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人體的主宰,迷惑的人生,心可以把它轉成智慧的人生;邪見的觀念,心可以把它轉成正當的見解;愚癡的行為,心可以把它轉成明理的風范;顛倒妄想的執著,都可以靠著心念的一轉,頓然就是一個開闊明朗的天地。所謂「心能轉境」,誠信然也!
現在社會上失業率驟升,主雇之間陷於無奈,一片愁雲慘霧迷漫了社會;這時候固然可以從多方面來改進目前的處境,例如因緣可以轉境,但是吾人的心力,也可以轉境。例如,過去是高級干部,現在假如你能放下身段,擺個小攤位,也不是無以謀生;過去是公司的高階主管,現在可以打些零工,還是能夠生存;過去是合格的大學教授,現在可以為青少年兒童作家庭教師;過去是有車階級,現在轉業為計程車司機,也能日有所進;過去是人家求我,現在不妨謙下的求助於人,也會得到對方善意的回應。
如果你現在是一個在校讀書的學生,你也可以把學校的老師、同學,轉成良師益友;你對他們心存感激,你的心境一轉,學校何其壯麗,師生無比和諧,多麽美好的學習環境呀!如果你是居家的份子,你心念一轉,父母的慈愛,兄弟姊妹的友好,家庭的溫馨,飲食的美味;如此一想,就算失業,居家一段時間,也是非常的可貴。
如果你正當被裁員的時候,你應該心平氣和的感激長官、雇主,大家好聚好散,不留下任何糾葛,也不拖泥帶水;如此風度,雖然是失業,也能峰回路轉,人生還是會有另一個桃紅柳綠的春天。
唯識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苦樂,都是由心所生起。心能轉樂為苦,心也能轉苦為樂;心中天天有外境的塵勞罣礙,有人情金錢的壓力,有欲望煩惱的擾人,自己的心裡脆弱,沒有正念,沒有好心,沒有善意,又如何能轉境呢?
世間的山河大地,好像是一塊大染布,只要我心中有淨水,會把人間的染污給予漂白。你心中的平等,可以把世間的差別擺平;你心中有慈悲,世間萬物也可以作為你的子弟。假如你有智慧,你可以洞察世間的來龍去脈;你有禅定,你可以安定世間的動亂;你有菩提力量,自然可以處理世間的憂悲得失。總之,你要讓世間萬物都受你所用,你的心不能隨萬物而轉;只要你心能轉境,還有什麽苦樂得失不能轉的呢?
- Nov 20 Tue 2012 19:56
星雲法師:心能轉境
- Nov 20 Tue 2012 19:56
手淫縱欲後遺症—人類最普遍致命的殺手
手淫縱欲過度後遺症
手淫縱欲後遺症-人類最普遍致命的殺手
臨沂喜郎中中醫研究所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終於研究成功治療手淫縱欲後遺症的唯一專用藥--它的誕生宣布了歷代傷害人類身體健康的殺手—手淫縱欲後遺症的終結,開創了中醫醫療史上的新篇章。
傷腎損精的問題現在患頸腰椎病的人越來越多,是什麼原因呢?中醫認為,是肝腎虧損造成的,因為“肝主筋”,“腎主骨”。什麼原因能造成肝腎虧損呢?當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莫過於縱欲過度砍伐肝腎所致,因為傷肝腎必累及筋骨。那麼,為什麼縱欲過度能使肝腎受損呢?我們知道,一般正常的有節制的夫妻生活是不會對身體有很大影響的,但是如果恣意妄為,縱欲無度,就會造成損傷,最可怕的是手淫!其損最厲。現代 醫學認為手淫是無害的,並廣而宣之,這真是害人非淺!這些所謂的專家通過化驗,得出精液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核酸、葡萄糖、水和其他數十種成分,因而他們指出,一次排出的精液營養不如一杯牛奶的營養。所以就敢下這樣的結論:手淫無害,喝杯牛奶就補回來了。我們不僅要試問:女人喝杯牛奶就能生出孩子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麼手淫到底危害什麼呢?我們先從傷腎損精說起:德國學者很早以前就拿出有力數據證明,精液的成份和腦脊髓液是完全一樣的。這充分證明,手淫和縱欲所透支、擠出的精液,絕對不僅僅是普通的營養。這也充分驗證了中醫理論:腎主骨生髓,髓通於腦。《壽康寶鑒》雲:“血肉之軀,所以能長有者,曰精、曰氣、曰血。血為陰,氣為陽,陰陽之凝結者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貫尾闾,人身之至寶也。’’《黃帝內經》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鋼,肉圍牆,皮膚堅而毛發長”。中醫十分重視人體之精的盛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描繪一個人的健康與否,往往也離不開精這一概念,比如精力充沛,精神欠佳、精氣十足等日常用語。
手淫縱欲所消耗的“精”是與骨髓、腦髓相通的腎所收藏的人體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它是男、女人體生命極為珍貴的物質,這種物質也叫元精、元陽或真元。真元是先天秉承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和後天水谷飲食的精微養分。先天之精是有定數的,後天之精是有限的。它是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基礎物質和動力源泉。我們都知道人有三寶“精氣神”,精是可見的物質:精液、腦髓液、脊髓液、骨髓等等;氣是不可見卻真實存在的維系生命的精微物質;神是由精與氣合成化生的。一個人過度消耗精氣,就會導致骨髓空洞枯竭,腦髓缺失不滿。如果精氣耗盡了,身體也就消亡了。這就是中醫所講的“無精則無以化氣,無氣則無以成形”和“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道理。
科學家做過蒼蠅的實驗,雄性蒼蠅在交配前的狀態無論有如何的好,在性交活動後,都馬上死亡。這足以證明人體真元的珍貴和重要。如果恣意妄為,就會造成精氣外洩,腎氣不足,導致陰陽俱虛、精神不振、腰酸背痛、體虛乏力、畏寒怕冷、頭昏耳鳴,口渴盜汗、陽痿早洩、失眠多夢、胸悶氣短,百病滋生,壽命縮短。
傷肝損筋的問題剛才談到傷腎損精,我們再談談傷肝損筋的問題,說手淫縱欲能傷腎損精,人們很容易理解,要說手淫會傷肝損筋,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黃帝內經》可資證明,其曰“宦者去其宗筋傷其沖脈”。宦者即宦官,近世又稱太監。太監入宮前都要閹割,這就是“去其宗筋”。何謂“宗筋”?在男者為陰莖,在女者為陰蒂。特別是這個“宗筋”(也就是筋的祖宗)承擔著總絡一身諸筋的大作用。何以為證?且看《內經.素問.痿論》所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人之陰器,為宗筋之所聚,系十二經筋之海。因此房事傷或手淫過度皆能造成宗筋大傷,以致其不能“總絡諸筋”而至筋痿無用,繼而不能“束骨”,其骨即不能固其位而突出左右。特別是身體欠佳,過於勞累,或傷風感冒及患病期間和女子經期產後,為之更甚!有可能一次就傷掉了。因為這時身體免疫力低下,腎氣虛弱,宗筋系統和神經系統受到過度刺激,就會導致筋脈拘攣,引起大腦皮層神經功能紊亂、痙攣、嵌頓。此時,風邪濕毒必乘虛而入,恣意肆虐,以致阻塞經絡運行,妨礙氣血流通。一旦成病就很難恢復或自愈,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逐步加重的。往往很多人在一側頭部、肩臂、手指甚至腿腳都有麻木、疼痛或不通達的感覺。為什麼會在一側呢?這是與平時手淫的角度和部位有關。有些人看報紙視力模糊,拿報紙的手還顫抖,實際上就是一種小中風現象。
都知道男子陽痿,女子陰冷是不好的現象,可是從另一方面講,這實際上是給人提出的嚴重警示:你的精血元陽和肝腎之氣已經不足了,就是需要調理保養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借助手淫,達到高潮的話,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透支,損失更大。最終出現:
1.頸椎病,頸椎椎間盤突出,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韌帶鈣化、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頸項疼痛,病重者在運動中可發生昏厥情況。
2.胸椎病,心肌缺血、胸悶氣短、呈現冠心病症狀。有很多人到醫院做心電圖,被診斷為冠心病,結果就按心髒病去治療,可藥吃了一大堆,病情未見好轉,反而一年比一年厲害。其根本原因是傷筋形成脊椎病造成的,他按照心髒病去治,怎麼能治好呢?要知道,心髒病是“表”脊椎病才是“根”。中醫講“肝主筋”,肝在五行中屬木,心屬火,木生火是五行中相生之理,即木主筋、筋生心。可想而知,無筋焉能生心?乃如無木何以生火也!故此種心病,當從肝治之,從筋治之,方可大奏其效。
3.男子前列腺疾病,陽痿早洩,女子陰痿帶下,性欲冷淡。有很多男子吃壯陽藥,反而越吃病越重,女子也是如此,怎麼調理也不行,為什麼呢?就是脊椎受阻不通所致。因此,壯陽助火,等於火上澆油,更加激發了痺毒(無菌炎症),結果越堵越厲害。這也是歷來中醫認為的“虛不受補”的根本原因。現在有的廣告做的很凶,說是能延時並能根治陽痿早洩,諸多手淫縱欲後遺症患者試之無效。即便能使少數人見效的藥,也一定添加了某些化學合成的性興奮劑。這就更危險,那是透支身體精華的東西來取得一時的歡樂,一旦停服此藥後,就徹底陽痿了,換來的是更大的悲哀和痛苦。
大家都知道慢性前列腺炎很難治。為什麼那麼難治呢?就是治療方向不對。我們知道,大多數慢性前列腺炎是手淫和縱欲造成的,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前列腺是屬於宗筋的范疇。有很多患者到後期會呈現前列腺鈣化的現象,那不是和韌帶鈣化,筋鈣化一回事嗎?現在按西醫的說法,是前列腺包膜問題,消炎藥不能進入,導致不能治愈前列腺炎。我們發現不是那麼回事,現在喝上一小口酒,不到五分鐘就會通遍全身。這證明,還是沒搞明白病因。我們身體裡的筋,也有筋脈,也和十二經絡一樣,通絡全身,都在頭部匯總。一旦傷了宗筋必涉及整個筋脈,引起拘急痙攣,就會引起腦動脈血管壁因痙攣而供血不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患慢性前列腺炎的人會有頸椎病和頭暈的原因。所以說解決慢性前列腺炎的問題,要從宗筋入手,從筋的僵硬和鈣化方面入手再加上補骨填髓就能得到徹底的治愈。
凡宗筋傷者,必恐房事。中醫認為,肝為木,腎為水,水生木,木涵水。即腎水與肝木乃母子關系也。筋傷則肝傷,肝傷累及腎母,而腎母因子傷而生虛,而虛則生恐也。所以說,骨動乃筋之責,筋傷乃骨動之因,這是脊椎病的根本所在。
禍及後代更要引起人們關注的是,此症贻害無窮之重在於遺傳後代!此言絕非危言聳聽。僅舉一例,可資證明。有一教授,年近五旬,佝背偻肩,前來求診,其言自青年時即有頸、胸、腰椎諸病,心髒時顯冠心病症狀,且伴有前列腺疾病。稱已食車載之藥,遍尋名醫,尚不見好轉,且每況愈下。整日頭昏目眩,時常昏厥於地,然片刻即醒,遂疑家有遺傳,因其母也是患有此病而亡。我遂診其脊,叩其年青時是否犯手淫?並將宗筋與諸筋骨之理告之。其頓大悟,連之驚呼:我即此因導之!只因以前諱疾忌醫之故,無顏言之。今遇明人,當以實相告:憶當年十八,即已犯手淫。一日偶患流感,臥床休養,百無聊懶,遂又犯前科。事後,忽感腰脊疼痛,頸椎不舒,會陰部(前列腺)不適,自此落下大病。婚後,更是陽痿早洩,失眠多夢,心慌氣短,百藥不效,逐年加重,苦不堪言。想知此病之因者,必有救治之良策。遂急求治。我施以正骨整脊之術,除痺通筋、補髓填精之藥,數十載之疾,經治月余而愈。忽一日,其載欣載奔而至,言沉疴盡除,煥然一新,甚謝。但還有一事相求,只因妻室亦患此證。我即心明。叩其何以得知?其曰,皆因久患痼疾,陽痿早洩之症尤顯,房事力不從心,常賴手淫其妻,以利發動,然久之始覺妻體大不如從前,所呈之症狀與其極相似,惟較其略輕許些,。只怪前愚不知何故所致,曾遍覓醫者診治無效,已失信心。其疑妻亦是此因導之,故來約余求治。一日攜妻來診,其妻主訴,月經不正常,伴附件炎、黃帶、咽炎、口臭、心慌、失眠眼干,總覺得身體一側不通,腰酸背痛,到醫院檢查:左心室肥大,T波改變,血壓低,CT顯示有頸、胸、腰諸椎之病。當時西醫建議其手術,但其慮懼整個脊椎要剖開三個部位而斷然拒之。如今欣見其夫已愈,始得有望。我依同症治之,遂愈。未曾想,時過數旬,其又攜子前來,言其子也患諸椎之症,亟待醫治。叩其子年方才十六,並從無犯手淫之咎。其子之患所為者何?只因其父母皆患此症,乃遺傳之故也!僅以此例,足見手淫危害之甚,已禍及三代也!真可謂怵目驚心。現在世界各地患此病者無計其數,遍地皆是。
男女手淫現狀:現在青年男子婚前手淫者居多,女子婚前手淫者居少。可是女子接觸男性以後反而手淫者多了,原因何在呢?原因是男子婚後自己手淫者少了,但為了使女性達到更高的性刺激,就給女性手淫,然後再交合。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幾乎涉及全部婚後女性。這樣一來,情況就更糟糕了,由於這種因素,現代女性受害更深重、更長久、更普遍。我們在臨床上遇到此症女性患者太多了,這就是很好的說明。如此說來,在這世界上,犯手淫者及被手淫者幾乎遍及全球人類!由此造成的危害,幾乎每人都有,只是輕重而已!太可怕了,要說這是人類最普遍致命的殺手,一點也不過份。
手淫過度後遺症的表現:
1、陰陽俱虛、身體早衰。男子前列腺炎,尿細、尿白、尿不盡,會陰部疼痛,陰囊潮濕、肛門墜脹、便秘或便溏。陰莖疼痛、短小、陽痿早洩、遺精,性功能減退。女子腰酸背痛、性欲冷淡、陰蒂萎縮並伴有慢性附件炎、宮頸炎等多種婦科疾病。
2、神經衰弱、孤僻自卑、膽小懦弱、多疑多幻、多思多語、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焦慮煩悶、抑郁強迫,甚至產生自殺念頭。很多人最終被送進精神病醫院,卻不知這是手淫的結果。
3、骨髓空洞、腦髓不滿、腦血管痙攣、氣血不足。智力、記憶力迅速減退,視力下降,眼神渾濁,視物模糊,見風流淚。頭發慢慢脫落,牙齒腐蝕松動,提前掉牙。
4、形象猥瑣丑陋,氣質猥亵下流,臉色灰暗,痤瘡,色斑,皮膚干燥,黑眼圈伴眼袋,形體消瘦或虛腫,雞胸駝背,口臭難聞,令人厭惡反感。
5、頸椎病、胸椎病、椎間盤突出、韌帶鈣化、骨質增生、肩周炎、關節疼痛、心肌缺血、胸悶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多夢、腰酸背痛、四肢無力、口干舌燥、虛火上炎、冬天怕冷、夏天怕熱。
徹底戒除手淫平時注重培養高尚情操,樹立向上的志趣,則心能清淨,腎能安定。其實手淫並非不能克制,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和必勝的勇氣,明於理而通於事,則行隨心轉,上明下安。更重要的是如此危害之重,還不使人望而生畏、懸崖勒馬嗎?所以對於手淫的態度只能是徹底的戒除和遠離,既不能自淫更不能手淫他人。否則所有執謎不悟繼續手淫的人就會不斷的嘗到手淫可怕的後果!所以說要治愈手淫縱欲過度就必須先戒除手淫,再進行施治,這就叫“開源節流”,否則漏洞打氣是沒用的。
怎樣治療: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如何進行治療呢?在多年治療脊椎病的基礎上,對此症進行深入研究,歷經三十載,通過大量臨床實踐,終於摸清了手淫縱欲後遺症的病因、病情、病程以及治療方法,通過研究發現,不管此症有多復雜,究其原因就是傷腎損精和傷肝損筋造成的,而傷肝腎又是由於人體的真元喪失造成的,而真元喪失又是手淫過度或縱欲消耗造的。因此,我們追根索源,在戒除手淫的基礎上,只要把人體的真元補充上,再除去筋骨之痺,這些繁雜疑難的病症就會迎刃而解!
- Nov 20 Tue 2012 19:55
淨空法師:持五戒、吃長素,幾年能將業障消除?
答:不一定,嚴守五戒不是容易事情,你自己要細心想一想,五戒裡頭不殺生,對一切眾生還有沒有怨恨的念頭?有這個念頭,你這個戒不徹底、不清淨。不偷盜,無論對私人、對公家,還有點占便宜的念頭,你這條戒也不清淨。你說不淫邪,還有一點念頭,這也破掉了;不妄語就更難辦,不飲酒好辦。不是容易事情。你自己想想看,你業障有沒有消除,不要問人。如果這些負面的、不善的,真的統統在你內心裡頭不再起了,業障消除了。業障消除,一定是法喜充滿,不一樣。(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三 2007/2/16)
問:弟子是個殘疾人,一直找不到工作,我為此念過《地藏經》及觀音聖號,但一直沒有得到好果報,應該怎麼辦?
答:這是你念《地藏經》跟觀音聖號功夫不得力。好像吃飯,肚子很餓,吃了一碗沒飽,那怎麼辦?繼續吃!你吃兩碗、三碗、四碗,不就吃飽了嗎?現在你《地藏經》跟觀音聖號不得力,就好像你才吃第一碗飯,哪有這麼快的。你只要《地藏經》、觀音聖號沒有懷疑、沒有疑慮,有清淨信心一直念下去,感應就現前。不可以懷疑,有絲毫懷疑把你功夫全部破壞。佛在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事成,要專心;有疑就不行,疑,一念疑惑全破壞了。(之八十七 2007/12/7)
- Nov 20 Tue 2012 19:52
蔡禮旭:面對另一半的父母要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去奉
蔡禮旭老師主講 |
今天我們感恩父母,我們也感恩另外一半的父母。所以面對另外一半的父母,就當作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地去愛護、去奉養。該買什麼,看到公公、婆婆,看到岳父、岳母的需要,主動地去買。比方說先生可能工作忙,結果把公公的生日忘記了,這個時候太太先買了公公需要的禮物,然後在那一天問先生,今天什麼日子,你知不知道?先生說,什麼日子?妻子說,今天是你父親生日。這個時候先生馬上,哎喲!我怎麼都忘了!太太馬上說,不要緊,東西我已經給你准備好了,好,來,你趕快拿去孝敬父親。大家想想,當她的先生拿著這個禮物走過去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到家庭的溫暖?你們的表情都很無辜的樣子,顯然沒什麼經驗。這個大家不要說,反正我還沒結婚。同樣的,當父親忙了忘記了爺爺的生日,奶奶的生日,這個時候我們當孫子的,當孩子的,都能提醒得到,爸,禮物我已經幫您買好了,您趕快拿去給爺爺吧。那爸爸一定覺得這個兒子真貼心、真欣慰,都能夠去時時看到家庭裡人的需要,適當的關懷,這個和諧、和樂當下就現前了。而當這個先生拿著禮物要去給自己的父親的時候,他會覺得,我這一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是哪一件事?就是娶了這麼好的太太,然後當真的把禮物拿給父親了,老人家很高興,哎呀,兒子,你真孝順。兒子有點腼腆,笑著說,爸,這是媳婦想到的,買給你的。這個爸爸更高興。俗話說,“兒子孝還不如媳婦孝”。 有個老先生去看病,他的兒媳婦跟著他去,結果兒媳婦怕聽漏了醫生的叮咛,所以非常仔細地詢問,醫生也是一一告訴這個兒媳婦。結果就在這個對應的過程當中,旁邊看病的老人看到這麼細心的年輕人在那裡,為自己的父親了解、關懷,所以就在旁邊笑著說,哎呀,老先生,你的女兒真孝順。結果老先生馬上笑得很燦爛,對著大家說,她不是我女兒,她是我兒媳婦。所以兒媳婦孝比兒子孝,更讓老人欣慰。 |
- Nov 20 Tue 2012 19:51
胡小林:只要碰到不順心的人和事,就是自己的問題
我昨天給侯老師他們匯報,你改過之後,你自己得做個有心人,到底有沒有變化?我們活得太麻痺大意。或者很多像江本勝博士水實驗那種水對你的加持,你忽略了。你看,你一個善念,它水的那個圖案特別漂亮。老和尚在講經的時候說,真有佛菩薩嗎?要說有,他真有;要說沒有,真沒有。你說江本勝博士水實驗那水,給你一個美麗的圖案,你說那水是佛菩薩嗎?你要說是,它就是。有加持嗎?有,圖案漂亮,你看了賞心悅目,鼓勵你,善念常存,那就是加持!它怎麼加持的你?就和你晚上睡覺蓋棉被似的,棉被對你有什麼加持?放在那它是冷的,你給它一分熱,它就還你一分熱。不在外,除你之外,哪有什麼佛菩薩?你心念惡,這水就呈現出壞的圖像,你把這水教壞了。你是凡夫,這水就起心動念,它就有瞋恨心,你罵它,它就罵你;你說你混蛋,你看它的圖案特別難看,它罵你。你把見聞覺知變成了受想行識,你把它拉到了地獄。你一念覺悟,說我愛你,這水的圖案特別漂亮,你有愛心,它也有愛心,自他不二。所以,當我們在生活當中,碰到別的人、別的事情存惡心、存惡念對待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明白他們就是水,是因為我們的心念惡,才感召來他們的惡。換句話說,他們的惡是來提醒我們不能有惡念。我沒覺得我有惡念?你有,你的問題就是因為你不感覺。
我們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所以修學不能進步。但是有一條原則,只要碰到不順心的人,不順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問題。信佛不信佛,信佛就得樹立這個信念,雖然我今天查不出我的問題是什麼?我不知道我問題在哪裡?我照照鏡子,我臉上長了個疙瘩,我不知道那疙瘩是怎麼產生的?是因為沒吃蔬菜還是沒睡好覺,但是它是我的問題。這一點我要先認下來,先抱回家。等你真正的覺悟到我是什麼原因才產生這個現象,那您就是覺悟的第二覺悟,睡醒了,對疙瘩這一法怎麼長到臉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是唐朝的時候我害了誰,我今天到了二0一0年我感得這個,那不是一般的境界。但是沒關系,佛說了,盡管你回不到唐朝,盡管你回不到漢朝,但是我告訴你肯定是sometime ago,某些時間以前你干了錯事。那我能看見過去嗎?能。你只要一心為善,正念現前,你就能看到。學佛是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們為什麼要懷著感恩的心情來到這個世界上修行?其實,你從早到晚,你碰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在幫助你,希望你從泥潭裡爬出來。孩子不聽話,上課把作業本忘了,老公喝酒、酗酒,跟外邊人打麻將,都是在提醒妳,妳心裡有老公嗎?妳的德行還是不夠!說這太太真有福氣,先生對她真好。這太太沒福,打麻將,賭,不回來。了凡說:「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妳是個沒福的太太,妳能埋怨誰?福自己求,從哪兒求?向外求,徒向外求,白白的向外求,了無所得,無有是處,向內求。怎麼個求法?一心為善,正念現前。什麼是一心為善?為別人。為誰?為家人;再有能力了,為同事;再有能力了,為鄰居、為親戚。我們家是福建人,我也沒有傅沖老師這個緣分能夠跟著什麼叔叔、大爺在一起,不必攀緣。「隨緣妙用無方德」,什麼是隨緣?什麼是攀緣?我們查丁福保的字典,主動是攀緣,被動是隨緣。會找上門來的,找上門來的時候,你就別錯過這機會,那真是要打起精神,一心一意的為他好,愈做愈高興,你真誠心就有感動。
印光法師十念法 胡小林老師主講 (共一集) 2010/4/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6-042-0001
- Nov 13 Tue 2012 23:02
聖嚴法師:常慚愧,內心自然清明
有了慚愧心的修養,便能具有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便不會輕易地接受成敗得失、毀譽褒貶的影響。欣譽厭毀,乃人之常情,如果聽到他人的贊歎或批評,只表示他人對你的看法,可能未必就是事實,自己的心,沒有必要隨著他人的毀譽及一時間的得失而起舞。若有慚愧心的人,他會聞過而喜,聞譽則懼,喜的是既然有人指責,便是有人愛護,君子之過如光天化日看純玉小疵,知過能改,是最大的進步;懼的是自知不夠完美,竟然有人贊美,稍不謹慎,便以得少為足,若被成功與贊美沖昏了頭,前程豈不堪虞!
正因為我們身心皆不受自己的約束,所以經常犯錯還不認錯,因此,只要承認自己一定有錯,就會生起慚愧心來,跟著承擔錯誤的責任,便名為發露忏悔。每日反省,常常慚愧,時時忏悔,內心自然清明。
- Nov 13 Tue 2012 21:00
有酒肉女色享用不盡者未必是前世行善之果報
本文探討福報的本質及修行中與福報有關的一些問題。
一、前言
一般人都知道多做布施、念佛等善事就可以得到‘福報’,下輩子也許就可以做個上等人,甚至可生天界去享福,或者死後可以或為‘神明’,像城隍爺、土地公或地府的判官等等,學佛的人大多知道像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等修成的佛都是‘福慧兩足尊’的無上大成就者,這些佛的慧不是指一般世俗的‘聰慧’而是指了悟諸法本源、通達宇宙萬法真相的‘空慧’。而佛的福是指俱足‘圓滿無缺的福報’。空慧與圓滿的福報對佛而言就如同人之必須兩只腳,缺一就走不動。一般修行人對慧探討得很多,也較知道‘空慧’的意義與重要性,但對福報就較不重視,尤其對福報在修行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較少人去研究,一般人大多只知道福報就是如前面所說的人天善果而已。本文就要較深入去研究福報的本質及其在修行中的相關問題,也讓我們探討修成的佛必須俱足福報的道理。
二、福報的本質
依筆者的看法福報可歸成兩種,第一種與眾生有關,因渡生而有的,第二種則是自心善念所成就的。詳細說明如下:當我們幫助其它眾生,使其願望得到滿足,也就是常人所說的‘與眾生結善緣’,長時間廣結善緣的結果,遇機緣成熟,有些得到我們相助過的眾生就會回報相助我們,因此,我們在世間做事就會較順利,常遇貴人相助,障礙較少,這就是第一種福報,它是就因緣果報方面來說的。進一步探討當會知道,眾生對我們給他的恩惠與好處,終究會記在第六識的名色與第八識的種子中而輪回轉世,在未來某一生中,相遇緣熟自會回報而成我們的福報。因此,這種福報的意義是我們‘把善業的種子寄存在其它眾生的第六識與第八識中’,待緣成熟再回報給我們,使我們有好的果報,這就是第一種福報的本質。
福報的第二種本質是我們自己善業成就的種子保存在自己第六識與第八識中,在來生中遇緣成熟成就自己的善業。這種情況有很多,例如你過去修行時曾到過佛的淨土,那麼你的第六識就存有淨土的莊嚴名色,第八識保有形成淨土善的種子。又例如你經常做布施,心中常存有布施救人的善念,那你第八識中就會種下慈悲的善種子,將來機緣成熟也許會得到生為天界眾生的果報。
總而言之,眾生在世間中身、口、意所造的各種‘善業’,轉成善的名色與種子,存在自己或其它眾生的第六識與第八識中,這就是福報的本質。
三、福報與相法的修行
依據前節的探討可知,福報的本質乃內心‘善名色’與‘善種子’遇緣的顯現。‘善名色’與‘善種子’乃各種可見的‘福報’的內涵,一個修行者在修道過程中,若要阻礙少就必須具有大福報,若第一種福報大,則遇善緣的機會多,修行中較容易得到善知識,甚至佛菩薩的教導與護持。反之則可能易遭種種阻礙與干擾。若第二種福報俱足,則修行時心中不易生惡念,自心所現的障礙較少,遭到魔障或鬼障等乘機而入的機會就大為減少。
福報對修空的人而言,其重要性只是有助於防止干擾,因為修空之人重在明心現性,也就是‘入空’,要能入空就必須能‘自淨其意’,‘淨’的意義要捨棄一切名相與認定,不論善的、惡的,一切皆要捨離,因此對修空的人而言,就是要‘不執著’福報。而對修相法的人就完全不同,他們要靠福報的善種子與善名色才得以成就。要修成金剛心菩薩或化身佛菩薩,那要由空起淨念,這些淨念沒有大福報就無法完成。例如,不捨人天眾生、普渡人天眾生的善種子不足,也就是沒有具備極大的人天福報者,修准提菩薩的化身是修不成的。
四、福報與渡生
福報是善種子與善名色,其對修行的重要性是在渡生上面,若不渡生或退守‘空’中而不入世間,那就不需要福報,若要入世間渡生則非要有大福報不可。如諸佛淨土之莊嚴名相就是諸佛由‘空’中用大福報所化成,而阿羅漢有慧無福就沒有這種能力。又如‘色究竟頂天’就是極清淨名色所形成,這也是要極大福報才可成,眾生若沒有極大福報就沒有可能在心中現出淨土或色究竟頂天之名相,也就是他就不可能化現此種淨土以渡眾生。
再就一般的渡生工作來看,若你要用佛法起念渡生,如施食、施財物、做超渡等工作,當面對眾多的眾生而要起心持咒、念佛或誦經時,福報不足的人會覺得力不從心,而福報俱足者就沒有這種問題,詳細情形屬無上密,修行者自己去體驗就知道。有些修行人只依‘儀軌’作事,行施食等佛事,但因心力不足,又未得佛力加持,這些布施是沒有效果,有時反而會有不良的結果,要小心不要盲修瞎煉。
另外一點,修行者若要往返六道渡生沒有障礙,福報更是重要,沒有大福報就進不了惡道之中,這是因為第六識缺少很多善的名色以克服第八識惡道的種子,詳情修行者自證即可了知。
故筆者在此提醒各位,修行不要只顧修空,福報亦要兼顧,以便來日行菩薩道渡生時有足夠的資糧。
五、佛力治病的問題與福報
筆者在上期藥師山通訊中談過,佛菩薩治病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求治者自身福報不足之故。有些人得了醫生束手無策的怪病,但卻奇跡的經由鬼神或佛菩薩的相助而治愈,這原因就與個人的福報有關,一般而言,除人間醫生治病外,福報少者只可得有緣的鬼神相助,福報較大者可得菩薩相助,更大者可得佛力相助。而要徹底根治‘病源’,那就必須俱足更大的福報。個中詳情屬無上密,不在此討論。人生無常,任何人都不能確定終其一生都不會得到醫生治不好的怪病,平時多供佛菩薩,多行善事,以積福報,也許會奇跡的解除發生的病苦或災難。
六、不正確的福報觀念
世人常說某人有‘福氣’,有汽車、洋房,有嬌妻美妾,每天還有酒肉女色享用不盡,就認為這‘福氣’就是他前生做善事的‘福報’,其實不然,有這種享受的人並不見得與善種子有關,因為這些人不見得心中快樂無礙,何況有些嬌妻美妾、酒肉女色與惡因果有關,酒肉女色使他造地獄惡因。若以‘善種子’做為福報的觀點來看,這些人在享樂之時,把所有的善種子都發芽成果,享受完了,若未再辛勤播種,善種子很快會用盡,何況這些人在作樂時可能會做惡業,播下惡種子,污染潛意識,那未來的日子就苦了,可能永生永世都受影響。不明的人常罵學佛的人,說他們沒有道德,自己沒有福報,不能吃山珍海味,不能享醇酒與美色,也要別人不要享樂,要別人清淨過日子,這是‘斷他人的福報’,世上有這種錯誤觀念的人不少,他們不知道這種享用是在‘竭澤而魚’,是在‘自掘墳墓’,很快將會得到惡果,這是不明福報的真相的結果。
七、如何修福報
由福報的本質可知,做對別人有利益的善事,包括布施、供佛、行善等,可得第一類與第二類的福報,也就是可在自己與他人的內心種下善的種子,尤其供養諸佛菩薩與護法,所得第一類的福報更大。而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念經、起善念等行為,可得第二類的福報,也就是可在自心種善種子。另外有一方法亦可用,那就是由‘空’中(或近似以清淨心)起善念亦可快速增加善種子,對福報的增進亦大有幫助。
總之,常存善心、動善念、行善事、供養諸佛菩薩等,常做這些事則善種子與善名色自然會增加,這就是修得福報。
八、福多慧少則偏相,慧多福少則偏空
修行人若較重修福報,那他在相法上就會較有成就,包括生為果報較好的天人或菩薩等。反之,若較注重修慧,則他在‘空’法上會有較大的成就,其果報可能或為阿羅漢或僻支佛之類,而唯有福慧二者皆得成就才有成佛的可能(指修成的佛),原因是修成的佛必須‘空’與‘相’二者皆圓滿了知,且通達不二。由於對‘相’的圓知則可知十法界(即佛、菩薩、聲聞、緣覺四聖法界與六道輪回法界)一切相狀,而對‘空’的圓滿覺知,才知宇宙諸相的本源,而通達不二才可實證諸法唯一實相之埋。因此修成的佛必須福報與空慧二者圓滿俱足,故稱佛是‘福慧兩足尊’。
九、修行要福慧皆修
修行人一般大多先從修‘空’入手,原因是相法的修行人,若非俱足大福報,內心皆存善名色與善種子,則在修行過程中很容易因惡種子現前或因外界干擾出現頻繁而出問題,故佛書上大多強調修‘空’,‘空觀’成就後再修相法以渡生。若眾生不是內心污穢而是充滿善種子的大福報者,則可以由相法深入修行而很快得到大成就,這一點較少人強調,可能是俱足大福報的眾生較少見之故。這種修行者可得諸佛加持,其成就之快速非一般‘空’法修行者可了知,這也是無上密,唯行者可自得無上妙樂。
以渡生的觀點而言,相法與‘空法’要並重,沒有空慧,則渡生易染著世間諸相,若沒有相法,則易陷入自了漢境界,也沒有渡生的能力。菩薩道之最重要課程,除修‘空觀’外,亦要修習相法的‘如幻三昧’。
十、結語
筆者自身的修持還很差,勉強寫此篇文章,目的是希望大家在以修空為主的修行中,不要忘記亦修福報。特別強調下面幾點做本文之結語。
一、誠心供養諸佛菩薩,藉此與佛菩薩結緣,種大福田以作為未來行菩薩道渡生時之大助緣。
二、多做善事,少造惡業以免障礙菩提。
三、多修善業,廣結善緣以做為修‘空’的助緣。
此外,也希望大家不要輕慢相法的修行人,輕視相法的修習,不要自以為修空很了不起,要知道很多相法的修行者可能是修空成就後為渡生而起修相法,世間之事我們不知道的仍很多,我們永遠要記得‘謙卑’,千萬不要貢高我慢,這是大惡種,不要把它種下你的心田。
- Nov 13 Tue 2012 12:05
蔡禮旭老師:從你最放不下的人放起
所以剛剛講到顏回不貪著世間的這些享受,這也是承傳夫子的道德,夫子說,“飯疏食飲水”,吃粗茶淡飯,“曲肱而枕之”,剛好沒錢買枕頭,手這麼一弓起來就當枕頭睡了,“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會起貪世間的功名利祿。樂什麼?樂道!他深入古聖先賢教誨,有法喜,不斷的從內往外湧,高興。有沒有人說我好窮,我好快樂!有沒有?大家有沒有聽過,有人說,我窮得沒飯吃,好高興。所以安貧樂道,那個是樂道,不是樂沒錢,不是樂沒得吃,是真正了解到,人生真的喜悅是從內自自然然湧出來的。只要那個樂是因為獲得外在的人事物而樂,那個樂遲早會變化,因為人事物都會變,一變,苦就來了。所以真正的樂不能從外面去找。
比方說夫妻恩愛,世間人很多人羨慕,可是有可能那個樂最後會變成什麼?苦!比方說她先生要出差三天,她哭得死去活來,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夫妻?那你說她那個哭是從哪裡來的?從前面的恩愛來的。所以這個不叫真恩愛,這叫什麼?叫占有,要把他拿開,不行,這是我的。夫妻裡面常常要問:你愛我嗎?對不起,我這是從別人那裡拿到的經驗,為什麼?一個人人生的精力有限,但是又要跟廣大的人群交流,多截取別人的長處、經驗就對了。因為曾經我在台灣的時候,有一些四、五十歲的婦女,剛好她們做義工好幾天,最後一天學員都走了,當天晚上我們一起散步的時候,這些婦女就很神秘的問我,還偷偷的問,她說:蔡老師,奇怪了,我們夫妻的事,你怎麼都知道?她們覺得說我沒結婚怎麼知道這麼多事。告訴大家,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因為我得跟夫妻講課,所以趕緊搜尋生命當中父母、長輩他們夫妻相處的這些情境,包含不斷的接觸群眾的時候,他們也會把一些情況告訴我,我趕緊搜集客觀資料,然後再跟大眾來分享。所以世間的苦,從外得到的樂失去之後就變成苦了,這個叫壞苦。因為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會變。
台灣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對夫妻感情非常好,結果這個先生意外離開了,後來這個太太沒有多久,受不了沒有先生的日子,自殺死了。請教大家,她為什麼要自殺?什麼緣造成了她自殺?對她先生那個情感的執著,最後沒有先生了,活不了。請問她先生是在幫她,還是在害她?你們說的。有時候這個時代講話實在不容易,點到為止,你把它講得太具體了,底下聽的人心裡不高興:哼,我就不是這樣,你還講那麼武斷。所以點到為止就好了,懂的他就懂了,不懂的你不要跟他抬槓。所以其實《資治通鑒》裡面這一句話非常好,“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愛護一個人不循著道理、真理,很可能愈愛愈害了他。這一句話在哪?在所有人與人的關系裡面。我們剛剛講夫妻,夫妻是個緣分,有緣聚就有緣散,請問這個緣聚了之後,我們希望帶給對方生命什麼樣的啟發跟提升?這個我們腦子裡要很清楚,是讓他更有智慧,是讓他更明白生命的真谛,是讓他愈來愈幸福,而不是讓他愈來愈執著這個情愛。一執著情愛,人就愈貪,人習性愈重,靈性愈沉下去,那怎麼是愛他?最後緣變化了,帶給彼此的就是痛苦。夫妻如是,教育孩子、子女的緣分也是這樣,愛護他,沒好好教育他,最後就變溺愛了。
有一個班上的孩子,中學的孩子,他們的老師給他們寫一篇文章叫“我的母親”,以這為主題。不過題目抓住這個主題自己定。剛好班上有兩個女孩的母親去世了,已經離開她們了,其中一個女孩寫的是“微笑的母親”,她的母親很樂觀,縱使是在得癌症的過程當中,都是非常平靜的去面對,哪怕在床上生病的母親,她的印象都是微笑,這個給孩子一生很好的態度。另外一個孩子同樣是失去母親,她寫的就是“夢中的母親”,因為母親很溺愛她,老師到她們家去拜訪過,都已經念中學了,床上還一大堆洋娃娃,母親確實是很疼愛她,但是她很依賴。所以當母親離開都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了,她還沒有從母親的離開當中走出來。所以這兩位母親教育她的態度完全不同。所以這一句話,用在不管是君臣、朋友、兄弟,人與人的關系都是這個道理。
我記得念初中的時候,很多女同學好得不得了,上廁所都一起去,結果很奇怪,幾個月之後,因為一點小事,從此兩個人就不講話了。請問大家,愛之有沒有以道?而且那個根本不是愛,那是什麼?欲,欲望,占有。那個欲望愈來愈重了,哪一天這個朋友沒有先想到我,就發一頓大的脾氣,你居然沒先想到我,還先想到那個人,就沒完沒了了。光說這一段就覺得挺累人,想都會累了,還去干那種事,真傻。所以孔子講,“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愛他的時候他什麼都好,都念念為他著想;討厭他的時候,詛咒他,罵他。明明是同樣一個人,為什麼差這麼多?這樣的態度是不是有點迷惑顛倒了。
我們冷靜反思自己的一生,所有的親朋好友曾經跟我們很好的,現在我看他不順眼的,有沒有?假如有,非惑欤?是不是有點搞不清楚狀況,迷惑了?我們看不是他變了,是誰先變?是我們的心先變了。面對人生的親朋好友,我們要時時不忘初心,人就不會順著這些意氣、情緒去處理事情。比方說我在學校任教,看到這些小朋友,我的初心是把他教好。沒有人到學校去是要去罵學生的吧?是要去看學生不順眼的吧?所以這個意念、這個初心,就一直把它保持下去,人就理智,不會意氣用事了。為什麼會惡?為什麼本來愛會變成討厭?就是因為我們在這個關系當中產生控制欲望,結果不如我們的意思,瞋恚心就起來了。所以道義之交是不談條件的,是沒有要求的。人只要起念頭、有條件、有要求,他已經不在道義當中了,他已經不在行道了。所以孟子是“養浩然之氣”。一個人為什麼會有浩然之氣?無欲則剛,他沒有任何欲求、要求。所以我們是不是在學傳統文化,就看是不是念念都跟道義、情義、恩義相應。
現在的人,什麼關系,沒先想到義,都先想到利,所以這種關系非常脆弱。聽說現在很多年輕人要去結婚,還沒結,要先財產公證,這些財產是,這冰箱我買的,鞋櫃我買的,先記一下,然後桌子是你的,都要記一下。還沒結婚就想什麼?我說這個現象實在堪憂!還沒先提起道義,就先自私自利了,一有什麼摩擦,可能沖突就來了,到時候冰箱也沒得放,鞋子也沒得放,生活中小事都變大事了。諸位還沒有結婚的學長,假如您要結婚,拜托一下,好好演出什麼叫中華文化教育之下的夫婦,就是道義之交。所以你假如真的要結婚,有一個信念,要為對方奉獻一生,沒有任何要求。你有這樣的心境,你再結婚,不然我保證,你結了婚一定會有苦,一定會有爭執。有這樣的心態,走入婚姻才能經營好。
我們注意看,三十年、五十年之前的,有受過中華傳統文化的婦女,她們真的是這樣,道義,付出了一輩子,哪有曾經計較過,跟父親計較哪一件事,我們沒有看過。而且很有意思,道義的人生,苦盡甘來,你看到了晚年,孩子們都很孝順,整個家族都非常感激這個大嫂,感激她對家族的付出。大家想一想,請問是現在的婦女辛苦,還是五十年前的婦女辛苦?五十年前生六個、八個正常,有實力的話生十二個的。一個先生賺錢,不只養八個孩子,還有什麼?公公婆婆、小姑小叔,你說那個難度有多高。省吃儉用!早上三點多起床,晚上都不知道多晚才休息,而且鞋子、衣服還自己做,難度這麼高,這個婦女一個苦字都沒講過,為什麼?她道義!該做的,再怎麼累她都不會抱怨。咻!五十年之後,現在的婦女生一個、生兩個,還沒跟公公婆婆住,結果一天到晚苦苦苦苦苦,抱怨一大堆,明明責任沒有以前那麼重,為什麼反而抱怨成這樣?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心動,不要怪環境,不要怪他人,其實都是我們的心偏離了道義、情義,才會有這麼多人生的苦惱產生,抱怨都來自於計較東、計較西。
所以剛剛就夫子這一句話跟大家交流一下,看清自己,面對任何的親朋好友的緣分,我們不忘初心,只有一個目的,怎麼樣幫助他,怎麼樣利益他。再調得更單純一點,我們這一生不管遇到任何的親朋好友,只有一個態度,就是為他好,利益他,很單純。這是我們講到格物,不貪的這一點。
- Nov 13 Tue 2012 12:03
聖嚴法師:面對貧窮的勇氣
問:俗話說:「由奢入儉難。」在卡債風暴之後,很多人必須盡全力償還卡債,不能再像以往奢華度日。一下子要由闊綽回到簡約,實在很難適應,要如何拋棄舊習呢?
答:一般人在習慣安逸平順的生活以後,要由奢入儉,拋棄原來的闊綽習慣,的確是很困難。《紅樓夢》裡的賈府,盛世時過得很風光,但賈府沒落了,開銷還是要照常,當家的人就很辛苦了。
面對還債壓力,首先要做到能屈能伸,不要怕丟臉,要面對它、處理它。有的人很慷慨、很豪爽,有錢時拿錢給大家用,一旦沒錢了就不知該怎麼辦?其實處理的方式很簡單,就是老實地告訴大家:「我沒錢了!」
過去有一位壽冶老法師,他是越南解放前最後一位總統楊文明將軍的師父。老和尚在越南時,非常有錢,隨時布施。越南解放後,老和尚和幾位年輕的出家人逃到美國。老和尚說:「現在到了美國,我們都沒錢了,你們身上的錢全都拿給我做為大家的生活基金,否則就不要跟我住在一起。」老法師的作法是對的,有錢時,該慷慨就應慷慨;沒錢時,也不必硬撐面子。這就是出家人的本事了。
現在一些卡債族,沒錢了就應面對沒錢的事實,過去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現在就不能這樣了。四十年前,曾經有位建築商帶全家人來皈依,一番心意要護持我,要建道場,我很感謝他。但半年後這位弟子突然不見了,找到後,他說不好意思見師父,因為生意垮了,現在住在朋友的小閣樓上,一家五口一天只能夠靠一把面過日子,既不敢見師父,也沒有辦法面對世界。
我問他:「是不是有很多債主找你?」他說:「是。」我要他面對債主,他說:「債主會逼死我。」我說:「告訴債主,逼你死是犯法的事,也拿不到錢,讓你活下去,反而有機會還錢。」後來難關度過了,他再度站起來了,他的孩子們也很有成就,有當律師的,也有當醫生的。
這位建築師的人生起落很大,但他有勇氣活下去,有勇氣面對貧窮,不放棄生命,所以走出來了。人要學習能屈能伸、能貧能富,富時不要忘了貧時的生活,貧時要忘了富時的生活,這樣一定能度過難關。
- Nov 12 Mon 2012 22:36
宣化上人講漏盡通—斷淫
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
天上的魔和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沒有漏盡通;如果他得到漏盡通,他也就不會來擾亂你了。因為他沒有得到漏盡通,所以他就還想做壞人,還想做惡人,來破壞你。可見這個漏盡不容易得的。
什麼叫漏盡?我再給你們講真了一點,就是你一天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你沒有把這個念頭斷了,那就沒有得到漏盡。
再給你們說深一層,我現在要給你們講真了!若不講真了,好像蓋著蓋兒搖,搖到幾時,你們也不知道這裡邊是什麼?講真了,就是若你那個精不走了,那就漏盡了;你的精若走了,那就漏了。現在我把天地的秘密都告訴你們,你能精不遺失,那你就沒有漏了。你不單精不走,你連那個念頭、那個心都沒有了──微細微細的那個念頭,好像要有淫欲心的念頭都沒有了,那是漏盡了。現在明白了嗎?天魔為什麼沒有漏盡?他就有這個淫欲心,鬼神也有淫欲心。
塵勞是什麼?我告訴你們,就是這個淫欲;淫欲就是塵勞,塵勞就是淫欲,他就貪戀這個東西。所以他也不願意叫你放下,叫你也要貪戀。他說:「我們兩個是好朋友,我沒有放下這個東西呢,你就想要跑了,要把這個東西捨了?不可以的!」所以他就來了。干什麼呢?摧裂其處,他捨不得你離開這個世界。
--------------------------------
楞嚴經火光三昧法門--煉精化氣
《楞嚴經》:
烏刍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為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為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谛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此法即是煉精化氣,斷淫欲,得漏盡通之法。
-------------------------------------------------------
斷淫1--煉精化氣
戒淫,是佛教一直反復強調的,是生死關,是超脫輪回的根本。但要如何才能斷淫呢?
其實唯有“煉精化氣”。
正常的人,吃五谷雜糧,必有精氣,精氣足,自然就容易引動淫欲。如果只是勉強的強迫自己回避女色,壓迫自己的欲望。這些人,只是表面的戒淫,而其實潛意識中淫欲更盛,往往夢中卻難以自控。很多出家人,長期不近女色,卻難免夢中有淫念。
要戒淫,好比大禹治水,不是單純的“水來土掩”,勉強壓抑,而是必須疏導。百日築基,打開丹田,讓精氣導入丹田,運行與三脈七輪。如此精氣不沖動,加上心中覺念常在。欲念欲生則覺,覺即空。時常是保持內心的清淨,不讓欲念生起。而不是等生起後再降服。重在預防。欲念欲起則覺察,則降服。
男性如果能堅持靜坐每日1-2個小時,一個月內不洩精,不起淫念。下身精氣具足,陽根堅挺,小腹鼓脹,而不起淫念。氣息就會沖開會陰穴,也就是海底輪。接著小腹的經脈就會沖開,清除陰氣,這時可能會“精滿則溢”,無欲而自然洩精。此是排盡舊精,去除陰氣,之後新精方生,純陽正氣。不要緊,再次積累。如此2-3次,精氣就能沖開丹田之竅。丹田竅開,氣就會自然流入丹田,循環於三脈七輪。之後身心清淨,風平浪靜,不易起淫念。
而要打開丹田之竅的關鍵就是在這一個月內,不起淫欲,積蓄精氣,沖開丹田。丹田竅開後,一意守丹田,丹田立刻發熱發燙,身心寧靜,不起欲念。如此靜養,讓真氣真氣循環於三脈七輪。
而一個真正能做到斷淫的修行人,三脈七輪盡通,三昧真火內生。而這就是密宗。化淫欲為拙火,運行於三脈七輪。
而這個其實就是聖凡的區別,凡夫讓精氣外洩,輪回與生死。聖人,讓精氣回流,循環於三脈七輪,解脫生死輪回。
為何要右側臥?
右側臥時,雙腳彎曲,好比靜坐,丹田部位形成渦流,氣息積蓄於此。晏然靜守,丹田熱氣氤氲。這個姿勢,是養氣守神的好方法。丹田開竅後,修行人睡覺時都用此姿勢。可以靜守丹田,煉精化氣。
如何做到一心不亂?--無淫漏
無論是道家,氣功師,佛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禁欲。道家練氣士有個說法叫“百日築基”。就是要禁欲百日。一般凡人,休息幾日,精氣就開始增多,精氣足了,就找出路,就容易沖動,是為欲火焚身。而凡人的出路就是下根勃起,需要發洩,發洩之後就漏出了。漏出就虛弱幾日,然後再休息幾日,再增多,然後再發洩。如此循環不已。永遠是凡夫。
而氣功師,道人和僧人,則反其道而行之,禁欲幾日後,精氣增多,下根勃起堅挺。這個時候,內心平靜,沒有淫欲,或打坐,或右側臥,安心靜守。下根到小腹就越來越充實,陽根堅硬如鐵,持久不倒,小腹鼓脹,這個就是“無欲則剛”。繼續積累,這些精氣沒地方去,就會自然的沖開會陰穴,沖開小腹的經脈。繼續積蓄,然後忽然的丹田開竅,丹田就打開了,精氣就突然的流入丹田,小腹鼓脹感就消失,陽根也松軟。此後,只要靜守,丹田就發熱。如此不斷繼續,丹田的能量就越來越多,是為“煉精化氣”。而沒有這一步,丹田是沒有打開的,精氣是無處儲蓄的。所以叫這步做“玄關開竅”。之後精氣自然被升華,而運行於三脈七輪,身心清淨安寧,氣息充沛。
如此,可以靜坐夜不倒單,無需睡眠。或者,一日之中,只需在子午二時,靜臥片刻。右側臥,意念丹田,丹田發熱發燙。立刻,心腎相交,精神煥發。無需再睡眠。
再加上,不殺生,不偷盜。這樣沒有業障糾纏,陽氣氣不損。是為純陽之體,是為“漏盡通”。也就是“因戒生定”。
所以,一心不亂的前提是:無淫欲,無睡欲。必須先有戒定功夫,斷了淫根,斷了睡眠,食欲輕,可以一日到七日不食。如此可以日夜禅定,一日夜,二日二夜,乃至七日七夜念佛不間斷。
而唯有如此戒定功夫,精氣充沛。持經持咒念佛等,氣息才會源源不斷,才可能做到一日一夜不間斷。否則凡夫的身體是做不到的。而能夠一日一夜到七日七夜“不間斷”了,才可以契入念佛三昧,“不思慮”。也就是,“因定生慧”。
慧,就是“無思慮,無疑慮”的清淨心。斷思絕慮,疑情不起,清淨本心。
測驗標准:百日無淫漏,夜不倒單。
佛菩薩等有六通,而鬼神只有五通,因為第六通“漏盡通”他們不具備。而六通中唯有漏盡通是真實可靠的,其他五通都是虛幻不可靠的。漏盡通,就是斷了淫根,精氣返流,沖開丹田,循環於三脈七輪。沒有邪淫,沒有正淫,沒有夢淫,沒意淫,淫念不生,身心清淨,成就純陽之體,無淫欲,無睡眠,乃至無食欲,解脫五欲,方可超脫生死輪回。
欲修持此法,不防修持世尊所傳的觀息法門,斷淫欲,生拙火,入四禅八定。
--------------------------------------------
淫根不斷,難有大成
一直以來,都在思考氣息的問題。
而看了諸多的高僧大德的言論,一直找不到解決方法。
很多人天天在講念佛,為何卻做不到念佛三昧,一心不亂呢?
為何沒一個能念佛 “一日一夜”不間斷的呢?
為何不告訴你如何做到一心不亂呢?
因為,他們不說把最基本的最隱秘東西--斷淫。
弘揚念佛法門,自然功德無量。
越多人念佛當然越好。
所以重點都在勸人念佛上。
這個是又輕松,又有功德的事情,人人都爭著做。
而根本的東西,戒定慧。尤其是戒定,卻很少重視。
沒有“因戒生定”,就無法斷淫除睡,成就 純陽無漏之體。
是不可能達到念佛三昧的。
這個是賣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都不肯提及。
很多的名人名僧,為何就避而不談呢?
因為沒有哪個高僧肯告訴你他們的隱私,如何斷淫?
如果坦誠自己也有淫欲,也難斷淫,誰還敬重他們呢?
加上很多淨土顯宗的名僧,局限於門戶之見,覺得氣脈問題是密宗的,更是避而不談。所以連氣息虛弱問題的都少提及。
所以億萬人念佛,難得幾個能做到“念佛三昧”,如地藏菩薩一樣,念佛“一日一夜”不間斷的。
而念佛三昧的功德有多大呢?不僅連自己的母親被超度升天了,而且整個母親同個無間地獄的眾生都被超度升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