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足是真正能修福、能積德;不知足的人沒福,不知足的人敗德,他不會修德。

2 世間的國王、帝王也要通過知足,他坐上皇帝位子才真正能夠利國利民,他要不知足就變成暴君,老百姓就得受苦。皇上知足,老百姓享福!

3 再往下降一等,現在的社會講企業,企業的老板知足,這個企業是模范的企業。老板知足,賺了錢一定是救濟貧民,做社會福利事業,那他生意愈做愈大,愈做愈旺盛,愈施愈多,愈多就愈多做。

4 知足的人常富,不知足的人永遠貧困。世間什麼人最貧?不知足的人最貧。世間什麼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永遠不會如意、永遠不會自在。

5 不知足的人苦!不知足的人貧!知足的人富有,知足的人日子過得自在、過得舒服。

6 少欲知足,這是高行,這是真正幸福。多欲苦就多,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是不知足的人。你看那些億萬富翁,天天都苦得不得了,沒有樂受,為什麼?不知足。

7 一味追求物質、精神享受,那是不知足;不知足的人苦,身心都苦。如果永遠不知足,將來就會有禍害。

8 佛經上常講可憐愍者,什麼人最可憐?不知足的人最可憐。什麼人最幸福?知足的人最幸福。現在的教育,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是教人不知足,沒有教人知足的,你說這怎麼得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有句玩笑話:“心髒本來就是偏一邊,所以偏心是正常的。”但是子女對父母來說,就像自己的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麼可能偏心呢?這中間有什麼道理?

聖嚴法師答:偏心是正常的,就看我們自己怎麼想。舉個例子,我曾和一位父親及他的兩個兒子談話,這對兄弟年齡相差四歲,弟弟已經結婚。從談話當中知道,這位父親用弟弟名字中的一個字,和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組合起來成為公司的名稱,而哥哥的名字卻不在裡頭。

我問這個哥哥:你父親成立了公司,是用父親和弟弟的名字,沒有用你的名字,父親很偏心,你心裡有什麼感覺?他說,父親的選擇很好,這兩個字加在一起做公司名稱很響亮,我的名字放進去,不一定那麼好聽。

然後我又問他們兩人對於婚姻和公司職務安排的看法,得到的答案當然是不一樣的!我每問一件事,就會跟他們開開玩笑說:“不公平喔!”可是哥哥的回答都是:“這是我們兩個做的不同選擇,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的問題。”

最後我問兄弟兩個人會不會吵架,哥哥說會吵。我問原因是不是因為不公平?他說,小時候會有這種感覺,而弟弟也是一樣,但是長大了以後,兩個人都明白,實際上“不公平”並不存在,那只是個人的感覺而已。

世界上的事沒有公平、不公平的問題,都是因人而異的。父母對待兒女的態度原則上是相同的,只是當父母生第一胎時的經濟環境和他們的體力、心力,一定和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不一樣,老大和老二的健康狀況也會不一樣,因為環境不同,對象也不一樣,兩個人的條件自然就不相同了,這是很正常的。

在同一個家庭,同一對父母把所有的孩子拉拔長大,長大之後每個孩子得到的不會一樣,我認為這是公平的。只要父母對兒女盡力盡心,就是公平的。父母親把孩子培養長大,沒有讓孩子挨餓、受凍或遭受虐待,就是公平的。

成長的過程中,兄弟姊妹各自得到的待遇,是和自己的福德因緣有關,而自己的福德因緣,與過去世帶來的福報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是密切相關的。

自己的福德因緣好,父母生你的時候身體好、經濟環境好、身心也好,樣樣都好,所以對你好。若自己的福德因緣不夠,出生的時候,父母的經濟環境不好、身體也不好、心情也不好,生下自己,關系也就不會太好。所以,不要怪父母不公平,這是自己帶來的福德因緣,除了自己,誰都怪不得啊。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日喝1杯西紅柿汁或經常吃西紅柿,對防治雀斑有較好的作用。因為西紅柿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被譽為“維生素C的倉庫”。

  維生素C可抑制皮膚內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減少黑色素的形成,從而使皮膚白嫩,黑斑消退。

  取大米100克,鮮嫩黃瓜300克,精鹽2克,生姜10克。將黃瓜洗淨,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淨,生姜洗淨拍碎。鍋內加水約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爛時下入黃瓜片,再煮至湯稠,入精鹽調味即可。

  一日二次溫服,可以潤澤皮膚、祛斑、減肥。

  將檸檬攪汁,加冰糖適量飲用。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100克檸檬汁中含維生素C可高達50毫克。

  此外還含有鈣、磷、鐵和B族維生素等。常飲檸檬汁,不僅可以白嫩皮膚,防止皮膚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還具有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

  取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將黑木耳洗淨,紅棗去核,加水適量,煮半個小時左右。每日早、晚餐後各一次。經常服食,可以駐顏祛斑、健美豐肌,並用於治療面部黑斑、形瘦。

  本食譜中的黑木耳,《本草綱目》中記載其可去面上黑斑。黑木耳可潤膚,防止皮膚老化;大棗和中益氣,健脾潤膚,有助黑木耳祛除黑斑。

  將鮮胡蘿卜研碎擠汁,取10-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臉後,以鮮汁拍臉,待干後用塗有植物油的手輕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蘿卜汁也有祛斑作用。因為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維生素A原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具有滑潤、強健皮膚的作用,並可防治皮膚粗糙及雀斑。

  另外,用冬瓜籐熬水用來擦臉、洗澡,可使皮膚滋潤、消除雀斑。金盞花葉汁也有護膚除斑的功效。將金盞花葉搗爛,取汁擦塗臉部,既可消除雀斑,又能清爽和潔白皮膚。蒲公英花水也能用於除斑,取一把蒲公英,倒入一茶杯開水,冷卻後過濾,然後以蒲公英花水早晚洗臉,可使面部清潔,少患皮炎。

  其實,以上這五種水的功效也沒有那麼神奇迅速,不過這畢竟是最純天然、無污染、無致癌物質的最好選擇了。但是每個人的“斑”有多有少,有不同類型的區別,最好還是了解清楚了,再對症解決!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容言】

  好話、壞話、刺耳話,啥話都能聽得進。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是風度,是胸懷坦蕩。

  讓人把話講完,是大度是謙恭,是強而不銳,也是有力量的體現。容言要有勇氣,沒有勇氣則聽不得诤言;容言要有耐心。

  沒有耐心則聽不到真言。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容言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還要有氣量,聽得進甜言蜜語,也容得下直言不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容言,才能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容事】

  易事、苦事、難事、好事、窩囊事,凡事皆能裝心中,一絲不苟地去辦。易事認真辦,苦事用力辦,難事用心辦,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辦,窩囊事要理智地去辦。

  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輕視,不因其苦而放棄,不因其難而退縮,不因有功而自傲,也不因無過而自喜。

【容人】

  常人、能人、有功過之人,均應一視同仁,以誠相待。無論是常人、能人,還是有功之人,只是相互的能力有大小,職務有高低,功過有區別,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

  平等待之,禮貌待之,以誠待之,這是為人的准則。以貌取人者,是俗人;以衣取人者,是庸人;以官取人者,是小人。

  無論地位尊卑、年齡大小,有功還是有過,均能以誠待之,方為容人。容人才能得人得心,容人者方能為他人所容。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佛教徒人口的增加,近年來有一些年輕的男女,到寺院裡舉行佛化婚禮,要我為他們證婚。我經常都會告訴他們下列的道理:

  如何做一個先生呢?必須要記住:一、身邊少帶錢;二、晚飯要回家;三、應酬成雙對;四、幽默加慰言。

  這四句話是說,做一個丈夫,身邊不要帶太多金錢;因為錢多了,有時候很容易引誘我們做一些罪惡的事。再者,做個好丈夫,要回家吃晚飯,因為好丈夫不能光是忙事業、忙交際,家庭也很重要。如果有應酬,要與太太一起參加,夫妻應該經常同進同出、出雙入對。平日要幽默加慰言,一個好丈夫,是一家之主,平常要有一點幽默感,不要每天板著冷面孔,有時候應該輕松一點,開個玩笑,對於為家事忙碌辛苦的太太、兒女,要多給他們幾句安慰、感謝的話,如此,家中必能時時洋溢著幸福溫馨的氣氛。

  另外,做太太的也有四句話要記住:一、家庭是樂園;二、飲食有妙味;三、勤儉為五婦;四、贊美無秘密。

  做一個好太太,要把家庭整理得像樂園,不要讓先生下班回來,覺得家裡很髒亂。最要緊的,飲食要有妙味,有人說:“要控制男人的心,先要掌握他的胃。”只要給他吃得好,到了要吃飯的時候,他自然會回家。勤儉為五婦,要做一個像母親、像妹妹、像婢女、像妻子、像臣子般的太太;也就是說,對待丈夫有時像母親關心兒子、有時像妹妹敬愛兄長、有時像婢女服侍主人、有時像妻子依賴丈夫、有時又像臣子伴隨君王。贊美無秘密,平常對於先生要多說贊美的話,不要私藏金錢,不要隱瞞秘密。這樣,夫婦的感情必定很好。

 

  所以,夫婦相處之道,應該是:

  為夫四法:

  一、身邊少帶錢。

  二、晚飯要回家。

  三、應酬成雙對。

  四、幽默加慰言。

  為婦四法:

  一、家庭是樂園。

  二、飲食有妙味。

  三、勤儉為五婦。

  四、贊美無秘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美容技術能把女人的臉修飾得完美無缺,卻不可能給面容注入神韻。有的女人,皮膚光潔、五官精致得找不到一點兒瑕疵,遠觀美麗非凡,近看卻覺出一股晦暗的濁氣,就因她精明過分傷了肝氣。 

太自我的女人往往待人苛刻

苛刻的人愛動氣,動氣就傷肝,常傷肝臉色就會暗淡,那是再高級的化妝品也遮蓋不了的。

某日在公共場合偶然聽見兩個女人議論如何對付家中的保姆,她們一個比一個厲害精明,簡直算計到人家骨髓裡去了。於是隨便瞟了一眼,看到的果然是兩張尖酸刻薄的臉,雖然穿著名牌化著濃妝,但怎麼看都不漂亮。

總是叨叨他人不是的女人,喜歡搬弄是非的女人,酷愛“拔尖”的女人,往往都會在30歲之前眼角就出現細紋,因為太累心。

無論她們如何細心呵護自己,氣色也往往不如一個活得“粗放”卻心地單純的村姑。那種白裡透紅的自然膚色,是“白骨精”們傾家蕩產也換不來的,因為沒了滴著露水的潔淨心情。

善良的女人才能最美

善良的女人,美麗往往在不經意間。心地寬容,經常記住他人的優點,忘掉他人的傷害,就會天天生活在光明的心境中。平和而寧靜的心情,能讓血脈通暢,陰陽平衡,每個細胞都輕松而舒展。

有些平凡的女人總能感受到無緣無故的快樂,就是因為有顆單純與感恩之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那些青春經得住歲月磨損的女人,為人多是大大咧咧的。

有向善之心的女人,必喜愛幫助他人,且在其中得到真誠的快樂。對親人、朋友的關心,讓她們在“閒不住”之時就會樂呵呵地獲得成就感。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能讓最平凡的女人也漂亮起來。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以後,不要貪面子,世俗人為了面子,很容易造惡業。比如說婚嫁、喪葬、生日,為了面子請客,就大開殺戒。印光大師講過,在民國時,有位兩江總督的周老先生,他往生前,跟兒子說,不要殺生,一切都按照佛教禮儀來辦。往生後,他兒子不聽話了,因為周老先生是大官,死後兒子就給他講究排場,請客。一請客就請了五次,累計一千多桌。其中殺生雞鴨魚豬,不計其數。他以為是面子是孝順。後來他兒子去扶亂,周老先生的靈魂就出來了,大罵他兒子,我做官這麼久的功德,都不夠你抵銷這些殺生。他兒子就很忏悔,想建一個大叢林補過。但後來因緣不成熟,只是蓋了個小廟。

世間人的面子,其實很顛倒。要修行,就不要世間的面子,要抓住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也認識一個師兄,她吃素,她母親過五十大壽,兒子一定要給她請客,因為是大家族,既然要請客,就要殺生。客請完了,她母親過壽完,就生病了,病了一個月。她發願念三百部地藏經給她母親,她母親的病,才好起來。

以前有個大善人,他過八十大壽,兒子也幫他殺生請客。善人有善神護持。他就聽到善神跟他說:老善人,你本來可以活到九十歲的。現在被一殺生,壽命減了九年。只能活到明年了。果然第二年就去世了。

世間人為了面子,往往很折福報。為什麼,地藏經講的“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人沒有智慧,加上業障,真的會把壞事當成好事。有的人懷孕了,因為覺得婚姻要好一些,或者等日子好一些後,再生孩子,就去墮胎了。結果,因為墮胎惡業,婚姻不好,或者求子都很困難。這也是面子問題導致的。

修道人的心,第一要真,不要為了世俗虛假的面子而活。以虛假心,怎能入道呢。真修道,不要想著得到世間人的贊美,否則也是一種障道。佛說過,這個世界上,作惡很容易,行善,遇到善知識很難。不要得到無所謂的面子,然後違背了因果。學佛後,你也不要擔心,世俗朋友都遠離你。道不孤,必有鄰。我們有道心,就會有善知識跟在身邊。就會吸引到同樣磁場的人,那你身邊就多了佛友。而有一天,你有道了,甚至可以度你身邊朋友來學佛。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得到佛法的利益,很不容易。比如你想要開智慧。我告訴大家一個方法:發起報答三寶恩的心時,這時候容易開智慧。佛法是大心量的,我們想要得到佛法的滋味,首先要走在道上。那佛法的道是什麼?

禅宗很注重傳承,你來自哪裡?法脈是哪位祖師傳給你的。這個傳承,很類似中國的認祖。就是告訴我們,源頭在哪裡?找到了源頭,才能找到生命的能量。以前我業障重,學佛不知道自己的源頭,總覺得自己厲害,是自己學來的。慢慢的,才能體會,現在我的一切功德,都來自善知識,尤其是定恆和尚。這就是我的源頭。要知道,報答源頭的恩,很重要。

唐朝時,湖北有慈忍大師,他為了祈雨,解救萬民之苦,就發願,天要是下雨,我就把雙腳砍下來祭天,來替眾生背業,來報恩。果然下雨了,他也很守信用,把腿腳砍了下來。就這樣子,大師就殘疾了。他有個弟子,感動大師的行為,就發願一輩子來服侍他。慈忍成為了祖師,他的弟子,也被後人供奉為祖師。他弟子一輩子,就做了一個事情。報答師父的恩德,但後人一樣尊重他的行為,把他列為祖師。

業障要怎麼消,很多人說拜佛誦經能消業障嗎?不一定,有時候可能只是種種善根。那怎麼消?就是我們生命的陰暗能量,全部轉化為光明能量時,正能量充滿時,這時,就是業障消除了。拜佛和誦經都是把我們轉為正能量的方式。有這個正能量,我們就懂得了報恩,智慧就來了,就這麼簡單。

修道,就是要走在道上。這樣慢慢修,都能進步。如果偏離了道,越努力,結果也是適得其反。什麼是道,就是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寺院都會設一個祖堂,是供奉歷代祖師的地方,每到初一十五,都會去祖堂上供,是什麼,是不忘本。就是找到自己的源頭。修行,是靠源頭的加持。你想看,佛法流傳了兩千多年,一個東西保存住兩千多年,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更何況以前三武一宗滅佛,一下子佛教就毀掉了,那現在仍然能保存著,我們仍然能看到佛經。這些功德,都要歸於祖師的努力。念經講的,要回向給法界,不是說,我們真的有功德給法界。錯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法界成就了我們念經的功德。是諸佛菩薩,是祖師大德,以及護法居士,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把佛法留在現在,我們能遇到佛經,都是他們的功德。要這樣子想。

想要得到佛法的滋味,開發智慧,首先要報三寶恩,這次供米給寺院,也是報答三寶恩。我們得到佛法的利益後,再去報恩,這個應該的,沒有功德不功德。報恩應該是人的天性,讓人走在道上。有這個心,才能得到智慧和福報。而報三寶恩中,首先要報答師父恩。我原先不懂,以為做善事都是我自己的能力。後來明白了,是定恆師父加持力。這次供米活動,都以定恆師父的名義去供米。為什麼,師父是我的源頭,沒有師父,我哪有功德能力所言。這是理所當然的。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習行既久,不知其非,反以為禮。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皆以肉為表示誠孝恭敬之物。世間聖人,不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理,亦隨順俗情而行,又復諄諄於仁民愛物之道。推聖人愛物之仁,可知以肉表誠孝恭敬之非義也。夫表我誠孝恭敬,當以極慈祥清淨之物方可。何可以豬,羊,雞,鴨,魚,蝦等極穢污之物,又復活活殺死。此等諸物死時,其慘痛怨恨,難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殺彼諸物,表我誠敬乎。試思此之誠敬,為順理之誠敬乎,抑悖德之誠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今求屠劊之肉,是焉得為誠敬乎。由是言之,殺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祇,豈以此諸穢物為香潔,而歆飨之乎。蓋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於祭祖宗,奉父母,待賓客,當思有益於祖宗,父母,賓客,方為合理。今以極慘酷之殺業,為我致誠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賓客同膺殺禍,此之誠敬,是禍害,非誠敬也。而況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不加救濟,反為表我之誠而加殺害乎。梵網經雲,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楞嚴經雲,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入楞伽經,斷食肉品雲,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雲何於中殺之而食。世人只知現世,不知過去未來,故殺彼之身,充我之腹,以為理所應當。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償,及我與此諸物類,互為父母,兄弟,眷屬,互生。互為怨家對頭,互殺。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賓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謂天地神祇飨此,何異誣人食污。祭祖,奉親,待客,何異殺過去祖宗,父母,賓客,奉現在祖宗,父母,賓客,又令祖宗,父母,賓客,永劫常受殺報乎。且勿謂人畜輪回,渺茫難稽,史鑒所載,多難勝數。即就近見聞,亦復不少。固當深信,勿造殺業,以既造殺業,必受殺報。經雲,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畏因,則不造殺因,自無殺報。畏果,則徒勞畏懼,了無所益!」

輯錄《印光法師文鈔》• 祭祖用素序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依三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現世樂,可以求得後世樂,更可以由此而得到涅盤寂靜的究竟樂。綜合起來,約有八種:一、成為佛的弟子,二、是受戒的基礎,三、減輕業障,四、能積廣大的福德,五、不墮惡趣,六、人與非人均不能擾亂,七、一切好事都會成功,八、能成佛道。

  如要分別舉例,佛經之中,實在太多,現在選擇四條,用語體文譯述於下:

  一、人若歸依三寶的話,將來所得的福報之大,大得不可窮盡。譬如有一個寶藏,全國人民,搬運七年,搬之不盡,三歸功德,比這還要大到千千萬倍。(《優婆塞戒經》,大正二四·一○六三上)

  二、過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盡了,還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歡樂,都離開他了,美麗的天女,不再親近他了,本來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現在變得毫無氣色了,他的身體,既衰弱,且垢穢不堪,兩腋之下,整日流著臭汗。他也看到,他將生到豬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傷、流淚、訴苦。此事給天主知道了,指示他誠心歸依三寶,教他口念:“歸依佛兩足尊,歸依法離欲尊,歸依僧眾中尊”,他便照著天主的指示,歸依了三寶。七天的本限一到,他便死了。天主為想知道,他死後究竟生到何處去了,但是以他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無法看到那個天子的下落。只好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說:“已經由於歸依三寶的功德,轉墮為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們天人,只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大正一五·一二九中至一三○上)

  三、如果東西南北的四大部洲之中,全數都是二乘果位的聖人,有人盡形壽供養,乃至為其一一造塔,那個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計量的,但遠不如歸依三寶功德。(《校量功德經》,大正一六·七八三下至七八五中)

  四、過去有一位莎斗比丘,專誦三寶之名,經過十年的歲月,便證得了初果斯陀含,如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木木患子經》,大正一七·七二六中)

  從上面所舉的四例,便可知道歸依三寶是極為難得的事。同時,佛陀也曾說過,只要有人歸依三寶,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隨身護持,並且希望受了三歸以後的弟子,將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子,寫下來,隨身攜帶,便可辟除邪惡,出入無畏。現在不妨將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照抄如下,以備行者應用:

  (一) 彌栗頭不羅婆(善光),主疾病。
  (二) 彌栗頭婆呵娑(善明),主頭痛。
  (三) 彌栗頭婆邏波(善力),主寒熱。
  (四) 彌栗頭陀羅(善月),主腹滿。
  (五) 彌栗頭陀利奢(善見),主癰腫。
  (六) 彌栗頭阿婁呵(善供),主顛狂。
  (七) 彌栗頭伽婆帝(善捨),主愚癡。
  (八) 彌栗頭悉坻哆(善寂),主恚。
  (九) 彌栗頭菩提薩(善覺),主淫欲。
  (十) 彌栗頭提波羅(善天),主邪鬼。
  (十一) 彌栗頭呵娑帝(善住),主傷亡。
  (十二) 彌栗頭不若羅(善福),主冢墓。
  (十三) 彌栗頭伽(善術),主四方。
  (十四) 彌栗頭伽隸娑(善帝),主怨家。
  (十五) 彌栗頭羅遮(善主),主偷盜。
  (十六) 彌栗頭修乾陀(善香),主債主。
  (十七) 彌栗頭檀那波(善施),主劫賊。
  (十八) 彌栗頭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十九) 彌栗頭羅婆那(善吉),主五瘟。
  (二十) 彌栗頭缽婆馱(善山),主蜚屍。
  (二十一) 彌栗頭三摩陀(善調),主注連。
  (二十二) 彌栗頭戾馱(善備),主注復。
  (二十三) 彌栗頭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二十四) 彌栗頭波利那(善淨),主惡黨。
  (二十五) 彌栗頭虔伽地(善品),主蠱毒。
  (二十六) 彌栗頭毗梨馱(善結),主恐怖。
  (二十七) 彌栗頭支陀那(善壽),主厄難。
  (二十八) 彌栗頭伽林摩(善逝),主產乳。
  (二十九) 彌栗頭阿留伽(善願),主縣官。
  (三十)  彌栗頭利馱(善固),主口舌。
  (三十一) 彌栗頭阿伽馱(善照),主憂惱。
  (三十二) 彌栗頭阿诃婆(善生),主不安。
  (三十三) 彌栗頭娑和邏(善至),主百怪。
  (三十四) 彌栗頭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三十五) 彌栗頭固陀那(善音),主咒咀。
  (三十六) 彌栗頭韋陀羅(善妙),主厭禱。

  上面所抄的三十六位善神,出於《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大正二一·五○一下至五○二中),該經說,凡是受了三歸的人,就有四王天王派遣他們來為之護持,同時,此三十六位神王,各各還有萬憶恆河沙數的鬼神,為其眷屬,輪番護持受了三歸的人。如能書寫神王名字,帶在身上,那是最好。其中第二十四及第三十四的兩個音譯名字相同唯其意譯不同,當無防礙。

  不過,我們應當知道:歸依三寶,雖可求得現生的平安與快樂,歸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乃在回到三寶的懷抱,並使自己也成為三寶——皆可以成佛,切不要自暴自棄。
 

 
 



從「心」開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