的,常常好緊張,我看了很可憐。為什麼會緊張?緊張不能解決問題,身心都放松,這個人才有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要成就,一定要靠努力,佛講「勇猛精進」,我們成就就快速了。所以這是年輕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的。


兩個人的結合,創造美滿的前途,一定是同心同德,志趣相同,這種結合是道義的,不是純粹感情的。感情是個媒介,後面一定是道義,才能長久;藉著感情的媒介,後面疏忽了道義,那是昙花一現,這是不會長久,這個道理要懂。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多人覺得有錢叫富,其實,愈有錢愈擔心錢會變小;愈有錢看到別人比我還有錢,他又覺得,比方說看到別人有五千萬,他才一千萬,他又覺得很窮;等自己有五千萬,又看到別人有一億,他又覺得自己很窮。所以這樣的人有沒有富?沒有!所以富真正的意思,“知足者富”,知足才能常樂。當他不知足,再有錢他也會覺得很匮乏。


    我曾經接觸一些企業家,他們說企業家假如沒有聞聖賢的教誨,這一生真的是窮得只剩下錢而已。當人生有錢而沒有智慧,錢可能是什麼?禍患。當有錢外面又那麼多誘惑,可能就因為錢,開始糟蹋自己的人生。所以曾經有研究出來,大企業家有幾種下場:第一種下場叫“勞心勞力”,每天很工作努力,工作超過八個小時,超過十個小時,但是正值中年突然發現自己得了癌症,生了重病;努力了一、二十年,到頭來什麼也帶不走,這個叫勞心勞力。他躺在醫院,心裡快不快活?不快活。我這麼大筆財產,不知道會到哪個男人的手裡?因為他的太太還很年輕,他想我賺了大半輩子到頭來我都花不到,他的內心會怎麼樣?捶胸頓足。這個結果好不好?不好!但是現在有很多人確確實實是往這裡在沖。


    所以我常說人生是忙、盲、茫,?第一個是忙碌的“忙”,這個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心”,右邊一個“亡”,代表心怎麼樣?死了!都不能夠去感受父母、感受身旁妻兒的需要,每天就是忙得不得了。忙久了就進入第二個階段,眼睛看不到了,所有自己的本分事忘了,只知道賺錢;等走到中年以後,奇怪,太太怎麼跟我連話都說不上,孩子也跟我不能溝通,我這麼拼命不都是為了你們嗎?怎麼到頭來是這個下場!他會覺得人生很茫然,到底我在干什麼?這是忙、盲、茫。


    很多家長忙到自己孩子幾年級都不知道。成龍有一次去接,剛好他有空,那天沒有戲檔,跑去學校等他兒子出來,很高興。等了半天,兒子都沒出來。突然遇到他兒子的老師,走出來說,你兒子都上初中了,你還來小學等。所以我們要回想,人生的努力真正的目的在哪?不是玩金錢游戲,那已經不是你當初努力的真正目的。當初努力的真正目的,不就是希望能有個好的家庭生活嗎?所以我們要謹記自己的目標,不要走到半途不知道方向了。但是這個確實不容易,因為現在社會攀比的現象太多了。人家的衣服比我們穿得貴,人家的車子比我們開得名牌,自己的心就受影響。所以,不要走忙、盲、茫。這是第一個情況。


    企業家第二個情況叫“锒铛入獄”,因為在賺錢的過程常常铤而走險,觸犯了國法。我記得那時候剛從北京搭飛機回來,在飛機上看到一個俄羅斯的首富,還很年輕,看起來也差不多四十歲左右而已,現在已經是變成階下囚,已經關起來了。所以,人生絕對不能夠貪婪,應該誠信去經營事業,老老實實去付出,相信會有很好的回報。當然要讓孩子往後不要铤而走險,更重要的是從小要教他“物雖小,勿私藏”,教他廉潔有守,這才是根本。


    第三種的企業家,也賺了些錢,但是把身體搞壞了,常常很多的應酬,身體都壞了。當一個人中晚年身體不好,他的福享得了嗎?可能一輩子、後半生都要跟藥物為伍,這樣也不是好的人生。


    最後比較成就的、成功的企業家,就是能夠事業跟家庭兼顧,這是最完美的。我有一個長者,他姓盧,我都叫他盧叔叔。他在企業界也相當有成就,曾經還做過雅馬哈的總裁,底下員工有八萬人,相當成功的企業家。但是他做事很有原則,他就提到,只要是禮拜天中午,他一定是陪太太跟孩子一起吃飯。當他堅持這麼做,帶給妻子跟子女的感受是什麼?溫暖。我的爸爸、我的先生非常在乎家庭,那個家庭的凝聚力就特別好。在這一天,所有的應酬他都會把它推掉。其實當我們認知到家庭重要,你自然而然就會積極去做,事在人為,絕對不要找借口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你有所堅持,你的這些朋友自然會隨著你的原則去調整。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