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頭清淨、念頭善,境隨心轉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62集(淨空法師)  

佛法能救世界,救世界先得救人心,不從人心上救起,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境隨心轉,境是心變現的,我們現在的心不善變現出不善,心要善馬上就變現善。身體多病是心不善,你的細胞都變成帶上病毒;如果一改過來,心善了,帶病毒的那些細胞它立刻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健康的。沒聽說哪個佛菩薩生病的,為什麼?他的心念端正,他沒有邪念,他沒有惡念,所以他不會生病。貪瞋癡,佛稱這個叫三毒,什麼毒?病毒。一切病毒的根源是貪瞋癡,這個東西改過來,無貪、無瞋、無癡,你把病根拔掉了,什麼樣的疾病、傳染病,你不會感染,為什麼?你的身體不帶病毒。你帶病毒就很容易感染,不帶病毒的人感染不上,現在講免疫,你是圓滿的免疫。這就是對自己身體,身體也是境界,境隨心轉。居住的環境地球還是境隨心轉,乃至於太空、星系,我們太陽系、銀河系,都是隨我們的心在轉,隨我們念頭在轉,念頭清淨、念頭善,全都轉成善好,心行不善你就看到災變,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佛常說,我們也念得很多,「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心就放在阿彌陀佛這一處,我身體不好、我精神不好,念這阿彌陀佛就會念好。今天我們居住的環境多災多難,我就制心一處,制心阿彌陀佛,一心念阿彌陀佛,我這個地方就不遭災難。所以不信,是大隨煩惱裡頭頭一個,你不信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你真相信、真正依教奉行,它真起作用,真幫你解決問題。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雲中鳳


很多人不懂趨吉避凶就在平時,所以經常因為不愉快的事或不高興的人就長吁短歎、眉頭緊鎖、甚至怨聲載道,牢騷滿腹,長此以往,抑郁的表情就生出來了,倒霉的事情也跟著來了!殊不知,正是因為你歎這口氣,才把自己的好運歎沒了,而且越歎越窮,越歎越淤,最後提不起精氣神,成了郁抑症或貧困戶!


確實,人生一世遇到的歎氣事實在太多了,比如:事業不順,歎之;財運不佳,歎之;官司纏身,歎之;紅杏出牆,歎之;遭遇外遇,歎之;被炒鱿魚,歎之;孩子不孝,歎之;健康不佳,歎之;沒錢買車,歎之;維權護身,歎之;情感婚姻,歎之;升職困難,歎之;被人陷害,歎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故此,要想保持好運氣,就不要老歎氣,要想保持好身體,也不要老歎氣!有人說“一歎窮三年”一點不假!怎麼個窮法?身體不好了受罪還花錢,財運沒有了著急也沒用!


歎氣是晦氣的表露,長歎氣,胸中就會淤氣,而氣淤,就會血滯,久之濁氣不排,那心髒病、高血壓、躁郁症、精分就會光臨你的生命,到那時候,要想再求好運氣可就不那麼容易了!身體是心靈的衣服,心靈是身體的能量,能量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正能量,衣服就會很快破舊;沒有好心情,心靈就會很快垮塌;沒有好身體,生命就難以為繼;沒有了生命,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勸君莫歎氣!


歎氣是軟弱的表露,好事也會讓你給歎壞了,好友也能讓你給歎跑了!要想活的好,勸君莫歎氣!要想不失敗,勸君莫歎氣!那怎麼樣才能不歎氣呢?遇事想得開,隨遇而安;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出再大的事,你急我不急;遇再大的火,你氣我不氣!果如一路行來,你看看你還會歎氣嗎?壞運氣還會有嗎?臉色還會黑嗎?眉頭還會绉嗎?絕對不會了,那好運氣還會遠嗎?!據筆者觀察,就這麼簡單的人生道理,別說凡夫不懂了,就是某些出家人也並不懂得!一天黑著個臉,誰見了他(她)能高興得起來?你說這樣一副苦樣子,他(她)的好運氣又從何而來呢?


祈願大家莫歎氣,命運之中有奇跡!


滿臉舒展好心情,不用偽裝真心地!


勸君看開莫歎氣,實為老天考驗你,


好事壞事一笑之,過後了然無痕跡!


開悟全憑空了心,雲裡霧裡不在意。


專心致志做善事,菩薩睜眼賜福氣!


南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語:泱泱世界,上下五千年,許多人夢寐以求長生不老,求仙方,覓仙果,煉金丹……結果無一人能逃過死亡的劫數。盡管如此,人類也積累了豐富的養生保健經驗,使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現將古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良方介紹如下,只要你身體力行,將對你的健康大有裨益。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簡單,又很容易做到,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十要訣。


一、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經典文獻《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認為:“諸陽之神氣皆上會於頭,諸髓之精氣皆上聚於腦,頭為精明之府。”也就是說,人體的精明活動,完全是靠人體先天和後天的精氣來維持。若有病變,則會出現“頭頸低垂,不能抬起,兩目凹陷無光”的精衰神亂之象。


現代中醫學研究認為:人體之重要十二經脈和四十多處大小穴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匯聚於頭部。


頭頂中央(即前發際後5寸與後發際前7寸處)有百會、四神聰、上星、頭維穴,項後枕骨一帶有風池、啞門、醫明、玉枕、翳風穴,兩鬃有太陽、率谷穴,額前還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針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將會起到疏通十二經脈,促進大小周天血液循環,使氣血流暢,調節大腦神經功能,增強腦細胞的新陳代謝,延緩腦細胞的衰老,增強記憶力,醒腦提神,還能消除各種勞累疲倦、失眠煩躁、三叉神經痛、偏頭痛以及聰耳明目等多種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為此,有人主張“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後梳一回,中午休息後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兩分鐘梳60-100次為宜。只要你持之以恆地梳頭,就會感到頭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發變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見,勤梳頭的確是一種保養人體精、氣、神的最簡單經濟的長壽保健方法。


二、腳稱第二心髒,常搓湧泉保健康


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髒”之稱。人的腳有26塊骨,19塊肌肉,33個關節,50多條韌帶,50多萬條血管,4萬多個汗腺。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髒六腑的12條經脈有著密切的聯系,布滿了相關全身器官的反射區。但由於腳部離心髒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主要薄弱環節,容易遭受寒濕邪氣的侵襲,可見人體健康與否,和腳部健康關系極大,所以腳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顯得尤為重要。


歷代醫學家認為,腳部保健並對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湧泉穴(即腳心中央凹陷處)。針炙經典文獻《靈樞·本輸》說:“湧泉屬足少陰腎經”,“腎出於湧泉”.意思是說,腎經之經氣猶如水井中泉水一樣,將從這裡源源不斷地湧出,長期不斷,經常以熱水浸泡後搓此穴,既可以溫補腎經,益精填髓,舒筋活絡,平衡陰陽,又可以舒通心腎,滋生腎水,抑制腎髒虛火,排洩體內毒素雜物;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御寒暖體,緩解肌肉緊張,消除各種疲勞,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氣,祛風濕,助消化,通大便,止瀉痢;同時,還能治療頭頂痛、疝氣、腎炎、性功能衰退、小兒驚風、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心悸、咽喉腫痛、腳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幾十種疾病。


正因為如此,湧泉穴才被中外醫學權威譽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體狀。《辭海》解釋說:“唾液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的許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裡混合在一起成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達1-15升。據化驗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維生素B、蛋白質(粘蛋白、球蛋白)、有機物、氨基酸、硫氰酸鹽、鹼性離子和鈉、鉀、鎂、鈣以及澱粉酶、麥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過氧化物酶等物質。中醫理論認為:唾液從口腔壁湧出後,經舌根、咽喉,肺轉肝髒,進腎經,貯於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髒,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總結了“津常咽”的養生秘訣。現代醫學認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軟化收縮血管,溶解細菌,滅殺微生物,健齒強腎,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來,美國學者發現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皮膚表皮細胞生長的“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發現“唾液可以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的對人體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為可貴的是,唾液還有很強的防癌效果。美國喬治亞大學醫學院專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強的黃曲毒素和3.4--苯並比及亞硝酸鹽與唾液接觸30秒後就會消失,並建議“每口飯最好咀嚼30次”。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學者把它譽為:“華池神水”、“金漿”、“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潔劑”、“天然抗癌劑”等。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並非侈談。


四、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復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法,俗稱“叩天鐘”。清朝尤乘的《壽世青編》說:“齒為筋骨之余,宜常叩擊,使筋骨活動,心神清爽……”中醫經典《類經》說:“腎主骨,齒者骨之余也。”《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生骨髓,腎氣實,齒更發長。”也就是說:人體骨骼體質有賴於骨髓的營養,而骨髓則為先天之本腎精所化生。腎精衰少,則不能充養骨髓,代表“腎之標,骨之本”的齒就會生長遲緩,新陳代謝功能低下,或松動,或質蝕,或病變,或脫落……現代醫學也認為,經常叩齒,不僅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局部氣血運行和經絡暢通,保持並增強咬肌和牙齒根基部的整體機能,還能延緩老年性機體萎縮帶來的凹臉癟嘴狀。最為可貴的是,經常叩齒還能十分有效地增強牙周粘膜組織纖維結構的堅韌性,提高牙齒抗齲能力和咀嚼功能,促進口腔、牙床、牙龈和整個牙齒的血液循環,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並及時充盈其中組織營養,增強牙齒的抗病抗菌能力,從而使牙齒變得更加堅固,整齊潔白,豐潤光澤。民諺“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這個意思。具體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閉;心神合一,默念叩擊;先叩臼牙,再叩門牙;輕重交替,節奏有致。終結時,再輔以“赤龍(舌頭)攪海,漱津勻吞”法則會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腎氣通於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醫宗必讀》認為:人體的先天之本在於腎。而腎元的強健卻與雙耳息息相關,有著極為重要的內在聯系。中醫經典《靈樞·口問》、《靈樞·脈度》、《壽世青編》、《外台必要》等書也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腎氣通於耳”、“腎開竅於耳”、“一身之氣貫於耳”的說法。顯然,古人無非是在強調腎耳合一,互為作用;腎主內,耳主外;耳為腎惟一之上外竅,耳健則腎通;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聽覺靈敏,繡針墜地能聞其聲。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從頭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從頭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繞過頭頂向上拉右耳)。此法簡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輔以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則更能強身健體,敷養腎元。現代醫學認為:耳朵上的49個穴位和各部位與體內的五髒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因此把它形容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臨床實踐證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點、捏等手法,實際上就等於對雙耳進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針灸性治療。如果長期不間斷,除了具有良性震蕩體位、反饋激發活氣、疏通十二經脈、加快血液循環、調理五髒六腑、健脾胃、補腎元和平衡陰陽、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強新陳代謝等功能外,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道的通暢,防止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發展;增強免疫力,調節肝髒抗病毒的能力,對肝炎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總之,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收到延年益壽的奇效。


六、夫妻之間互捶背,解疲強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見影的健身方法,蒲松齡在《聊齋志異》梅女中記載:“既而握指細擂,如似團絮相觸狀,體暢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則沉沉睡去矣。”背部有數十個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經系統,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其功能一是舒經活絡,使血液通利,肌肉放松,有利於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勞損;二是促進血液循環,調節神經機能。白日捶背使人頭清目明,精神振奮;睡前捶背可安心寧神,催人入睡,對防治失眠有較好效果;三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日本學者早就發現,經常捶背可以促進腦腺肽的分泌,而腦腺肽具有很強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細胞變異的作用,因此可有效地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防癌抗癌。捶背通常有拍法和擊法兩種。拍法,即用虛掌拍打;擊法,即用虛拳拍打。虛,意即輕。手法要協調均勻,著力富有彈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為方便起見,捶背最好在夫妻間進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雙方收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搓擦“介於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內髒”的一種養生保健法。祖國醫學認為:腹為人體“五髒六腑之官城,陰陽源”。金代李東垣的《脾胃論》說:由於勞役過度致脾胃失之健運,髒腑經絡,四肢百骸,短其滋養,形成內傷。明朝李中梓的《醫宗必讀》也說:“脾(胃)為後天之本。”認為脾胃居中,噴灌四方,為心、肺、肝、腎四髒的給養源,負責主運化水谷精微和統攝精血神液來充養敷布全身,令五髒六腑常壯無恙。通過揉腹,既可以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又可以“通和上下,分珲陰陽;去舊生新,清脾化痰;敷養腎精,充實五髒;驅外感之諸邪,清內傷之百症。”現代醫學證實:揉腹既有強健脾胃、胃腸和腹壁肌,促進大小周天血液,包括淋巴液循環和胃腸蠕動加快的功能,還有治療中老年性便秘、胃腸潰瘍、周期性失眠、前列腺炎、腎炎、疝氣、遺精、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的療效。尤其難得的是,揉腹還能促進腹壁脂肪的自行收縮和消減,是行之有效的“減肥法寶”。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轉法》介紹為宜:先用右手大魚際在胃脘部按順時針方向揉摸130次,然後下移至肚臍周圍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後逆向重復一遍。或者沿腹部四周,從右下開始向上,繼之向左,再從左上向下,順向揉摸。揉摸次數可因人而異,不必拘泥。由於腹藏五髒,經絡甚多,除飽食或空腹不宜施行外,凡腹部患有炎症、闌尾炎、腸梗阻、急性腹痛、內髒惡性腫瘤等最好不揉腹。


八、消瘦健美助血運,勤伸懶腰效最高


有句帶有貶意的民諺叫“懶人伸懶腰”,其實這是一種傳統的偏見。所謂伸懶腰,就是指伸直頸部、舉抬雙臂、呼吸擴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松散脊柱的自我鍛煉。唐朝孫思邈說得好:“血不運則百病生。”意思是說:如果人體的血液循環狀態不好,甚至不能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營養物質,就會出現“精衰、氣竭、神亂”病象。現代醫學認為:人體血液循環是靠心髒和肌肉的收縮來完成的,尤其是離心髒較遠的靜脈血管,就更要靠肌肉的收縮來加速血液流回心髒。由於伸懶腰時,人體會自然形成雙手上舉、肋骨上拉、胸腔擴大,使膈肌活動加強,形成深呼吸姿態,以此牽動全身,並引發大部分肌肉收縮,並將淤積血液趕回心髒,從而達到加速周身血液循環的目的。


“懶人伸懶腰”的好處是:能使頸部血管舒暢地把血液輸送到大腦。大腦得到充分的營養,疲勞消除,從而精神振奮;能使全身神經肌肉得以舒展,促進機體平衡;能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進機體新陳代謝;能消除腰肌過度緊張,並防止腰肌勞損,而且能及時糾正脊柱過度向前彎曲,保持健美體型。


九、合谷內關足三裡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裡穴位於膝關節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為“足陽明胃經”主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科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裡穴,能從X線鋇餐透視中清楚地觀察到胃腸蠕動變得有力而規律;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加食欲,幫助消化,並可增強大腦工作能力,改善心功能;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內分泌激素含量,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胃痛、嘔吐、便秘、腹瀉、肝炎、膽囊炎及高血壓、下腹疼痛、癱瘓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桡側。主治頭痛、面癱、五官疾病及高熱抽搐等。內關為“足厥陰心包經”要穴,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悸、高血壓、癫痫、哮喘、胃痛、惡心、嘔吐等。足三裡、合谷、內關為歷代醫家強身治病之三大要穴。近年來,我國學者發現,對此三穴進行按摩,對全身的神經、肌肉、組織、器官可起到顯著的興奮作用,有病則治病,無病則強身,其效果為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都無法比擬。具體方法是每天定時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別按壓足三裡、合谷、內關穴一次,每穴每次按壓5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十、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稱肛門。撮,即收(提)縮也。通俗地講,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動作。唐朝醫學家孫思邈極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書中規勸世人:“谷道宜常撮。”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要間歇性地處於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有特別療效。現代醫學也認為:包括大腸在內的肛門及周圍的提肛肌和肛門括約肌至少每天要間歇收(提)縮一百次,每次約12分鐘。如大便後,要及時做提肛運動,並將提肛時間延長到23分鐘。這樣既有利於控制排便的肛門外括約肌功能的快速恢復,又能相以預防外括約肌破損而引起大便失禁等疾症。據研究,日撮谷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於促進肛周血液循環,防治靜脈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內痔、外痔、肛裂、脫肛、肛門濕疹、便秘、慢性腸炎等,同時對治療和預防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曲張、肛周炎症、肛周皮膚損傷等慢性疾病有顯著效果。撮谷道的具體做法古人概括為“吸、舔、撮、閹”四字訣。即“放松全身,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收氣,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門,稍閉氣,然後慢呼,全身放松。”綜上所述,各種健身方法都不受時間、環境等條件的限制。關鍵在於您能否付諸實施,並持之以恆。願此十訣能助您青春常駐、身輕體健、延年益壽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佛無論是哪個法門,你目的要知道,因戒得定。戒是什麼?規矩,我守佛家這些規矩目的是得定,定能開慧。所以終極的目標不是定,是慧。慧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的功德真圓滿了,沒有徹悟不行。但是淨土宗特別殊勝,沒有徹悟也能帶業往生,所以這個法門成就的人特多。李老師在台中三十八年,三十八年在他教導之下念佛往生的人,他老人家自己說,真正能往生的應該有萬分之五,一萬個人當中有五個人。台中蓮社蓮友五十萬,五五二百五十人,二百五十個人到極樂世界去成佛,這個功德太殊勝了。六祖惠能大師一生才度了四十三個人,李老師超過二百五十人,還得了!種善根的就太多了,蓮友就五十萬,影響我相信應該有十倍,十倍就是五百萬,種善根的人肯定超過五百萬,真實功德。


我們有這個身體在世間,就要發願續佛慧命,正法久住。不但要傳法,最重要傳人,後繼要有人,後繼沒有人不行,那功德等於零。我走了,後頭有人。這些人才要真心去照顧,要幫助他。現在比從前難,也得有善巧方便,以前老師對學生可以管教,現在不行了,現在民主、自由、開放,只能勸不能嚴格教誨,這是佛法衰微的第一個因素。為什麼?今天師道沒有了,你不能怪人。師道為什麼沒有了?孝道沒有了,他對父母都不孝,他怎麼會尊敬老師?哪有這種道理!一般人講叛逆,叛逆在今天是正常的,不叛逆那就不正常。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承傳佛法比什麼都困難,要能承受奇恥大辱。干好事還被人毀謗、被人糟蹋、被人陷害,統統要承受,還對這些人感恩,我們每天自己講經、念佛功德還要回向給他。為什麼?因為他是諸佛如來,他今天造這種事情是一時糊塗,迷失自性他才造的。無論什麼人造業都要受報,我們以功德回向,他在受報的時候可以減輕痛苦。他不愛護我,我要愛護他,這為什麼?他迷惑,我清楚、我明白了。我要跟他一樣,我不也迷惑了嗎?我們一定要記住,佛說的真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對一切人看待是對佛的看待,順境善緣決定沒有貪戀,一有貪戀三惡道去了,餓鬼、地獄、畜生,逆境惡緣沒有絲毫瞋恚。這個境界天天在磨煉,把心磨平,把垢穢磨盡,磨盡了清淨心現前,磨平了平等心現前,那怎麼不是菩薩!沒有這些緣來幫助我,我怎麼會成就?他既然來成就你,幫助你得清淨心、平等心,你怎麼能不感恩?一定要感恩,知恩才感恩,都在一念之間。所以沒有是非、沒有善惡,都在一念之間,沒有苦樂。你一念正,一正一切正,一念邪全邪了,都在一念。所以求生極樂,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均是心的感召!好的、壞的、善的、惡的,乃至與法相違背的一切思想、念頭與交流,全是自性化現,自我感召而來。一切唯心造,唯心想成!沒有對立,均是自我幻化而成,唯有深刻忏悔、自責而後改變才是究竟!平靜地接受,老實地關照,即算從第三者或第四者口中而出,亦是度化你而顯現,均應感恩,發自內心深處地感恩,終於了了一段業緣!錯全在自己,沒有曾經的心念、思想,那來當下的對鏡?那來現前與你爭論的人或事物?

      友在交流時,固執堅忍地作繭自縛,認為人生在世,乃是不斷學習把控、左右、揣摩、觀察別人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之經驗,指導人生、把握生活,列舉若干所謂功成名就之士,如何知人、用人,甚至治人,了解人性之丑陋。期間不乏看透而放下之感慨。但其目的流於觀人術,心理學一類,以為有一個外在的高人,外在的法可以學習,以至於高人可以掌控一切?!那一天自己成為了高人了,有了能力了,就可以把握一切,可以隨心所欲,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麼高官厚祿、達官顯要、要麼成就世間財富,成為富甲一方的顯赫,呼風喚雨。對末學的自己就是高人,就是自己之主人,呲之以鼻,甚至認為是自戀一類,實在是遺憾!


      其實人之本善性一說,在三字經上以說的明明白白,只是大部分人不願意去承認,理解罷了。佛陀當年一手指地一手指天,意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沒有一丁點的自大與我慢,實是在告訴人們,自己才是自己之主人,自己才是未來佛!也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自己,無它!可是,亦被一些無知之徒愚蠢地曲解。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一定是帶著各自不同的使命而來,各人命運不同,緣分不同,因緣不同那就造就了成就不同,果報不同。那就是為什麼你是女人,我是男人,你高我矮,你胖我瘦,你好我壞這樣一些千奇百怪的人生及經歷。根本沒有必要拿別人的精彩當自己之精彩,拿別人的痛苦來懲罰自己,做好自己就好,接受該接受的,改變該改變的,理解該理解的。想要向其他人一樣,那就改變自我,造果的因。要財富,就造財富的因,要官位亦可造當官的因,並不是學習如何掌握別人,控制別人,左右別人,是要學會對治自己才行!今天所有的一切均是自己的果報,沒有必要厭恨、埋怨、欣然接受,即算達不到心想的那種境界,亦是命運使然,有必要自唉自歎嗎?就算不安於現狀,你又能怎麼樣?難道就用一些個“努力”“拼搏”“勤奮”的口號來武裝自己就能功成名就?心想事成?扪心自問,人生真的是這樣嗎?!活了大半生,你努力了多少?得到了多少?拼搏了多少?回報了多少?有多少心想事成?沒有福報資糧,沒有緣份,你真的可以嗎?!一切均是緣,均是因緣果報,種善因得善果,沒有足夠的資糧,全是奢談與戲論!因此,唯有老實接受面對,該努力去努力,但結果怎麼樣不是自己能把控住的,無論好壞對錯都欣然接受,平靜理解,畢竟人生還得繼續,不然能怎麼樣呢?!得到了,成功了也不必欣喜若狂,自高自大,因為一切都是緣,是你的永遠改變不了,種下的種子,終於長成果實而已。炫耀自會減損福報!而自唉自歎一樣亦會損減福報,唯有平靜才是道啊!


      福報資糧,什麼叫福報資糧?你明明是在幫助他,幫他解圍,可就有那樣的愚癡之人,非但明白不了,還會記恨、妒忌你,這就是福報不夠,明白不過來。加之累劫的因緣果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糾纏不清。好比拿張紙擋在你我之間,我明明說:I LOVE YOU !可他非要理解成:我恨你一樣讓人無奈!明白一件事,了解一個道理或是真理,真的需要福報的!南無阿彌陀佛!


      修持、修行、修心,只要是人,一定會犯人的錯誤,並非一旦加入所謂修行之列就截然不同,不是的!在錯誤中進步,在改變中前行,在覺悟中警醒,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沒有必要去無端背負一些包袱,錯了我們知道了,改正它、改變它,過不在犯!即算在犯再改嘛,每天都在進步,即是修行!一大哥去台灣期間,每晚被當地一電視頻道吸引,一法師在布道,講說的太好,太有意義,容易讓人接受,末學估計是海濤法師。後來居然看了三晚後不敢繼續在看?!原因竟然是怕被洗腦!然後出家?!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遺憾!可惜!夙世善根被激發而不自知,反而轉而勸導末學等,學習可以但不要太迷進去?!什麼叫迷進去?什麼叫迷信?不了解,盲目下結論就叫迷信!凡事請等你了解弄明白後在下定論,才是智者的行為!至少是成年人的行為吧!


      “在佛門裡尋求精神庇護!”海濤法師說這種人會傷害佛教。一點不錯!豆瓣裡,一師兄說“實際上學佛人比不學佛的人心量更小,執著更大。大部分學佛人在社會上一事無成,和家庭的關系處不好,到了道場和道友的關系也處不好。正因為你在社會上一事無成(沒有志向/毅力和緣分),到了佛門裡同樣還是一事無成。現在有這些習氣毛病,說明前世沒有突破。如果今世還突破不了,業力還要延續到來世”雖然有失偏頗,但也不無道理!做為佛子,我們扪心自問,看看目前的現象,那個道場,那裡都不清淨啊?!可是不清淨難道就不護持道場了嗎?不供養僧眾了嗎?那三寶你還剩幾寶呢?菩薩。各人因果自己背,你護持的初發心是什麼?種福田也要有智慧的!南無阿彌陀佛!


  轉自: 楊純宏 新浪博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如果要淨化社會,必須要先淨化自己、淨化心靈。淨化心靈就是點亮自己內心的明燈,要把自己的慈心點亮起來,才能淨化。我們要點亮什麼燈光呢?

一、點亮家庭倫理的心燈:有時候我們只看到自己,沒看到家人;有時候看到外面的人,沒有看到自己身邊的人。我們要注重家庭倫理,如果連自己家人都不尊重,又怎麼去愛社會國家呢?家庭倫理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互敬互愛。能夠把家庭倫理的心燈點亮了,才能讓家庭裡的所有親人都活得非常的歡喜,過著非常快樂的日子。


二、點亮尊敬和諧的心燈:人與人相處是彼此互動的,最要緊的是互相尊敬。你不尊敬別人,別人就不尊敬你;你對別人不和諧,別人對你也不和諧,由此引起彼此間互相欺詐、斗爭。所以我們對於社會、朋友、同事,要點亮一種尊敬、和諧的燈光,你看我清清楚楚,我看你明明白白,這樣互相友好、尊重,就是日日是好日了。


三、點亮祝福友愛的心燈:要常常心香一瓣,祝福我的朋友身心健康,事業如意,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社會自然呈現一片祥和之氣。


四、點亮互相包容的心燈:我們要盡量幫助別人,包容別人,要時時刻刻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五、點亮守法服務的心燈:我們心中要有法治觀念,對於社會要有服務的觀念。心中有明明亮亮的燈光,才能把一切是非得失照得清清楚楚;心中有守法、服務的觀念,才能福利大眾。


六、點亮勤勞節儉的心燈:心裡面勤勞的燈光點亮了,告訴自己:我要工作,我要勤勞。不但對自己的事業要勤勞,對別人的事業也要勤勞,對國家社會大眾的事業更要勤勞。此外,點燃節儉的心燈,不僅在金錢上要節儉,財務上要節儉,尤其要愛惜時間、珍惜感情,要有節儉時間、節儉感情的觀念。能夠勤勞節儉,必能有一番作為,所以要點亮勤勞節儉的心燈。


七、點亮忍讓和平的心燈:在我們的心裡,要朗朗的照耀著:我要對別人忍讓、和平,要給人尊重,給人和諧,如此才能與大眾和合相處。


八、點亮般若智能的心燈:我們心裡的燈,最光明的就是般若智能。智能由心生起,有了般若智能,就可以把紅塵世界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把人情看得清清楚楚,把事理看得清清楚楚,把宇宙人生看得清清楚楚,對於自己何去何從,當然就有一個標准。


如果我們不從自己的心裡建設,不把自己的心光點亮,任憑做什麼樣的好事,做什麼樣的功德,總有缺陷,總有遺憾。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祖師大德講法 講修行的方法


有些時候 幾個字講完了


我今天講三個字 莫妄想


你只要不打妄想 當下就是成道


打比方這個病來了


你有病的時候  你不要打妄想


你的心 就像明鏡一樣的


照著這個病苦 你知道這個是因果


你知道這是一種果報


然後你心如如不動


這就是不打妄想


不打妄想 沒有什麼好想的


這個病來了 它會去的


你不要去想會死還是不會死


會好還是不會好


或者想誰害得我生病


或者是我這個病到底是


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都是打妄想


這都不是修行 修行就是


你直下看去 就看著這個病痛


你的心如如不動 不動念


一個妄想都不打 它痛它的


你打你的坐 你念你的咒


你的心還可以接著做


利益眾生的事情


該做什麼 還是做什麼


死也好不死也好


沒有死的 有死嗎


身體不過是一個 工具


這個心識都是工具


身心都是空的 身心都是一種


起作用的東西 都是剎那生滅的


沒有東西可得 你還打什麼妄想


沒有東西可想的 深入進去你就知道


修行只要三個字


莫忘想 每天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利益眾生 就是 不貪不求


盡心盡力 該做什麼做什麼


這就是祖師講的平常心是道


因為沒有什麼是非


也沒有什麼人我 也沒有什麼凡聖


也不是說凡夫 聖賢


都沒有 也沒有什麼生死


一切對立的東西


都是我們妄想出來的


你只要不打妄想


就是大圓鏡智 就是大圓滿


心就像 虛空一樣朗照十方


隨緣起一切妙用


這個就是佛菩薩的境界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淫邪毀掉了命定的狀元

 


古語說:萬惡淫為首。


邪淫不僅不利於自身修行,還可能引發種種惡行。所以邪淫為佛門大戒。


為了勸導世人,我願意用一些很有啟迪性的故事和大家共享。


醒世恆言》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南宋時候,有一個叫潘遇的秀才,他父親以前曾做過太守,上了年紀後離休在家。


這一年,潘遇通過省裡面的考試後,准備到當時的首都臨安去參加會試。出門前一夜,潘父做了一夢,夢見鼓樂旗彩,送一狀元匾額進門,匾上正寫著潘遇的姓名。


潘父好不高興,認為這是個好兆頭,早上起來就告訴了兒子。潘遇更是大喜,以為春闱首捷無疑。就興沖沖地辭別父親,上京赴試。


這一路上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不一日,就到了臨安,准備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住下。說也奇怪,走過一戶人家門口時,主人就迎出來了,還問呢:您是姓潘麼?潘遇奇怪:是啊,我是姓潘,您怎麼會知道呢?主人回答道:昨天夜裡夢見土地公公說:今科狀元姓潘,明日午時到此,你可小心迎接!您正應其兆。如果不嫌寒捨簡慢,就住在我家怎麼樣啊?


潘遇更高興了,這不是和我爹爹的夢一致了嗎,就回答:我要是高中的話,自然是加倍地付房錢。就讓家人收拾行李在這家住下。 


這家主人有個女兒,正是二八年華,長的挺漂亮。聽她父親說起夢兆,道潘郎有狀元之分,十分好奇,就在窗下偷偷地看潘遇是何等樣人。這一看不打緊,潘遇本是儀容俊雅之人,再加上還有未來狀元的光環,讓這位姑娘很是心動啊。可那時候男女有別,交流不便,姑娘只好暗暗留心了。


也是合當有事。有天潘生寫字時需要用水磨墨,正好書童不在身邊,就自己去廚房找水,就這麼巧,正好與小姐碰見啦,這小姐本就心中有情,所以就含羞一笑避開了。就這一笑,比秋香對唐伯虎那一笑的魔力更大,當時就讓潘生魂不附體,就想著怎麼能把這個女孩追到手。


回頭就把二枚金戒指,一只玉簪,交給書童,讓他找機會交給這女孩,並表達自己渴求幽會的願望。這姑娘本來就有此意,聞言欣然接受,並解下繡囊作為回禮。相約等父親外出後,就到書齋來相會。


一連數日,潘生望眼將穿,可總沒有機會。直到考完試,主人為他設宴慶賀,潘生是有心之人,就多勸主人酒,一直喝到半夜,主人喝得是酩酊大醉。潘生准備休息了,突然聽到輕輕的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姑娘來了。


二人也不多言,直接就成其雲雨,十分歡愛。事後潘生許願:等我成名之後,就把你娶為側室。


不提二人在這纏綿。就在這夜,潘父在家又夢到上次的鼓樂旗彩,迎狀元匾額,可是卻只是從他家門路過而已。潘父夢中喊道:這是我家旗匾。送匾者答:不是你家的!潘父不信,追著看,果然不是潘遇的名字,而是別的姓名。送匾的人還說:今科狀元本來是你二子潘遇,可是因為他做了欺心之事,所以天帝就命削去他的前程,另換一人!潘父驚醒,將信將疑。


過了幾天,發榜了,潘父一看,狀元果然是夢中所看到的匾上姓名,潘遇卻落榜了。等兒子回來後追問,潘遇抵賴不過,只得實說。
父子二人歎嗟不已。


潘遇過了段時間後,一直想著那女子,派人去說親,那女子早已嫁給別人了!他的心中甚是懊悔。


後來潘遇繼續趕考,卻一直考不中,心情郁郁而終。


這就是:因貪片刻歡娛景,誤卻終身富貴緣。


 


貪花費盡采花心,身損精神德損陰。


勸汝遇花休浪采,佛門第一戒邪淫。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人在這個世間,不冒犯他人的婦女,心也不思念邪僻的事情,因為這個緣故,可以得到五種善的果報。第一是不會損失金,第二是不會懼怕官府,第三是不會畏懼他人,第四是死後可以升天,得到天上的玉女,做為自己的妻子。第五是從天上下生到世間,多是端正的婦女;今天見到有些人,長相端正美好,這都是他前世的宿命,不冒犯他人的妻女所得到的果報啊!反之,人若是在這個世間放蕩邪淫,冒犯了他人的妻女;因為這個緣故,會感得五種的惡報。第一是家庭夫妻不和,常常損失錢財,第二是畏懼官府,經常受到官府捶杖的處罰。第三是自己欺騙自己,常常會感到恐懼怕人。第四是死後投生到太山地獄之中,在鐵柱燒的赤熱時,卻當作是美女一般去抱她,受盡炮烙刑罰之苦,這是因為在世時冒犯他人的妻女,才會得到這種的災殃;而且這種刑罰都是自己罪業招感的,要經過幾千萬年才能受完啊!第五是從地獄中出來,投生為雞凫鳥鴨;而這一類的禽鳥,淫佚是不避母子的,而且也沒有節制;但是馬兒知禮,雁守貞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雞凫的淫佚,卻是沒有知足的時候,這都是因為它們過去世中邪淫,冒犯了他人妻女的緣故,才會受此雞凫之身的果報,並一直受人們宰殺烹食,這種的痛苦,說也說不盡啊!”

  佛說五戒當中,其中一戒是不邪淫;若是能夠受持此戒,就可以感招得到今生來生父母眷屬、長壽康寧和睦喜悅、妻子女兒貞良的果報。


  報應經說:“有一個鬼問道:“自從我受了這個鬼身之後,就感到非常的恐怖,經常害怕被人追捕拘拿捆綁,加諸我各種的苦楚毒害,根本就沒有一點歡喜之心,我到底是犯了什麼罪過才會這樣啊!”


  目犍連尊者回答鬼說:“這是因為你在做人的時候,喜歡行邪淫,冒犯了他人的妻女,因為經常怕被別人發覺,所以心才不安;今天你所受到的痛苦,只是現世的花報而已,而你的果報則是在地獄啊!或是臥鐵床,或是抱銅柱,像這樣痛苦恐怖的罪罰,說都說不盡啊!”



  【再析】文昌帝君天戒錄說:“奸淫他人的妻女,玷污了閨門中的處女,要在地獄中受苦五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騾或是為馬;又過了五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做娼妓或是做戲子。奸宿寡婦或出家的尼眾,敗壞別人的品行志節,在地獄中要受苦八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羊或是豬,供人宰殺;又過了八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做啞吧或是聾子,或是五官四肢不全殘廢的人。


  而以卑亂尊,以長亂幼的惡行,更是敗壞了人倫綱常;在地獄要受苦一千五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蛇或是老鼠;又再經過了一千五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或是在母親的胎中就死了,或是在嬰兒的時候就夭折了,畢竟不能夠享有長壽的福報,所以犯了邪淫的罪惡報應,實在是可悲啊!”


  閨箴說:“婦人若是犯了邪淫的罪孽,終身都不可能洗清這個罪孽的,就算她有孝子慈孫,也不能夠替她洗清罪孽。所以淑女名媛,一定要守身如玉,不可以有半點的瑕疵犯行啊!倘若遇到了狂徒,當下就要嚴厲的拒絕,自然對方就不敢再進犯自己,這就是所謂的“香閨正氣”,連鬼神都會來照顧保護她啊!若是婦人淫亂,難道就沒有惡報了嗎?陰間的法律,是處罰她投生為豬或狗,以懲治她的罪,又豈只是在陽間遭人唾棄咒罵而已。這裡特別說出來,以做為婦人淫亂的警惕啊!”


  【再論】凡是人最容易失足的時候,就是在美艷當前,難以克制欲望沖動的那一剎那了;因為這個時候有三種魔:第一、當你眼睛看到的時候,對方妖艷的姿態,就攢到了心中;使得骨頭發熱,神識都飛騰起來,就像煙霧騰起火焰熾烈一樣,這就叫做火魔;而欲根開始發動,任督二脈暗中的開啟,就像堤防將要崩潰,急流就要沖出一樣,這就叫做水魔;而水火相互的烹煮,身體和魂魄互相的激蕩,就像輪子不停的轉動,圓環沒有邊際一樣擴散,這就叫做風魔。這裡所講的三魔,也就是所謂的三關,要想斬三魔,過三關,沒有別的方法,就只有慧劍一把而已;也就是說,忍耐再忍耐啊!堅忍再堅忍啊!很忍再很忍啊!所以再怎麼的饑餓,也不能夠去吃那老虎吃的食物;再怎麼的口渴,也不能夠喝那有毒的酖酒,這就是忍的說法。當兩個人在互斗時,彼此都拼命想要奪下對方手中的刀子,縱然是手流血了,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刀啊!而打敗仗的軍隊奪路逃命的時候,就是背後中了箭,也得忍痛不能夠回頭啊!這就是堅忍的說法。毒蛇螫了手,壯士立刻就拿刀斬斷了手腕;毒箭射中了身體,英雄立刻就忍耐疼痛刮骨去毒,這就是很忍的說法。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頭,能夠守得定,忍得過,就能夠感動天地鬼神,而自己的修持,也能夠功圓行滿了。若是一念的依回猶豫,必定就會把持不定;而對方只是路邊的野花,轉眼就成空了;而自己因為犯了邪淫,卻從此被減除了壽命,減除了福祿,甚至因此而招致了殺身之禍;而且命中應該富貴的人,卻因此而轉變為貧賤之命了;命裡應該平安,卻因此而轉變成了災禍;命裡應該有兒子,卻因此而變成了絕嗣;本來希望能夠生下貴子賢孫,卻偏偏生下了下流的孩子;而且還有地獄的果報,來世的報應,畜生的報應,妻女淫亂的報應,子孫困的報應,與娼妓戲子的報應;這都只是因為自己片刻念頭的偏差,所招致無邊的災禍惡報啊!這是何等悲痛啊!怎麼敢不忍耐呢?怎麼敢不忍耐啊!



  【再析】遏止邪淫的行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人家的父兄師長朋友,在平常的時候,就應該要教誨開導子弟,務必使子弟能夠深信因果;在暗室之中,做了虧心的事情,神明的眼睛,就如同電一般的看得清清楚楚;一個人若是對於禮法因果,和禍福的報應,能夠深信,絲毫都不懷疑,自然就會在接觸外境誘惑的時候,能夠猛然的省悟,立即的回光反照,而不會做出苟且的事情了。


  在風花雪月的場所中,失足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啊!因此招致了半生的淪落而窮途潦倒一生;連看到自己的影子,都會感到慚愧惶恐;而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守持著正道不被污染呢?整天禁戒著自己不要淫欲,而淫欲之心,反而卻特別的熾盛;碰到別人,就說要減少欲望;而欲望的種子,卻更是滋長的厲害!如果還是放縱情欲而不悔改的話,那麼就即將要招致自己惡貫滿盈的後果了!又如果開始的時候迷惑,而最終能夠覺悟的話,那麼災殃就漸漸會離去,而福報也就會跟隨而來了。宋朝的謝上蔡先生說:“天的道理,必定會加禍於犯了邪淫的人,而不會加禍於已經忏悔改過的人。”這是真話啊!


  邪淫的罪報,既然是如此的嚴重,則預防邪淫的功德,與誘導邪淫的罪過,他們的報應自然就不會輕了;因此普願人人,都能夠吐舌上的青蓮,揮桌上的彩筆,表彰感應的道理事跡,來救度超拔廣大迷惑的眾生啊!要輾轉的流通,互相的勸導;或是在大庭廣眾下,大聲的疾呼;或是在密室之中,苦口婆心的規勸;不要擔心別人的嘲笑,也不要回避別人說我們迂腐;只要宛轉的勸導,必定能夠使聽的人大發深省而受益無窮啊!能夠這樣做的人,豈不是愛人以德,自求多福的君子嗎?


  現代人的口業,沒有比喜好談論女人,述說淫穢的事情還要嚴重的了;而且還多方的揣摹相互研究,一人唱說而百人應和;每每因為說的人講的津津有味,於是使得聽的人就想要躍躍欲試。要知道邪淫的罪惡,和不為人知的隱私,實在關系到一個人終身的名譽和節操;所以偶然的講錯了一句話,就會產生無窮的災殃,而且觸犯天怒,莫此為甚啊!還不如常常說些貞潔和邪淫的果報,以扶助支持名教綱常,這樣可以獲福於天,豈不是更好嗎?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元延壽參贊書;天元之壽精氣不耗者得之。(指活得百歲)

    莊周雲;人之可畏者,棉席之間。在知戒者,蓋身與造化同源。左為腎屬水。右為命門屬火。腎中精氣散於三焦,榮華百脈,淫念一起,精氣流溢,並從命門輸瀉而去,可畏也,精氣有限,人欲無涯。今之人不修人道,貪愛色欲,其命消減。



  欲不可早;男破陽太早。則傷其精氣,女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精未通而行女色,或手淫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他日有難狀之疾。未熟之女,已近男色,陰氣早洩,未完而傷。未熟男女,積想淫事,多致苛損,男則神色先散,女則月水先閉。



  彭祖曰;上士異床,中士異被,服眾補藥。不如獨臥。美色妖麗,女色盈房,以至虛損之禍。知此可以長生。妄施廢棄則血脈髓腦日損,疲勞而命墜。



  老君曰;情欲出於五內,魂定魄靜,生也,情欲出於胸臆,精散神或,死也,



  陰符經;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若不持慧劍以割愛欲,則流浪於生死之海,害生於思也,



  金元曰;樂色不節則精耗。輕用不止則散精。一度不洩,一度保精增油。若不制而縱情色。則是膏盡油滅。其身垮。



  莊子;其嗜色深者,其天機淺。止聲色以養腎精保強健。



  元氣之論;嗜欲之性,固無窮也,以有限之性命。追逐無涯之色欲,自斃之,道以精為寶,施人則生人,留己則生己。棄損不覺多,衰老而命墜。



  古書雲;聲色動蕩於中情,溺於無涯之欲,百靈疲憊而消散。不知自惜。虛損生也,譬如枯竭之木,遇風則折,醉其情欲,則命如朝露。



  欲多則損精。人可寶者命,可惜者身,可重者精。肝精不固,目眩無光,腎精不固,神氣減少,男子行陽。常先病耳目。若耗散腎精,死亡隨至。



  欲不可強,無趣而強力行房,腎氣乃傷,高骨乃壞,骨髓內枯。腰痛不能彎曲。(多數患的是脊椎病,頸椎病,腰椎盤突出等痛苦頑疾)



  強服春藥而助陽。腎水枯竭,心火如焚。強勉行放者,成精極,小腹裡急,面黑耳聾。



  腎水愈不足,相火(性欲)愈妄動,故患虛損者,愈喜近女色。此女欲拒而不能,非腰痛如割,(一樣多數患的是脊椎病,頸椎病,腰椎盤突出等痛苦頑疾)則粘汗如流,(腎氣大虧虛固不住表,所以粘汗如流)此症華佗且無方,仙且無術,人其鑒之。—孫思邈注



  聖人孔夫子“三戒”講得很清楚“年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不節色後患無窮。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